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盖及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506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量盖及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量盖以及液体容器,该计量盖作为盖而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容纳液体洗剂、液体柔软剂、漂白剂等的液体的容器主体上,用于对容器主体内的液体进行计量或者用于少量涂覆。
背景技术
已有作为盖而被安装在容纳液体洗剂、液体柔软剂、漂白剂等的液体的容器主体上,并且为了计量容器主体内的液体、或者分成适量、每次少量涂覆使用等,而使用的计量盖。作为该计量盖的使用方法,首先,从容器主体向该计量盖倒出液体,并从计量盖将液体
例如转移到洗涤槽,或者将转移到计量盖的液体向洗涤物的污溃部位等附着。这样的计量盖,为了容易进行液体的计量,且每次少量地转移所计量的盖内的液体,而采用计量盖具有内筒部与外筒部的两重构造,并在内筒部的筒壁的下端设置外锷状的法兰片,或调整了内筒部与外筒部的高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另外,计量部的底侧部呈多边形形状,另一方面,通过使出入部(开口侧)的内面呈多边形形状,易于计量且易于转移的计量盖存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8-4834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171704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0-628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2的计量盖,由于倒出液体的内筒部被形成为圆筒状等,因此,在要向洗涤物的污溃部位等滴下液体或涂覆时,大量的液体也向洗涤物的污溃部位等的周围流出,难以仅向洗涤物的污溃部位等的部分适量地倒出液体。另外,专利文献3的计量盖,由于内筒部的内侧面是六边形,因此盖内的容量变小,要计量大量的液体就得要么增大盖或要么进行多次的计量。另外,虽然出入部的内面侧是六边形且具有有角的顶部,但是由于外面形状成为圆形,因此,难以向洗涤物的污溃部位等的目的地方每次少量倒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液体的粘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简单且切实地仅向洗涤物的污溃部位等的部分倒出液体的计量盖和液体容器。本发明的第I方面的主旨是一种计量盖,其具备螺合于容器主体的口部的外筒部;位于所述外筒部的内侧的有底筒状的内筒部;闭合所述外筒部的端部与所述内筒部的筒状壁之间的环状壁;以及在所述环状壁的内面形成为突条的环状密封部,所述内筒部具有形成于所述筒状壁的一部分且以横截面V字状弯曲的倒出部,所述内筒部的所述筒状壁,以所述环状壁为界,其上下形状被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根据所述第I方面,由于在内筒部部分地设置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因此,在使用者从计量盖的内筒部倒出液体时,可少量取出,可以将从计量盖倒出的液体仅向洗涤物的污溃部位等的部分倒出,并可以使适量液体简单且切实地附着在洗涤物的污溃部位等的部分。另外,在轴方向通过平坦的2个面形成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的情况下,提高了计量刻度的易见性。所述横截面V字状的倒出部的角度可以在50° 150°的范围内。另外,所述内筒部的所述筒状壁可以在所述横截面V字状的倒出部以外的部分,具有横截面圆弧状的圆筒状部。另外,所述横截面V字状的倒出部具有相连接的平坦的2个面,所述平坦的2个面的端部也可以与所述圆筒状的端部相连接。根据所述结构,由于与平坦的2个面连续设置的横截面大致V字形的倒出部相反的侧的端部,与横截面大致圆弧状的圆筒状部的端部连续设置,因此,容易朝着倒出部的V 字的顶部倒出液体。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主旨是一种液体容器,其具备容纳液体的容器主体;以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口部的上述的计量盖。


图I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量盖的立体图。图2是从倒出部侧看图I的计量盖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图4是图I的计量盖的具有倒出部的内筒部的概略说明图。图5是安装有图I的计量盖的液体容器的立体图。图6是卸下图I的计量盖的液体容器的容器主体的立体图。图7是沿着图5中的VII-VII线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容器主体经由中栓而安装有盖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9(a)是倾斜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量盖,从其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倒出液体来测量性能时的说明图,图9 (b)倾斜比较例的计量盖,从其圆形状的倒出部倒出液体来测量性能时的说明图。图10是比较上述各计量盖的性能评价的说明图。图11 (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盖的立体图,图11 (b)是从倒出部侧看相同盖的立体图,图11 (C)是图11 (b)中Xlc-XIc线的截面图。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量盖的具有倒出部的内筒部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第I实施方式]图I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量盖的立体图,图2是从倒出部侧看该计量盖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图4是该计量盖的具有倒出部的内筒部的概略说明图,图5是安装有该计量盖的液体容器的立体图,图6是卸下该计量盖的液体容器的容器主体的立体图,图7是沿着图5中的VII-VII线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容器主体经由中栓而安装有盖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如图广3和图5、7所示那样,计量盖I具有与容纳液体A的液体容器100的容器主体20的口部21螺接的外筒部2、在外筒部2的内侧以二重筒方式一体形成的有底筒状的内筒部3、闭合外筒部2的端部与内筒部3的筒状壁4之间的环状壁5、以及在环状壁5的内面一体形成为突条的环状密封部6。环状密封部6具备由环状筋构成的接触部7、由在其内侧比接触部7突出的环状壁构成的内环8。如图6和图7所示那样,液体容器100的容器主体20的口部21安装有中栓30。在使计量盖I的外筒部2螺接于容器主体20的口部21的情况下,上述接触部7被压在中栓30的周壁31的缘部31a,并且内环8的壁面接触中栓30的周壁31,由此,各部分以使容器主体20内部被密封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中,容器主体20的口部21不一定需要设置中栓30, 但是从使自容器主体20向计量盖的液体的倒出变得容易并且防止伴随该倒出的漏液的观点看,优选地,像图6所示的容器主体20那样,在容器主体20设置具有嘴状的倒出部32且在倒出部32的基部具有液体的返回孔33的中栓30。此外,中栓30像图8的变形例所示的液体容器100A那样,也可以使中栓30螺接于容器主体20的口部21,使中栓30与计量盖IA螺合。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量盖1,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外筒部2与内筒部3的二重筒形态的盖,其具有通过将内筒部3的筒状壁4部分地以横截面大致V字状弯曲而一体形成的倒出部9。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计量盖I中,内筒部3的筒状壁4,其一部分通过利用相连续的2个平面部9a、9a进行弯曲而使横截面成为大致V字状,从而该部分成为在从计量盖I倒出液体A时作为液体的流路而使用的倒出部9。如图4所示那样,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9的相连续的2个平面部9a、9a的角度(Θ )设定在50° 150°的范围内(优选为60° 130°,更优选为90° 120°的范围内)。筒状壁4的倒出部9的相连续2个平面部9a、9a,以其V字状的顶部9b为界而左右对称地形成,并且根据与容器主体20的嘴状的倒出部32的大小的关系,以容纳在筒状壁4的横截面大致圆弧形的圆筒状部10的外接圆的径内的大小而被形成。在计量盖I的内筒部3的筒状壁4中,在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9以外的部分具有横截面大致圆弧状的圆筒状部10。该横截面大致圆弧状的圆筒状部10,其两端部连续设置在2个连续设置的平面部9a、9a的与倒出部9相反的端部。再者,由于圆筒状部10是横截面大致圆弧状,因此在倾斜倒出部9时,液体A容易汇集到倒出部9的V字的顶部9b内,从而提高了其倒出性能。另外,即使不使内筒部分增大到必要以上,也可以容易地确保足够的容量。如图I所示那样,内筒部3的筒状壁4以环状壁5为界而上下形状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即,内筒部3的开口端3a侧与底部3b侧的内筒部4各自以环状壁5为界从外筒部2向该轴方向突出,开口端3a侧的内筒部3的筒状部3的筒状壁4的外侧形状和内侧形状,与底部3b侧的内筒部3的筒状壁4的外形形状和内侧形状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内筒部3的筒状壁4可以遍及全周而形成为大致均匀的厚度。为了很好地迅速中断液体的流出,内筒部3的开口端3a可以仅仅在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9、包含倒出部9的连续的2个平面部9a、9a、或者遍及倒出部9和圆筒状部10的全周,部分地向外侧以圆弧状(曲线状)扩展。外筒部2的直径以使用者容易握的大小形成。在外筒部2的筒状壁的外表面,如图I、图2所示那样,可以根据需要形成滚花而不易打滑。如图I所示那样,在内筒部3适当地附有刻度。液体容器100,如图5所示那样,由容纳液体A的容器主体20与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容器主体20的口部21的计量盖I构成。作为液体A,可以举出含有界面活性剂的液体洗齐U、液体柔软剂、或者漂白剂等。本实施方式的计量盖I不仅对于液体的物性是低粘度的有效,而且特别在拉丝性、粘稠性等高而难以迅速中断液体的流出的情况也是有效的。例如,该液体A,其25°C的粘度优选为5(T2000mPa *s (B型粘度计、转数60rpm、转子No. 3),特别优选为100 1000mPa · s,另外,5°C与25°C的粘度变化(Vis (5°C )/Vis (25°C ))优选在I. 5以上8以下。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00的情况下,首先,从容器主体20往计量盖I的 内筒部3内倒出液体A,接着,如图2所示那样,倾斜盖I而将液体A向例如洗涤物的污溃部位等倒出。此时,由于在内筒部3的筒状壁4的一部分,利用相连续的2个平面部9a、9a而设置了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9,因此可以通过该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9的V字的顶部9b而少量提取,从而可以简单且切实地使适量的液体A仅向洗涤物的污溃部位等的部分倒出并附着。在计量盖I中,内筒部3的开口端3a侧与底部3b侧各自从外筒部2向其轴方向突出,开口端3a侧的内筒部3的筒状壁4的外侧形状和内侧形状,与底部3b侧的内筒部3的筒状壁4的外形形状和内侧形状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因此,计量盖I的使用者在计量盖I安装在容器主体20时一看就可以容易地确认倒出部9的形状位置。在使用计量盖I倒出液体A时,可以切实地从计量盖I的倒出部9向规定的涂覆位置每次少量倒出液体A。附着在内筒部3的筒状壁4的内侧的液体A,从圆弧状部顺着平面部而集中到该倒出部9的V字的顶部%,从而可以更切实地收集液体A。在内筒部3的开口端3a,由于以筒状部4的外形形状具有圆弧状部,因此,在容器主体20配置了中栓30的情况下,由计量盖I的开口端3a积至中栓30的最下部的液体A可以从返回孔33回收。下面,使用图9和图10,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计量盖I与比较例的计量盖K的性能评价加以说明。〈测定方法〉在将作为液体A的液体洗剂倒入了计量盖I、K内的状态下,对I秒钟内将计量盖I、K从水平状态倾斜至20°的情况下的倒出液量进行测量。〈使用盖〉I.计量盖I (计量容量55ml、计量部内径Φ38mm、倒出部9的形状横截面大致V字状)2.计量盖K (计量容量55ml、计量部内径Φ38·ι、倒出部L的形状横截面圆形状)〈使用液体洗剂〉I.低粘度液(IOmPa · s)
2.中粘度液(170mPa · s)3.高粘度液(500mPa · s)计量容量共同为各洗剂30g<测定结果>如图10所示的Z那样,在高粘度液的情况下,得到如下评价具有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9的计量盖I的使用液量为26. 5%,具有横截面圆形状L的计量盖K的使用液量为49%,计量盖I的使用液量为计量盖K的使用液量的大约一半(约1/2)。[第2实施方式]
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量盖1B。相对于在第I实施方式中在内筒部3的筒状壁4的一部分利用相连续的2个平面的平面部9a、9a而形成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9而言,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内筒部3的筒状壁4的一部分利用连续的2个向内侧凹的弯曲部9a’、9a’而形成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9’。第2实施方式也起到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第3实施方式]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量盖1C。相对于在前述第I实施方式中在内筒部3的筒状壁4的一部分利用连续的2个平面的平面部9a、9a而形成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9而言,在计量盖IC中,在内筒部3的筒状壁4的一部分利用连续的2个向外侧突出的弯曲部9a"、9a"而形成横截面大致V字状的倒出部9"。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量盖IC也可以起到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前述各实施方式的盖1、1A、1B、1C或使用在液体容器100、100A的容器主体20,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型法容易地在工业上进行制造。前述各实施方式的计量盖1、1A、1B、1C是容纳含有界面活性剂的液体洗剂、液体柔软剂或者漂白剂等各种液体的液体容器的计量盖,作为为了从容器主体计量取出规定量的高粘度的液体,或者为了进行细分而每次少量地涂覆在洗涤物等的被涂覆物而使用的计量盖是有用的。另外,具备所涉及的计量盖的液体容器,作为含有界面活性剂的液体洗剂、液体柔软剂或漂白剂等的各种液体容器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计量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螺接于容器主体的口部的外筒部; 位于所述外筒部的内侧的有底筒状的内筒部; 闭合所述外筒部的端部与所述内筒部的筒状壁之间的环状壁;以及 在所述环状壁的内面形成为突条的环状密封部, 所述内筒部具有形成于所述筒状壁的一部分且以横截面V字状弯曲的倒出部, 所述内筒部的所述筒状壁,以所述环状壁为界,其上下形状被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计量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截面V字状的倒出部的角度在50° 150°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计量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部的所述筒状壁,在所述横截面V字状的倒出部以外的部分,具有横截面圆弧状的圆筒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量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截面V字状的倒出部具有相连接的平坦的2个面, 所述平坦的2个面的端部与所述圆筒状部的端部相连接。
5.—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容纳液体的容器主体;以及 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口部的如权利要求广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计量至JHL ο
全文摘要
一种计量盖(1、1A、1B、1C),具备螺接于容器主体的口部的外筒部(2);位于外筒部(2)的内侧的有底筒状的内筒部(3);闭合外筒部(2)的端部与内筒部(3)的筒状壁(4)之间的环状壁(5);以及在环状壁(5)的内面形成为突条的环状密封部。内筒部(3)具有形成于筒状壁(4)的一部分且以横截面大致V字状弯曲的倒出部(9)。内筒部(3)的筒状壁(4),以环状壁(5)为界,其上下形状被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
文档编号B65D41/26GK102741130SQ20118000815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日
发明者大泽哲宏, 尾崎行雄, 川上健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