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251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包括传送辊,其特征在于:沿传送辊的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在线近红外监测机构、温度监测和压实及提取样品机构、称重监测机构、微波水分密度监测机构,前述机构的监测信号输出端均与PLC通讯连接。
【专利说明】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烟叶复烤生产的过程中,成品片烟检验的方法主要靠离线的实验室标准仪器监测,最快也要2小时才能得到监测结果,对生产过程指导滞后,不能及时、准确的指导生产。现有技术中,烟叶各环节检测采用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如下:
[0003]成品片烟入库前化学指标抽样方式方法:通常在装箱后打包前进行叶片的化学成分检测,每100箱检测一次(抽样方法为:在叶片打包机处,用液压管状取样器(Φ40mmX660 mm)取样,样品质量(重量)(80?120) g,放入样品容器中,封闭加标识,送检。利用化学流动分析仪进行化学指标检测。存在的问题是:检测时间长、检测过程需要使用有毒的化学试剂、取样代表性不强;同时缺乏快速、准确而全面的计量检验方法,以随机抽取一个样品的检测结果代表I箱的化学指标,其检测数据代表性差、难以反映真实情况,所测数据无法准确指导后续卷烟加工环节中的配方掺比,也无法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对烤后烟叶原料稳定性、均质化生产的要求。
[0004]现有成品片烟的称重方法:烟箱入库前重量抽检率一般为10%左右,缺点:取样代表性差,10%的抽检率不能代表整体烟箱的真实重量。
[0005]现在的成品片烟入库前水分检测方法:在叶片打包机处,按每3箱用液压管状取样器(Φ40 mmX660 mm)取样I次,样品质量(重量)(80?120) g,放入样品容器中,加标签采用标准烘箱法检测水分,由于标准烘箱检测水分时间长,样品处理量少,不具代表性;其中在水分检测取样过程中,取样方式是管状取样器,只能取到一个点的烟叶水分样品,无法代表整个烟箱的水分、无法发现易引起烟叶霉变的高水分湿团。
[0006]现有成品片烟烟箱上的标签标注方法:仍然依靠人工盖章方式,必然导致标签内容简单,不能较好的表示出成品片烟的重要信息(如产地、日期、化学成份、温度、重量、水分等),而且标识容易模糊或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检测全面、自动化程度高的成品片烟自动检测系统。
[0008]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包括传送辊,其特征在于:沿传送辊的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在线近红外监测机构、温度监测和压实及提取样品机构、称重监测机构、微波水分密度监测机构,前述机构的监测信号输出端均与PLC通讯连接。
[0010]还设有自动标签打印装置,自动标签打印装置包括监测系统计算机和打印机,监测系统计算机通过网络与PLC通讯连接。
[0011]所述的在线近红外监测机构包括近红外光谱仪和分析监测计算机,近红外光谱仪和分析监测计算机通讯连接安装在第一架体上,近红外光谱仪位于传送辊的上方。
[0012]所述的温度监测和压实及提取样品机构包括压实样品机构和提取样品机构,所述压实样品机构和提取样品机构位于传送辊的上方安装于第二架体上;所述温度监测机构由温度监测探头、底座、气缸组成,所述温度监测探头位于底座的下方,所述气缸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温度监测探头、气缸均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与压实样品机构的底部固定。
[0013]所述的称重监测机构为称重仪,对应称重仪部分的传送辊为升降传送辊。
[0014]所说的微波水分密度监测机构包括微波监测头和微波监测计算机,所述微波监测头和微波监测计算机通讯连接安装在第三架体上;所述微波监测头设有两个,位于传送辊的侧面。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沿传送辊的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在线近红外监测机构、温度监测和压实及提取样品机构、称重监测机构、微波水分密度监测机构,前述机构的监测信号输出端均与PLC通讯连接。实现了成品片烟装箱后的逐箱化学成分在线监测、逐箱温度快速监测、逐箱在线称重监测、逐箱水分监测、逐箱密度监测,效率高、监测全面、自动化程度高。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自动标签打印装置,自动标签打印装置包括监测系统计算机和打印机,监测系统计算机通过网络与PLC通讯连接,可实现逐箱对应自动打印标签标识。
[0017]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无损逐箱监测,提高对成品片烟的监测频次及取样代表性,实现产品的质量可追溯性;所有的监测均在原有的生产线上进行,对现场生产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实现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功能,避免了人工监测产生漏检和误检的现象。实现自动标签打印,提高标签准确性,降低损耗,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在线近红外监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压实及提取样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温度监测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称重监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微波水分密度监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自动标签打印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沿传送辊24的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在线近红外监测机构1、温度监测和压实及提取样品机构2、称重监测机构3、微波水分密度监测机构4,前述机构的监测信号输出端均与PLC通讯连接。监测系统还设有自动标签打印装置5。
[0026]如图7所示,自动标签打印装置包括监测系统计算机23和打印机22以及工作间21,监测系统计算机23通过网络与PLC通讯连接。
[0027]如图2所示,在线近红外监测机构包括近红外光谱仪7和分析监测计算机8,近红外光谱仪7和分析监测计算机8安装在第一架体6上,近红外光谱仪位于传送辊的上方,近红外光谱仪7和分析监测计算机8通讯连接。[0028]如图3所示,压实样品机构13和提取样品机构14安装于第二架体12上,压实样品机构13和提取样品机构14位于传送辊的上方,压实样品机构13和提取样品机构14均为现有技术;如图4所示,温度监测机构由温度监测探头9、底座10、气缸11组成,温度监测探头9位于底座10的下方,气缸11位于底座9的上方,温度监测探头9、气缸11均与底座10连接,底座10与压实样品机构13的底部固定,共同组成温度监测和压实及提取样品机构。
[0029]如图5所示,称重监测机构为一称重仪16,称重仪接有显示器17,对应称重仪部分的传送棍为升降传送棍15。
[0030]如图6所示,微波水分密度监测机构包括微波监测头19和微波监测计算机20,微波监测头和微波监测计算机安装在第三架体上18,微波监测头和微波监测计算机通讯连接;微波监测头设有两个,位于传送辊的侧面。
[0031]工作时,成品片烟装箱后由传送辊输送过来,通过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后,将每箱片烟的化学成份数据存储到分析监测计算机中,并将逐箱的数据信息发送到生产线路由器网络中。烟箱输送到温度监测和压实及提取机构时,对箱内片烟压实的同时,进行烟箱内片烟温度的快速监测和提取样品。若超温会立即报警提醒(温度超高可能会造成烧箱碳化);提取的样品会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此数据作为标准,指导后续生产。烟箱输送到称重机构时,可快速测得烟箱内片烟的重量,数值显示出来并判断重量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若超出范围则会立即报警提醒。烟箱通过微波水分密度监测机构时,微波水分仪监测水分和密度,微波水分仪将测得的信息发送到微波监测计算机中,将结果存储并发送到生产线路由器网络中,同时判断出该箱内片烟的水分是否超标,若超标会报警提醒。烟箱经过化学成分监测、温度监测、称重监测、水分和密度监测,都合格后即可封箱入库,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对每个烟箱进行标签标识。工作间内的监测系统计算机通过生产线网络及时获取了每个烟箱的各种重要数据,自动添加到标签表格对应的位置中,经打印机打印出来后粘贴到烟箱侧面,清楚详细的标识出来,做到不重不漏,一一对应。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包括传送辊,其特征在于:沿传送辊的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在线近红外监测机构、温度监测和压实及提取样品机构、称重监测机构、微波水分密度监测机构,前述机构的监测信号输出端均与PLC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自动标签打印装置,所述自动标签打印装置包括监测系统计算机和打印机,所述监测系统计算机通过网络与PLC通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线近红外监测机构包括近红外光谱仪和分析监测计算机,所述近红外光谱仪和分析监测计算机通讯连接安装在第一架体上,所述近红外光谱仪位于传送辊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监测和压实及提取样品机构,所述压实样品机构和提取样品机构位于传送辊的上方安装于第二架体上;所述温度监测机构由温度监测探头、底座、气缸组成,所述温度监测探头位于底座的下方,所述气缸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温度监测探头、气缸均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与压实样品机构的底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称重监测机构为称重仪,对应称重仪部分的传送辊为升降传送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品片烟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波水分密度监测机构包括微波监测头和微波监测计算机,微波监测头和微波监测计算机通讯连接安装在第三架体上,所述微波监测头设有两个,位于传送辊的侧面。
【文档编号】B65G43/08GK203439650SQ201320473543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5日
【发明者】姚源黔, 杨晔, 李复坤, 赵晓辉, 舒俊元, 覃晓林, 卢洁, 肖航, 喻祥友, 杨白璐, 任明超, 袁东伟 申请人: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铜仁复烤厂, 北京紫东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