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车边窗玻璃生产线自动翻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6809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轿车边窗玻璃生产线自动翻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轿车边窗玻璃生产线自动翻片装置,属于自动化生产线。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和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垂直固定安装在两根翻转机构槽钢横梁两侧,翻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轴固定连接,驱动轴与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固定连接,从动轴与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固定连接,翻转伺报电机与主基架固定连接,驱动轴和从动轴分别通过轴承座与主基架转动连接,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一端与翻转机构槽钢横梁固定连接,上升降机构的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的一端与上传输机构框架连接、另一端与翻转机构槽钢横梁固定连接。优点是:结构新颖,可实现前后生产工序的自动连线,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简化工业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轿车边窗玻璃生产线自动翻片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轿车边窗玻璃自动化生产线从预处理生产线与印刷工序之间的过渡工序,是实现自动化连线的一种自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轿车边窗玻璃的生产工序一般为预处理:包括切割、掰边、磨边、洗涤、风干,以及印刷、印刷烘干、钢化炉成型等生产过程。原片玻璃的两面一面为空气面,一面为锡面。玻璃在印刷商标和钢化炉成型生产时工艺要求锡面必须朝下。而在预处理工序,数控设备在生产左侧窗和右侧窗时统一使用一个切割图形。也就是说,如果数控设备切割左侧窗时,空气面朝上;那么数控设备切割右侧窗时,锡面朝上。因此,传统生产过程为员工在预处理工序先将玻璃手动下片,按左右侧窗进行归类。将玻璃搬运到印刷前上片,保证玻璃锡面朝下。
[0003]由于以上问题,导致预处理工序与印刷及钢化工序不能自动化连线,生产线生产过程搬运频繁,生产效率低下,容易造成废品。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轿车边窗玻璃生产线自动翻片装置,以解决目前预处理工序与印刷及钢化工序不能自动化连线,使生产线生产过程搬运频繁,生产效率低下,容易造成废品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主基架下端有地脚螺栓,翻转机构由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两根翻转机构槽钢横梁、翻转伺报电机、驱动轴、从动轴,升降机构导轨组成,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和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垂直固定安装在两根翻转机构槽钢横梁两侧,翻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轴固定连接,驱动轴与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固定连接,从动轴与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固定连接,翻转伺服电机与主基架固定连接,驱动轴和从动轴分别通过轴承座与主基架转动连接,升降机构导轨分别与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固定连接;
[0006]上升降机构由上升降机构滑块、上升降机构横梁、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组成,上升降机构滑块分别与升降机构导轨滑动连接,上升降机构横梁与上升降机构滑块固定连接,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一端与翻转机构槽钢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传输机构的上传机构框架连接;下升降机构的结构与上升降机构的结构相同;
[0007]上传输机构由上传输机构主动轴、上传输机构从动轴、工件传输皮带、上传输机构电动机,上传输机构框架,上传输机构连接件组成,上传输机构主动轴、上传输机构从动轴分别与传输机构框架两端轴承连接,上传输机构电动机通过输出轴上的大带轮与上传输机构主动轴上的小带轮用皮带连接,工件传输皮带与上传输机构主动轴上的主动带轮和上传输机构从动轴上的从动带轮连接,上传输机构连接件一端与上传输机构框架连接、另一端与上升降机构的上升降机构横梁固定连接,上升降机构的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的一端与上传输机构框架连接、另一端与翻转机构槽钢横梁固定连接;下传输机构与上传输机构的结构相同。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可实现前后生产工序的自动连线,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减少员工人数从而降低人工成本,简化工业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本实用新型造价低、应用价值高,推广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中去掉了翻转机构的上盖;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0014]图中,主基架1、地脚螺栓101、翻转机构2、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 201、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 202、翻转机构槽钢横梁203、翻转伺服电机204、驱动轴205、从动轴206、升降机构导轨207、上升降机构3、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301、上升降机构滑块302、上升降机构横梁303、下升降机构4、上传输机构5、上传输机构主动轴501、上传输机构从动轴502、工件传输皮带503、上传输机构电动机504,上传输机构框架505,上传输机构连接件506、下传输机构
6、翻片前传输机构7、翻片后传输机构8。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主基架1下端有地脚螺栓101,翻转机构2由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 201、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 202、两根翻转机构槽钢横梁203、翻转伺服电机204、驱动轴205、从动轴206,升降机构导轨207组成,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 201和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 202垂直固定安装在两根翻转机构槽钢横梁203两侧,翻转伺服电机204的输出轴与驱动轴205固定连接,驱动轴205与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 201固定连接,从动轴206与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 202固定连接,翻转伺服电机204与主基架1固定连接,驱动轴205和从动轴206分别通过轴承座与主基架1转动连接,升降机构导轨207分别与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 201、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 202固定连接;
[0016]上升降机构3由上升降机构滑块302、上升降机构横梁303、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301组成,上升降机构滑块302分别与升降机构导轨207滑动连接,上升降机构横梁303与上升降机构滑块302固定连接,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301 —端与翻转机构槽钢横梁2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传输机构5的上传机构框架505连接;下升降机构4的结构与上升降机构3的结构相同;
[0017]上传输机构5由上传输机构主动轴501、上传输机构从动轴502、工件传输皮带503、上传输机构电动机504,上传输机构框架505,上传输机构连接件506组成,上传输机构主动轴501、上传输机构从动轴502分别与传输机构框架505两端轴承连接,上传输机构电动机504通过输出轴上的大带轮与上传输机构主动轴501上的小带轮用皮带连接,工件传输皮带503与上传输机构主动轴501上的主动带轮和上传输机构从动轴502上的从动带轮连接,上传输机构连接件506 —端与上传输机构框架505连接、另一端与上升降机构3的上升降机构横梁303固定连接,上升降机构3的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301的一端与上传输机构框架505连接、另一端与翻转机构槽钢横梁203固定连接;下传输机构6与上传输机构5的结构相同。
[0018]工作开始时,下升降机构的气动马达为伸出状态,下传输机构传输开始启动,传输方向与前工位玻璃流向一致;上升降机构的气动马达为收缩状态,上传输机构传输静止,整个翻转机构静止,玻璃在本工位的形态为平板玻璃;
[0019]玻璃传输至翻转机构入口处,玻璃随下传输机构传进,当玻璃传输至中间位置,下传输机构立即停止;
[0020]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伸出,工件传输皮带随该气动马达伸出,此时上下升降机构全部处于气动马达伸出状态,将玻璃夹紧。
[0021]翻转伺服电机驱动翻转机构快速沿逆时针方向翻转180度,翻转后设备的状态为:上升降机构及上传输机构由上方翻转到下方;下升降机构及下传输机构由下方翻转到上方;
[0022]此时,下边的原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收缩,玻璃平放在原上传输机构的传输带上,原上传输机构电动机启动,带动玻璃向下一工位传输,同时上一工位的玻璃向本实用新型传送,后续运行动作与上一周期的循环动作一致。
【权利要求】
1.一种轿车边窗玻璃生产线自动翻片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基架下端有地脚螺栓,翻转机构由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两根翻转机构槽钢横梁、翻转伺服电机、驱动轴、从动轴,升降机构导轨组成,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和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垂直固定安装在两根翻转机构槽钢横梁两侧,翻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轴固定连接,驱动轴与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固定连接,从动轴与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固定连接,翻转伺服电机与主基架固定连接,驱动轴和从动轴分别通过轴承座与主基架转动连接,升降机构导轨分别与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一、翻转机构方形钢板二固定连接;上升降机构由上升降机构滑块、上升降机构横梁、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组成,上升降机构滑块分别与升降机构导轨滑动连接,上升降机构横梁与上升降机构滑块固定连接,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一端与翻转机构槽钢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传输机构的上传机构框架连接;下升降机构的结构与上升降机构的结构相同;上传输机构由上传输机构主动轴、上传输机构从动轴、工件传输皮带、上传输机构电动机,上传输机构框架,上传输机构连接件组成,上传输机构主动轴、上传输机构从动轴分别与传输机构框架两端轴承连接,上传输机构电动机通过输出轴上的大带轮与上传输机构主动轴上的小带轮用皮带连接,工件传输皮带与上传输机构主动轴上的主动带轮和上传输机构从动轴上的从动带轮连接,上传输机构连接件一端与上传输机构框架连接、另一端与上升降机构的上升降机构横梁固定连接,上升降机构的上升降机构气动马达的一端与上传输机构框架连接、另一端与翻转机构槽钢横梁固定连接;下传输机构与上传输机构的结构相同。
【文档编号】B65G47/252GK203529393SQ201320611078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董会英 申请人: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