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374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拆卸箱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箱体。
背景技术
运输用的箱体通常具有一体式焊接结构或不可拆卸的螺栓连接结构。这些箱体在空箱返回过程中由于无法进行方便快速地拆装,因此通常将整个箱体放置在运输工具上, 这种空箱运输占用的空间较大,因而会导致运输效率较低,运输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拆卸箱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箱体,所述可拆卸箱体包括底座、侧板、角立柱和顶盖,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座和所述顶盖,所述角立柱位于相邻的所述侧板之间且所述侧板分别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角立柱。优选地,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裙围,所述裙围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四周且向下延伸,以在所述顶盖中形成空腔。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尺寸小于所述顶盖的尺寸,以在拆卸状态下能够容纳在所述
空腔内。优选地,所述角立柱的截面呈L形,所述L形的两条边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板连接。优选地,所述可拆卸箱体还包括底座连接装置、顶盖连接装置和侧板连接装置,所述底座连接装置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顶盖连接装置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顶盖,所述侧板连接装置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角立柱。优选地,所述底座连接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底座的边缘的底座凹槽、位于所述侧板的内侧下边缘的下部侧板凹槽、底座与侧板的连接板、底座连接件和下部侧板连接件,所述底座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凹槽内,所述下部侧板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部侧板凹槽内,通过将所述底座连接件和所述下部侧板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底座与侧板的连接板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座。优选地,所述底座凹槽沿所述底座的所述边缘延伸,所述底座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底座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凹槽内,所述下部侧板凹槽沿所述侧板的所述内侧下边缘延伸,所述下部侧板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下部侧板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部侧板凹槽内。优选地,所述底座与侧板的连接板的截面呈L形,所述L形的两条边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侧板连接。优选地,所述顶盖连接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顶盖的边缘的顶盖凹槽、位于所述侧板的内侧上边缘的上部侧板凹槽、顶盖与侧板的连接板、顶盖连接件和上部侧板连接件,所述顶盖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顶盖凹槽内,所述上部侧板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上部侧板凹槽内,通过将所述顶盖连接件和所述上部侧板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顶盖与侧板的连接板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顶盖。优选地,所述顶盖凹槽沿所述顶盖的所述边缘延伸,所述顶盖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顶盖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顶盖凹槽内,所述上部侧板凹槽沿所述侧板的所述内侧上边缘延伸,所述上部侧板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上部侧板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部侧板凹槽内。优选地,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裙围,所述裙围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四周且向下延伸,所述顶盖凹槽位于所述裙围上,所述顶盖与侧板的连接板为直板形,所述直板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裙围和所述侧板连接。优选地,所述侧板连接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侧板的内侧侧边缘的侧板凹槽、位于所述角立柱的内侧的角立柱凹槽、角立柱与侧板的连接板、侧板连接件和角立柱连接件,所述侧板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侧板凹槽内,所述角立柱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角立柱凹槽内,通过将所述侧板连接件和所述角立柱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角立柱与侧板的连接板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角立柱。优选地,所述侧板凹槽沿所述侧板的所述内侧侧边缘延伸,所述侧板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侧板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侧板凹槽内,所述角立柱凹槽沿所述角立柱的内侧延伸,所述角立柱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角立柱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角立柱凹槽内。优选地,所述角立柱与侧板的连接板为直板形,所述直板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角立柱和所述侧板连接。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箱体的底座、侧板、角立柱和顶盖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因此,在空箱返回过程中可以拆卸并形成整体,以减小占用的空间。此夕卜,可拆卸箱体的各部件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进而实现箱体各部件的通用性。进一步,该可拆卸箱体还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图I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拆卸箱体的分解示意图;图I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拆卸箱体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图I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拆卸箱体折叠后的示意图;图2A和2B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壁与底座的分解示意图和组装后的不意图;图3A和3B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壁与顶盖的分解示意图和组装后的不意图;以及[0026]图4A和4B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壁与角立柱的分解示意图和组装后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图I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拆卸箱体的分解示意图,图I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拆卸箱体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图I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拆卸箱体折叠后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1A-1C对该可拆卸箱体进行详细描述。可拆卸箱体100包括底座110、侧板120、角立柱130和顶盖140。底座110用于支撑放置在可拆卸箱体100内的货物,因此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侧板120可拆卸地连接至底座110和顶盖140,以形成容纳货物的空间。此外,在相邻的侧板120之间还设置有角立柱130,即角立柱130竖直地设置在可拆卸箱体100的侧壁的转角处,用于连接相邻的侧板120。侧板120均可拆卸地连接至角立柱130。其中,侧板120与底座110之间、侧板120与顶盖140之间以及侧板120与角立柱130之间可以是通过插接、螺接、卡接等连接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的,还可以是通过辅助连接装置进行可拆卸连接的。本申请将提供一种优选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在后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由于底座110、侧板120、角立柱130和顶盖140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因此,在空箱返回过程中可以拆卸并折叠在一起形成整体,以减小占用的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顶盖140包括顶板141和裙围142。顶板141可以呈板状结构或其它类似结构,用于覆盖在侧板120上以形成容纳货物的相对密闭的空间。裙围142设置在顶板141的四周且向下延伸,以在顶盖140中形成空腔(未示出)。该空腔位于顶板141的下方且被裙围142所包围,以便于在可拆卸箱体100被拆卸后可以将侧板120以及角立柱130等部件容纳在该空腔内。进一步,侧板120的尺寸小于顶盖140的尺寸,以在拆卸状态下能够容纳在该空腔内。由于侧板120的尺寸小于顶盖140的尺寸并且在顶盖140中形成容纳侧板120的空间,因此在拆卸状态下可以使用底座110和顶盖140将侧板120和角立柱130包裹在其内(如图IB和IC所示)。通过将拆卸下来的部件均整合在一个形状规则的整体内不但可以避免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丢失,而且还能使拆卸后的箱体便于搬运、堆码。由于侧板120的尺寸小于顶盖140的尺寸,为了保证可拆卸箱体100的 密闭性,优选地,角立柱130的截面呈L形,且该L形的两条边分别与相邻的侧板120连接。考虑到运输效率和拆卸方便等因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快速拆卸的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在侧板120与底座110之间、侧板120与顶盖140之间以及侧板120与角立柱130之间。可拆卸箱体100还包括底座连接装置、顶盖连接装置和侧板连接装置,其中,底座连接装置将侧板120可拆卸地连接至底座110,顶盖连接装置将侧板120可拆卸地连接至顶盖140,侧板连接装置将侧板120可拆卸地连接至角立柱130。下面将结合图2A-2B、3A-3B和4A-4B对这些连接装置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提供的连接装置的结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图2A-2B所 示,底座连接装置包括底座凹槽201、下部侧板凹槽202、底座与侧板的连接板203 (以下简称连接板203)、底座连接件204和下部侧板连接件205。底座凹槽201位于底座110的边缘,以便于底座110和连接板203之间进行连接,并且底座连接件204的一端设置在底座凹槽201内。下部侧板凹槽202位于侧板120的内侧下边缘,以便于侧板120与连接板203之间进行连接,并且下部侧板连接件205的一端设置在下部侧板凹槽202内。由于底座凹槽201和下部侧板凹槽202均位于内侧,因此可以使箱体外部无紧固件凸出外露,使箱体外部平滑、美观。可以理解的是,在底座110的需要连接侧板120的边缘均可以设置底座凹槽201,相应地,侧板120的内侧下边缘也设置下部侧板凹槽202,并且底座凹槽201和下部侧板凹槽202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和结构,只要能够容纳底座连接件204和下部侧板连接件205的一端即可。此外,根据需要,在每个侧板120的内侧下边缘和底座110的边缘的相应位置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连接装置。底座连接件204和下部侧板连接件205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连接板203连接,通过将底座连接件204和下部侧板连接件20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连接板203可以将侧板120可拆卸地连接至底座110。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203的形状和结构可能根据底座110的边缘和侧板120的内侧下边缘的形状和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连接板203,且只要能连接到底座连接件204和下部侧板连接件205的另一端即可。作为示例,连接板203的截面呈L形,该L形的两条边分别与底座110和侧板120连接,以简化底座110与侧板12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2A-2B中示出的底座连接件204和下部侧板连接件205均为螺栓,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意欲对其结构进行限制,只要能够连接相应的部件即可。优选地,底座凹槽201沿底座110的边缘延伸,底座连接件204的一端沿底座凹槽201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凹槽201内,并且下部侧板凹槽202沿侧板120的内侧下边缘延伸,下部侧板连接件205的一端沿下部侧板凹槽202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下部侧板凹槽202内。通过将底座连接件204和下部侧板连接件205的一端设置为可在底座凹槽201和下部侧板凹槽202内滑动,可以提供连接的灵活性。如图3A-3B所示,顶盖连接装置包括顶盖凹槽301、上部侧板凹槽302、顶盖与侧板的连接板303 (以下简称连接板303)、顶盖连接件304和上部侧板连接件305。顶盖凹槽301位于顶盖140的边缘,以便于顶盖140和连接板303之间进行连接,并且顶盖连接件304的一端设置在顶盖凹槽301内。上部侧板凹槽302位于侧板120的内侧上边缘,以便于侧板120与连接板303之间进行连接,并且上部侧板连接件305的一端设置在上部侧板凹槽302内。由于顶盖凹槽301和上部侧板凹槽302均位于内侧,因此可以使箱体外部无紧固件凸出外露,使箱体外部平滑、美观。可以理解的是,在顶盖140的需要连接侧板120的边缘均可以设置顶盖凹槽301,相应地,侧板120的内侧上边缘也设置上部侧板凹槽302,并且顶盖凹槽301和上部侧板凹槽302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和结构,只要能够容纳顶盖连接件304和上部侧板连接件305的一端即可。此外,根据需要,在每个侧板120的内侧上边缘和顶盖140的边缘的相应位置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连接装置。顶盖连接件304和上部侧板连接件305的另一端分别用于与连接板303连接,通过将顶盖连接件304和上部侧板连接件30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连接板303可以将侧板120可拆卸地连接至顶盖140。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303的形状和结构可能根据顶盖140的边缘和侧板120的内侧上边缘的形状和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连接板303,且只要能连接到顶盖连接件304和上部侧板连接件305的另一端即可。作为示例,顶盖140包括顶板141和裙围142 (参照图1A),裙围142设置在顶板141的四周且向下延伸,顶盖凹槽301位于裙围142上,连接板303为直板形或类似形状,直板形的两端 分别与裙围142和侧板12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直板形是相对于L形而言的,直板形允许其上具有较小的弯折,如图3A所示,只要其两个连接端相互平行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3A-3B中示出的顶盖连接件304和上部侧板连接件305均为螺栓,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意欲对其结构进行限制,只要能够连接相应的部件即可。优选地,顶盖凹槽301沿顶盖140的边缘延伸,顶盖连接件304的一端沿顶盖凹槽301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顶盖凹槽301内,并且上部侧板凹槽302沿侧板120的内侧上边缘延伸,上部侧板连接件305的一端沿上部侧板凹槽302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上部侧板凹槽302内。通过将顶盖连接件304和上部侧板连接件305的一端设置为可在顶盖凹槽301和上部侧板凹槽302内滑动,可以提供连接的灵活性。如图4A-4B所示,侧板连接装置包括侧板凹槽401、角立柱凹槽402、角立柱与侧板的连接板403 (以下简称连接板403)、侧板连接件404和角立柱连接件405。角立柱130的两侧均与侧板120连接,这里仅以一侧的连接装置为例来说明原理。侧板凹槽401位于侧板120的内侧侧边缘,以便于侧板120和连接板403之间进行连接,并且侧板连接件404的一端设置在侧板凹槽401内。角立柱凹槽402位于角立柱130的内侧,并且角立柱连接件405的一端设置在角立柱凹槽402内。由于侧板凹槽401和角立柱凹槽402均位于内侧,因此可以使箱体外部无紧固件凸出外露,使箱体外部平滑、美观。可以理解的是,在侧板120的需要连接角立柱130的内侧侧边缘均可以设置侧板凹槽401,相应地,角立柱130的内侧也设置角立柱凹槽402,并且侧板凹槽401和角立柱凹槽402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和结构,只要能够容纳侧板连接件404和角立柱连接件405的一端即可。此外,根据需要,在每个侧板120的内侧侧边缘和角立柱130内侧的相应位置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连接装置。侧板连接件405和角立柱连接件40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连接板403,通过将侧板连接件405和角立柱连接件40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连接板403可以将侧板120可拆卸地连接至角立柱130。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403的形状和结构可能根据角立柱130和侧板120的内侧侧边缘的形状和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连接板403,且只要能连接到侧板连接件405和角立柱连接件404的另一端即可。作为示例,连接板403为直板形或类似形状,直板形的两端分别与角立柱130和侧板12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直板形是相对于L形而言的,直板形允许其上具有较小的弯折,只要其两个连接端相互平行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4A-4B中示出的侧板连接件405和角立柱连接件404均为螺栓,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意欲对其结构进行限制,只要能够连接相应的部件即可。[0047]优选地,侧板凹槽401沿侧板120的内侧侧边缘延伸,侧板连接件404的一端沿侧板凹槽401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侧板凹槽401内,并且角立柱凹槽402沿角立柱130的内侧延伸,角立柱连接件405的一端沿角立柱凹槽402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角立柱凹槽402内。通过将侧板连接件405和角立柱连接件404的一端设置为可在侧板凹槽401和角立柱凹槽402内滑动,可以提供连接的灵活性。[0048]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箱体的底座、侧板、角立柱和顶盖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因此,在空箱返回过程中可以拆卸并形成整体,以减小占用的空间。此夕卜,可拆卸箱体的各部件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进而实现箱体各部件的通用性。进一步,该可拆卸箱体还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箱体包括底座、侧板、角立柱和顶盖,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座和所述顶盖,所述角立柱位于相邻的所述侧板之间且所述侧板分别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角立柱。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裙围,所述裙围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四周且向下延伸,以在所述顶盖中形成空腔。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尺寸小于所述顶盖的尺寸,以在拆卸状态下能够容纳在所述空腔内。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立柱的截面呈L形,所述L形的两条边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侧板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箱体还包括底座连接装置、顶盖连接装置和侧板连接装置,所述底座连接装置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顶盖连接装置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顶盖,所述侧板连接装置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角立柱。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连接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底座的边缘的底座凹槽、位于所述侧板的内侧下边缘的下部侧板凹槽、底座与侧板的连接板、底座连接件和下部侧板连接件,所述底座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凹槽内,所述下部侧板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部侧板凹槽内,通过将所述底座连接件和所述下部侧板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底座与侧板的连接板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座。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凹槽沿所述底座的所述边缘延伸,所述底座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底座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凹槽内,所述下部侧板凹槽沿所述侧板的所述内侧下边缘延伸,所述下部侧板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下部侧板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部侧板凹槽内。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侧板的连接板的截面呈L形,所述L形的两条边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侧板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连接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顶盖的边缘的顶盖凹槽、位于所述侧板的内侧上边缘的上部侧板凹槽、顶盖与侧板的连接板、顶盖连接件和上部侧板连接件,所述顶盖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顶盖凹槽内,所述上部侧板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上部侧板凹槽内,通过将所述顶盖连接件和所述上部侧板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顶盖与侧板的连接板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顶至JHL ο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凹槽沿所述顶盖的所述边缘延伸,所述顶盖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顶盖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顶盖凹槽内,所述上部侧板凹槽沿所述侧板的所述内侧上边缘延伸,所述上部侧板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上部侧板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部侧板凹槽内。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裙围,所述裙围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四周且向下延伸,所述顶盖凹槽位于所述裙围上,所述顶盖与侧板的连接板为直板形,所述直板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裙围和所述侧板连接。
12.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连接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侧板的内侧侧边缘的侧板凹槽、位于所述角立柱的内侧的角立柱凹槽、角立柱与侧板的连接板、侧板连接件和角立柱连接件,所述侧板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侧板凹槽内,所述角立柱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角立柱凹槽内,通过将所述侧板连接件和所述角立柱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角立柱与侧板的连接板将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角立柱。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凹槽沿所述侧板的所述内侧侧边缘延伸,所述侧板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侧板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侧板凹槽内,所述角立柱凹槽沿所述角立柱的内侧延伸,所述角立柱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角立柱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角立柱凹槽内。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拆卸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立柱与侧板的连接板为直板形,所述直板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角立柱和所述侧板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箱体,所述可拆卸箱体包括底座、侧板、角立柱和顶盖,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座和所述顶盖,所述角立柱位于相邻的所述侧板之间且所述侧板分别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角立柱。该可拆卸箱体的底座、侧板、角立柱和顶盖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因此,在空箱返回过程中可以拆卸并形成整体,以减小占用的空间。此外,可拆卸箱体的各部件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进而实现箱体各部件的通用性。进一步,该可拆卸箱体还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
文档编号B65D6/24GK202368862SQ20112055068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徐仁勇, 王晓毅, 赵东峰, 马端骏, 高正国, 高绪日, 黄田化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