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952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解决现有罐式集装箱框架自重大等技术问题。该罐式集装箱框架,包括左框架、右框架和中梁,所述中梁包括左短中梁和右短中梁,所述左短中梁一端与集装箱的左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右短中梁一端与集装箱的右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短中梁的设计,结构简单,可以减小框架的自重,节约材料和成本,同时不影响集装箱的运载。
【专利说明】 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罐式集装箱框架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框架结构是罐式集装箱的核心结构部件,主要用来支撑罐体,承受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冲击、振动载荷等。
[0003]用于铁路运输的罐式集装箱,由于铁路平车等在编组连挂作业时有调车冲击载荷,如一般铁路平车会以8km/h左右的速度相互连挂,所以现有用于铁路运输的罐式集装箱其框架所承受的冲击载荷更为恶劣,无法适应铁路纵向大冲击载荷工况,如我国对于用于铁路运输的罐式集装箱,一般都要以冲击方向的不低于4g加速度的载荷来进行相关的冲击碰撞试验,这种考核和运用工况比用以公路运输的罐式集装箱子要高出2倍(公路用最高2g的加速度来考核)。现有铁路运输的罐式集装箱,通常的中梁设计为一根贯通的中梁,浪费材料,增加自重;再有,中梁斜撑为水平布置,与中梁连接位置应力水平高,造成框架整体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差。
[0004]随着我国对于液化天然气LNG (-162度低温液体)铁路运输的需求,以及公铁联运等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承受铁路冲击载荷,重量轻,低成本,结构简单的罐式集装箱框架。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解决现有罐式集装箱框架自重大等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7]—种罐式集装箱框架,包括左框架、右框架和中梁,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中梁包括左短中梁和右短中梁,所述左短中梁一端与集装箱的左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右短中梁一端与集装箱的右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上述左短中梁上与左中梁斜撑连接的地方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右短中梁上与右中梁斜撑连接的地方设置有加强结构。
[0009]上述加强结构包括与中梁的底板垂直的立板,所述立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与中梁的侧板固定连接。
[0010]上述加强结构包括两个立板。
[0011]上述加强结构还包括位于两个立板之间并与中梁的底板平行的横板,所述横板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
[0012]上述罐式集装箱框架的中梁斜撑与中梁连接的一端高度的1/2处与横板高度的1/2处重合。
[0013]上述加强结构中的两个立板之间还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中梁的底板垂直,连接板的两个侧边与两个立板分别固定连接。[0014]上述左中梁斜撑的两端距离中梁底板的垂直高度不相同;与左短中梁连接的一端的高度高于与左框架连接的一端的高度,右中梁斜撑与右短中梁连接的一端的高度高于与右框架连接的一端的高度。
[0015]上述罐式集装箱框架的上端梁的下边缘低于上角件的下边缘。
[0016]上述罐式集装箱框架的下端梁的上边缘高于下角件的上边缘。
[00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8](I)短中梁的设计,结构简单,可以减小框架的自重,节约材料和成本,同时不影响集装箱的运载;
[0019](2)短中梁内布置加强结构,加强结构与下斜撑整体承载的结构设计,可以承受较大铁路冲击载荷;
[0020](3)中梁斜撑两端一高一低的设计,使得应力的分布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均匀,更有利于承受较大冲击载荷;
[0021](4)加高的上端梁,可以增强框架承受顶部堆码载荷的能力,更适于多个集装箱需要累放运输的情况,同时结构简单;
[0022](5)加高的下端梁,可以增强框架的承受铁路纵向撞击载荷的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增加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结构的立体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梁斜撑的两端高度不同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高的上端梁和下端梁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左框架;2_右框架;3-中梁;31_左短中梁;32_右短中梁;41_中梁的侧板;42_中梁的底板;5_加强结构;51_立板;52_横板;6-中梁斜撑;61_左中梁斜撑;62-右中梁斜撑;71_上角件;72_下角件;81_上端梁;82_下端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图2所示,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包括左框架、右框架和中梁,中梁包括左短中梁和右短中梁,左短中梁一端与集装箱的左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右短中梁一端与集装箱的右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0030]短中梁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还可以减小框架的自重,节约材料和成本,同时不影响集装箱的运载。
[0031]罐式集装箱框架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左短中梁和左框架连接的左中梁斜撑,以及两端分别与右短中梁和右框架连接的右中梁斜撑;较优的,左短中梁上与左中梁斜撑连接的地方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右短中梁上与右中梁斜撑连接的地方设置有加强结构。
[0032]该加强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结构:
[0033]如图3所示,加强结构包括与中梁的底板垂直的两个互相平行的立板,立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与中梁的两个侧板固定连接。该加强结构还包括位于两个立板之间并与中梁的底板平行的横板,横板的两个侧边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横板另外的侧边与中梁的侧板固定连接。较佳的,罐式集装箱框架的中梁斜撑与中梁相交形成一个平面多边形的焊缝,横板位于该平面多边形高度的1/2处。
[0034]加强结构的另一种结构包括与中梁的底板垂直的两个互相平行的立板,所述立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与中梁的两个侧板固定连接。较佳的,加强结构中的两个立板之间还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与中梁的底板垂直,连接板的两左右两个侧边与两个立板分别固定连接,下侧边与中梁底板固定连接。
[0035]上述的立板可以与中梁的侧边垂直,也可以呈其他角度。
[0036]上述加强结构可以将纵向冲击试验时该部位的应力水平降低至原来的1/2。
[0037]如图4所示,左中梁斜撑的两端距离中梁底板的垂直高度不相同;与左短中梁连接的一端的高度高于与左框架连接的一端的高度,右中梁斜撑与右短中梁连接的一端的高度高于与右框架连接的一端的高度。由于中梁斜撑与中梁连接的一端应力较大,而中梁斜撑的另一端应力相对较小,中梁斜撑两端高度不同的设计,利用中梁斜撑把应力较大的一端的力分担给应力较小的一端,使得应力的分布相对于现有技术更加均匀,更有利于承受较大冲击载荷。
[0038]如图5所示,加高的下端梁结构设计,即罐式集装箱框架的下端梁的上边缘高于下角件的上边缘,现有设计中下端梁的上边缘低于或平于下角件的上边缘,可以增强框架的承受铁路纵向大冲击载荷的能力。加高的上端梁结构设计,即罐式集装箱框架的上端梁的下边缘低于上角件的下边缘,当多个集装箱堆码运输时,加高的上端梁可以增强框架的承受载荷的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包括左框架、右框架和中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包括左短中梁和右短中梁,所述左短中梁一端与集装箱的左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右短中梁一端与集装箱的右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短中梁上与左中梁斜撑连接的地方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右短中梁上与右中梁斜撑连接的地方设置有加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与中梁的底板垂直的立板,所述立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与中梁的侧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两个立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位于两个立板之间并与中梁的底板平行的横板,所述横板与两个立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罐式集装箱框架的中梁斜撑与中梁连接的一端高度的1/2处与横板高度的1/2处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中的两个立板之间还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中梁的底板垂直,连接板的两个侧边与两个立板分别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左中梁斜撑的两端距离中梁底板的垂直高度不相同;与左短中梁连接的一端的高度高于与左框架连接的一端的高度,右中梁斜撑与右短中梁连接的一端的高度高于与右框架连接的一端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罐式集装箱框架的上端梁的下边缘低于上角件的下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罐式集装箱框架,其特征在于:罐式集装箱框架的下端梁的上边缘高于下角件的上边缘。
【文档编号】B65D90/20GK203612440SQ201320646325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何远新, 郑继承, 胡广寿, 贺军, 王伟, 李照明, 兰丽华, 吕玉丰, 杨生, 赖伟红, 谢芬 申请人: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