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滚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55875阅读:2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滚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滚床,其包括底座,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垂直升降机构,所述垂直升降机构上端形成一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一水平输送机构,所述水平输送机构配置有一滚珠丝杠驱动机构,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实现传送。采用垂直升降机构、水平输送机构与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的技术形式,实现了白车身的前进及后退双向输送同时采用升降的方式,满足了生产流水线不同工位工艺,对白车身操作的高度可变需求,在高速重载条件下仍然可以保持旋转平稳、跳动小、耐磨性能性好的性能,提高了其传输效率与传输精确度,增强了其运行稳定性。
【专利说明】一种高速滚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滑橇输送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滚床。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国内的焊装车间大多采用的地面传输技术主要用于地板总成、侧围总成、车身总成的传输。按其传输原理主要有地面往复式传输装置和雪橇滚床传输装置。
[0003]国内常用的地面往复式传输装置传输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以动力推杆驱动齿轮齿条机构,使传输线整体升降;另一种是以动力杆驱动摆杆,使传输线整体升降。而雪橇滚床传输技术更广泛应用于车身装焊生产线,具有更多的灵活性,适用多车型混线生产,易于标准化通用化设计生产。常用的滚床能实现IOOOkg负荷的传输,但其传输效率较低,定位不准确。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滚床,以提高其传输效率与传输精确度,增强其运行稳定性。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高速滚床,其包括底座,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垂直升降机构,所述垂直升降机构上端形成一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一水平输送机构,所述水平输送机构配置有一滚珠丝杠驱动机构,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实现传送。
[0007]所述的高速滚床,其中,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上均匀布置有多个支撑滚轮,所述支撑骨架设置有环形运输带,所述环形运输带与多个支撑滚轮相接触;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的连接摇杆与对应的支撑滚轮相铰接。
[0008]所述的高速滚床,其中,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电机、丝杠与上述连接摇杆,所述丝杠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连接摇杆相连接。
[0009]所述的高速滚床,其中,所述支撑骨架上设置有停止器机构,所述停止器机构包括挡板、固定板与设置在所述支撑骨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挡板相连接,所述挡板随所述气缸杆运动,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挡板正下方的所述底座上,所述挡板处于伸展状态,所述挡板与所述固定板相卡合。
[0010]所述的高速滚床,其中,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举升臂、行程开关与限位结构,所述行程开关设置在所述升降电机上,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电机的升降杆与所述举升臂相连接,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举升臂下端。
[0011]所述的高速滚床,其中,所述高速滚床配置有一用于控制所述高速滚床运动的控制柜;所述垂直升降机构、水平输送机构、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与所述停止器机构上均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均匀所述控制柜通信连接。
[00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速滚床,采用垂直升降机构、水平输送机构与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的技术形式,实现了白车身的前进及后退双向输送同时采用升降的方式,满足了生产流水线不同工位工艺,对白车身操作的高度可变需求,在高速重载条件下仍然可以保持旋转平稳、跳动小、耐磨性能性好的性能,提高了其传输效率与传输精确度,增强了其运行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中高速滚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发明中高速滚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发明中垂直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发明中滚珠丝杠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发明中水平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滚床,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滚床,如图1与图2所示的,其包括底座1,其中,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垂直升降机构2,所述垂直升降机构2上端形成一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一水平输送机构3,所述水平输送机构3配置有一滚珠丝杠驱动机构4,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所述水平输送机构3实现传送。
[0020]更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的,所述水平输送机构3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上均匀布置有多个支撑滚轮5,所述支撑骨架设置有环形运输带6,所述环形运输带6与多个支撑滚轮5相接触,使所述环形运输带6随支撑滚轮5 —起转动,实现了对物料的运输功能;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4的连接摇杆7与对应的支撑滚轮5相铰接,为其提供驱动力。
[0021]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的,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4构包括一驱动电机8、丝杠9与上述连接摇杆7,所述丝杠9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电机8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所述丝杠9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与所述连接摇杆7相连接。由于是利用滚珠运动,所以启动力矩极小,不会出现滑动运动那样的爬行现象,能保证实现精确的微进给,而且滚珠丝杠副可以加予压,由于予压力可使轴向间隙达到负值,进而得到较高的刚性,而且本结构具有运动效率高、发热小、所以能实现高速进给物料,提高了传输效率,增强了其运行稳定性。
[0022]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骨架上设置有停止器机构,如图2所示的,所述停止器机构包括挡板11、固定板12与设置在所述支撑骨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挡板11相连接,所述挡板11随所述气缸杆运动,所述固定板12设置在所述挡板11正下方的所述底座I上,当所述挡板11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挡板11与所述固定板12相卡合,从而使所述水平输送机构3停止传输,而当所述挡板11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挡板11与所述固定板12相分离,从而使所述水平输送机构3正常运行。
[0023]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的,所述垂直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电机13、举升臂14、行程开关与限位结构,所述行程开关设置在所述升降电机13上,所述升降电机13设置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升降电机13的升降杆与所述举升臂14相连接,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举升臂下端。如图5所示的,当然也可以采用在支撑骨架上设置多个连接部15的技术形式,再将所述举升臂14与对应连接部15相连接,将所述限位结构16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5下端。
[0024]更进一步的,所述高速滚床配置有一用于控制所述高速滚床运动的控制柜;所述垂直升降机构2、水平输送机构3、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4与所述停止器机构上均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均匀所述控制柜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柜可以通过PLC实现手动/自动的相互切换,手动模式下,操作员可以对滚床进行单步操作,并监控滚床的工作状况;在自动模式中,光电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传递给PLC,通过PLC控制变频器启动或停止,从而控制对应电机的运行,在运动过程中,光电编码器检测对应电动机的转速,并将检测到的信号反馈给变频器,通过变频器与PLC之间的信息相互传递实现调节电机转速的目的;在传感器检测过程中,如果工件处于超程位置,则传感器给PLC信号,PLC输出报警并停止变频器工作,从而达到保护系统安全的作用。
[0025]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高速滚床,其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垂直升降机构,所述垂直升降机构上端形成一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一水平输送机构,所述水平输送机构配置有一滚珠丝杠驱动机构,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实现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上均匀布置有多个支撑滚轮,所述支撑骨架设置有环形运输带,所述环形运输带与多个支撑滚轮相接触;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的连接摇杆与对应的支撑滚轮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电机、丝杠与上述连接摇杆,所述丝杠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连接摇杆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上设置有停止器机构,所述停止器机构包括挡板、固定板与设置在所述支撑骨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挡板相连接,所述挡板随所述气缸杆运动,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挡板正下方的所述底座上,所述挡板处于伸展状态,所述挡板与所述固定板相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举升臂、行程开关与限位结构,所述行程开关设置在所述升降电机上,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电机的升降杆与所述举升臂相连接,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举升臂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滚床配置有一用于控制所述高速滚床运动的控制柜;所述垂直升降机构、水平输送机构、所述滚珠丝杠驱动机构与所述停止器机构上均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均匀所述控制柜通信连接。
【文档编号】B65G35/00GK103662695SQ20131057278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8日
【发明者】毕愿江, 刘振坤, 王景辉, 王旭, 刘广岩, 吕青琳 申请人:长春大正博凯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