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管及采用该下料管的原料配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399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料管及采用该下料管的原料配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料配料系统的下料管设备,以及采用该下料管设备的原料配料系统。
背景技术
原料配料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等行业的电脑自动控制配料送料系统。该系统可以完成称料、混料、送料的过程。在称料时,该系统对需要的原料量进行参数设置,通过系统称量设备——大、中、小秤进行精确称量,然后启动螺旋加料机自动将储料仓各品种原料用量按照设定参数输出。在上述称料完毕后进入混料过程。大秤出口阀和混料罐入口阀之间采用密闭式下料管连接。在混料过程中,中、小秤原料均汇集于大秤,汇集完毕后混料罐入口阀打开,接着大秤出口阀和大称气锤打开,通过大秤气锤向大秤内吹送压缩空气,使大秤内原料全部通过上述下料管进入混料罐。然后大秤出口阀、大称气锤和混料罐入口阀关闭。混料罐采用气力脉冲进行混合搅拌,在此过程中收尘器打开,起到卸压和收尘的作用。混合完毕后进入送料阶段。此时,混料罐收尘器关闭,混料罐出口阀开启,混料罐送料气源、压力助推器打开将原料发送至与混料罐相连的池窑窑头仓使用,送料完毕混料罐气源、压力助推器、混料罐出口阀关闭,同时收尘器打开,完成整个原料配送过程。在上述称料过程中,原料配料系统常出现负载报警和送料时间过长的报警,在检查维修中发现报警原因经常是大秤出口阀和混料罐入口阀发生磨损。由于在阀门连接处通常会使用橡胶密封圈,而橡胶的强度不大,因此这种磨损是不可避免的。大秤出口阀和/或混料罐入口阀密封圈发生的磨损会造成了原料系统的称量误差,经过分析发现,若密封圈发生磨损,会导致混料罐入口阀阀体无法完全密封,在生产过程中混料罐内压缩空气压力从本应密封的混料罐入口阀的磨损处向上泄漏,在大秤出口阀形成一个向上的气压,造成原料称量误差。此种误差一般为多称,即称料时实际称量值大于设定值,如设定值为500kg, 称料结果可能会出现5(^kg。称量误差会最终使玻璃成分发生较大波动,影响生产作业的稳定。通常的密闭式下料管在原系统中只起到连接大秤出口阀和混料罐入口阀的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发现大秤出口阀与混料罐入口阀的损坏情况和由此导致的原料称量误差,影响称量的准确性,导致玻璃成分和拉丝作业产生波动。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及时发现混料罐入口阀密封圈的磨损问题,从而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混料罐内压缩空气压力从混料罐入口阀向上泄漏,在大秤出口阀形成一个向上的气压,造成原料称量误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观察混料罐入口阀的漏气从而推断密封圈发生磨损的泄漏检测结构,以帮助检查人员方便的检测上述阀体的泄漏情况。本实用新型还能观察到大秤出口阀的漏料,从而及时为大秤出口阀更换密封圈,防止漏料带来的误差。[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能够提供一种泄压管,以消除生产过程中混料罐内压缩空气泄漏造成的原料称量误差。—种下料管,包括下料管管体,所述下料管管体竖直放置,其上端通过大秤出口阀与大秤相连,下端通过混料罐入口阀与混料罐相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料管管体上设置有泄漏检测结构。所述泄漏检测结构可以是可开式观察孔,所述可开式观察孔可以是1个或多个大小相同或不同的可开式观察孔,若是1个以上大小不同的可开式观察孔,则其中较大的观察孔便于肉眼视觉观察所述下料管管体内部粉料是否泄漏,较小的观察孔在打开状态便于通过气流的流动触觉感知阀门是否泄漏。所述下料管管体还可以在一侧连接一个斜向上的、将下料管内压力气体排出的泄压管,所述泄压管上设置有泄压控制装置,以控制泄压管在大秤出口阀开启时停止将下料管压力气体排出。所述泄压管上端设置有封闭泄压管上端口的封闭阀门,所述封闭阀门与另一个泄漏检测结构的一端相连,此处所述泄漏检测结构可以是一个透明管,所述透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收尘结构。所述封闭阀门可以是球阀,所述透明管可以是透明软管,且由顺泄压管倾斜的倾斜段和水平段两段组成,所述收尘结构可以是收尘袋。所述下料管与所述泄压管之间所成锐角a为30° SaS 60°。所述泄压控制装置包括所述泄压管上侧竖直设置的1 6个止回气管,在超过1 个止回气管的情况,每2个止回气管之间通过三通连接成为止回气管组,所述止回气管或止回气管组与大秤出口阀的控制装置的气管连通。一种原料配料系统,包括大秤,大秤出口阀,混料罐,混料罐入口阀,下料管管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配料系统使用了上述下料管。一种原料配料系统,包括大秤,大秤出口阀,混料罐,混料罐入口阀,下料管管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配料系统使用了上述下料管,所述大秤出口阀的控制装置包括气缸, 电磁阀,所述大秤出口阀通过气管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气管与一个三通的第一个口连接,所述三通的第二个口与所述止回气管或止回气管组通过气管连接,所述三通的第三个口通过气管与大称气锤连接,所述电磁阀同步控制大秤出口阀、大秤气锤和止回气管或止回气管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下料管管体设置了一个或多个泄漏检测结构,在混料罐入口阀阀体不能完全密封的情况下,混料罐内粉料在压缩空气压力下从混料罐入口阀向上泄漏,在大秤出口阀形成一个向上的气压,此时检测人员可以在泄漏检测结构通过视觉观察到气压带起的粉料在下料管管体内部飞扬,从而帮助检测人员及时发现混料罐入口阀的漏气,及时更换密封圈,避免由混料罐入口阀密封圈磨损导致的气压泄漏产生的称量误差。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泄漏检测结构同样还能观察到由大秤出口阀密封圈磨损导致下料管管体内自上而下的漏料,从而及时为大秤出口阀更换密封圈,防止漏料带来的误差及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泄漏检测结构除了上述视觉检测泄漏外,还可以通过检查人员的触觉检测泄漏。在不称量粉料并关闭大秤出口阀和混料罐入口阀,关闭封闭阀门,对大秤和混料罐分别通入压缩气体,打开观察孔使下料管管体内部与外部大气连通,若阀的密封
5圈有磨损,则发生气体泄漏,并通过打开的观察孔流出到大气中,检查人员可以在观察孔外感受到气流通过,从而可以确定密封圈发生磨损。这样就可以及早发现密封圈磨损并及时更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在下料管管体侧面设置了泄压管,该泄压管的止回气管与大秤出口阀由共同的控制装置通过气管在管路外部连接。该控制装置在控制大秤出口阀打开的同时,也打开了止回气管,并对后者施加与前者相同的气压,形成气墙,可以在大秤出口阀下料时阻止粉料从泄压管泄漏;而在大秤出口阀关闭时止回气管的向下气压也同时关闭,此时打开泄压管的封闭阀门,若混料罐入口阀泄漏,泄压管能够将混料罐入口阀泄漏的压缩气体通过透明管和收尘结构导出,从而消除了混料罐内压缩空气泄漏对大秤造成的原料称量误差。

图1是下料管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是下料管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3是下料管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观察孔,2-泄压管,3-封闭阀门,4-透明软管,5-收尘袋,6-止回气管,7-大秤, 8-大秤出口阀,9-混料罐入口阀,10-混料罐,11-大称气锤,12-气管,13a-控制大秤出口阀的气缸、1 -控制混料罐入口阀的气缸,14a-控制大秤出口阀的电磁阀,14b-控制混料罐入口阀的电磁阀,15-小观察孔,16-三通,19-下料管管体,20-连接止回气管的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图1是一个下料管的具体实施例。图中,大秤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分别用螺丝与下料管管体19的上部和下部连接,下料管管体19为圆柱体或方柱体,在此下料管管体19上设置一个泄漏检测结构,本例中的泄漏检测结构是直径为250mm 400mm的圆形可开式观察孔1。为了及时发现大秤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密封圈是否已磨损,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可以通过观察孔1尽早的发现密封圈的磨损。在系统称料时,大秤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均为关闭状态。若混料罐入口阀9的密封圈发生磨损,由于混料罐10内有压缩空气,混料罐10内压力从混料罐入口阀9的磨损密封圈处泄漏,会在大秤出口阀8形成一个向上的气压,此时可以通过观察孔1观察到气压带起的粉料在下料管管体19内部飞扬,若发现此现象说明混料罐入口阀9的密封圈发生磨损;若大秤出口阀8的密封圈发生磨损,粉料是自上而下的泄漏,通过观察孔1观察到粉料在下料管管体19内部飞扬,若发现此现象说明大秤出口阀8的密封圈发生磨损。利用观察孔1,通过人的触觉进行检测的具体方法如下在定期检查设备的过程中,可以在不称量粉料并关闭大秤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后,同时关闭封闭阀门3,对大秤7和混料罐10分别通入压缩气体,此时打开观察孔1使下料管管体19内部与外部大气连通,若阀的密封圈出现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磨损而发生泄漏,则大秤7或混料罐10中的压缩气体通过大秤出口阀8或混料罐入口阀9的密封圈进入下料管管体19,通过打开的观察孔1流出到大气中,检查人员可以在观察孔1外感受到气流通过,从而可以确定密封圈发生磨损。这样就可以及早发现密封圈磨损并及时更换。实施例2 图2是第二个下料管的具体实施例,图中,大秤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分别用螺丝与下料管管体19相连,下料管管体19为圆柱体或方柱体,在此下料管管体19上设置一个直径为250mm 400mm的圆形可开式观察孔1作为泄漏检测结构。在所述观察孔1 旁边的下料管管体19上安装一个斜向上的泄压管2,并与下料管管体19成30°角焊接固定。在泄压管2上侧沿泄压管2方向与下料管管体19相距50mm 200mm处平行安装两个间距50mm的内径为20mm的止回气管6。泄压管2上端与一个封闭阀门3的一端连接,封闭阀门3另一端连接另一种泄漏检测结构,此处的所述泄漏检测结构是长2米、直径60mm的透明软管4,透明软管4以辅助支架支撑,在与封闭阀门3连接处附近向上倾斜。在所述透明软管4顶端与收尘袋5密封连接。混料罐入口阀9密封圈磨损导致漏气的情况下,混料罐内压缩空气从混料罐入口阀9向上溢出,溢出的压缩空气经泄压管2、透明软管4、收尘袋5排走,从而避免了混料罐 10内泄漏的压缩气体导致的大秤7的称量误差。为了防止上述过程带走部分粉料,对产品成分造成不良影响,此处优选安装2个平行放置的止回气管6将泄漏的粉料再输送回下料管管体19。具体方法是所述大秤出口阀8连接一个电磁阀14a,所述混料罐入口阀9连接一个电磁阀13b。所述电磁阀1 通过气管12与第一个三通16的第一口连接,两个止回气管6分别连接第二个三通20的两个口,第二个三通20的第三口通过气管12与第一个三通16的第二口连接,而第一个三通16 的第三口通过气管12连接大称气锤11。大秤气锤11与大秤7连通。两个电磁阀14a、14b 通过各自的气缸13a、13b分别控制大秤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控制大秤出口阀8的电磁阀Ha是大称出口阀8、大称气锤11、两个止回气管6的共同气源,并对其进行同步控制。电磁阀Ha在外部气源的驱动下同时开启大称出口阀8、大秤气锤11和两个止回气管 6并使大秤气锤11和两个止回气管6具有相同气压,这样在泄压管2中就形成了相对于下料管管体19的高压,且压强与大秤7中气压相同,形成平行的两道气墙,在关闭封闭阀门3 的情况下,防止下料过程中被大秤气锤11的压缩气体吹入下料管管体19的粉料从泄压管 2溢走,也可避免粉料堵塞泄压管2。下料完毕后关闭电磁阀14a,使大称出口阀8、两个止回气管6和大称气锤11同时关闭。此时关闭混料罐入口阀9,打开封闭阀门3,若混料罐入口阀9密封圈有磨损导致气压外泄,可从泄压管2卸压,避免气压造成大秤7内粉料称量误差,同时由混料罐10的压缩气体带出的粉料可以在止回气管6中积聚,并落回下料管管体 19。由此看出,止回气管数量越多,层次分布越多,则漏料回流的效果越好,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的想到在泄压管2的上侧或周围布置更多的止回气管,并根据上述的方法利用多个三通将这些止回气管连接,使它们具有同时加压控制和同样压强的效果。因此关于止回气管数量和排布方式的改变也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止回气管在本例中的一个功能是在大秤出口阀打开时停止将下料管压力气体及粉料排出,对泄压管起到控制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替代方式(如止回气管的非竖直放置方式)和替代结构(比如各类阀门以及各类阀门与气管的接合等方式)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除了上述防止泄漏气压造成的称量误差外,还需要及时发现磨损的密封圈,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为此,可以通过观察孔1尽早的发现密封圈的磨损。利用观察孔1通过视觉方式进行检测的具体方法如下在系统称料时,大秤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均为关闭状态。若混料罐入口阀9的密封圈发生磨损,由于混料罐10内有压缩空气,混料罐10 内压力从混料罐入口阀9的磨损密封圈处泄漏,会在大秤出口阀8形成一个向上的气压,此时可以通过观察孔1观察到气压带起的粉料在下料管管体19内部飞扬,若发现此现象说明混料罐入口阀9的密封圈发生磨损;若大秤出口阀8的密封圈发生磨损,粉料是自上而下的泄漏,通过观察孔1观察到粉料在下料管管体19内部飞扬,若发现此现象说明大秤出口阀 8的密封圈发生磨损。利用观察孔1,通过人的触觉进行检测的具体方法如下在定期检查设备的过程中,可以在不称量粉料并关闭大秤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后,同时关闭封闭阀门3,对大秤7和混料罐10分别通入压缩气体,此时打开观察孔1使下料管管体19内部与外部大气连通,若阀的密封圈出现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磨损而发生泄漏,则大秤7或混料罐10中的压缩气体通过大秤出口阀8或混料罐入口阀9的密封圈进入下料管管体19,通过打开的观察孔1流出到大气中,检查人员可以在观察孔1外感受到气流通过,从而可以确定密封圈发生磨损。这样就可以及早发现密封圈磨损并及时更换。透明软管4是另一种泄漏检测结构,可以帮助检查是否存在漏料。在称料、混料、 送料时,大称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均为关闭状态,由于电磁阀Ha和三通16的控制, 止回气管6不产生向下气压。如果大称出口阀8和/或混料罐入口阀9有漏料,就会在透明软管4处见到烟雾状的粉尘通过,因此可通过透明软管推断阀体密封圈有磨损。另外,透明软管4在向上倾斜段可使漏出的粉料在此处减速并沿着倾斜段流回到下料管管体19。封闭阀门3的使用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收尘袋5和透明软管4的更换,另一方面也可在大量粉料泄漏时关闭此阀,防止大量粉尘从收尘袋5冲出。封闭阀门3优选球阀。收尘袋5用于收集粉尘,防止粉尘污染环境。实施例3图3是第三个下料管的具体实施例,图中,大秤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分别用螺丝与下料管管体19相连,下料管管体19为圆柱体或方柱体,在此下料管管体19上设置 2个不同的可开式观察孔1作为泄漏检测结构,分别为250mmX400mm的大的矩形观察孔1 和2mm IOmm的小的圆形观察孔15,并对称或非对称的排列在下料管管体19水平方向上。 在所述观察孔1旁边的下料管管体19上安装一个斜向上的泄压管2,并与下料管管体19成 30°角焊接固定。在泄压管2上侧沿泄压管2方向与下料管管体19相距IOOmm和200mm 处安装两个内径为20mm的止回气管6。泄压管2上端与一个封闭阀门3的一端连接,封闭阀门3另一端连接一个长2米、直径60mm的透明软管4,透明软管4以辅助支架支撑,在与封闭阀门3连接处附近向上倾斜。在所述透明软管4顶端与收尘袋5密封连接。混料罐入口阀9密封圈磨损导致漏气的情况下,混料罐内压缩空气从混料罐入口阀9向上溢出,溢出的压缩空气经泄压管2、透明软管4、收尘袋5排走,从而避免了混料罐 10内泄漏的压缩气体导致的大秤7的称量误差。[0041]为了防止上述过程带走部分粉料,对产品成分造成不良影响,此处优选安装2个止回气管6将泄漏的粉料再输送回下料管管体19。具体方法是所述大秤出口阀8连接一个电磁阀14a,所述混料罐入口阀9连接一个电磁阀13b。所述电磁阀1 通过气管12与第一个三通16的第一口连接,两个止回气管6分别连接第二个三通20的两个口,第二个三通 20的第三个口通过气管12与第一个三通16的第二口连接,而第一个三通16的第三口通过气管12连接大称气锤11。大秤气锤11与大秤7连通。两个电磁阀14a、14b通过各自的气缸13a、13b分别控制大秤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控制大秤出口阀8的电磁阀1 是大称出口阀8、大称气锤11、两个止回气管6的共同气源,并对其进行同步控制。电磁阀Ha 在外部气源的驱动下同时开启大称出口阀8、大秤气锤11和两个止回气管6并使大秤气锤 11和两个止回气管6具有相同气压,这样在泄压管2中就形成了相对于下料管管体19的高压,且压强与大秤7中气压相同,对于下料过程中粉料,形成与下料管管体19不同距离的两道气墙,在关闭封闭阀门3的情况下,由于有两道气墙的阻碍,防止了下料过程中被大秤气锤11的压缩气体吹入下料管管体19的粉料从泄压管2溢走,使粉料更难从泄压管2通过封闭阀门3、透明软管4溢走,还可避免粉料堵塞泄压管2。下料完毕后关闭电磁阀14a,使大称出口阀8、两个止回气管6和大称气锤11同时关闭。此时打开封闭阀门3,若混料罐入口阀9密封圈有磨损导致气压外泄,可从泄压管2卸压,避免气压造成大秤7内粉料称量误差。同时由混料罐10的压缩气体带出的粉料可以在止回气管6中积聚,并落回下料管管体 19。由此看出,止回气管数量越多,层次排布越多,则大秤出口阀8打开或关闭时,止回气管 6阻止粉料漏出或漏料回流的效果都会越好,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的想到在泄压管2的上侧按照类似方式布置更多的止回气管或对止回气管组使用不同的排布方式, 并根据上述的方法利用多个三通将这些止回气管连接,使它们具有同时加气压控制和同样压强的效果。因此关于止回气管数量和排布方式的改变也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止回气管在本例中的一个功能是在大秤出口阀打开时停止将下料管压力气体及粉料排出,对泄压管起到控制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替代方式 (如止回气管的非竖直放置方式)和替代结构(比如各类阀门以及各类阀门与气管的接合等方式)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除了上述防止泄漏气压造成的称量误差外,还需要及时发现磨损的密封圈,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为此,可以通过两个大小不同的观察孔尽早的发现密封圈的磨损。两个大小不同的观察孔是具有不同功能的泄漏检测结构。大的观察孔便于视觉观察,小的观察孔便于触觉感知。利用大的观察孔1通过视觉方式进行检测的具体方法如下在系统称料时,大秤出口阀8和混料罐入口阀9均为关闭状态。若混料罐入口阀9的密封圈发生磨损, 由于混料罐10内有压缩空气,混料罐10内压力从混料罐入口阀9的磨损密封圈处泄漏,会在大秤出口阀8形成一个向上的气压,此时可以通过观察孔1观察到气压带起的粉料在下料管管体19内部飞扬,若发现此现象说明混料罐入口阀9的密封圈发生磨损;若大秤出口阀8的密封圈发生磨损,粉料是自上而下的泄漏,通过观察孔1观察到粉料在下料管管体19 内部飞扬,若发现此现象说明大秤出口阀8的密封圈发生磨损。利用小的观察孔15,通过人的触觉进行检测的具体方法如下在定期检查设备的过程中,可以在不称量粉料并关闭大秤出口阀8、混料罐入口阀9和封闭阀门3后,对大秤 7和混料罐10分别通入压缩气体,此时打开小观察孔15使下料管管体19内部与外部大气连通,若阀的密封圈出现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磨损而发生泄漏,则大秤7或混料罐10中的压缩气体通过大秤出口阀8或混料罐入口阀9的密封圈进入下料管管体19,通过打开的小观察孔15流出到大气中。由于同样多的气流在通过更小空间时流速更快,因此使用小观察孔 15可以更灵敏的检测到观察孔附近是否有气流通过,从而可以更准确的确定密封圈发生磨损。这样就可以及早发现密封圈磨损并及时更换。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观察孔具有两种功能,其一是通过人的视觉观察下料管管体中是否有粉料飞扬以确定是否有压缩气体从阀门处泄漏;其二是在检查过程中,打开观察孔通过人的触觉感知是否有气流通过达到检测密封圈是否泄漏的目的。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想到的通过上述人体感知方式达到上述检测目的手段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封闭阀门3、透明软管4和收尘袋5的作用与实施例2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下料管,包括下料管管体,所述下料管管体竖直放置,其上端通过大秤出口阀与大秤相连,下端通过混料罐入口阀与混料罐相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料管管体上设置有泄漏检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漏检测结构包括可开式观察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开式观察孔为1个以上大小不同的可开式观察孔。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之一所述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管体一侧连接一个斜向上的、将下料管内压力气体排出的泄压管,所述泄压管上设置有泄压控制装置,以控制泄压管在大秤出口阀开启时停止将下料管压力气体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管上端设置有封闭泄压管上端口的封闭阀门,所述封闭阀门与一个泄漏检测结构的一端相连,所述泄漏检测结构是一个透明管,所述透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收尘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阀门是球阀,所述透明管为透明软管,所述收尘结构为收尘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管体与所述泄压管之间所成锐角a为30°≤a≤6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控制装置包括所述泄压管上侧竖直设置的1 6个止回气管,在超过1个止回气管的情况,每2个止回气管之间通过三通连接成为止回气管组,所述止回气管或止回气管组与大秤出口阀的控制装置的气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控制装置包括所述泄压管上侧竖直设置的1 6个止回气管,在超过1个止回气管的情况,每2个止回气管之间通过三通连接成为止回气管组,所述止回气管或止回气管组与大秤出口阀的控制装置的气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控制装置包括所述泄压管上侧竖直设置的1 6个止回气管,在超过1个止回气管的情况,每2个止回气管之间通过三通连接成为止回气管组,所述止回气管或止回气管组与大秤出口阀的控制装置的气管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控制装置包括所述泄压管上侧竖直设置的1 6个止回气管,在超过1个止回气管的情况,每2个止回气管之间通过三通连接成为止回气管组,所述止回气管或止回气管组与大秤出口阀的控制装置的气管连通。
12.—种原料配料系统,包括大秤,大秤出口阀,混料罐,混料罐入口阀,下料管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配料系统使用了权利要求1 7所述的下料管。
13.一种原料配料系统,包括大秤,大秤出口阀,混料罐,混料罐入口阀,下料管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配料系统使用了权利要求8 11之一所述的下料管,所述大秤出口阀的控制装置包括气缸,电磁阀,所述大秤出口阀通过气管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气管与一个三通的第一个口连接,所述三通的第二个口与所述止回气管或止回气管组通过气管连接,所述三通的第三个口通过气管与大称气锤连接,所述电磁阀同步控制大秤出口阀、大秤气锤和止回气管或止回气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下料管及采用该下料管的原料配料系统,包括下料管管体,所述下料管管体竖直放置,其上端通过大秤出口阀与大秤相连,下端通过混料罐入口阀与混料罐相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料管管体上设置有泄漏检测结构。该泄漏检测结构可以帮助检测人员通过视觉和/或触觉发现和/或感知混料罐入口阀密封圈磨损导致的混料罐的压缩气体泄漏,从而提醒检测人员及早更换密封圈,以避免混料罐泄漏的压缩气体引起的大秤称量误差和/或大秤漏料。
文档编号B65G53/52GK201932715SQ20102064207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潘飞 申请人: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