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3759阅读:2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涉及罐式集装箱,尤其涉及罐式集装箱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运输工具,现有技术的罐式集装箱,通常包括有框架及安装于该框架内的罐体。该框架通常包括有前端框、后端框以及连接于该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的顶侧梁和底侧梁。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罐式集装箱,在罐箱吊运时,由于在集装箱专用车辆上有与罐式集装箱的角件孔相配合的定位栓或转锁等定位装置,若角件孔没有正好对准定位装置,则底侧梁极易与定位装置撞击,造成底侧梁和定位装置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在框架的底侧梁上设计避开槽结构,可以避免在吊运时与集装箱专用车辆上的定位装置碰撞,防止损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是:罐式集装箱框架,包括前端框、后端框,以及连接于该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的顶侧梁和底侧梁;所述底侧梁的两端与前、后端框角件的连接处设置有避开槽,用于罐箱吊运时避免底侧梁与集装箱车辆上的角件孔定位装置撞击。所述底侧梁两端的避开槽处设置有满足强度要求的加强部件。其中,所述避开槽位于底侧梁两端的下部。所述底侧梁两端的上部连接有长度大于避开槽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端部与前端框或后端框连接。所述支撑管的尾部连接有管封板。进一步,所述底侧梁两端设置有沿避开槽分布的补强板。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安装罐体的框架;所述框架为上述的罐式集装箱框架。与现有技术的罐式集装箱的结构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如下。1.在罐式集装箱框架的底侧梁两端,连接角件处设置避开槽结构,避免罐箱吊运时底侧梁与角件孔定位装置撞击,提高了罐式集装箱产品的质量。2.丰富了罐箱框架的底侧梁结构,具有较强实用性;底侧梁避开槽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用范围广,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3.底侧梁的避开槽处通过加强部件补强,满足罐式集装箱的强度要求。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罐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侧工字梁横截面的投影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侧方管梁横截面的投影示意图。图中包括:前端框1、后端框2、顶侧梁3,底侧梁4、角件5、支撑管6、管封板61、补强板7、罐体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的实施例涉及罐箱领域,这种集装箱可以避免在吊运时与集装箱专用车辆上的角件孔定位装置碰撞,防止损伤;并通过加强结构补强,满足罐式集装箱的强度要求。罐式集装箱框架,包括前端框1、后端框2,以及连接于该前端框I和后端框2之间的顶侧梁3和底侧梁4 ;底侧梁4的两端与前、后端框角件5的连接处设置有避开槽,用于罐箱吊运时避免底侧梁4与集装箱车辆上的角件孔定位装置撞击。底侧梁4两端的避开槽处设置有满足强度要求的加强部件。图1为现有技术的罐式集装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安装罐体的框架;图2中,罐式集装箱框架的底侧梁4带有避开槽,避开槽位于框架的底侧梁4两端的下部。底侧梁4两端的上部连接有长度大于避开槽的支撑管6。支撑管6的端部与前端框I或后端框2连接;支撑管6的尾部连接有管封板61。底侧梁4两端设置有沿避开槽分布的补强板7。罐式集装箱框架一般采用两种底侧梁,即工字梁和方管梁。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侧工字梁横截面的投影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侧方管梁横截面的投影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侧梁4带有避开槽的罐式集装箱。该避开槽设置在底侧梁4与前端框I或后端框2连接的前、后端部。主要包括在底侧梁4的前、后两端设置有避开槽,沿避开槽的延伸方向增加相应的补强板7,并在避开槽上方增加支撑管6及管封板6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底侧梁4的两端开设有避开槽,避免罐箱吊运时,底侧梁4与集装箱专用车辆的角件孔定位装置撞击,提高了罐式集装箱产品的质量。丰富了罐箱的底侧梁结构,具有较强实用性。避开槽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用范围广;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罐式集装箱框架,包括前端框、后端框,以及连接于该前端框和后端框之间的顶侧梁和底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的两端与前、后端框角件的连接处设置有避开槽,用于罐箱吊运时避免底侧梁与集装箱车辆上的角件孔定位装置撞击。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两端的避开槽处设置有满足强度要求的加强部件。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开槽位于底侧梁两端的下部。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两端的上部连接有长度大于避开槽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端部与前端框或后端框连接。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的尾部连接有管封板。
6.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侧梁两端设置有沿避开槽分布的补强板。
7.—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安装罐体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罐式集装箱框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及其框架。框架底侧梁的两端与前、后端框角件的连接处设置有避开槽,用于罐箱吊运时避免底侧梁与集装箱车辆上的角件孔定位装置撞击。底侧梁两端的避开槽处设置有满足强度要求的加强部件。避开槽位于底侧梁两端的下部,底侧梁两端的上部连接有长度大于避开槽的支撑管;支撑管的端部与前端框或后端框连接;支撑管的尾部连接有管封板。底侧梁的两端设置有沿避开槽分布的补强板。丰富了框架的底侧梁结构,具有较强实用性;底侧梁避开槽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用范围广,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文档编号B65D88/12GK202953354SQ20122066063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4日
发明者陈晓春, 朱红军, 张育国, 陈展, 沈红美, 孟庆国 申请人: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