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焊气体输送软管的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994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割、焊气体输送软管的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缠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气割、气焊设备气体输送软
管的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山设备检修中,气割、气焊器具装置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尤其是气割,广泛应用于各种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的下料工序。而分别与氧气瓶和乙炔瓶相连的输送氧气和乙炔的软管长度有10-20米,传统的整理方法是将氧气软管和乙炔软管一圈一圈地盘好,再放到一个固定地方,或者在墙上固定个圆形架子,将其盘绕在架子上。使用时再将氧气软管和乙炔软管一圈一圈地散开。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容易将氧气软管和乙炔软管打结 在一起,难以摊开,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低。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气害I]、气焊设备气体输送软管缠绕装置,有效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既省工省力,又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包括滚筒、气缸、空心转轴、支架、转轮等。滚筒由两个平面平行且竖直放置的转盘和数根间隔均匀水平放置的金属管或钢筋棍固定连接而成,转盘形如车轮,用高强塑料注塑而成或用二根金属管或钢筋棍围成的内外圆环并在内外圆环之间用均布的数根辐条固定连接而成。滚筒的轴向中部固定连接支撑盘,支撑盘平面与平直的金属管或钢筋棍的轴心相垂直,在支撑盘上距圆心约3/4-1/4半径范围内间隔均匀或对称地截取2-8个形状、大小相同的通孔,在支撑盘平面的两侧对称安置两个气缸,在圆心处与二个气缸固接,气缸下面固定连接支撑板,支撑板下面与支架固定连接,支架下面与四个转轮连接。气缸内安装一个活塞,空心转轴的尾端加工成一个凸台,其头部从气缸尾端的后端盖处依次穿过轴承、铜套、活塞及垫圈用螺母紧固为一体,其外侧与气缸内的活塞过盈配合连接,其尾部与铜套间隙配合连接、与轴承过盈配合连接。铜套、轴承安装在气缸后端盖内,二个空心转轴通过软管接头分别与氧气输出软管和乙炔输出软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可以方便地缠绕氧气输出软管和乙炔输出软管,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由于氧气瓶和乙炔瓶中的气体经过空心转轴、气缸后端盖、软管接头而进入氧气输出软管和乙炔输出软管中,供切割或焊接所需的氧气和乙炔,实现了使用和缠绕的一体化。推动支架,氧气输出软管和乙炔输出软管的缠绕装置就可以到达附近需要切割或焊接作业的任何地方,实现切割或焊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适于普及推广应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3是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氧气瓶;2、氧气进气管;3、支架;4、转轮;5、支撑板;6、氧气输出软管;7、乙炔输出软管;8、滚筒;9、乙炔瓶;10、乙炔进气管;11、连接管接头;12、气缸;13、连接件;14、前端盖;15、螺母;16、活塞;17、密封圈;18、后端盖;19、软管接头;20、轴承;21、铜套;22、空心转轴;23、垫圈;24、螺栓;25_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I 按照发明内容和附图,具体实施如下 滚筒8由两个平面平行且竖直放置的转盘和沿转盘内侧周向均匀分布的12根水平放置的金属管或钢筋棍固定连接而成,转盘由两个金属管围成的内外圆环并在内外圆环之间以金属管或钢筋棍制成的6根均布的辐条固定连接而成(如图2所示)。滚筒8的轴向中部固定连接支撑盘,支撑盘为圆形金属板,支撑盘周边与滚筒8上的水平金属管或钢筋棍固定连接,在支撑盘上距圆心约1/2半径处间隔均匀地截取四个直径相同的圆形通孔,以减轻其重量,在支撑盘圆心处与空心转轴22用连接件13同心固接(见图I)。气缸12内安装活塞16,为防止气体泄漏,在活塞16外侧圆周表面上沿径向间隔安装二个密封圈17,在活塞16静止或旋转时起密封作用。气缸12的前端盖14、后端盖18通过螺栓24分别与气缸12壁的前、后端面固定连接。空心转轴22与活塞16过盈配合连接,空心转轴22分别用来传递从氧气瓶I到氧气输出软管6和乙炔瓶9到乙炔输出软管7中的气体。活塞16与空心转轴22在外力作用下一起旋转。空心转轴22的尾端设计加工成一个凸台,其头部从气缸12尾端的后端盖18处依次穿过轴承20、铜套21、活塞16及垫圈23的中心孔,用螺母15将它们紧固为一体,其尾端与铜套21间隙配合连接、与轴承20过盈配合连接。铜套21、轴承20安装在气缸后端盖18的空腔内(如图3所示)。前端盖14中心分别与氧气进气管2和乙炔进气管10固定连接。在气缸12的下面用螺栓25与支撑板5水平固定连接,支撑板5下面与支架3固定连接,支架3下面与四个转轮4连接(见图I)。检修作业时,将氧气输出软管6和乙炔输出软管7与割炬或焊炬连接,氧气瓶I和乙炔瓶9中的氧气和乙炔分别通过气缸12内的空心转轴22及软管接头19,送到氧气输出软管6和乙炔输出软管7中,就可以实现检修现场切割或焊接作业。推动支架3,转轮4就可以带动氧气输出软管6和乙炔输出软管7的缠绕装置到达附近需要切割或焊接作业的任何地方,达到各个角度切割或焊接作业的目的。检修完毕后,用手转动滚筒8通过连接件13带动空心转轴22连同活塞16旋转,氧气输出软管6和乙炔输出软管7就缠绕在滚筒8上,实现使用和缠绕的一体化,提高了作业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割、焊气体输送软管的缠绕装置,包括滚筒(8)、气缸(12)、空心转轴(22)、支架(3)、转轮(4),其特征在于滚筒(8)由两个平面平行且竖直放置的转盘和数根间隔均匀水平放置的金属管或钢筋棍固定连接而成,转盘形如车轮,用高强塑料注塑而成或用金属管或钢筋棍围成,并在内环与外环之间用均布的数根辐条固定连接,滚筒(8)的轴向中部固定连接支撑盘,支撑盘平面与平直的金属管或钢筋棍的轴心相垂直,在支撑盘上距圆心3/4-1/4半径范围内间隔均匀或对称地截取2-8个形状、大小相同的通孔,在支撑盘平面的两侧对称放置两个气缸(12),在圆心处与二个气缸固接,气缸(12)下面固定连接支撑板(5),支撑板(5)下面与支架(3)固定连接,支架下面与四个转轮(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割、焊气体输送软管的缠绕装置,其特征是空心转轴(22)尾端为一个凸台,其头部依次穿过轴承(20)、铜套(21)、活塞(16)及垫圈(23)的中心孔,用螺母(15)将它们紧固为一体,空心转轴(22)外侧与气缸内的活塞(16)过盈配合连接,其尾部与铜套(21)间隙配合连接、与轴承(20)过盈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割、焊气体输送软管的缠绕装置,其特征是铜套(21)、轴承 (22)安装在气缸后端盖(18)内,空心转轴(22)通过软管接头(19)分别与氧气输出软管 (6)和乙炔输出软管(7)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割、焊气体输送软管的缠绕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滚筒、气缸、空心转轴、支架、转轮等。滚筒由转盘和水平放置的金属管或钢筋棍固定连接而成,转盘的内、外环之间用辐条固定连接。滚筒的轴向中部固定连接支撑盘,支撑盘平面与金属管或钢筋棍相垂直,在支撑盘上间隔均匀或对称地截取形状、大小相同的通孔,在支撑盘平面的两侧固接二个气缸,气缸下面固定连接支撑板,支撑板下面与支架固定连接,支架下面与转轮连接。推动支架,氧气输出软管和乙炔输出软管的缠绕装置就可以到达附近需要切割或焊接作业的任何地方,实现切割或焊接的目的,实现了使用和缠绕的一体化。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适于普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65H75/38GK202542594SQ2012200981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孙全蒙, 王佃文 申请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