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帘线捻股机张力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683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帘线捻股机张力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是一种线捻股机张力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放线张力的产生是由张力摩擦块与转轮产生摩擦而产生的,通过张力调整处,调整出需要的生产张力。但是改造前设备张力摩擦块少(摩擦块尺寸45mm*130mm*l),最大张力只能调整到5kg,当生产需求张力大于5kg的产品时(正常工艺标准张力为15 — 20kg左右),必须使用辅助张力装置,只有通过使用辅助张力装置才能调整出生产所需的张力;由于辅助张力装置的摩擦块小(辅助摩擦块尺寸15_*30_*4),故摩擦块与牵引摩擦面的接触点就少,要达到生产所需张力必须过紧调整摩擦块,致使设备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辅助张力装置摩擦块与牵引轮摩擦面就会产生过热(最高温度可达70度)而导致张力极度不稳定,张力能达到工艺标准张力的20kg以上变化,这样就造成了产品品质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钢帘线捻股机张力调整
装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帘线捻股机张力调整装置,调节板的一端与螺纹杆连接,螺纹杆的末端为弹簧,弹簧与支撑杆连接,调节板的另一端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转轮外侧的护板上,调节板与手柄连接;张力摩擦块为四块;摩擦块与转轮之间为链条式张力带。摩擦块与转轮接触面增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生产时张力非常稳定,生产中操作更方便省力,即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摩擦块,2为支撑杆,3为调节板,4为螺纹杆,5为弹簧,6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钢帘线捻股机张力调整装置,调节板3的一端与螺纹杆4连接,螺纹杆4的末端为弹簧6,弹簧6与支撑杆2连接,调节板3的另一端与弹簧5连接,弹簧5的另一端连接在转轮外侧的护板上,调节板3与手柄连接;张力摩擦块I为四块;摩擦块I与转轮之间为链条式张力带。摩擦块I与转轮接触面增大。改造后放线张力也是有张力摩擦块I与转轮产生摩擦而产生的,通过张力调整处,直接调整出需要的工艺生产张力。改造后由改造前的张力摩擦块I一块改为了四块,而且摩擦块I多,尺寸大(40mm*85mm*4),摩擦块I与转轮接触面积大,这样在生产工艺张力标准大的产品时,就很容易调整到所需的张力(最大能调整到35kg)。使用链条式张力带使摩擦块I与转轮结合的更严密,这样生产时张力非常稳定,实际生产中张力变化只有2kg左右,张力的稳定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三处张力调节非常容易对生产所需张力大小作出调整。安装了操作手柄,在生产中操作更方便省力。只通过放线装置就能调整到生产所需张力,所以辅助张力装置就不再使用,这种张力装置即保证了产品质量,操作方便省力,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钢帘线捻股机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板的一端与螺纹杆连接,螺纹杆的末端为弹簧,弹簧与支撑杆连接,调节板的另一端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转轮外侧的护板上,调节板与手柄连接;张力摩擦块为四块;摩擦块与转轮之间为链条式张力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帘线捻股机张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块与转轮接触面增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帘线捻股机张力调整装置,调节板的一端与螺纹杆连接,螺纹杆的末端为弹簧,弹簧与支撑杆连接,调节板的另一端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转轮外侧的护板上,调节板与手柄连接;张力摩擦块为四块;摩擦块与转轮之间为链条式张力带,生产时张力非常稳定,生产中操作更方便省力,即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65H59/04GK203021114SQ20122072205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王秀生, 王秀刚, 王继峰, 刘志美, 张玉山, 陈强, 袁训军 申请人:山东胜通钢帘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