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的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030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容器的瓶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容器的瓶盖,其用于盖住容器的颈,包括顶板、侧壁、内密封环和外密封环,顶板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侧壁从顶板的底表面的外围突出且具有开放端,并通过该开放端容纳颈,内密封环从顶板的底表面向下延伸;外密封环从顶板的底表面向下延伸且同心地环绕内密封环,顶板在底表面上还具有环绕在内密封环的内部脚下的底切以形成第一厚度,在内密封环和外密封环之间,顶表面和底表面形成第二厚度,且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
【专利说明】容器的瓶盖
【技术领域】
[0001]本披露大体上涉及瓶盖,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具有螺纹颈的容器的瓶盖。
【背景技术】
[0002]瓶盖被用于将液体保持在具有螺纹颈的容器内。然而,容器内贮存富含二氧化碳的液体或饮料可能对容器(例如瓶子)或瓶盖均造成可观的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提出许多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瓶盖,但在许多方面并不足够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揭示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更好密封特性的新的瓶盖。
[0004]公开了一种用于盖住容器的颈的瓶盖。该瓶盖包括顶板、侧壁、内密封环和外密封环。该顶板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该侧壁从顶板的底表面的外围突出,且具有开放端,并通过该开放端容纳所述颈。内密封环从所述顶板的底表面向下延伸;外密封环从所述顶板的底表面向下延伸且同心地环绕所述内密封环。顶板在底表面上还具有环绕在所述内密封环的内部脚下的底切以形成第一厚度,在所述内密封环和外密封环之间,所述顶表面和底表面形成第二厚度,且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
[000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瓶盖还包括经由多个桥状体连接到环形侧壁的开放端的可分离环形带。
[000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所述可分离环形带和所述环形侧壁的桥状体是由首次将瓶盖从容器的颈移除而被破坏的材料所构成的小肋板。
[000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带的内面上具有一组环状地间隔的凸轮。
[000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轮由窄的锥形圈所连接。
[000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瓶盖还包括多个在所述内密封环和外密封环之间从所述顶板的底表面突出的放射状阻挡件。
[00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瓶盖的内密封环具有在3至4.5mm范围之内的高度。
[001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瓶盖的外密封环具有在0.8至1.8mm范围之内的高度。
[00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瓶盖的第一厚度,例如顶板具有下切部分的厚度,在0.75至1.15mm范围之内。
[001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瓶盖的第二厚度,例如顶板的正常厚度,在I至1.5mm范围之内。
[001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瓶盖的每一阻挡件具有在0.2至0.6mm范围之内的高度。
[001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瓶盖的每一阻挡件具有在1.3至1.8mm范围之内的宽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结合附图,以下关于本揭示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更易于理解。本揭示以举例的方式予以说明,并非受限于附图,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0017]图1是根据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的整体视图;
[0018]图2是根据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的轴向剖视图;
[0019]图3是根据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与螺纹颈接合在一起的轴向剖视图;
[0020]图4示出根据了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的内部结构;
[0021]图5是根据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22]图6是根据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的阻挡件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附图的详细说明意在作为本揭示的当前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而非意在代表本揭示能够得以实现的仅有形式。应理解的是,相同或等同的功能可以由意在包含于本揭示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不同实施例完成。
[0024]图1是根据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的整体视图。如图所示,瓶盖10用于在诸如饮料瓶的容器的入口处用于盖住颈40(参见图3)。瓶盖10可以由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的热塑性材料制成。瓶盖10包括顶板11和侧壁12。侧壁12从顶板11的底部突出。侧壁12具有开放端,并通过该开放端容纳容器的颈40。瓶盖10具有但不限于在使用中环绕颈40 (参见图3)的管状的形状。可分离环形带14经由多个桥状体143连接到侧壁12的开放端,更多细节示于图2中。可分离环形带14又名为“防盗带”或“防揭带”,因为其在首次将瓶盖10从颈40移除时将被颈40抓住并从侧壁12脱离,从而提供了窜改或盗换的视觉指示。浮凸的隆起图案13形成于侧壁12的环状外围,从而增强了环状外围的摩擦力,使得瓶盖10更易于拧开或拧上。
[0025]图2是根据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20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20与螺纹颈40接合在一起的轴向剖视。参见图2,瓶盖20的截面揭露了其内部结构,其中包括配置为在使用中与图3中所示的颈40的相应特征配合的密封结构。瓶盖40通常在一端具有开口,且在另一端延伸开来密封地连接于诸如饮料瓶的容器。如图2所示,顶板11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环形侧壁12在一端从顶板11的外围突出。螺纹121设置于侧壁12的内环形表面。螺纹121在使用中与设置于环状颈40的外表面的外螺纹41相互配合。参见图2应能理解,螺纹121在其螺旋形的长度上包括缺口,其限定了通风口 “V”,在开始将瓶盖20从颈40移除时,通风口 “V”用于平衡容器中的内容物的压强。内密封环111和外密封环112从顶板11的底表面向下突出,其中外密封环112同心地环绕内密封环111。内密封环111和外密封环112在其间限定了密封腔室“S”,在密封腔室“S”中密封地容纳颈40的环状开口部分(参见图3)。内密封环111和外密封环112均具有环状的构造,允许它们弹性地变形和/或适应颈40上的相应的密封结构。参见图3应能理解,内密封环111上的向外的环状鼓凸Illa配置为密封地接触颈40的内密封表面。类似地,外密封环112的内表面配置为密封地接触颈40的外密封表面。
[0026]回头参考图2,瓶盖20还包括多个放射状阻挡件24,其还在内密封环111和外密封环112之间从顶板11的底表面突出,且将内密封环111结合到外密封环112。放射状阻挡件24的形状和设置示于图4和6中。放射状阻挡件24控制将瓶盖20旋在颈40上的高度。参见图3应能理解上述,示出了其中一个放射状阻挡件24接触到环形颈40的顶面。每一个放射状阻挡件24从密封腔室“S”的底面凸起少许。没有阻挡件24,颈40将容易继续伸入密封腔室“S”大约阻挡件的高度,外密封环112将被迫扩张更多,从而更牢固且紧密地抵靠颈40的开口。此外,由于在阻挡件24的区域,瓶盖20和颈40的接触面积减少,瓶盖20仅需较少的开启扭矩。
[0027]从图2中,还应能理解,防揭带14经由多个桥状体143连接到侧壁12的开放端。桥状体143是由首次将瓶盖20从颈40移除而被破坏的材料所构成的小肋板。防揭带14的内面上具有一组环状地间隔的凸轮142,且由窄的锥形圈(shallow taper ring)141所连接。当首次将瓶盖20装在颈40上时,凸轮142和锥形圈141的倾斜底面被推动越过颈40上的向外突出的凸缘带42 (图3)。此后,在凸轮142和凸缘带42的相对侧的互补锁定面帮助将防揭带14锁在颈40上。窄锥形圈141使得防揭带14更坚固,从而更牢固的保持在容器的颈40上。更具体地,当瓶盖20被装在颈40上,锥形圈141接触瓶子的凸缘带42 (也就是防盗环),从而在此应用了预加载。该预加载通过确保合适的桥状体断裂、减少铰连带(也就是一个或多个桥状体没有断裂)而改善了瓶盖20在开启时的性能,并且降低了无需破坏桥状体而移除防揭带的可能性。
[0028]应能理解,颈40与内密封环111和外密封环112相比较不易变形。当瓶盖20脱离颈40 (也就是首次将瓶盖20装在颈40上之前),内密封环111在环状鼓凸Illa处具有最大外径,在靠近顶板11的区域具有最小外径。颈40的内径通常是一致的,稍稍小于内密封环111在脱离状态的最大外径,稍稍大于或者等于内密封环111在脱离状态的最小外径。当颈40的开口伸入腔室“S”,内密封环111将被迫径向地向内变形,也就是大体上沿着箭头“R”所指的方向,使得环状鼓凸Illa在回复力作用下推挤颈40的内壁,从而密封容器。当颈40进一步伸入腔室“S”,颈40的开口将接触外密封环112并迫使其径向地向外变形,使得外密封环112在回复力作用下推挤颈40的外壁,从而将容器密封得更紧密。
[0029]如图3所示,例如含二氧化碳的饮料在容器内产生的压力可以作用于顶板11,导致其大体上沿着箭头“U”所指的方向向上变形(例如成圆顶状)。顶板11如此变形可能将沿方向“R”的旋转力施加于内密封环111上,使其与环形颈40的内密封表面脱离密封接触。为解决这一问题,参见图3和图5,更有利地,在顶板11的底表面上还具有环绕在内密封环111的内部脚下底切19。如图所示,底切19在内密封环111的区域给顶板11提供了更多弹性,其作用为铰链,在某些程度上分离了顶板11的变形和内密封环111的之间的变形运动,从而允许内密封环111继续保持与颈40的密封接触。
[0030]图4示出根据了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总共八个放射状阻挡件24均匀地分布于内密封环111和外密封环112之间。
[0031]图5是根据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如图5所示并参见图2和图4,环形底切19具有曲线部分,其曲率半径R3在0.5至0.9mm范围之内。瓶盖20在顶板11和侧壁12拐角处具有曲线部分,其曲率半径R1在0.3至0.7mm范围之内。外密封环112具有高度Cl1,其在0.8至1.8mm范围之内。阻挡件24具有高度d3在0.2至0.6mm范围之内,长度山在1.3至1.8mm范围之内。顶板11的正常厚度(12在I至1.5mm范围之内。内密封环111具有高度(15在4.9至5.1mm范围之内。内密封环111上的向外的鼓凸11 Ia具有曲线部分,其曲率半径R2在0.3至0.8mm范围之内。顶板11在底切部分具有厚度(16在0.75至1.15mm范围之内。[0032]图6是根据本揭示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瓶盖的阻挡件的放大剖视图。如图所示,阻挡件24具有梯形截面,阻挡件24的顶面具有宽度d7在0.8至2mm范围之内,阻挡件24的底面具有宽度d8在1.0至2.8mm范围之内。
[0033]然而,遵守如图中所示出的确切尺寸并非必要的。根据本揭示的密封接合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本揭示中的结构设计,而对实际的瓶盖以及容器的颈的合理制作工差并不敏感。
[0034]尽管已经阐明和描述了本揭示的不同实施例,本揭示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权利要求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仅仅起到区别的作用,而并不意味着相应部件之间存在任何特定的顺序或连接关系。仅在某些权利要求或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特征也并不意味着不能与其他权利要求或实施例中的其他特征相结合以实现有益的新的技术方案。在不背离如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本揭示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许多修改、改变、变形、替代以及等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容器的瓶盖,所述瓶盖用于盖住容器的颈,其特征在于,该瓶盖包括: 顶板,其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 侧壁,其从所述顶板的底表面的外围突出,且具有开放端,并通过该开放端容纳所述颈; 内密封环,其从所述顶板的底表面向下延伸 '及 外密封环,其从所述顶板的底表面向下延伸且同心地环绕所述内密封环; 其中,所述顶板在底表面上还具有环绕在所述内密封环的内部脚下的底切以形成第一厚度,在所述内密封环和外密封环之间,所述顶表面和底表面形成第二厚度,且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经由多个桥状体连接到所述侧壁的开放端的环形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状体是由首次将所述瓶盖从所述容器的颈移除而被破坏的材料所构成的小肋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带的内面上具有一组环状地间隔的凸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由窄的锥形圈所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在所述内密封环和外密封环之间从所述顶板的底表面突出的放射状阻挡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环具有在3至4.5mm范围之内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环具有在0.8至1.8mm范围之内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在0.75至1.15_范围之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厚度在I至1.5mm范围之内。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阻挡件具有在0.2至.0.6mm范围之内的高度。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阻挡件具有在1.3至.1.8mm范围之内的宽度。
【文档编号】B65D53/02GK203780992SQ201320668587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发明者】托比亚什·瑙曼, 斯特凡·舍雷尔 申请人:赫斯基注射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