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饮用杯和用于该防漏饮用杯的隔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728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漏饮用杯和用于该防漏饮用杯的隔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防漏饮用杯,更特别地,涉及具有隔片的防漏饮用杯,所述隔片可在密封位置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
背景技术
防漏饮用杯通常适合幼童(例如,婴幼儿、学步期儿童、学龄前儿童)使用。这些类型的饮用杯构造成使得当它们被翻转时,由阀或阀组件防止杯内的液体洒出杯子。通常, 杯子包括具有敞开的顶部和相对刚性的封盖的容器,所述敞开的顶部用于接纳和保持其中的液体,所述相对刚性的封盖用于将容器的敞开的顶部封闭。嘴部(spout)通常与刚性封盖制成一件式以便允许儿童从杯子进行饮用。封盖可以可释放地附接(例如扣上或拧上) 至容器。阀或阀组件通常布置在封盖和容器之间,并可从闭合、密封的位置移至敞开、非密封的位置,以允许液体流出杯子以供饮用。最常见地,阀由使用者通过吸吮嘴部而施加至杯子内部的真空压力而致动。所施加的真空压力使得阀以这种方式移动或变形(即向嘴部移动)使得露出经过阀的通道从而使液体可流出杯子。可以其它方式致动阀,例如纯机械致动,但对于幼童来说,真空压力致动是最可取的,因为阀开启的唯一时间是当儿童处于饮用的动作中时。刚刚所述类型的真空压力致动的饮用杯具有某些问题,所述问题总体上与确保良好密封的要求和使杯子易于供儿童使用的要求之间的平衡有关。阀的牢固密封需要相对较大的真空来开启,这使得儿童难以使用。阀所具有的密封需要较低真空压力来开启时可能不会密封得足够紧密以防止至少一些液体流过阀,尤其是当掉落、摇晃、震动或碰撞时。因此,具有低真空压力致动密封件的阀通常容易发生泄漏。常规的阀往往相对较小且位于嘴部之下。这些类型的阀经常需要较大的真空压力来致动,因为压力仅作用在阀的相对较小面积上。换句话说,儿童不得不用力吸吮来使阀开启并获得饮料,这使得杯子对于儿童不太理想。在一种常规构型中,阀或阀组件可永久地附接至封盖。在杯子的正常使用期间,阀或阀组件会被液体和液体中的颗粒物弄脏。尽管可以清洗,但要清洗整个阀/阀组件或整个杯子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类型的构型中,从封盖上拆卸阀/阀组件会导致毁坏阀/阀组件或封盖。结果,在重复使用这些类型的饮用杯时,护理人员难以为儿童提供具有清洁的阀/阀组件和封盖的饮用杯。在另一常规构型中,可从封盖上拆卸阀或阀组件以便清洗。即使具有被拆卸以便清洗的能力,某些已知的阀和阀组件仍然容易弄脏。某些阀和阀组件难以拆分和重新装配, 因为它们要求精确的对齐或定向。此外,如果杯子被拆分,小的阀或阀组件的零件可能会容易丢失或对儿童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一方面,防漏饮用杯通常包括容器,该容器用于接纳和保持一定量液体以供饮用。 容器具有敞开的顶部。盖组件适于可拆卸地附接至容器以便选择性地将敞开的顶部封闭。 盖组件包括排液元件,该排液元件用于允许容器内的液体在饮用期间离开杯子。闭合元件适于在盖组件附接至容器时布置成邻接容器的敞开的顶部。柔性隔片可在密封位置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密封位置处隔片阻断了液体从容器至排液元件的流动,在所述非密封位置处允许液体从容器流动至排液元件。隔片因使用者吸吮排液元件而施加至隔片的真空而可从密封位置移至非密封位置。真空导致隔片朝向容器弯曲且至少部分地远离闭合元件并由此使隔片从密封位置移至非密封位置。另一方面,防漏饮用杯通常包括容器,该容器用于接纳和保持一定量液体以供饮用。容器具有敞开的顶部。盖组件适于可拆卸地附接至容器以便选择性地将敞开的顶部封闭。盖组件包括排液元件,该排液元件用于允许容器内的液体在饮用期间离开杯子。闭合元件适于在盖组件附接至容器时布置成邻接容器的敞开的顶部。柔性隔片可在密封位置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密封位置处隔片阻断了液体从容器至排液元件的流动,在所述非密封位置处允许液体从容器流动至排液元件。隔片被容器内的压力移向其密封位置。又一方面,隔片用于防漏饮用杯。杯子具有用于保持液体的容器和可选择性地附接至容器的盖组件。隔片通常包括排液元件和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适于在密封位置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密封位置处密封元件阻断了液体从容器至排液元件的流动, 在所述非密封位置处允许液体从容器流动至排液元件。排液元件和密封元件制成一件式的。再一方面总体上针对防漏饮用杯,所述防漏饮用杯通常包括用于保持液体的容器和可选择性地附接至容器的盖组件。盖组件包括具有嘴部和密封元件的隔片,所述密封元件适于在密封位置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密封位置处密封元件阻断了液体从容器至嘴部的流动,在所述非密封位置处允许液体从容器流动至嘴部。嘴部和密封元件制成一件式的。


图1是防漏饮用杯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杯子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其上拆去盖子后的杯子的侧视图。图4是杯子的放大的局部竖向剖视图,其示出杯子的隔片处于密封位置。图4A是图4中划圈部分的放大。图5是杯子的放大的局部竖向剖视图,其示出隔片的一部分向下偏转但仍处于其密封位置。图5A是图5中划圈部分的放大。图6是类似于图4的放大的局部竖向视图,但示出隔片处于非密封位置。图6A是图6中划圈部分的放大。图7是杯子的放大的局部竖向剖视图,其示出杯子的隔片从非密封位置回位至密封位置且一部分向下偏转。图7A是图7中划圈部分的放大。
图8是杯子的封盖的立体图。图9是封盖的侧视图。图10是封盖的俯视平面图。图11是封盖的仰视平面图。图12是隔片的立体图。图13是隔片的侧视图。图14是隔片的俯视平面图。图15是隔片的仰视平面图。图16是闭合元件的立体图。图17是闭合元件的侧视图。图18是闭合元件的俯视平面图。图19是闭合元件的仰视平面图。图20是杯子的封盖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1是杯子的闭合元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图22是杯子的竖向剖视图,该杯子具有图20所示的封盖和图21所示的闭合元件。图23是杯子的竖向剖视图,该杯子具有非刚性的容器。图M是防漏饮用杯的竖向剖视图,该防漏饮用杯的形式为运动水壶。图25是防漏饮用杯的竖向剖视图,该防漏饮用杯的形式为上班族水杯。图沈是防漏饮用杯的另一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且杯子处于倾斜、正在饮用的位置。图27是防漏饮用杯的又一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且杯子处于倾斜、正在饮用的位置。图观是防漏饮用杯的再一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该杯子具有纵向延伸的流动导向件。图四是防漏饮用杯的另一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该杯子具有横向延伸的流动导向件。图30是防漏饮用用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该用具在使用时连接至液体源。对应的标号表示附图的所有若干视图中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考附图,特别是参考图1和图2,总体上标为1的防漏饮用杯包括总体上标为3的容器和总体上标为9的盖组件。图示的容器3大体为圆柱形且绕中央轴对称。容器 3具有封闭的底部5、敞开的顶部7、以及在封闭的底部和敞开的顶部之间延伸的大体圆柱形的侧壁6。圆柱形侧壁6包括基座部分8、顶部部分10、以及在基座和顶部部分之间延伸的内凹的中间部分12。图示的容器3的侧壁6的中间部分12为内凹的以便于抓握容器并由此抓握杯子1。但是应理解,中间部分12可以是外凸的或大体平直的。侧壁6的基座部分8包括多个周向间隔分布的凸起物14。侧壁6的顶部部分10具有圆形上边缘21、布置在上边缘之下且与之邻接的附接颈圈23、以及布置在附接颈圈之下的肩部25。附接颈圈23 上具有外螺纹27。图示的容器3具有液体腔室,该液体腔室适于保持一定量的液体以供使用者(例如年龄较小的儿童)饮用。更具体地,图示的容器3适于保持约6盎司的液体。但是应理解,杯子1的尺寸可确定成保持其它量的液体(例如,9盎司、12盎司、20盎司,等等)。例如,容器3可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人且可保持较大量的液体。还应理解容器3可具有与此处所示不同的构型,例如运动水壶、平底酒杯、上班族水杯,等等。容器3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聚丙烯、铝或不锈钢。容器3还可制成任何希望的颜色或颜色的组合,且可以是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容器3可以是如图1至图3所示的刚性的或如图23所示的非刚性的。杯子1的盖组件9适于可拆卸地附接至容器3以便选择性地将容器的敞开的顶部 7封闭。如图2所示,盖组件9包括封盖11、闭合元件13、以及布置在封盖和闭合元件之间的隔片15 (盖组件的每个部件都由它们各自的标号总体标示)。如下文更具体地论述的,隔片15可阻断来自容器3的液体的流动以防止液体在杯子1翻倒时洒出。可通过施加真空压力而使隔片15偏转、弯曲或移动以允许容器3内的液体流动通过隔片并流出杯子,所述真空压力是由从杯子进行饮用的使用者施加的。封盖11、闭合元件13和隔片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封盖11和闭合元件13例如可由聚丙烯制成,而隔片15可由硅树脂制成。封盖11、闭合元件13和隔片15可制成任何希望的颜色或颜色的组合,且可以是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图示的杯子1还包括总体上标为17的盖帽,该盖帽可经由卡扣(snap-fit)连接而可拆卸地紧固至封盖11。盖帽17可以选择性地在杯子1的不使用期间(例如存储、旅行)放置在封盖11之上,如图1所示,并可在使用期间卸下。在图3中盖帽17从杯子1卸下。盖帽17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聚丙烯,并可制成任何希望的颜色或颜色的组合,并可以是透明的(如图所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应理解杯子1上可省略盖帽17。如图2所示,图示的杯子1包括总体上标为19的把手组件。把手组件19具有环形衬套18和从圆环处向外并向下延伸的一对手柄20。环形衬套18的尺寸和形状确定成便于接合容器3的肩部25。当环形衬套18布置成与容器3接合时,环形衬套保持在容器的肩部25之上,且容器的附接颈圈23向上延伸通过环形圈。把手组件19的手柄20适于由杯子的使用者抓握。可考虑把手组件包括单个手柄或完全从杯子上省略。也可考虑把手组件与容器3—体化地制成。现在参考图8至图11,盖组件9的封盖11包括穹顶状的上部部分39和从上部部分垂下的周向裙部35。上部部分39在其中心处包括相对较小、大体圆形的孔隙41,并在从中心孔隙隔开一定间距并邻接外周裙部35处包括相对较大、大体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开口 49。如图11所示,封盖11具有内管套36,该内卡套带内螺纹37以便可释放地与容器3的附接颈圈23的外螺纹27配合。内卡套36从外周裙部35处横向向内地隔开一定间距。封盖11还包括从穹顶状的上部部分39的内表面向下延伸的内肋38。内肋38界定了凹口 40 的外边界,所述凹口在封盖11的穹顶状上部部分39的内表面内形成。如图12至图15所示,隔片15具有大体呈圆盘状的部分42、从圆盘状部分垂下的环形周缘44、以及从圆盘状部分向上突出且邻接环形周缘的嘴部46 (广义地说为“排液元件”)。嘴部46的尺寸和外形确定成当封盖和隔片15装配时向上突出穿过封盖11内的椭圆形开口 49。嘴部46包括限界肋48,该限界肋用于与隔片15的圆盘状部分42的一部分协作以锁定封盖11的一部分,该部分邻接封盖内的椭圆形开口 49(例如见图4)。嘴部46 包括通道47和开口 45以便允许液体离开或泄出饮用杯1。应理解排液元件可以不是嘴部, 例如是类似于封盖11内的椭圆形开口 49的椭圆形开口。隔片15的圆盘状部分42具有上表面50 (图14)和下表面52 (图15)。如图12 和图14所示,上表面50包括环状锥形沟槽54、中央孔隙56、以及邻接中央孔隙且向其倾斜的倾斜壁58。圆盘状部分42的下表面52包括与嘴部46流体连通的凹陷的中央部60 (图 15)。特别参考图4,管状杆62具有大体蘑菇状的末端64,该末端从隔片15的圆盘状部分 42的凹陷中央部60处垂下。管状杆62和末端64共同限定了隔片15的密封元件。末端 64包括空心穹顶66并在横截面上尺寸确定成大于杆62以形成邻接杆的环形肩部68。在一个实施例中(未示出),末端64的空心穹顶66可包括狭缝以设置单向阀从而缓减(例如排出)容器3内过度的真空。如图13和图15所示,环形周缘44从隔片15的下表面52处垂下并包括大体平坦的环状上部元件70、从上部元件处向下延伸的竖直壁元件72、以及从竖直壁元件处向内延伸且与上部元件隔开一定间距的下部元件74。上部元件70、竖直壁元件72和下部元件74 共同限定了通道76,所述通道示于图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隔片15制为一件式的,但可考虑将任何部分,包括末端64、圆盘状部分42、环形周缘44、嘴部46和/或它们的部分制成单个零件。参考图16至图19,盖组件9的闭合元件13包括上基部元件80、下基部元件82、以及在上下基件之间延伸的锥形元件84。锥形元件84从上基件80向下基件82倾斜。上基件80具有绕上基件的圆周延伸的装配箍带85。装配箍带85在上基件80的之上和之下延伸。换句话说,装配箍带85具有的高度大于上基件80的厚度。环形肋86从装配箍带85 处向内隔开一定间距并从上基件80处向下延伸。但是,可考虑将环形肋86省略。还可考虑闭合元件13为大体平坦的,且上和下基件80、82大体处于同一平面而省略锥形元件84。多个间隔排列、长细的上部隆凸87布置在上基件80上并邻接锥形元件84。图示的实施例包括八个上部隆凸87,但应理解,可设置更多或更少的上部隆凸。下基件82包括中央开口 88和多个间隔排列、长细的下部隆凸89,所述下部隆凸布置成邻接中央开口。图示的实施例包括四个下部隆凸89,但应理解,可设置更多或更少的下部隆凸。可考虑在隔片 15上设置隆凸以作为对设置在闭合元件13上的上部和下部隆凸87、89的替代或增补。图示的饮用杯1可以重复拆卸以便彻底清洗并可重新装配以供下次使用。可拆分的部件(如图2所示)全都相对较大从而使它们易于操作,且不易丢失,并对年龄较小的儿童不会造成危害。此外,可拆分部件的数量尽量小以使杯子1的装配和重新装配相对容易而不影响清洗每个部件的能力。如前文所述,盖帽17可以经由其与封盖11的卡扣连接轻松地从饮用杯1卸下或紧固至饮用杯1。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封盖11可经由螺纹连接从容器3卸下或紧固至容器3。即封盖11的内管套36的内螺纹37可与容器3的附接颈圈23 上的外螺纹27啮合或从其上脱离。可采用其它形式和结构以供在封盖11和容器3之间形成可松开的连接。例如,封盖11可与容器3具有卡扣连接。当封盖拧紧至(或附接至)容器上时,闭合元件13、隔片15、以及把手组件19被锁定在封盖11和容器3之间。由此,可以轻松地拆分、清洗和重新装配杯子1的所有部件。隔片15可以扣至闭合元件13上或从闭合元件13上脱离。更特别地,通过将闭合元件的装配箍带85插入隔片的通道76并将蘑菇状末端64穿过闭合元件内的中央开口 88, 隔片15可以可释放地联接至闭合元件13。当随后封盖拧紧至容器上时,隔片15的环形周缘44的下部元件74密闭地压抵容器3的上部边缘21。隔片15的嘴部46向上延伸通过封盖11内的椭圆形开口 49。绕嘴部46周向延伸的限界肋48与圆盘状部分42的一部分协作以锁定封盖11的邻接开口 49的一部分。封盖11的内肋38容纳在隔片15的锥形沟槽M 内。如图4所示,封盖11和隔片15共同限定了第一内腔室92 (广义地说为“排液腔室”)。更特别地,封盖11的穹顶状上部部分39内的凹口 40、隔片15的圆盘状部分42的上表面50、管状杆62、以及末端64的空心穹顶66共同限定了第一内腔室92。第一内腔室 92与封盖11内的孔隙41流体连通,并因而大体保持在大气压力下。在闭合元件13和隔片 15之间限定了第二内腔室94(广义地说为“真空腔室”)。具体地,隔片15的下表面52和凹陷的中央部60以及闭合元件13的下基件82和锥形元件84共同限定了第二内腔室94。 隔片15的一部分与闭合元件13的上基件80处于接触状态以使第二内腔室94的容积最小化。这通过使在隔片移至其非密封位置并由此允许液体开始流动之前需要从第二内腔室94 中去除的空气的量最小化而促使杯子1在使用期间更快地注水。现在参考图4至图7A,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通过将她的嘴唇放在嘴部46周围从而与嘴部形成密封、将杯子倾斜从而使容器3内的液体流到与盖组件接触、并吸吮嘴部,可轻松地从饮用杯1进行饮用。在嘴部46上的吸吮将部分空气从杯子1的第二内腔室94排除,由此在第二内腔室94上形成真空,导致隔片15从密封位置(图4和图4A)移至非密封位置(图6和图6A)。更具体地,真空导致隔片15的圆盘状部分42的上表面50相对于闭合元件13向下弯曲并由此使第二内腔室94的容积从第一容积(图4和图4A)减少至第二、 较小容积(图5和图5A)。闭合元件13的上部隆凸87起到支点的作用,隔片15绕所述支点弯曲。上部隆凸 87还与封盖11的内肋38协作起到限定夹紧点的作用,所述夹紧点用于锁定隔片15的一部分。闭合元件的下部隆凸89起到止挡件的作用以防止隔片15与闭合元件的一部分绕闭合元件内的中央开口 88接合并形成密封。每个上部隆凸87之间的间距和每个下部隆凸89 之间的间距为容器3内的液体提供了流动的路径。隔片15比闭合元件13更具柔性。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隔片是人造橡胶的并具有约75的硬度(A级)。如图6和图6A所示,隔片15的持续弯曲使得隔片的管状杆62和蘑菇状末端64 相对于闭合元件13向下移动。结果,末端64的环形肩部68从一个位置移至另一位置,在所述一个位置处环形肩部与闭合元件13在邻接中央开口 88处密封接触(图4至图5A),且所述一个位置限定了隔片15的密封位置,在所述另一位置处环形肩部68至少部分地从闭合元件13的邻接中央开口的部分处隔开一定间距(图6和图6A),且所述另一位置限定了隔片的非密封位置。当末端64的环形肩部68从闭合元件13处隔开一定间距时,形成了通道96,该通道允许容器内的液体流入杯子1的第二内腔室94。即允许液体流经隔片15、通过闭合元件13内的中央开口 88、通过第二内腔室94并流入嘴部46以供饮用。由使用者吸吮嘴部46而施加、将隔片15在其密封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所需的真空压力的量,可通过改变隔片的面积(即末端64的环形肩部68)和闭合元件13的接触到隔片的面积而预先设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将隔片15在其密封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所需的真空压力的量少于100英寸水柱。例如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将隔片15在其密封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所需的真空压力的量约为47英寸水柱。当液体被儿童吸出容器3时,液体充入杯子1的第二内腔室94的减少的容积,由此逐步减少其中的真空。当第二内腔室94内的真空压力接近与容器3内的压力平衡时,隔片15的回弹性使得它移回至密封位置。在这样做的同时,隔片15的圆盘状部分42的上表面50绕闭合元件13的上部隆凸87向上弯曲并由此共同将管状杆62和末端64向上移至图4所示的密封位置。在该密封位置,隔片15的末端64的环形肩部68以不透液的方式密封地接合闭合元件13的邻接中央开口 88的部分。此外,隔片15的管状杆62和末端64被隔片15的回弹性偏压向密封位置。如图7和图7A所示,即使在隔片已回位至其密封位置后,隔片15继续向上(即远离容器幻弯曲。结果,第二内腔室94的容积从第二、较小容积(图7和图7A)增加至第一、 较大容积(图4和图4A)。第二内腔室94内的容积的这种增加形成了真空压力,该真空压力将任何残留液体从嘴部46内的开口 45处吸走。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隔片15的密封元件(即管状杆62和末端64)与杯子1的纵轴大体成一直线。但是应理解,密封元件可相对于杯子1的纵轴隔开一定距离和/或正交地定向,而不会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图20是杯子1的封盖111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除了本实施例的封盖包括嘴部护罩151以便盖住隔片15的嘴部46之外,图20所示的封盖111类似于图1至图19所示的封盖11。因此,封盖111包括穹顶状的上部部分139和从上部部分垂下的外周裙部135。 上部部分139在其中央处包括相对较小、大体圆形的孔隙141。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嘴部护罩151的尺寸和形状确定成便于容纳隔片15的嘴部46,由此为相对柔软、易弯的嘴部提供相对刚性的封盖。嘴部46的限界肋4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与嘴部护罩的内表面密封接合而起到0形垫圈的作用。图21是杯子1的闭合元件113的另一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同图1至图19所示的先前的实施例一样,本实施例的闭合元件113包括上基件180、下基件182、以及在上和下基件之间延伸的锥形元件184。锥形元件184从上基件180向下基件182倾斜。上基件 180具有绕上基件的圆周延伸的装配箍带185。装配箍带185在上基件180的之上和之下延伸。换句话说,装配箍带185具有的高度大于上基件180的厚度。环形肋186从装配箍带185处向内隔开一定间距并从上基件180处向下延伸。但是,可考虑将环形肋186省略。 多个间隔排列、长细的上部隆凸(未示出,但类似于图16中的上部隆凸87)布置在上基件 80上并邻接锥形元件184。下基件182包括中央开口 188和多个间隔排列、长细的下部隆凸(未示出,但类似于图16中的上部隆凸89),所述下部隆凸邻接中央开口地布置。本实施例的闭合元件113包括从它的下表面处垂下的三个抓握突出部195。这些抓握突出部195 提供了手指抓握件以便于从封盖111上拆卸闭合元件113和隔片15。在使用中,使用者可抓住一个或多个抓握突出部195并将闭合元件113和隔片15从接合封盖111的状态拉出。 尽管示出三个抓握突出部195,但可设置更多或更少的抓握突出部195。图23是杯子1的竖向剖视图,它示出总体标为203的容器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容器203至少部分为非刚性的,且结果可弯曲和/或可折叠。在合适的实施例中, 非刚性的容器203可以是袋子(例如箔袋)或盒子(例如果汁盒)的形式。由于隔片15 的密封位置在远离容器203的方向上,因此挤压非刚性容器203导致容器内的压力增加,并由此在隔片15和闭合元件113之间形成更大的密封。因此,即使当非刚性容器被挤压时, 也可以防漏的方式保持住容纳在非刚性容器203内的液体。换句话说,隔片15具有在其密封位置内的第一密封压力、以及当非刚性容器203被挤压时的第二、更大密封压力。图M是杯子1的竖向剖视图,它示出总体标为303的容器的又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容器303的形式为运动水壶。图25是杯子1的竖向剖视图,它示出总体标为403 的容器的再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容器403的形式为上班族水杯。在本实施例中,隔片 15的嘴部46和封盖111的嘴部护罩151比前述实施例中的短。总体标为501的防漏饮用杯的另一实施例示于图26。杯子501示为处于倾斜、正在饮用的位置。杯子501包括总体标为503的容器和总体标为509的大体截锥状的盖组件。杯子501的盖组件509适于可拆卸地附接至容器503以便选择性地将容器封闭。盖组件509包括封盖511、闭合元件513、以及布置在封盖和闭合元件之间的隔片515。盖帽(未示出,但类似于图1和图2所示的盖帽17)可经由卡扣连接选择性地紧固至封盖511。盖帽可以选择性地在杯子501的不使用期间(例如存储、旅行)放置在封盖511上而在使用期间除去。盖组件509的封盖511包括上部部分539和从上部部分垂下的外周裙部535。上部部分539在其中心处包括相对较小、大体圆形的孔隙M1,并在从中心孔隙隔开一定间距处包括相对较大、大体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开口 M9。封盖511的外周裙部535具有内螺纹 537,该内螺纹用于与容器503的外螺纹527可释放地配合。封盖511还包括从上部部分 539的内表面向下延伸的内肋538。上部部分539包括平顶元件539a和在平顶和外周裙部 535之间延伸的斜坡元件539b。如图沈所示,隔片515具有大体与封盖511的形状互补的形状。隔片515包括圆盘状部分M2、从圆盘状部分延伸的斜坡部分M3、以及从圆盘状部分垂下的环形周缘M4。 嘴部广义地说为“排液元件”)从斜坡部分M3向外突出且尺寸和形状确定成当封盖和隔片515装配时向上突出通过封盖511内的椭圆形开口讨9。嘴部546包括通路547和开口 M5以便允许液体离开或泄出饮用杯501。隔片515的圆盘状部分542具有上表面550和下表面552。如图沈所示,上表面 550包括环锥沟槽554,而下表面552包括与嘴部546流体连通的凹陷的中央部560。管状杆562具有大体蘑菇状的末端564,该末端从隔片515的圆盘状部分542的凹陷中央部560 处垂下。管状杆562和末端564共同限定了隔片515的密封元件。末端564包括空心穹顶 566并在横截面上尺寸确定成大于杆562以形成邻接杆的环形肩部568。末端564的空心穹顶566包括狭缝567以设置单向阀从而缓减(例如排出)容器503内过度的真空。盖组件509的闭合元件513包括上基件580、上基件内的中央开口 588、以及从上基件向外延伸的锥形元件584。锥形元件584具有绕上基件的圆周延伸的装配箍带585。通过将闭合元件的装配箍带585连接至隔片的环形周缘544并将蘑菇状末端564穿过闭合元件内的中央开口 588,隔片515可以可释放地连结至闭合元件513。当随后封盖511拧紧至容器上时,隔片515的环形周缘544密闭地压抵容器503的上部边缘。隔片515的嘴部M6向上延伸通过封盖511内的椭圆形开口 M9。封盖511的内肋538容纳在隔片515的锥形沟槽554内。封盖511和隔片515共同限定了第一内腔室592 (广义地说为“排液腔室”), 而在闭合元件513和隔片515之间限定了第二内腔室594(广义地说为“真空腔室”)。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通过将她的嘴唇放在嘴部546周围从而与嘴部形成密封、 将杯子(例如如图26所示)倾斜从而使容器503内的液体流到与盖组件接触、并吸吮嘴部,可轻松地从饮用杯501进行饮用。在嘴部546上的吸吮将部分空气从杯子501的第二内腔室594排除,由此在第二内腔室594上形成真空,导致隔片515从密封位置移至非密封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闭合元件513的锥形元件584将容器内的液体导向中央开口 588,如箭头591所示。随着容器503内的液体体积减少,锥形元件584像漏斗一样将剩余液体导向中央开口 588,在该中央开口处液体可通过闭合元件513并进入第二内腔室594。从第二内腔室594处,液体可自由地流入嘴部546内的通道547并流出开口 545以供使用杯子501 的儿童饮用。图27示出总体标为601的防漏饮用杯的另一实施例,该防漏饮用杯具有容器603 和盖组件609。杯子601示为处于倾斜、正在饮用的位置。盖组件609包括封盖611、闭合元件613、以及布置在封盖和闭合元件之间的隔片615。封盖611包括穹顶状的上部部分 639和从上部部分垂下的外周裙部635。上部部分639在其中心处包括相对较小、大体圆形的孔隙641,并在从中心孔隙隔开一定间距处包括相对较大、大体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开口 649。封盖611的外周裙部635具有内螺纹637,该内螺纹用于与容器603的外螺纹627可释放地配合。如图27所示,隔片615包括圆盘状部分642、环形周缘644、以及从圆盘状部分向外突出的嘴部646(广义地说为“排液元件”)。嘴部646的尺寸和形状确定成当封盖和隔片615装配时向上突出通过封盖611内的椭圆形开口 649。嘴部646包括通路647和开口 645以便允许液体离开或泄出饮用杯601。隔片615的圆盘状部分642具有上表面650和下表面652。如图27所示,下表面 652包括与嘴部646流体连通的凹陷的中央部660。管状杆662具有大体蘑菇状的末端664, 该末端从隔片615的圆盘状部分642的凹陷中央部660处垂下。管状杆662和末端664共同限定了隔片615的密封元件。末端664包括空心穹顶666并在横截面上尺寸确定成大于杆662以形成邻接杆的环形肩部668。末端664的空心穹顶666包括狭缝667以设置单向阀从而缓减(例如排出)容器603内过度的真空。盖组件609的闭合元件613包括基件680,所述基件具有穿过它的中央开口 688。 基件680具有大体平坦的上表面688a和倾斜的下表面688b。下表面688b向闭合元件613 内的中央开口 688倾斜。基件680具有绕上基件的圆周延伸的装配箍带685。通过将闭合元件的装配箍带685连接至隔片的环形周缘644并将蘑菇状末端664穿过闭合元件内的中央开口 688,隔片615可以可释放地连结至闭合元件613。当随后封盖611拧紧至容器上时, 隔片615的环形周缘644密闭地压抵容器603的上部边缘。隔片615的嘴部646向上延伸通过封盖611内的椭圆形开口 649。封盖611和隔片615共同限定了第一内腔室692 (广义地说为“排液腔室”),而在闭合元件613和隔片615之间限定了第二内腔室694(广义地说为“真空腔室”)。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通过将她的嘴唇放在嘴部646周围从而与嘴部形成密封、将杯子(例如如图27所示)倾斜从而使容器603内的液体流到与盖组件接触、并吸吮嘴部,可轻松地从饮用杯601进行饮用。在嘴部646上的吸吮将部分空气从杯子601的第二内腔室694排除,由此在第二内腔室694上形成真空,导致隔片615从密封位置移至非密封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闭合元件613的基件688的倾斜下表面688a将容器内的液体导向中央开口 688,如箭头691所示。随着容器603内的液体体积减少,倾斜的下表面688a像漏斗一样将剩余液体导向中央开口 688,在该中央开口处液体可通过闭合元件613并进入第二内腔室694。从第二内腔室694处,液体可自由地流入嘴部646内的通道647并流出开口 645以供使用杯子601的儿童饮用。图观示出总体标为701的防漏饮用杯的另一实施例,该防漏饮用杯具有容器703 和盖组件709。盖组件709包括封盖711、闭合元件713、以及布置在封盖和闭合元件之间的隔片715。图示的封盖711和隔片715与图27所示的封盖611和隔片615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详细描述。盖组件709的闭合元件713包括基件780,该基件具有穿过它的中央开口 788。基件780具有绕它的圆周延伸的装配箍带785。第一环形肋786从装配箍带785处向内隔开一定间距并从基件780处向下延伸。第二环形肋793位于第一环形肋786和中央开口 788 之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环形肋793布置成大体邻接中央开口 788。纵向延伸的流体导管797靠摩擦力附接至第二环形肋793。在杯子701的使用期间,流体导管797将流体导向隔片715的密封元件。图四示出总体标为801的防漏饮用杯的另一实施例,该防漏饮用杯具有容器803 和盖组件809。盖组件809包括封盖811、闭合元件813、以及布置在封盖和闭合元件之间的隔片815。图示的封盖811、闭合元件813、以及隔片815与图观所示的封盖711、闭合元件 713、以及隔片715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详细描述。但是,本实施例中的杯子801具有横向延伸的流体导管897,该流体导管靠摩擦力附接至闭合元件813。在杯子801的使用期间,流体导管897将流体导向隔片815的密封元件。图30示出总体标为901的防漏饮用用具的一个实施例,该饮用用具901具有容器 903和盖组件909。盖组件909包括封盖911、闭合元件913、以及布置在封盖和闭合元件之间的隔片915。图示的封盖911、闭合元件913、以及隔片915与图观所示的封盖711、闭合元件713、以及隔片715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详细描述。饮用用具901的容器903具有底部905、顶部907、以及在底部和顶部之间延伸的大体圆柱形的侧壁906。圆柱形侧壁906具有外螺纹927以供与封盖911上的内螺纹937 配合。底部905包括凸缘916,该凸缘限定了与容器903的内部空间流体连通的端口 922。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柔性管子拟4将液体源拟6流体连接至容器903。液体源926向饮用装置提供液体以供使用者饮用。在一个合适的实施例中,饮用装置901可用于向医院的病人提供水(或其它可饮用的液体)。在本实施例中,液体源拟6可以是从常规的静脉输液架悬垂的一袋水。在另一实施例中,饮用装置901可与“啤酒护帽”或“啤酒帽”(即适于保持一个或多个盛放啤酒或其它饮料的容器的帽类制品)协同使用。可从液体源拟6经由重力或通过对液体源拟6加压而向饮用装置901供应液体。在介绍本发明或各种变型、实施例或它们的各方面的元件时,词语“一个”、“这”、 “所述”旨在意味着有一个或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具有”旨在为包容性的且意味着除了所列举的元件之外可能有另外的元件。使用表明特定方位的术语(例如“顶部”、“底部”、 “侧部”,等等)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对所描述的物体不要求任何特定的定位。
由于可在前文所述中作各种改动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前文的描述中所包含的以及在附图中所示的所有事物都应认为是说明性的并且没有限制的意图。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漏饮用杯,所述防漏饮用杯包括具有液体腔室的容器,所述液体腔室用于接纳和保持一定量的液体以供饮用,所述容器具有敞开的顶部;以及盖组件,所述盖组件适于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容器以便选择性地将所述敞开的顶部封闭,所述盖组件包括排液元件,在饮用期间所述容器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排液元件离开所述杯; 闭合元件,所述闭合元件适于在所述盖组件附接至所述容器时布置成邻接所述容器的所述敞开的顶部;以及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排液元件和所述闭合元件之间的柔性隔片,所述隔片可在密封位置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密封位置处所述隔片阻断液体从所述容器至所述排液元件的流动,在所述非密封位置处允许液体从所述容器流至所述排液元件,所述隔片因使用者吸吮所述排液元件而施加至所述隔片的真空而可从所述密封位置移至所述非密封位置,真空导致所述隔片朝向所述容器弯曲且至少部分地远离所述闭合元件并由此使所述隔片从所述密封位置移至所述非密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饮用杯,其中所述闭合元件适于可释放地与所述隔片接合O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饮用杯,其中所述隔片包括密封元件,所述闭合元件包括中央开口,所述密封元件构造成用于穿过所述闭合元件的所述中央开口从而将所述闭合元件可释放地与所述隔片连接,所述密封元件适于在所述隔片的所述密封位置内与所述闭合元件的邻接所述中央开口的一部分形成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饮用杯,其中所述闭合元件和所述隔片共同限定了与所述排液元件流体连通的真空腔室,从而当使用者吸吮排液元件时在所述真空腔室形成真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饮用杯,其中所述闭合元件包括至少一个隆凸,所述隆凸起到支点的作用,当所述隔片在所述密封位置和所述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期间所述隔片绕所述支点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饮用杯,其中所述闭合元件包括至少一个隆凸,所述隆凸在所述隔片弯曲时起到止挡件的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饮用杯,还包括可选择性地接合所述容器的封盖,当所述封盖与所述容器接合时,所述封盖和所述容器共同锁定所述隔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饮用杯,其中所述隔片和所述排液元件制成一件式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漏饮用杯,其中所述排液元件是嘴部。
10.一种防漏饮用杯,所述防漏饮用杯包括具有液体腔室的容器,所述液体腔室用于接纳和保持一定量的液体以供饮用,所述容器具有敞开的顶部;以及盖组件,所述盖组件适于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容器以便选择性地将所述敞开的顶部封闭,所述盖组件包括排液元件,所述排液元件用于允许所述容器内的液体在饮用期间离开所述杯;闭合元件,所述闭合元件适于在所述盖组件附接至所述容器时布置成邻接所述容器的所述敞开的顶部;以及柔性隔片,所述隔片可在密封位置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密封位置处所述隔片阻断液体从所述容器至所述排液元件的流动,在所述非密封位置处允许液体从所述容器流至所述排液元件,其中所述隔片被所述容器内的压力推压向其密封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漏饮用杯,其中所述容器是刚性容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漏饮用杯,其中所述容器是非刚性容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漏饮用杯,其中,挤压所述非刚性容器使所述容器的所述液体腔室内的压力增加,由此将所述密封元件推压向其密封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漏饮用杯,其中所述闭合元件构造成当倾斜所述杯以便饮用时将所述容器内的液体导向所述隔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漏饮用杯,还包括流体导管,所述流体导管用于将所述容器的所述液体腔室内的液体导向所述柔性隔片。
16.一种用于防漏饮用杯的隔片,所述杯具有容器和可选择性地附接至所述容器的盖组件,所述容器具有用于保持液体的液体腔室,所述隔片包括排液元件和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适于在密封位置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密封位置处所述密封元件阻断液体从所述容器的所述液体腔室至所述排液元件的流动,在所述非密封位置处允许液体从所述容器的所述液体腔室流至所述排液元件,所述排液元件和所述密封元件制成一件式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隔片,还包括圆盘状部分,所述圆盘状部分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排液元件包括从所述圆盘状部分的所述上表面处向外延伸的嘴部,所述密封元件从所述圆盘状部分的所述下表面处向外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隔片,其中,所述圆盘状部分包括凹陷的中央部,所述凹陷的中央部限定了所述下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凹陷的中央部与所述嘴部流体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隔片,其中所述密封元件包括杆,所述杆具有附接至其上的大体蘑菇状的末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隔片,其中所述蘑菇状末端包括空心穹顶和邻接所述杆布置的环形肩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隔片,还包括从所述隔片的所述下表面处向下延伸的环形周缘,所述环形周缘适于接纳所述盖组件的闭合元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隔片,其中所述密封元件具有狭缝以设置单向阀从而缓减所述容器内的过度真空。
23.一种防漏饮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具有液体腔室以便保持液体;以及可选择性地附接至所述容器的盖组件,所述盖组件包括具有嘴部和密封元件的隔片,所述密封元件适于在密封位置和非密封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密封位置处所述密封元件阻断液体从所述容器的所述液体腔室至所述嘴部的流动, 在所述非密封位置处允许液体从所述容器流至所述嘴部,所述嘴部和所述密封元件制成一件式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漏饮用装置,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具有开口以便允许所述嘴部延伸通过所述封盖内的所述开口。
25.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防漏饮用装置,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具有嘴部护罩以便盖住所述隔片的所述嘴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漏饮用装置,其中所述装置的形式是饮用杯。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漏饮用装置,其中所述装置的形式是防漏饮用用具,在所述防漏饮用用具中所述容器包括端口以便允许液体从液体源进入所述容器的所述液体腔室。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漏饮用装置,所述装置与液体源结合,所述液体源用于将液体供应至所述防漏饮用用具的所述容器的所述液体腔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漏饮用杯,所述饮用杯具有带有敞开的顶部和盖组件的容器,所述盖组件用于可拆卸地附接至容器以便选择性地将敞开的顶部封闭。盖组件包括排液元件以便允许容器内的液体离开杯。闭合元件适于在盖组件附接至容器时布置成邻接容器的敞开的顶部。柔性隔片因使用者吸吮排液元件而施加至隔片的真空而可从密封位置移至非密封位置。真空导致隔片朝向容器弯曲且至少部分地远离闭合元件并由此使隔片从密封位置移至非密封位置。排液元件和密封元件可制成一件式的。
文档编号B65D47/08GK102459023SQ201080032691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2日
发明者B·J·肯珀, C·H·米勒 申请人:汉迪-克拉夫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