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4695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堆叠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堆叠机用于堆叠包装盒。所述堆叠机包括机架、控制箱、堆叠平台以及第一驱动机构。堆叠平台和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堆叠平台位于预定平面上。每当一个包装盒在外作用下推动至所述堆叠平台上时,所述控制箱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堆叠平台相对所述预定平面移动预定的距离,以使所述包装盒远离所述堆叠平台的一面位于所述预定平面上。
【专利说明】堆叠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堆叠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堆叠包装产品后的包装盒的堆叠机。【背景技术】
[0002]电子设备如DVD播放器、电视机等在出厂之前通常需要放入包装盒内进行包装,并将包装有产品后的包装盒堆叠后放在栈板上出货。然而,上述包装盒堆叠通常是由人工完成的,比较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堆叠包装盒的堆叠机。
[0004]一种堆叠机用于堆叠包装盒。所述堆叠机包括机架、控制箱、堆叠平台以及第一驱动机构。堆叠平台和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堆叠平台位于预定平面上。每当一个包装盒在外作用下推动至所述堆叠平台上时,所述控制箱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堆叠平台相对所述预定平面移动预定的距离,以使所述包装盒远离所述堆叠平台的一面位于所述预定平面上。
[0005]上述堆叠机可以将包装盒一个个地堆叠起来,从而达到自动堆叠的效果,无需人工完成,比较省时又省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堆叠机的立体图。
[0007]图2为图1所示堆叠机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08]图3为图1所示堆叠机的底部视图。
[000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堆叠机100
包装盒200 机架10 顶部11 底部13 支架15 滑槽20 称重机构30 堆叠平台40 连接部50 第一驱动机构60 第二驱动机构70 控制箱80 承载板41 固定架43 固定板430 三角架432 第一平板130 第二平板132 驱动马达61 传动带62 螺杆63 驱动块64 滑杆65 滑块66 本体71 推动臂73 滑道710 凸块73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0]请参看图1,堆叠机100用于堆叠包装盒200,例如,纸盒、箱子等。包装盒200用于包装物品。堆叠机100包括机架10、滑槽20、称重机构30、堆叠平台40、连接部50、第一驱动机构60、第二驱动机构70、以及控制箱80。
[0011]请同时参看图2和图3,机架10包括顶部11、与顶部11平行的底部13、以及连接于顶部11和底部13并用于支撑顶部11和底部13的若干支架15。顶部11和底部13结构相同,皆为镂空框体状。底部13上间隔设有第一平板130和第二平板132。支架15为柱体。
[0012]称重机构30、堆叠平台40和连接部50并排设置于顶部11上。称重机构30和堆叠平台40分别位于顶部11的两端,连接部50连接于称重机构30和堆叠平台40之间。在初始状态下,称重机构30、堆叠平台40以及连接部50位于同一平面上,并将该平面设为预定平面。
[0013]称重机构30架设于顶部11上,其用于称包装盒200的重量,以检测包装盒200内包装的物品是否齐全。
[0014]堆叠平台40用于为堆叠包装盒200提供一个平台。堆叠平台40可相对顶部11垂直移动。堆叠平台40包括承载板41和固定于承载板41底部的固定架43。在初始状态下,承载板41位于预定平面上。固定架43包括垂直固定于承载板41 一侧上的固定板430以及两个直角形的三角架432。两个三角架432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于承载板41上,其一直角边固定于固定板430上,另一直角边固定于承载板41上。
[0015]连接部50架设于顶部11上,用于为包装盒200从称重机构30移动至堆叠平台40
提供一个通道。[0016]第一驱动机构60固定于第一平板130上。第一驱动机构60与固定架43的固定板430连接,其用于驱动堆叠平台40移动。第一驱动机构60包括驱动马达61、传动带62、螺杆63、驱动块64、两根滑杆65、以及两个滑块66。驱动马达61通过传动带62与螺杆63连接,用于驱动螺杆63旋转。螺杆63旋转地固定于底部13上并向顶部11延伸。两根滑杆65固定于底部13上并向顶部11延伸。驱动块64螺合于螺杆63上。两个滑块66分别活动地套设于两根滑杆65上。驱动块64和两个滑块66皆固定于固定板430上。当驱动马达61工作时,驱动马达61驱动螺杆63旋转,使驱动块64相对螺杆63来回移动,从而带动堆叠平台40和两个滑块66相对顶部11来回移动。亦即,堆叠平台40可以在顶部11和底部13之间移动。
[0017]滑槽20和第二驱动机构70分别固定顶部11上,并位于称重机构30相背的两侧,且滑槽20伸出顶部11之外。滑槽20与称重机构30相对,其用于为包装盒200流入称重机构30提供一个通道。滑槽20包括自顶部11 一侧水平延伸出的底板21、以及自底板21上垂直延伸出的两个平行的侧板23。底板21与预定平面共面。
[0018]第二驱动机构70包括本体71、以及滑动连接于本体71上的推动臂73。本体71固定于顶部11的另一侧。本体71内设有气缸(图未示)。本体71上还设有一个滑道710。推动臂73通过滑道710与气缸连接,其在气缸作用下可沿着滑道710滑动。推动臂73的一侧上设有两个凸块730。推动臂73位于滑到滑道710的一端时,推动臂73设有凸块730的一侧位于称重机构30远离堆叠平台40的一侧。推动臂73位于滑道710的另一端时,推动臂73设有凸块730的一侧位于堆叠平台40靠近称重机构30的一侧。在初始状态下,推动臂73位于称重机构30的一侧。
[0019]控制箱80固定于第二平板132上,用于控制称重机构30、第一驱动机构60和第二驱动机构70工作。下面详细描述堆叠机100利用控制箱80控制称重机构30、第一驱动机构60和第二驱动机构70工作的过程。
[0020]首先,包装盒200在外力作用下从滑槽20中进入称重机构30,此时,包装盒200与推动臂73接触;接着,控制箱80控制第二驱动机构70驱动推动臂73从滑道710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从而推动包装盒200从称重机构30向堆叠平台40移动;然后,当包装盒200位于堆叠平台40上时,控制箱80控制第二驱动机构70反向移动,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60驱动堆叠平台40沿着向底部13运动一个包装盒200高度的距离,使包装盒200远离堆叠平台40的一面位于预定平面上,以供下一个包装盒200叠放于该包装盒200上。如此,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堆叠平台40移动至终止位置(底部13),亦即堆叠平台40叠放预定数目的包装盒200,此时,一次堆叠操作完成。最后,当堆叠平台40上叠放预定数目的包装盒200时,控制箱80控制堆叠平台40向上移动,直至堆叠平台40向上移动至预定平面(顶部11),以便于堆叠的包装盒200进入下工站。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装盒200每次堆叠的数目为5个。亦即,顶部11和底部13之间的高度大致为5个包装盒200的高度。在其他实时方式中,每次堆叠的包装盒200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且顶部11和底部13之间的高度根据每次堆叠的包装盒200的数量进行改变。
[0021]上述堆叠机100将包装盒200 —个个地堆叠起来,从而达到自动堆叠的效果,无需手工完成,省时又省力。
【权利要求】
1.一种堆叠机,用于堆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机包括机架、控制箱、堆叠平台以及第一驱动机构,堆叠平台和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堆叠平台位于预定平面上,每当一个包装盒在外作用下推动至所述堆叠平台上时,所述控制箱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堆叠平台相对所述预定平面移动预定的距离,以使所述包装盒远离所述堆叠平台的一面位于所述预定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机还包括称重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称重机构位于所述预定平面上,所述包装盒推动至所述堆叠平台之前,在外力作用下推动至所述称重机构,所述控制箱在所述包装盒位于所述称重机构时控制所述称重机构称量包装盒的重量,并当所述称重机构称量所述包装盒的重量后,所述控制箱控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包装盒移动至所述堆叠平台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机构和所述堆叠平台并排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本体和推动臂,所述本体固定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本体用于驱动推动臂在所述称重机构和所述堆叠平台之间来回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机还包括滑槽,所述滑槽自所述机架上延伸出机架外,且与所述称重机构相对,用于为包装盒流入称重机构提供一个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底板以及自所述底板上延伸出的平行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机架连接并与所述预定平面共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机构和所述堆叠平台之间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预定平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螺杆以及驱动块,所述螺杆固定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预定平面垂直,所述驱动块螺合于所述螺杆上,所述驱动块与所述堆叠平台固定,所述驱动马达用于驱动所述螺杆旋转而带动驱动块相对所述螺杆移动,所述堆叠平台随着所述驱动块相对所述预定平面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叠平台移动至终止位置时,所述控制箱控制堆叠平台移动至预定平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堆叠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叠平台移动至所述终止位置时,所述包装盒远离所述堆叠平台的一面位于所述预定平面上。
【文档编号】B65G57/20GK103508211SQ201210217681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李兆勇, 薛连刚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