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070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容器;尤指一种可相互组装并直接混合液体的容器结 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市售的饮品,如茶、果汁等,其口味大都已预先调制而成,难免令消费者有 口味单调、一成不变的感受,因此,有些消费者思及采用类似鸡尾酒的调制方式,将多种不 同口味的饮品通过一冲泡杯加以混合,以调制出符合自身喜好口感的饮料。惟,前述方式必 须额外使用一冲泡杯作为混合的装盛容器,且调制时,尚得考量各饮品的份量比例,故在实 务操作上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令使用 者可依据个人喜好选取多种不同口味的饮料,配合所述容器加以混合,以创造出具独特口 感的饮料。本实用新型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主要设有至少二个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 内部为一可存放液体的容室,容器本体顶面设有一向上凸伸的瓶口部,所述瓶口部设有一 连通容室的上开口,上开口上设有密封膜,瓶口部外缘表面设有外螺纹;容器本体底面设有 一向内凹陷且与瓶口部对应的结合部,所述结合部设有一连通容室的下开口,下开口上设 有密封膜,结合部内缘壁面设有可与外螺纹对应螺合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时,使用者可依据自身口味喜好,选择二个或二个 以上装有不同饮料的容器本体,由结合部与瓶口部的螺合作用,将容器本体组设为叠接状, 再以吸管穿破容器本体的密封膜,直至吸管伸入置底的容器本体的容室中,使各容器本体 的容室呈连通状,以使各容室中的饮料得直接混合,进而快速创造出具独特口感的饮料。
为使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 下请配合附图列举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其中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实施的组设图;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实施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剖面示意图;图5第一实施例卡掣槽与卡掣部结合的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实施的组设图;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实施的立体图;图8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实施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中,图I(A)与图I(B)分别是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不同视角 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所述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主要设有一容器本体1,其内部开设有一 可存放液体的容室10,于容器本体1的顶面13,是设有一向上凸伸的瓶口部11,瓶口部11 上贯设有一连通于容室10的上开口 110,并以密封膜112封设之,瓶口部11的外缘表面设 置有外螺纹111。于容器本体1的底面14,则是设有一向内凹陷的结合部12,结合部12上 贯设有一向内连通于容室10的下开口 120,并以密封膜122封设之,结合部12的内缘壁面, 设置有可与外螺纹111对应螺合的内螺纹121 ;又,结合部12内缘壁面临于下开口 120处, 是设置有一环状的止水垫片123。再者,于容器本体1的顶面13,是成形有一呈凸伸状的卡掣部15,所述卡掣部15 朝向螺合方向处,是形成一斜面150,卡掣部15异于斜面150 —侧,是形成一抵制面151 ;于 容器本体1的底面14预设位置,则成形有一呈向内凹陷状的卡掣槽16,其中,所述卡掣槽 16内侧,是成形有一个以上呈连续锯齿状排列的抵制区160,且各抵制区160是依据内、外 螺纹121、111的倾斜角度θ而呈渐升状配置。请参阅图2至图4,并配合图1所示。其中,图2是揭示第一实施例实施的组设图; 图3是揭示第一实施例实施的立体图;图4是揭示图3的剖面示意图。实施时,使用者可依据口味喜好,选择二个或二个以上分别装有第一饮料、第二饮 料等的容器本体1与1’,其中,置底的容器本体1’的底端是设置为封闭状;通过结合部12 与瓶口部11’之间螺合,将容器本体1定位于容器本体1’之上,复以吸管2依序穿破容器 本体1的瓶口部11的密封膜112、结合部12的密封膜122与容器本体1’的瓶口部11’的 密封膜112’,并伸入容器本体1’中,以使容室10与10’呈现连通状,使第一饮料得以进入 容室10’中与第二饮料混合,进而得到具独特口感的饮料。同时,由容器本体1的止水垫片 123密合外螺纹111’与内螺纹121的间隙,形成止漏效果,可确保第一饮料与第二饮料于容 室10与10’中混合时,不会发生渗漏的情形。再请并参阅图5所示,其是揭示第一实施例卡掣槽与卡掣部结合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可利用相互对应的卡掣槽16与卡掣部15’,以强化螺合后的容器本体 1与1’的定位效果。其具体实施方式
,是令容器本体1’的卡掣部15’,随着容器本体1与 1’的螺合动作而逐渐向上螺进,直至卡掣部15’进入容器本体1的卡掣槽16内侧,此时可 根据容器本体1与1’的螺合紧度,迫使卡掣部15’移至适当的抵制区160,再由其抵制面 151抵固于所述抵制区160内,形成嵌掣定位效果;据此,可确保容器本体1与1’螺合后, 无法再被反向旋动,以防止使用者因不意旋动使容器本体1与1’松脱,导致饮料由螺合部 位渗出的窘况。再请参阅图6与图7。其中,图6是揭示第二实施例实施的组设图;图7是揭示第 二实施例实施的立体图。第二实施例的大体结构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惟在容器本体1顶面13的周缘预设 位置,其是成形有一个以上呈向上凸起状的突部17 ;同时,于容器本体1底面14的周缘预 设位置,是成形有与突部17对应的凹穴18。[0024]据此实施时,可在容器本体1与1’螺合至预设态样,通过容器本体1’的突部17’ 与容器本体1预设的凹穴18相互卡掣,形成定位效果;据此,亦可确保容器本体1与1’螺 合不会发生松脱的情形。再请参阅图8,并配合图1与图4所示。图8是揭示第三实施例实施的剖面示意 图。第三实施例是将分别装有不同饮料的容器本体1、1’、1",通过结合部与瓶口部之 间的螺合作用,将容器本体1、1’、1"依序叠置,再以吸管依序穿破各容器本体1、1’、1"的 密封膜,使各容器本体1、1’、1"的容室形成连通状,使其间的饮料得在容室中相互混合,进 而得到多层口感的新饮料。据由前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获致如下的效益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类似鸡尾酒的调制方式,令使用者可依据个人喜好,自行选取 多种不同口味如苹果、水蜜桃等并直接加以混合,以便实时创造出具独特口感的饮料。二、本实用新型利用多个装有不同饮料的容器本体1,通过结合部12与瓶口部11 之间螺合,将容器本体1叠置,再以吸管2穿破各容器本体1的密封膜112与1’的密封膜 122,直至伸入底端容器本体1’中,使容室10与10’呈现连通状,使不同饮料得直接在各容 室10中进行混合调制,无须通过额外的容器装盛,使用上更加简易、快速、便利。三、结合容器本体1时,可由容器本体1的止水垫片123以密合外螺纹111’与内 螺纹121的间隙,形成止漏效果,以确保饮料于容室10中混合时,不会产生渗漏的情形。四、本实用新型可利用相互对应的卡掣槽16与卡掣部15,以及突部17’与凹穴18, 用以强化结合的容器本体1的定位效果,以确保容器本体1相互结合后,无法再被反向旋 动,从而防止容器本体1与1’松脱,造成饮料由螺合部位渗出的窘况。
权利要求1.一种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主要设有一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部 为一可存放液体的容室,容器本体顶面设有一向上凸伸的瓶口部,所述瓶口部设有一连通 容室的上开口,上开口上设有密封膜,瓶口部外缘表面设有外螺纹;容器本体底面设有一向 内凹陷且与瓶口部对应的结合部,所述结合部设有一连通容室的下开口,下开口上设有密 封膜,结合部内缘壁面设有可与外螺纹对应螺合的内螺纹。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结合部的内缘壁 面临于下开口处,设置有一止水垫片。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容器本体顶面的 预设位置,成形有一呈凸伸状的卡掣部,所述卡掣部朝向螺合方向处,形成一斜面,卡掣部 异于斜面一侧,形成一抵制面。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容器本体底面的 预设位置,成形有一呈向内凹陷状的卡掣槽,所述卡掣槽内侧,成形有一个以上呈连续锯齿 状排列的抵制区,所述各抵制区依据内、外螺纹的倾斜角度θ而呈渐升状的配置。
5.依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容器本体顶 面周缘的预设位置,成形有一个以上呈向上凸起状的突部。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容器本体底面周 缘的预设位置,成形有可与突部对应的凹穴。
7.一种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主要设有至少二个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 体内部为一可存放液体的容室,容器本体顶面设有一向上凸伸的瓶口部,所述瓶口部设有 一连通容室的上开口,上开口上设有密封膜,瓶口部外缘表面设有外螺纹;容器本体底面设 有一向内凹陷且与瓶口部对应的结合部,所述结合部设有一连通容室的下开口,下开口上 设有密封膜,结合部内缘壁面设有可与外螺纹对应螺合的内螺纹;由结合部与瓶口部的螺合作用,将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容器本体叠置,再以吸管穿破容 器本体的密封膜,直至吸管伸入置底的容器本体的容室中,使各容器本体的容室呈连通状, 进而令各容室中的饮料相互混合。
专利摘要一种可相互混合液体的容器,具有至少二个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内部为一可存放液体的容室,容器本体顶面设有一瓶口部,瓶口部外缘表面设有外螺纹;容器本体底面设有一与瓶口部对应的结合部,且结合部内缘壁面设有与外螺纹对应螺合的内螺纹。使用者可选择二个以上装有不同饮料的容器本体,由结合部与瓶口部的螺合作用,将容器本体叠置,再以吸管穿破容器本体间的密封膜,使各容器本体的容室呈连通状,以直接混合容室中的饮料,进而快速创造出具独特口感的饮料。
文档编号B65D85/72GK201834379SQ20102056018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2日
发明者张育玮 申请人:张育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