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装置以及具备该阀装置的密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983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阀装置以及具备该阀装置的密闭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容食品的饭盒等重复使用的密闭容器。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在所述密闭容器上,用于调节所述密闭容器内的压力的阀装置。
背景技术
此种密闭容器为了防止收容物的汁或气味泄漏到外面,并对收容物进行保温或防止细菌的侵入,其密闭性必须优异。另一方面,密闭性优异的密闭容器存在下述问题,即当在该密闭容器内收容热的食品后收容物变凉时,密闭容器内的压力变低而打不开盖体。而且,当在密闭容器内放入变凉的食品的状态下将该密闭容器放入微波炉进行微波加热时, 内压升高而存在破裂的危险性。用于应对这些问题的阀装置例如公开于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主体、盖以及当在主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产生压力差时打开,当无压力差时关闭的阀体的饭盒。在盖上穿设有吸气口以及排气口。阀体一体地具有在安装于盖上的状态下从内侧紧贴所述吸气口的阀盖和从外侧紧贴排气口的阀盖。当主体内的压力低于外侧的压力时,紧贴于吸气口的阀盖向内侧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向主体内导入空气。另一方面,当主体内的压力高于外侧的压力时,紧贴于排气阀的阀盖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将主体内的空气导出至外侧。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具有容器主体、盖体以及设置在盖体上的吸气排气阀的饭盒。在盖体上穿设有具备向内侧打开的锥面的阀孔以及排气孔。吸气排气阀具有由硬质部件形成的阀主体和安装在该阀主体上的盖状密封垫。阀主体具有从外侧插入所述盖体的阀孔内的轴部以及在该轴部插入到阀孔内的状态下从外侧紧贴于排气孔的凸缘部。盖状密封垫从内侧安装于插入到阀孔内的轴部上,从而紧贴阀孔的锥面。当容器主体内的压力低于外侧的压力时,经由通过盖状密封垫发生弹性变形而形成的盖状密封垫与锥面的间隙导入空气。另一方面,当容器主体内的压力高于外侧的压力时,经由通过伴随盖状密封垫发生弹性变形而阀主体向外侧移位所开放的排气孔来排出空气。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利用不易变形的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 resin)来作为容器主体以及盖的材质的密闭容器。具体而言,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密闭容器具有容器主体、盖以及夹着栓密封圈而安装于该盖上的通气栓。在盖上形成有贯穿该盖的内螺纹部。另一方面,通气栓具有与所述内螺纹部螺合的外螺纹部以及直径大于该外螺纹部的头部。通过将通气栓螺合于盖,在通气栓的头部与盖之间夹持栓密封圈,来限制空气经过内螺纹部移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密闭容器在将通气栓螺固于盖而密闭的状态下通过微波来进行加热,进行煮饭等加压烹调。并且,当容器主体内的压力变高时,盖被上顶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从盖与容器主体之间排出蒸气。另一方面,加热结束后,随着在密闭的状态下密闭容器冷却,容器主体内的压力变低,而在盖吸附于容器主体而难以打开或打不开的情况下,通过松开通气栓而使外部气体流入容器主体内。如专利文献3所示,在进行利用微波加热的煮饭、炊煮等烹调(以下,称作煮饭等烹调)时,在密闭容器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蒸气。因此,为了进行煮饭等烹调,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排出大量蒸气。但是,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饭盒中,由于是通过阀体发生弹性变形而形成的间隙来排出容器内的空气,因此难以排出大量的蒸气。具体而言,加大由阀体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间隙,将会降低通过该阀体的弹性力来关闭排出口的能力,因此为了兼顾密闭性能和排气性能,不能过度加大间隙。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密闭容器中,为了从盖与容器主体之间排出蒸气,借助容器主体内的压力来使盖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存在盖或容器主体的材质受到限制的问题。具体而言,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密闭容器是以由不易变形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盖以及容器主体为前提,难以使用需要考虑变形的树脂(例如,聚丙烯)来形成盖以及容器主体。此外,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密闭容器中还存在如果不松开通气栓,则无法将外部气体导入容器主体内的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5-84110号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33515号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498982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装置以及具备该阀装置的密闭容器,使盖体以及容器主体的材质的选择较为自由,并且具备密闭收容物、排出大量蒸气以及对应于容器内的减压而吸气的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阀装置,设置在具有容器主体和可装卸于所述容器主体的盖体的密闭容器上,包括盖主体,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用于堵塞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部;阀体,在该阀体插入到内外贯穿所述盖主体的贯穿孔内的状态下,被安装于所述盖主体;密封部,可插拔于内外贯穿所述阀体的排气孔内;以及吸气通道,被设置在所述盖主体和所述阀体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在与所述排气孔不同的位置使气体通过所述盖体的内外而流通,其中,所述阀体,在所述密封部插入到所述排气孔内的状态下,当处于所述密闭容器内部的压力比外部的压力小指定的压力差以上的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时,限制通过所述贯穿孔、所述排气孔以及所述吸气通道的气体的流通,另一方面,当处于所述减压状态时,允许通过所述吸气通道的气体的流通。在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在密封部插入于排气孔内的状态下,当处于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时,限制通过贯穿孔、排气孔以及吸气通道的气体的流通的阀体。因此,通过将密封部插入排气孔,可在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下确保密闭容器的密闭性能。相反地,通过从排气孔拔出密封部,可通过排气孔来进行密闭容器内的排气。此处,在本实用新型中,排气孔与吸气通道独立地设置,因此在不影响吸气性能的情况下可变更排气孔的设计(例如大小)。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阀装置中,通过将密封部插入到排气孔来密封排气孔、贯穿孔以及吸气通道,因此即使加大排气孔,通过与此相应地也加大密封部,即可在不影响密闭性能的情况下排出大量蒸气。因此,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阀装置,能够确保密闭性,并且能形成可排出进行煮饭等烹调时所估计的大量蒸气的大小的排气孔。并且,如上所述,由于可通过排出孔来排出大量蒸气,因此可避免无法将该蒸气充分排净而使容器主体或盖体发生变形的问题。因此,可使容器主体或盖体的材质选择较为自由。另一方面,所述阀体在密封部插入到排气孔内的状态下,当处于所述减压状态时, 允许气体通过吸气通道流通。因此,当将密封部插入于排出孔后处于减压状态时,可自动使密闭容器的内部压力接近外部压力。由此,可抑制密闭容器内被减压,从而能够容易地从容器主体拆下盖体。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阀体具有阀主体和可动部,其中,所述阀主体,通过在插入到所述排气孔的所述密封部的外侧面与所述贯穿孔的内侧面之间被夹持, 来限制通过所述贯穿孔以及所述排气孔的气体的流通,所述可动部,在堵塞所述吸气通道的封闭位置与打开吸气通道的开放位置之间可相对于所述阀主体弹性变形。当然,所述阀主体及可动部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在该结构中,阀体一体地具有阀主体和可动部。由此,可由阀主体发挥限制通过贯穿孔以及排气孔的气体的流通的功能,并且可通过可动部相对于该阀主体弹性变形来实现开闭吸气通道的功能。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吸气通道具有形成在所述盖主体的内侧面的吸气开口部,所述可动部,在所述封闭位置,从内侧紧贴于所述盖主体的内侧面以覆盖所述吸气开口部。在该结构中,可动部以覆盖吸气开口部的方式从内侧紧贴于盖主体的内侧面。由此,当处于所述减压状态时,可动部借助通过吸气开口部而传递的密闭容器外侧的压力 (大气压)而向内侧发生弹性变形,由此来允许通过吸气通道吸气。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阀体具有可从外侧紧贴于所述盖主体的外侧面的外侧紧贴部,所述盖主体的所述贯通孔周围的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夹持在处于所述封闭位置的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外侧紧贴部之间。当然,所述阀体及外侧紧贴部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在该结构中,盖主体的贯穿孔的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夹持在可动部与外侧紧贴部之间。由此,可使可动部更可靠地紧贴于盖主体的内侧面。因此,可提高在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下堵塞吸气开口部的性能。而且,在该结构中,在可动部与外侧紧贴部之间夹持盖主体的状态下,阀体安装于盖主体上。由此,阀体向盖体的内外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保持将密封部插拔于阀体的排气孔时的阀体的安装位置。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可动部以及外侧紧贴部,分别沿绕所述排气孔的中心轴的整周,从所述阀主体向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突出。在该结构中,可动部以及外侧紧贴部分别沿绕排气孔的中心轴的整周形成。由此, 可通过可动部和外侧紧贴部夹持盖主体的贯穿孔的周缘部的整周。因此,与夹持盖主体的贯穿孔的周缘部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可动部更可靠地紧贴于盖主体的内侧面, 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限制阀体朝向盖体的内外方向的移动。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可动部以及外侧紧贴部,分别从所述阀主体向与所述排气孔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突出,所述可动部,随着朝向所述前端部向所述盖主体的外侧倾斜,并且,其厚度尺寸随着朝向所述突出方向的前端部而逐渐减小。在该结构中,可动部的厚度尺寸朝向前端部而逐渐减小,并且可动部随着朝向前端部而朝向盖主体的外侧倾斜。由此,随着密闭容器的内部压力变高,可使可动部越接近其前端的部分则越牢固地紧贴于盖主体的内侧面,并且可抑制可动部的前端部的卷缩。因此, 可进一步提高在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下堵塞吸气开口部的性能。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盖主体的周缘部未被夹持的状态下,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外侧紧贴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盖主体的周缘部的厚度尺寸。在该结构中,在未夹持盖主体的状态下,可动部与外侧紧贴部之间的间隙小于盖主体的厚度尺寸。由此,能够在可动部与外侧紧贴部之间可靠地夹持盖主体。因此,可提高在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下堵塞吸气开口部的性能。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盖主体形成有朝向所述贯穿孔开放且内外贯穿所述盖主体的切口部和从所述盖主体的外侧面凹陷且从所述切口部延伸到被所述外侧紧贴部覆盖的范围外的槽,所述吸气通道由所述切口部和所述槽形成。在该结构中,吸气通道由切口部和槽所形成。即,吸气通道具有形成于阀主体与盖主体之间的切口部内的通道、连通于该切口部并且形成于外侧紧贴部与盖主体之间的槽内的通道以及未被外侧紧贴部覆盖的槽内的通道。由此,可从未被外侧紧贴部覆盖的槽部的一部分向该槽内导入外部气体,并将该外部气体弓丨导至切口部内。并且,处于减压状态而可动部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被引导至切口部内的外部气体通过吸气开口部而被引导至容器主体内。因此,能够通过在可动部与外侧紧贴部之间夹持盖主体而实现阀体与盖主体的可靠固定,并且从未被外侧紧贴部覆盖的部分可靠地导入外部气体。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将所述密封部连接于所述盖主体,以使所述密封部可在插入到所述排气孔的插入姿势与从所述排气孔拔出的拔出姿势之间移位的连接部,其中,所述密封部、所述盖主体以及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形。在该结构中,密封部、盖主体和连接部一体形成。由此,与密封部和盖主体采用不同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并且能够防止密封部的丢失。另外,作为连接部,能够采用利用可转动地连接盖主体与密封部的铰链的连接部或具有挠性的带状的连接部。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形成所述密封部的板部件;其中,在所述盖主体形成有将所述盖主体的外侧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部,所述阀体以及吸气通道被设置在形成有所述凹部的范围内,所述板部件,在所述密封部插入到所述排气孔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凹部内,并且具有可从外侧覆盖所述密封部、所述阀体以及所述吸气通道的大小尺寸。在该结构中还包括板部件。由此,在将密封部插入于排气孔的状态下,可通过板部件从外侧覆盖密封部、阀体以及吸气通道。而且,所述板部件在所述密封部插入到所述排气孔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凹部内,且大于密封部,因此能够根据板部件的位置来容易地确认密封部是否插入于排气孔内。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将所述板部件连接于所述盖主体,以使所述板部件在所述密封部插入到所述排气孔的插入姿势与所述密封部从所述排气孔拔出的拔出姿势之间移位的连接部;以及用于将处于所述插入姿势的所述板部件锁定于所述盖主
7体的锁定机构,其中,所述密封部、所述板部件、所述盖主体以及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形。在该结构中还包括锁定机构。由此,可将密封部锁定为插入姿势。因此,能够抑制在密闭容器的移送过程中因周围的物体接触密闭容器等而导致密封部无意中处于拔出姿势。而且,在该结构中,密封部、板部件、盖主体和连接部一体成形。由此,在避免零件个数的增加以及密封部的丢失的情况下,能获得上述效果。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板部件的卡止部和设置在所述盖主体的被卡止部。在该结构中,作为锁定机构具有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由此,通过利用卡止部和被卡止部来使板部件与盖主体彼此卡止,可将密封部锁定于插入姿势。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被卡止部形成在所述凹部的内侧面。在该结构中,可利用凹部的内侧面形成被卡止部。在所述阀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板部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盖主体,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板部件的前端部锁定于所述盖主体。在该结构中,远离转动支点(连接部)的板部件的前端部被锁定机构锁定。由此, 与锁定板部件的中间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以较小的力可靠地锁定板部件。而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密闭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可装卸于所述容器主体的盖体以及所述阀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特征可根据以下的详细说明及附图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各特征可单独采用或者复合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使盖体以及容器主体的材质选择较为自由,并且具有密闭内容物、排出大量蒸气以及对应于容器内的减压而吸气的性能的阀装置以及具备该阀装置的密闭容器。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容器的一具体例,其中,(a)是密闭容器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b)是将(a)的吸气阀的周围与吸气路径一起表示的俯视图。图2是图1 (a)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阀装置部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所涉及的密闭容器的侧面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密闭容器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且,以下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装置适用于密闭容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装置中,排气孔与吸气通道独立地设置,因此可在不影响吸气性能以及密闭性能的情况下变更排气孔的设计(例如大小)。因此,可通过排气孔排出大量蒸气。另一方面,通过将密封部插入排气孔,可确保密闭容器的密闭性能。而且,在将密封部插入到排气孔的状态下,对应于密闭容器内被减压,可通过吸气通道向密闭容器内导入外部气体。因此,可抑制密闭容器内被减压,从而能够容易地从容器主体拆下盖体。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容器100例如被用作饭盒。所述密闭容器100具备朝一方开口的容器主体1 ;可装卸于所述容器主体1的盖体2 ;用于密封所述容器主体1与盖体2之间的密封垫3 ;以及设置在所述盖体2的阀体4。容器主体1是使用具有微波透过性、耐热性、耐冷冻性、保形性以及透光性的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的注射成型品。所述容器主体1通过在其开口端Ia经由密封垫3来安装盖体2而密闭。由此,可抑制容器主体1内的收容物的汁或气味泄漏到外部。而且,容器主体1具有朝周方向的外侧突出的被卡合部lb。通过该被卡合部Ib与后述的盖体2的卡合部6b卡合,可将盖体2以紧贴(tight)状态(通过密封垫3密封的状态)锁定于容器主体1。盖体2是使用具有微波透过性、耐热性、耐冷冻性、保形性以及透光性的合成树脂 (例如,聚丙烯)的注射成型品。盖体2具备用于堵塞所述容器主体1的开口的盖主体5; 设置在该盖主体5的周缘部的操作杆6 ;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盖主体5上的开闭部7。 另外,下面将盖体2的表里方向中朝向容器主体1的一侧作为内侧,朝向容器主体1的反侧的一侧作为外侧来进行说明。在盖主体5的周缘部的整周形成有朝向内侧开放的衬垫用槽fe。在该衬垫用槽 5a内嵌入密封垫3。而且,操作杆6具有从盖主体5的端面突出的铰链部6a以及通过该铰链部6a可转动地支撑于盖主体5的卡合部6b。该卡合部6b可卡合于所述容器主体1的被卡合部lb。因此,在嵌入有密封垫3的衬垫用槽fe内插入容器主体1的开口端Ia的状态下,使操作杆6的卡合部6b绕铰链部6a转动,从而可将盖体2以紧贴状态锁定于容器主体 1。如图1所示,盖主体5从侧面观察呈起伏的形状。具体而言,盖主体5具有基部5A 和从该基部5A向外侧隆起的隆起部5B。参照图1至图3,在隆起部5B设有凹部8、贯穿孔9、外侧周壁10、切口部11a、槽 lib及内侧周壁12。凹部8通过使盖主体5的外侧面向内侧凹陷而形成。具体而言,如图 2所示,凹部8由相向的一对侧壁8a、8c和连接这些侧壁8a、8c的连接壁8b所包围。在所述一对侧壁8a、8c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后述的开闭部7卡合的卡止槽8d。贯穿孔9在形成有所述凹部8的范围内,内外贯穿盖主体5。外侧周壁10沿绕贯穿孔9的中心轴的整周从盖主体5的外侧面向外侧突出。切口部Ila朝向贯穿孔9开放且表里贯穿盖主体5。S卩,切口部Ila是以扩展贯穿孔9的方式切开盖主体5而形成的槽。槽lib从盖主体5的外侧面凹陷,并且从所述切口部Ila延伸至所述外侧周壁10。内侧周壁12在贯穿孔9的中心轴周围的整周从盖主体5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而且,内侧周壁12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外侧周壁10的直径尺寸。开闭部7与盖主体5—体成形。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开闭部7具备竖立设置在盖主体5的连接壁8b上的连接部14 ;通过该连接部14可转动地被支撑的转动板15 ;从该转动板15的表面突出的密封部16 ;以及从所述转动板15的侧面突出的卡止爪17。连接部14连接盖主体5与转动板15的一端。而且,连接部14具有可弹性变形的长度尺寸以及厚度尺寸,以使转动板15 (密封部16)可在图1的二点划线所示的插入姿势与实线所示的拔出姿势之间移位。如图3所示,转动板15可从外侧覆盖密封部16、阀体4以及吸气通道 11,且具有可插入盖主体5的凹部8内的大小。而且,转动板15的与密封部16相反的一侧的面为平坦面,以便在图1的处于所述插入姿势的状态下与盖主体5的隆起部的外侧面处于同一平面或者略低(图示中示意了低于盖主体5的隆起部的外侧面的状态)。密封部16 通过插入后述的阀体4的排气孔22内,来限制通过所述贯穿孔9以及排气孔22的气体的流通。具体而言,密封部16是一端被转动板15堵塞的筒形状。卡止爪17通过卡止于所述各卡止槽8d,在密封部16插入到排气孔22内的插入姿势下限制转动板15的转动。具体而言,卡止爪17在所述插入姿势下从与凹部8的侧壁8a、8c相向的转动板15的侧面突出。 当转动板15转动至插入姿势时,各卡止爪17分别插入侧壁8a、8c上形成的卡止槽8d内。 由此,限制转动板15相对于盖主体5的转动。阀体4由耐热性以及弹性优异的材料(例如硅橡胶)构成。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阀体4在插入盖主体5的贯穿孔9内的状态下安装于盖主体5。具体而言,阀体4 一体地具有用于限制通过贯穿孔9的气体的流通的阀主体18 ;相对于阀主体18可弹性变形的内侧凸缘(可动部)19 ;以及在与内侧凸缘19之间夹持盖主体5的外侧凸缘(外侧紧贴部)20。在阀主体18形成有内外贯穿该阀主体18的排气孔22。排气孔22与所述盖主体 5的贯穿孔9同轴。并且,通过向排气孔22内插入所述密封部16,阀主体18在贯穿孔9的内侧面与密封部16的外侧面之间发生弹性变形并被夹持。由此,限制通过贯穿孔9以及排气孔22的气体的流通。内侧凸缘19从内侧紧贴于盖主体5的内侧面。具体而言,内侧凸缘19在排气孔22的中心轴(贯穿孔9的中心轴)周围的整周从阀主体18朝向与该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突出。内侧凸缘19的直径尺寸小于内侧周壁12的内侧面的直径尺寸,内侧凸缘19配置在内侧周壁12内。外侧凸缘20从外侧紧贴于盖主体5的外侧面。具体而言, 外侧凸缘20在排气孔22的中心轴周围的整周从阀主体18朝向与该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突出。外侧凸缘20的直径尺寸小于外侧周壁10的内侧面的直径尺寸,外侧凸缘20配置在外侧周壁10内。而且,外侧凸缘20的直径小于所述内侧凸缘19的直径。并且,在所述内侧凸缘19与外侧凸缘20之间的槽21内,配置有盖主体5中的贯穿孔9周围的周缘部9a,该周缘部9a被夹持在内侧凸缘19与外侧凸缘20之间。如上所述,通过将阀体4安装到盖主体5上,从而在与阀体4的排气孔22不同的位置处形成吸气通道11。具体而言,吸气通道11具有形成于阀主体18与盖主体5之间的切口部Ila内的通道;形成于外侧凸缘20与盖主体5之间的槽lib内的通路;以及未被外侧凸缘20覆盖的槽lib内的通路。通过该吸气通道11,盖主体5的外侧的压力作用于盖主体5的内侧面所形成的吸气开口部llc(参照图2)。此处,所述内侧凸缘19以覆盖所述吸气开口部Ilc的方式紧贴于盖主体5的内侧面。并且,内侧凸缘19当处于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压力比外部压力小指定的压力差以上的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下时,紧贴于盖主体5而维持封闭吸气开口部的封闭位置,另一方面, 当处于所述减压状态时,相对于阀主体18向内侧发生变形,处于开放吸气开口部Ilc的开放位置。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内侧凸缘19的厚度尺寸朝向突出方向的前端部而逐渐减小,并且随着朝向前端部而向盖主体5的外侧倾斜(相对于图1所示的盖主体5的压接深度S增大)。由此,随着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压力变高,可使内侧凸缘19中越接近其前端的部分越牢固地紧贴于盖主体5的内侧面,并且可抑制内侧凸缘19的前端的卷缩。如上所述,阀体4在密封部16插入到排气孔22内的状态下,当处于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时,限制通过贯穿孔9、排气孔22以及吸气通道11的气体的流通,另一方面,当处于减压状态时,允许通过吸气通道11将外部气体导入至密闭容器100内。如以上所说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具有在密封部16插入到排气孔22内的状态下,当处于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时,限制通过贯穿孔9、排气孔22以及吸气通道11的气体的流通的阀体4。因此,通过将密封部16插入到排气孔22,可在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下确保密闭容器100的密闭性能。相反地,通过从排气孔22拔出密封部16,可通过排气孔22来进行密闭容器100内的排气。此处,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排气孔22与吸气通道11独立地设置,因此在不影响吸气性能的情况下可变更排气孔22的设计(例如大小)。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密封部16插入到排气孔22来密封排气孔22、贯穿孔9以及吸气通道11, 因此即使加大排气孔22,通过与此相应地也加大密封部16,可提供在不影响密闭性能的情况下排出大量蒸气的阀装置。因此,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能确保密闭性,并且能形成可排出进行煮饭等烹调时所估计的大量蒸气的排气孔22。并且,如上所述,由于可通过排出孔22来排出大量蒸气,因此可避免无法将该蒸气充分排净而使容器主体1或盖体2发生变形的问题。因此,可使容器主体1或盖体2的材质选择较为自由。另一方面,所述阀体4在密封部16插入到排气孔22内的状态下,当处于所述减压状态时,允许通过吸气通道11的气体的流通。因此,当将密封部16插入到排出孔22的状态下处于减压状态时,可自动使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压力接近外部压力。由此,可抑制密闭容器100内被减压,从而能够容易地从容器主体1拆下盖体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阀体4 一体地具有阀主体18及内侧凸缘19。由此,可由阀主体18来发挥限制通过贯穿孔9以及排气孔22的气体的流通的功能,并且可通过内侧凸缘 19相对于该阀主体18弹性变形来实现开闭吸气通道11的功能。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内侧凸缘19以覆盖吸气开口部Ilc的方式从内侧紧贴于盖主体5的内侧面。由此,当处于所述减压状态时,内侧凸缘19借助通过吸气开口部Ilc而传递的密闭容器100外侧的压力而向内侧发生弹性变形,由此来允许通过吸气通道11而吸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盖主体5的贯穿孔9的周缘部9a被夹持在内侧凸缘19与外侧凸缘20之间。由此,可使内侧凸缘19更可靠地紧贴于盖主体5的内侧面。因此,可提高在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下堵塞吸气开口部的性能。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内侧凸缘19与外侧凸缘20之间夹持盖主体5的状态下,阀体4安装于盖主体5。由此,阀体4向盖主体5的内外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保持将密封部16插拔于阀体4的排气孔22时的阀体4的安装位置。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内侧凸缘19以及外侧凸缘20在排气孔22的中心轴周围的整周形成。由此,可通过内侧凸缘19和外侧凸缘20夹持盖主体5的贯穿孔9的周缘部9a的整周。因此,与夹持盖主体5的贯穿孔9的周缘部9a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内侧凸缘19更可靠地紧贴于盖主体5的内侧面,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限制阀体4朝向盖体2的内外方向的移动。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内侧凸缘19的厚度尺寸朝向前端部而逐渐减小,并且内侧凸缘19随着朝向前端部而向盖主体5的外侧倾斜。由此,随着密闭容器100的内部压力变高, 可使内侧凸缘19越接近其前端的部分则越牢固地紧贴于盖主体5的内侧面,并且可抑制内侧凸缘19的前端部的卷缩。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在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下堵塞吸气开口部 Ilc的性能。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未夹持盖主体5的状态下,内侧凸缘19与外侧凸缘20之间的间隙小于盖主体5的厚度尺寸。由此,能够在内侧凸缘19与外侧凸缘20之间可靠地夹持盖主体5。因此,能够提高在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下堵塞吸气开口部Ilc的性能。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吸气通道11由切口部Ila和槽lib形成。S卩,吸气通道11具有形成于阀主体18与盖主体5之间的切口部Ila内的通道、连通于该切口部Ila且形成于外侧凸缘20与盖主体5之间的槽lib内的通道以及未被外侧凸缘20覆盖的槽lib内的通
道。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密封部16、盖主体5和连接部14 一体形成。由此,与密封部 16和盖主体5采用不同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并且能够防止密封部16 的丢失。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包括转动板15。由此,在将密封部16插入排气孔22的状态下,可通过转动板15从外侧覆盖密封部16、阀体4以及吸气通道11。而且,由于转动板15 大于密封部16,因此能够根据转动板15的位置来容易地确认密封部16是否插入排气孔22 内。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包括用于将处于插入姿势的转动板15锁定于盖主体5的卡止槽8d以及卡止爪17。由此,通过使卡止槽8d与卡止爪17卡止,可将密封部16锁定为插入姿势。因此,能够抑制在密闭容器100的移送过程中因周围的物体接触密闭容器100等而导致密封部16无意中处于拔出姿势。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卡止槽8d分别形成在凹部8的侧壁8a、8c上,因此可有效利用凹部8的侧壁8a、8c。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凹部8的侧壁8a、8c上形成卡止槽8d,并且在转动板 15的侧面形成卡止爪17,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如图4所示,将转动板15的前端部锁定于盖主体5。具体而言,在图4所示的变形例中,转动板15具有竖立设置在该转动板15的前端部的立设部15a ;以及从该立设部1 朝向连接部14侧突出的卡止爪15b。而且,在盖主体 5上,在隔着贯穿孔9而与连接部14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形成有台阶部5b,以便形成以该贯穿孔9为基准朝向与连接部14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在该台阶部恥的所述侧面形成有卡止槽5c。在该变形例中,使转动板15转动,以使密封部16从二点划线所示的拔出姿势转移到实线所示的插入姿势。于是,转动板15的卡止爪1 被插入盖主体5的卡止槽5c内,转动板15的转动位置相对于盖主体5而锁定。根据该变形例,远离转动支点(连接部14)的转动板15的前端部通过卡止爪1 与卡止槽5c的卡止而被锁定。由此,与转动板15的中间部被锁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用较小的力来可靠地锁定转动板15。
12[0088]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由切口部Ila以及槽lib来形成吸气通道1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如图5所示的变形例那样,由内外贯穿盖主体5的贯穿孔23来形成吸气通道。具体而言,贯穿孔23具有在阀体4的内侧凸缘19紧贴的范围内向盖主体5的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部;以及在未被外侧凸缘20覆盖的范围内向盖主体5的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部。因此,可在不受外侧凸缘20的限制的情况下,将盖主体5外侧的气体通过外侧开口部导向内侧开口部。另外,吸气通道11只要形成在盖体2、阀体4的至少其中之一即可。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具有比阀体4高的强度的盖体2上形成切口部11a。由此,防止在阀体4上形成局部性的槽等而导致强度降低。而且,如图1(b)所示,切口部Ila以及槽lib等间隔地设置在贯穿孔9周围的周方向的四处,但并不限定于此。根据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容器100,排气孔22与吸气通道11独立形成。由此,通过在开放排气孔22的状态下使用密闭容器100,不仅可抑制收容物受热时的升压,而且可顺利地排出炊煮时大量产生的蒸气。因此,可抑制因升压造成的容器主体1或盖体2 的变形,并且可防止因蒸气从容器主体1与盖体2之间泄漏而导致过度的力作用于密封部 (容器主体1、盖体2以及密封垫3)及锁定机构(被卡合部Ib以及操作杆6)。而且,由于密封部16连接于盖体2,因此可视需要将密封部16插入于排气孔22以对密闭容器100进行密闭而不会丢失,另一方面,可从排气孔22拔出密封部16而开放密闭容器100。此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容器100,可与吸气通道11独立地开闭排气孔22。换言之,可与排气孔22的开闭无关地对应于密闭容器100内外的压力差来开闭吸气通道11。因此,在密闭温度高的食品后,当该收容物变凉时,通过阀体4来开放吸气通道 11,通过该吸气通道11来吸入外部气体。因此,可避免密闭容器100内的减压,防止盖体及容器主体的变形。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借助以连接部14为中心的转动,在不会偏移到侧方的情况下,可将密封部16容易且可靠地插入排气孔22。而且,借助以连接部14为中心的转动,在不会扭曲连接部14的情况下可靠地拆下密封部16,因此可防止密闭容器100的损伤。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密封部16呈前端开口的筒状。因此,密封部16的前端部可沿径向发生弹性变形,与前端部封闭的密封部或实心的密封部相比,可减轻伴随将密封部16 压入排气孔22而产生的阀体4的负担。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周壁10的高度低于阀体4的外侧凸缘20的高度。由此,只要将手指扣住直径小于内侧凸缘19的外侧凸缘20并提起,便可容易地将该外侧凸缘20通过贯穿孔9而从盖主体5上拆下阀体4。因而,可简单地进行阀体4以及贯穿孔9的内侧面的清洗。另一方面,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内侧周壁12的高度与阀体4的内侧凸缘19的高度相同或比其稍高。由此,可借助内侧周壁12从周围有效地保护内侧凸缘19的前端部(外周部)。因此,可抑制因外力从周围施加于内侧凸缘19的前端部而引起的内侧凸缘19的变形或损伤。另外,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阀装置受到弹性封闭力,排气阀以及吸气阀通常保持封闭状态。尤其,由于在通过排气通道的流体中,不仅包含水蒸气,还包含油分等,因此易在吸气通道内产生由此引起的污垢。并且,此种污垢易残留在阀体与排气通道的压接面上,并容易蓄积。因此,有效的是拆下吸气排气阀后进行排气通道与阀体之间产生的污垢的清洗。但是,每次使用时进行吸气排气阀的拆除比较麻烦,存在易损伤吸气排气阀,易丢失吸气排气阀的问题。如果减少相对于使用次数的清洗次数,则会相应地存在带有气味的问题, 或者在夏天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原因。而且,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由硬质材料构成的阀体必须在封闭排气通道的外部开口的面上配设由提高密封性的软质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因此,会成为零件个数、装配工时的增多以及成本上升的原因。此外,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排气结构在栓安装孔以及通气栓上均形成有螺丝部, 因此难以清洗的部分较多。并且,由于在通气栓与盖之间需要密封环,因此这也成为难以清洗的部分增加的原因。因而,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密闭容器难以清洗。而且,在专利文献3 所公开的密闭容器中,通气栓与盖为独立部件,因此存在丢失拆下的通气栓的危险。与此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密封部16压入排气孔22来实现排气孔22的密封,因此可从密封部16的外侧面以及排气孔22的内侧面均省略凹凸形状。因此,通过将密封部16以及排气孔22设为简单的结构,通过从排气孔22拔出密封部16,可容易地清洗易变脏的排气孔22的内侧面以及密封部16的外侧面。因此,可提供一种方便清洗而易保持清洁的密闭容器。另一方面,虽然与排气系统相比,吸气系统不易变脏,但仍需要在若干次使用后清洗1次。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容器100中,通过揭开外侧凸缘20并通过贯穿孔9,可从贯穿孔9拆下阀体4。因此,可节省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饭盒那样,同时相对于盖体来装卸作为吸气排气阀发挥功能的部分双方的工夫。而且,通过采用硅橡胶来制成阀体4, 可长期保证耐热性、基于弹性复原力的密封性。另外,容器主体1以及盖体2并不限定于具有微波透过性、耐热性、耐冷冻性、保形性以及透光性的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例如,也可以用耐热玻璃形成容器主体1,并且取代密封垫3而采用其它密闭部件。即,也可采用容器主体1以及盖体2的至少其中之一通过升压或减压而变形的密闭容器。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使盖体以及容器主体的材质的选择较为自由,并且具有密闭收容物、排出大量蒸气以及对应于容器内的减压而吸气的性能的阀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阀装置,设置在具有容器主体和可装卸于所述容器主体的盖体的密闭容器上, 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主体,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用于堵塞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部;阀体,在该阀体插入到内外贯穿所述盖主体的贯穿孔内的状态下,被安装于所述盖主体;密封部,可插拔于内外贯穿所述阀体的排气孔内;以及吸气通道,被设置在所述盖主体和所述阀体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在与所述排气孔不同的位置使气体通过所述盖体的内外而流通,其中,所述阀体,在所述密封部插入到所述排气孔内的状态下,当处于所述密闭容器内部的压力比外部的压力小指定的压力差以上的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时,限制通过所述贯穿孔、 所述排气孔以及所述吸气通道的气体的流通,另一方面,当处于所述减压状态时,允许通过所述吸气通道的气体的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具有阀主体和可动部,其中,所述阀主体,通过在插入到所述排气孔的所述密封部的外侧面与所述贯穿孔的内侧面之间被夹持,来限制通过所述贯穿孔以及所述排气孔的气体的流通,所述可动部,在堵塞所述吸气通道的封闭位置与打开吸气通道的开放位置之间可相对于所述阀主体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道具有形成在所述盖主体的内侧面的吸气开口部,所述可动部,在所述封闭位置,从内侧紧贴于所述盖主体的内侧面以覆盖所述吸气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具有可从外侧紧贴于所述盖主体的外侧面的外侧紧贴部,所述盖主体的所述贯通孔周围的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夹持在处于所述封闭位置的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外侧紧贴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以及外侧紧贴部,分别沿绕所述排气孔的中心轴的整周,从所述阀主体向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以及外侧紧贴部,分别从所述阀主体向与所述排气孔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突出,所述可动部,随着朝向所述前端部向所述盖主体的外侧倾斜,并且,其厚度尺寸随着朝向所述突出方向的前端部而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主体的周缘部未被夹持的状态下,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外侧紧贴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盖主体的周缘部的厚度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主体形成有朝向所述贯穿孔开放且内外贯穿所述盖主体的切口部和从所述盖主体的外侧面凹陷且从所述切口部延伸到被所述外侧紧贴部覆盖的范围外的槽, 所述吸气通道由所述切口部和所述槽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密封部连接于所述盖主体,以使所述密封部可在插入到所述排气孔的插入姿势与从所述排气孔拔出的拔出姿势之间移位的连接部,其中, 所述密封部、所述盖主体以及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所述密封部的板部件;其中,在所述盖主体形成有将所述盖主体的外侧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所述阀体以及吸气通道被设置在形成有所述凹部的范围内,所述板部件,在所述密封部插入到所述排气孔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凹部内,并且具有可从外侧覆盖所述密封部、所述阀体以及所述吸气通道的大小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板部件连接于所述盖主体,以使所述板部件在所述密封部插入到所述排气孔的插入姿势与所述密封部从所述排气孔拔出的拔出姿势之间移位的连接部;以及用于将处于所述插入姿势的所述板部件锁定于所述盖主体的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密封部、所述板部件、所述盖主体以及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板部件的卡止部和设置在所述盖主体的被卡止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止部形成在所述凹部的内侧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板部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盖主体,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板部件的前端部锁定于所述盖主体。
15.一种密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可装卸于所述容器主体的盖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装置以及具备该阀装置的密闭容器。阀装置具备在插入到内外贯穿盖主体的贯穿孔内的状态下,安装于盖主体的阀体;可插拔于内外贯穿阀体的排气孔内的密封部;以及设置在盖主体和阀体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在与排气孔不同的位置上使气体通过盖体的内外而流通的吸气通道,其中,阀体在密封部插入排气孔内的状态下,当处于密闭容器的内部压力小指定的压力差以上的减压状态以外的状态时,限制通过贯穿孔、排气孔以及吸气通道的气体的流通,另一方面,当处于减压状态时允许气体通过吸气通道的流通。据此,使盖体及容器主体的材质选择较为自由,并且具有密闭收容物的性能、排出大量蒸汽的性能及对应于容器内的减压而吸气的性能。
文档编号B65D51/16GK202006932SQ201120094169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4日
发明者今井勤 申请人:阿司倍鹭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