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58619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在带锯条生产线中改变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具备对上述带锯条材料进行转向的转向辊,上述转向辊的外径为235mm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带锯条材料受到的弯曲转矩变小,带锯条材料中产生的永久变形量得到了抑制。
【专利说明】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锯条生产线所使用的带锯条材料转向(改变方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带锯条生产线包含多个工序,对于带锯条的主体材料的加工工序可以追溯到最上游的带钢冷轧工序。在冷轧工序中,明确确定作为生产带锯条用的带锯条材料(此时为带钢)的材质尺寸等,自该工序以后一般将带锯条材料作为线圈状的半成品进行搬运操作。
[0003]在带锯条生产线中,在对带锯条材料进行加工的情况下,一般将线圈状的带锯条材料卷出为带状进行加工。换言之,存在卷出或卷入带锯条材料的工序,并在这两个工序之间进行相应的加工工序。
[0004]需要以卷出的状态对带锯条材料进行输送的工序有压延工序、轧平工序、剪切工序、削边工序、表面磨削工序、双金属焊接工序、切齿工序、分齿工序、热处理工序(淬火、回火)、喷砂工序、检查及精度测量工序、清洗工序、硬质刀刃材料接合工序、齿尖磨削工序等。
[0005]另外,就齿尖磨削工序而言,根据齿尖的磨削部位不同,磨削装置不同,在磨削工序中存在更加细化的加工工序。
[0006]现阶段的金属切割用带锯条从材质上划分,大致分为三种。
[0007]第一种为从齿尖到主体部都用一种材质(一体的材料)制成的带锯条,一般使用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等。这种带锯条通过对齿尖部分淬火至规定硬度制造而成。
[0008]第二种是在齿尖使用高速度工具钢,在主体部使用弹簧钢的带锯条,一般称为双金属高速钢带锯条。这种带锯条的生产一般先将刀刃材料与主体材料接合,再进行切齿加工,接着进行分齿加工,之后对包括刀刃材料的整个带锯条材料进行淬火及调质处理。由于带锯条为带状,所以使用隧道型连续淬火炉,使用气体、油来进行淬火。
[0009]第三种是齿尖使用超硬合金,主体部使用弹簧钢等的带锯条,一般称为超硬带锯条。该带锯条一般先仅对主体材料进行淬火调质,之后,向主体材料的成为齿尖的部分接合超硬片材。在这种情况下的淬火也和前一种情况相同,使用隧道型连续淬火炉,并使用气体、油来进行淬火。
[0010]一般被称为切割带锯的金属切割用带锯盘所使用带锯条的宽度尺寸存在27mm、34mm、41mm、54mm、67mm、80mm、10Omm 等规格,厚度尺寸存在 0.9mm、1.1mm、1.3mm、1.6mm 等规格。
[0011]此外,仿形机床、便携式带锯盘所使用的带锯条的宽度尺寸存在3?19mm,厚度尺寸存在0.5?0.9mm范围的各种规格。
实用新型内容
[0012]如上所述,带锯条生产线的包含多个不同的生产工序,因此需要在整个带锯条生产线设置多个不同种类的加工装置。在对线圈状的带锯条材料进行卷出而后进行加工的情况下,存在在上述多个加工装置之间,以连续通过的方式对一条带锯条材料进行加工的情况。
[0013]若在多个加工装置之间进行连续加工,则能够省略重复的卷出及卷入作业,改善了生产效率。但是若直线状配置各个加工装置,则生产线的总长度变得过长,受厂房大小的限制,存在无法顺利设置在厂房内的情况,另外存在因从卷出装置到卷入装置的距离过长,反而生产效率下降的情况。
[0014]因此,考虑使用转向装置来改变带锯条材料的方向,或者对带锯条材料进行折回,从而使得各装置能够以比较自由的方式进行配置。但是,若转向辊的直径过小,则在转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带锯条材料的永久变形,损害带锯条品质的问题。
[0015]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给带锯条材料的永久变形量小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
[00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I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在带锯条生产线中改变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具备对上述带锯条材料进行转向的转向棍,上述转向棍的外径为235mm以上。
[0017]根据技术方案I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转向辊的外径设定在235mm以上,带锯条材料受到的弯曲转矩变小,带锯条材料中产生的永久变形量得到了抑制。
[001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转向辊的外径为300_以上。
[0019]根据技术方案2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能够因通过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而在带锯条材料中产生的永久变形量抑制到几乎为零。
[00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在上述转向辊的下端设置有从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凸边部。
[0021]根据技术方案3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由于设置了该凸边部,因而带锯条材料的背面得到了支撑,带锯条材料不易因重力等的作用从转向辊落下。
[002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转向辊的外径设定为朝向上述凸边部逐渐变小。
[0023]根据技术方案4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通过这样设置转向辊的外径,转向辊成为倒圆锥台状,能够可靠地防止带锯条材料浮起。
[002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转向辊以悬臂结构设置在将其配置于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的转向辊基座上。
[0025]根据技术方案5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由于采用了悬臂结构,因此能够以简单地结构对转向辊的轴线进行调整。
[002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在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设置有硬度比上述带锯条材料的硬度低的包覆材料。
[0027]根据技术方案6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通过在转向辊的外周面设置包覆层,能够充分发挥防止因带锯条材料与转向辊外周面的摩擦对带锯条材料造成损伤。
[002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具备上述转向辊的旋转轴能够在整个周向上倾斜的结构。
[0029]根据技术方案7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由于转向辊的旋转轴能够在整个轴向上倾斜,因此能够根据带锯条材料的具体姿势或所需的行进路线进行适时的调整,并且还能通过使转向棍倾斜来向带锯条材料施加向下按压的摩擦分力,从而可靠地抑制带锯条材料的浮起。
[003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8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在上述转向辊的上述旋转轴处于铅直位置,且上述带锯条材料以其背面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式通过上述转向辊的状态下,将上述旋转轴的轴线设为基准轴线,将通过连结上述带锯条材料与上述转向辊的两个切点的直线的铅直平面设为第一平面,与该第一平面平行且通过上述基准轴线的平面设为第一基准面,在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运转时,在该第一基准面内,上述转向辊的轴线的投影与上述基准轴线形成向上述带锯条材料离开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角。
[0031]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由于存在第一倾斜角,在带锯条通过转向辊时,转向辊与带锯条材料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存在向下按压带锯条材料的分力,抑制了带锯条材料的浮起。
[003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9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第一倾斜角为10"?10。。
[0033]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由于第一倾斜角为10"?10°,因此既能可靠地抑制带锯条材料的浮起,又不会对带锯条材料造成损伤。
[003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0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在上述转向辊的上述旋转轴处于铅直位置,且上述带锯条材料以其背面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式通过上述转向辊的状态下,将上述旋转轴的轴线设为基准轴线,将通过连结上述带锯条材料与上述转向辊的两个切点的直线的铅直平面设为第一平面,与该第一平面垂直且通过上述基准轴线的平面设为第二基准面,在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运转时,在该第二基准面内,上述转向辊的轴线的投影与上述基准轴线形成向与上述带锯条材料接触的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角。
[0035]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由于存在第二倾斜角,在带锯条通过转向辊时,转向辊与带锯条材料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存在向下按压带锯条材料的分力,抑制了带锯条材料的浮起。
[003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1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第二倾斜角为10"?10。。
[0037]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由于第二倾斜角为10"?10°,因此既能可靠地抑制带锯条材料的浮起,又不会对带锯条材料造成损伤。
[003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2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中,上述转向辊具备同轴的大直径部与小直径部,上述大直径部的宽度为上述带锯条材料的主体部的宽度以下,上述大直径部的外径与上述小直径部的外径的差为,上述带锯条材料的齿尖厚度与上述主体部的厚度的差的二分之一以上。
[0039]根据技术方案12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即使是进行了分齿加工或刀刃材料接合加工的带锯条材料,也能够以不对齿尖部分造成损伤的方式进行转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0]图1表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的生产车间配置的例子。
[0041]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42]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主视示意图。[0043]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44]图5是表示转向辊外径与带锯条材料的永久变形量的关系的实验结果图。
[0045]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旋转轴的倾斜角度的示意图。
[0046]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旋转轴的倾斜角度的示意图。
[0047]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旋转轴的倾斜角度的示意图。
[0048]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转向装置的转向辊的正视图。
[0049]图中:1 一卷出装置,20、21—导向张紧装置,30、31、32、33—加工装置,40、41、42、43、44、45、46、47、48、49、60、60A—转向装置,5—卷入装置,6—带锯条材料,61—底座,62—支架,63—转向辊基座,64—全螺栓,65—螺母,66—旋转轴,67—转向辊,68—凸边部,671—大直径部,672—小直径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0]在本实用新型中,“带锯条材料”是指带锯条半成品,即在带锯条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因此,带锯条材料既可能为仅具有构成带锯条的主体材料的状态,也可能为进行切齿加工后的状态等各种状态。
[0051]带锯条材料一般以齿尖朝上的姿势通过转向装置,以下对以齿尖朝上的方式通过转向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以齿尖大致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转向装置。
[0052]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的生产车间配置的例子。如图1所示,卷绕为线圈状的带锯条材料6由卷出装置I卷出为带状,经由导向张紧装置20沿行进方向Y行进。之后,由加工装置30进行加工后,经由错开配置的三个转向装置40、41及42进入加工装置31。在加工装置30进行间歇式加工,加工装置31进行连续式加工的情况下,通过可移动的转向装置41在图1中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能够实现加工装置31的稳定供料,从而实现连续生产。
[0053]从加工装置B出来的带锯条材料经由两个转向角度为58°的转向装置进入加工装置32。接着,从加工装置32出来的带锯条材料经由两个转向角度为90°的转向装置折回并进入加工装置33。在加工装置33中为了使带锯条材料来回折返,设置了转向角度分别为180°、197°以及17°的转向装置47、48及49。最后,从加工装置33出来的带锯条材料经由导向张紧装置21由卷入装置5卷绕为线圈状。
[0054]由上述可知,通过在加工装置30、31、32及33之间设置多个不同规格的转向装置,无需将所有加工装置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能够将带锯条材料的行经路线设置为蛇形,因而能够减小连续生产所需的配置空间。另外在加工装置33中通过三个转向装置使带锯条来回折返,从而能够缩短加工装置33的长度,节省了成本。
[0055]实施例1
[0056]接着,对转向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I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在图2至图4中转向装置60对带锯条材料进行90°的转向,但是图2至图4所示的转向装置也可以应用于转向角度为其他角度的情况。
[0057]如图3所示,转向装置60通过底座61固定在地面等设置对象上,支架62的一端竖直固定于底座61上,另一端通过设在上端面四角的四个全螺栓64及螺母65与转向辊基座63固定连接。在这里,在支架62的矩形上端面的四角设置了四个全螺栓64及螺母65,但是可以根据支架62的上端面的形状及尺寸对全螺栓及螺母的数量及设置位置进行变更。当然,支架62与转向辊基座63的连接方式也不限定于螺栓螺母连接,只要是能够自由地调整支架62的上端面与转向辊基座63之间的距离即可。
[0058]在转向辊基座63的大致中央设置有能够绕轴线0自由旋转的旋转轴66,转向辊67以跟随旋转轴66 —起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旋转轴66。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转向辊67的一端固定于旋转轴66,但另一端为自由端,即为悬臂构造,但是在张力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为两端都处于固定状态的两端固定式结构。
[0059]此外,在转向辊67的下端设置外径比转向辊67的外径更大的凸边部68,即该凸边部68从转向辊67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突出。由于设置了该凸边部68,因而带锯条材料的背面得到了支撑,带锯条材料不易因重力等的作用从转向辊67落下。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转向辊67的外径设定为朝向设置有凸边部68的一端(下端)逐渐变小,即形成为倒圆锥台形。通过形成为倒圆锥台形,在对带锯条材料进行转向时,能够对带锯条材料施加向下的按压分力,能够可靠地防止带锯条材料浮起,维持稳定的行进姿势。
[0060]为了避免因带锯条材料与转向辊67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对带锯条材料造成损伤,在本实施例中,在转向辊67的外周面上设置了包覆材料。该包覆材料为软质金属、树月旨、纤维或由这些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该包覆材料优选硬度比带锯条材料的硬度低的材料,因而能够充分发挥防止带锯条材料损伤的效果。
[0061]在本实施例中,转向辊67的外径设定为235mm以上,优选为300mm以上。由此,能够减少转向过程在带锯条材料中产生的变形。
[0062]带锯条材料中产生的变形是因转向辊67施加给带锯条材料的弯曲转矩而产生。根据常用的带锯条材料的屈服应力、纵弹性系数等进行计算,可知转向辊67的外径235_以上就可以达到抑制带锯条材料的永久变形的效果。
[0063]图5表示了转向辊的外径与所通过的带锯条材料的永久变形量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图。实验所使用的带锯条材料分别为宽度54mmX厚度1.6mm、宽度67mmX厚度
1.6mm、宽度80mmX厚度1.6mm这三种类型。带锯条材料卷绕至转向棍67时的张力为50kg,带锯条材料的主体材料为调质材料且进行了切齿及分齿加工。
[0064]另外,变形量的测定方法为,在带锯条材料卷绕至转向辊之后,对卷绕部分的厚度方向的变形量以相同的条件进行测定,将测定得到的最大值设为100%。
[0065]由图5可知,随着转向辊外径的增大,带锯条材料中产生的永久变形量减少,若如本实施例中的转向辊67那样,外径设定在300mm以上,则带锯条材料中产生的永久变形量几乎为零。另外在实验中所使用的带锯条材料的厚度都为1.6mm,但因厚度越薄产生的永久变形量越小,所以厚度比1.6mm薄的带锯条材料(0.9mm、l.1mm、1.3mm、1.6mm)也能获得相同永久变形量抑制效果。
[0066]另外,在带锯条材料为厚度在宽度方向上均匀的带锯条材料时,转向辊67的宽度根据设计规格随意设定即可,但是在带锯条材料为进行了分齿加工或刀刃材料接合加工的带锯条材料的情况下,优选转向辊67的宽度为带锯条材料主体部(除齿尖以外的部分)的宽度以下。通过这样设定,就能够避免因突出于带锯条材料主体部的齿尖部分与转向辊67接触而对齿尖部分造成损伤。
[0067]在带锯条材料行进过程中,由于各个加工装置、转向装置或导向张紧装置等的高度产生偏差,带锯条材料的背面有可能出现与地面(设置对象)不平行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根据各个装置的连接状态需要带锯条材料的行进路线与地面(设置对象)不平行的情况。另夕卜,带锯条材料与转向装置接触时,有可能向上浮起,无法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转向装置能够适应带锯条材料的行进角度、防止带锯条材料向上浮起,转向装置具备转向辊67在整个周向上都能够比较自由地倾斜的结构。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设置在四角的全螺栓64及螺母65,能够调整旋转轴66的倾斜状态。
[0068]具体而言,参照图6?图8进行说明,在图6?图8中,以转向角度为90°的转向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以下说明同样适用于转向角度为其他角度的转向装置。
[0069]图6是转向辊67的转向轴66为铅直方向的状态下的转向装置60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图6的B-B方向剖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转向角度为90°时,带锯条材料6与转向辊67在进入侧及出口侧的切点分别为点C及点D,通过连接点C与点D而得到的直线CD的铅直平面为第一平面,与该第一平面平行且通过旋转轴66的轴线0的平面为第一基准面,即图6中的A-A面。如作为图6的A-A方向剖视示意图的图7所示,铅直状态下的转向轴66的轴线0与铅直方向Z—致,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带锯条材料的行进状况,旋转轴66的轴线0的投影01在第一基准面内与铅直方向Z之间存在向带锯条材料行进路线的离开侧倾斜的倾斜角a。由于存在该倾斜角a,所以在带锯条行进过程中,带锯条材料6与转向辊67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产生一个将带锯条材料向下按压的分力。受该分力作用,带锯条材料被向下按压,变得不易向上浮起,能够以比较稳定的姿势对带锯条材料进行转向。
[007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倾斜角a为10"?10°。若小于10",则难以发挥抑制带锯条材料浮起的作用,若大于10°,则将带锯条材料向下按压的分力过大,可能对带锯条材料的背面造成损伤。
[0071]参照图6及图8,设与该第一平面垂直且通过旋转轴66的轴线0的平面为第二基准面,即图6中的B-B面。如作为图6的B-B方向剖视示意图的图8所示,铅直状态下的转向轴66的轴线0与铅直方向Z —致,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带锯条材料的行进状况,旋转轴66的轴线0的投影02在第二基准面内与铅直方向Z之间存在向带锯条材料行进路线的离开侧倾斜的倾斜角b。同理,由于倾斜角b的存在,能够提供将带锯条材料向下按压的分力,起到防止带锯条材料浮起的作用。倾斜角b优选处于10"?10°的范围。
[007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矩形的转向辊基座63及支架62的上端面的四角设置了通过全螺栓64及螺母65,所以通过调节螺母65来调节转向辊基座63与支架62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倾斜角a及倾斜角b的大小。
[0073]在需要更加精准地调节倾斜角a及倾斜角b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置更多的全螺栓64及螺母65,或者设置与电子控制系统连接的液压、空压装置等。
[0074]实施例2[0075]在带锯条材料6是进行了切齿加工或分齿加工等的带锯条材料的情况下,实施例2的转向装置为了避免对带锯条材料6造成损伤,对转向辊的形状进行了变更。
[0076]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转向辊67A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转向辊67A具备大直径部671和小直径部672,大直径部671与小直径部672的直径差大于等于带锯条材料的伸出量与带锯条材料厚度的差的二分之一。另外,大直径部671的宽度小于带锯条材料6的主体部的宽度。
[0077]在带锯条材料6通过实施例2的转向辊67A时,带锯条材料6的主体部与转向辊67A的大直径部691接触摩擦,而带锯条材料6的齿尖部分与小直径部692相对但不接触,由于不与转向辊67A接触,因此不会对带锯条材料的齿尖部分造成损伤。
[007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例。例如,转向辊67的轴线的倾斜也可通过设置在支架62的倾斜调整机构来调整。
[0079]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在带锯条生产线中改变带锯条材料的行进方向, 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带锯条材料进行转向的转向辊, 上述转向辊的外径为235mm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辊的外径为300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向辊的下端设置有从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凸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辊的外径设定为朝向上述凸边部逐渐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辊以悬臂结构设置在将其配置于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的转向辊基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向辊的外周面设置有硬度比上述带锯条材料的硬度低的包覆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具备上述转向辊的旋转轴能够在整个周向上倾斜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向辊的上述旋转轴处于铅直位置,且上述带锯条材料以其背面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式通过上述转向辊的状态下,将上述旋转轴的轴线设为基准轴线,将通过连结上述带锯条材料与上述转向辊的两个切点的直线的铅直平面设为第一平面,与该第一平面平行且通过上述基准轴线的平面设为第一基准面, 在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运转时,在该第一基准面内,上述转向辊的轴线的投影与上述基准轴线形成向上述带锯条材料离开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倾斜角为10"?1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向辊的上述旋转轴处于铅直位置,且上述带锯条材料以其背面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式通过上述转向辊的状态下,将上述旋转轴的轴线设为基准轴线,将通过连结上述带锯条材料与上述转向辊的两个切点的直线的铅直平面设为第一平面,与该第一平面垂直且通过上述基准轴线的平面设为第二基准面, 在上述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运转时,在该第二基准面内,上述转向辊的轴线的投影与上述基准轴线形成向与上述带锯条材料接触的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倾斜角为10"?10°。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锯条材料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辊具备同轴的大直径部与小直径部,上述大直径部的宽度为上述带锯条材料的主体部的宽度以下,上述大直径部的外径与上述小直径部的外径的差为,上述带锯条材料的齿尖厚度与上述主体部的厚度的差的二分之一以上。
【文档编号】B65H23/26GK203593447SQ201320195199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7日
【发明者】辻本晋, 酒井秀彦, 桥本典昭, 榎本幸典 申请人:株式会社天田, 株式会社天田机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