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防伪酒瓶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427976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物联网防伪酒瓶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物联网防伪酒瓶,包括酒瓶本体,而酒瓶本体又包括相互结合的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形成酒瓶本体的外壳,在外壳内部设置带有封盖的内胆,同时在外壳内还设置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远端认证中心的主机相连接,控制装置向锁闭装置发送控制指令,而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相固定。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的使用方法中必须对酒瓶的真伪进行联网认证、且酒瓶由认证中心远程发送指令进行开启,造假者采用原有的模仿或者收购酒瓶的方式进行造假的产品无法得到认证中心的认证,最终导致造假无法实现。
【专利说明】物联网防伪酒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酒瓶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通过联网验证酒瓶内酒品真伪并由远程控制开瓶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其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顾名思义,物流领域的物联网系统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设备把物流装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物联体系,满足和服务于人类需求活动对移动的物流装备的远程跟踪、监测与监控。
[0003]近年来,随着酒类产业的迅速发展,酒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假冒伪劣名酒充斥市场,坑害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品牌名酒厂家,为防止仿冒造假名酒的侵害,常常不断更新防伪形式。但是,由于所采用的防伪技术使用不当或其技术根本无法防伪遏止假冒伪劣产品等等因素,导致“防伪”不防“伪”现象日渐猖獗,严重扰乱了正当市场竞争机制,给正规厂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损失。
[0004]纵观当今国内外酒类商品的防伪现状,目前酒类制造企业使用的防伪技术大致分为:包装防伪和电子防伪。酒类包装防伪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信息防伪和破坏防伪。常用的信息防伪包装形式有:包装材料防伪、激光打印及激光光刻防伪、激光全息图技术等。这一类防伪包装的生产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给造假者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其缺点在于:酒瓶包装可以被回收再次使用。酒类电子防伪主要以无线射频技术(RFID)技术为主,该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读写器、网络和防伪数据库服务器来进行数据输入和验证的过程的,同时数据部分采用某种算法来增强安全性管理。该技术的整个实现过程是从加密到解密的一个相互认证的过程;缺点在于RFID技术存在易于复制的问题。
[0005]以上两类技术均存在的问题是:首先这些防伪方式不够直观,验证方式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比较复杂,不易直观的分辨真伪;其次这些防伪方式普遍属于一次性防伪,防伪成本很高,尤其是中高端酒类,包装成本占总成本的一个很高的比率。同时废弃的包装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环保处理压力,客观上增大了商品流通的社会总成本。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联网验证酒瓶内酒品真伪并由远程控制开瓶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及其使用方法。
[0007]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包括酒瓶本体,而上述酒瓶本体又包括相互结合的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形成酒瓶本体的外壳,在外壳内部设置带有封盖的内胆,同时在外壳内还设置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远端认证中心的主机相连接,且控制装置与锁闭装置通过电路相连,而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相固定,电池分别与控制装置和锁闭装置通过电路连接。
[0009]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0010]所述的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设置在上部瓶体内;内胆固定在下部瓶体内,且内胆和下部瓶体之间设置缓冲层。
[0011]所述的控制装置又包括:CPU模块、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光伏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光伏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与CPU模块相连接。
[0012]所述的电池分别与CPU模块、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通过电路连接;光伏模块中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充电电路,太阳能电池通过充电电路与电池相连接。
[0013]所述的传感器模块中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0014]所述的通讯模块中又包括无线通讯模块和有线通讯模块,由有线通讯模块中向外引出USB端口。
[0015]所述的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螺纹,且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通过上述螺纹紧密螺接,锁闭装置为带有伸缩螺杆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设置在上部瓶体内,在上部瓶体的侧壁上设置对应于伸缩螺杆且贯穿上部瓶体侧壁的通孔,同时在下部瓶体对应于上述通孔向外延长线的位置设置凹孔,处于锁定状态的伸缩螺杆前端从上部瓶体侧壁上的通孔穿出并旋入到下部瓶体侧壁的凹孔内,处于开启状态的伸缩螺杆前端收回到上部瓶体侧壁上的通孔内。
[0016]所述的通孔设置在上部瓶体的螺纹区域内,而凹孔设置在下部瓶体的对应螺纹区域内;伸缩螺杆的前端设置外螺纹,在凹孔内同时设置与伸缩螺杆前端相配合的内螺纹。
[0017]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酒瓶开始时处于保存时的初始状态,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形成酒瓶本体的外壳,在外壳内部设置带有封盖的内胆,同时在外壳内还设置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而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相固定,消费者通过对控制装置中显示模块的触摸式显示屏进行触发操作时,显示屏上则显示酒瓶内酒液的详细信息,此时控制装置的后台激活移动通讯模块,并通过互联网连接认证中心,在控制装置的加密防伪模块内储存明文ID、隐藏ID和最近一次控制装置与认证中心联网时获取的验证密钥,其中消费者可见明文ID,而隐藏ID则对消费者进行保密,验证密钥是由认证中心按照加密算法赋予加密防伪模块的一段或一组数值和字符,加密防伪模块同时将明文ID、隐藏ID和验证密钥同时发送至认证中心,认证中心将接收到的上述数值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相应数值进行比对,如果数据比对的结果完全一致,则可认为酒瓶有效,酒瓶内保存的酒液仍与灌装时一致,即酒液为真,进入开瓶流程,原验证密钥作废,认证中心向加密防伪模块发送新的验证密钥;如认证中心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不一致,则认为酒瓶无效,酒瓶返回初始状态;酒瓶通过认证后,消费者通过触摸显示屏进行开瓶流程的触发操作,此时认证中心向酒瓶发送酒的认证信息、二维开启码和短信开启码,而上述认证信息、二维开启码和短信开启码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此时消费者选择使用短信验证的方式或者二维码验证的方式进行开瓶操作;采用短信验证需将本酒瓶的ID号和显示屏上显示的短信开启码发送至认证中心,此时会收到请求确认是否开启该酒瓶的短信,如果消费者回复短信“确认开启”,则认证中心通过互联网向该酒瓶的控制装置发送酒瓶开启指令,控制装置要求锁闭装置执行开启酒瓶的动作,从而解除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间的锁定,即酒瓶开启;如果消费者通过回复短信“取消开启”或者长时间不予回复,则开瓶取消,酒瓶回到保存的初始状态;如消费者采用二维码验证的方式进行酒瓶开启,则需消费者通过手机软件扫描显示屏上的二维开启码,经认证中心通过网络对扫描获得的二维码进行核实后,手机和酒瓶上的显示屏同时显示该酒的信息并请求确认是否开启,如消费者通过手机上的对应软件选择“开启”,认证中心通过互联网向该酒瓶的控制装置发送酒瓶开启指令,控制装置要求锁闭装置执行开启酒瓶的动作,从而解除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间的锁定,即酒瓶开启;如果消费者通过手机软件选择“取消”或者长时间不进行操作,则开瓶取消,酒瓶回到保存的初始状态。
[0018]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9]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及其使用方法中,上部瓶体与下部瓶体相互结合,并通过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与下部瓶体进行结合状态限定,从而将存放酒液的内胆封存在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构成的外壳中,控制装置通过网络连接远端的认证中心,认证中心通过对接收到的酒瓶信息和存储信息进行比对,从而验证酒瓶即酒液的真伪;酒液验证通过后,认证中心依消费者意愿将开启指令发送至酒瓶中的控制装置,再由控制装置驱动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之间形成的结合限定状态解除。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联网认证、且由外部远程开启,使造假者采用原有的模仿或者收购酒瓶的方式进行造假则无法得到认证中心的认证,最终导致无法造假。此外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可以经过清洗和消毒反复多次使用,客观上降低了包装成本,减轻了社会的环保压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的剖视图;
[0022]图3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锁闭装置在锁定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锁闭装置在开启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控制装置部分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在认证时的流程图;
[0026]图7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进行开瓶操作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8]图1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锁闭装置在锁定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锁闭装置在开启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控制装置部分的示意图。
[0029]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包括酒瓶本体,而上述酒瓶本体又包括相互结合的上部瓶体I和下部瓶体2,上部瓶体I和下部瓶体2形成酒瓶本体的外壳,在外壳内部设置带有封盖4的内胆3,同时在外壳内还设置控制装置5、锁闭装置6和电池7,控制装置5通过网络与远端认证中心的主机相连接,且控制装置5与锁闭装置6通过电路相连,控制装置控制锁闭装置的动作,而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相固定,电池分别与控制装置和锁闭装置通过电路连接。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采用坚固耐磨的金属材质,形成的外壳内部可带有缓冲层放置金属、玻璃、陶瓷等符合食品安全的材质的内胆,坚固的外壳可以保证瓶体不会轻易受损并可多次反复使用。
[0030]控制装置5、锁闭装置6和电池7设置在上部瓶体I内;内胆3固定在下部瓶体2内,且内胆和下部瓶体之间设置缓冲层8。
[0031]控制装置5又包括:CPU模块、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光伏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光伏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与CPU模块相连接。
[0032]CPU模块分别判断各个模块的状态,并作出相应的操作,并将关键可用信息存储至加密防伪模块中。
[0033]加密防伪模块内储存公开的明文ID、加密的隐藏ID和最近一次控制装置与认证中心联网时获取的验证密钥,认证中心通过上述三重验证以确认瓶体唯一的身份。控制装置在通过了认证的前提下通过网络连接定时或者不定时地上传关键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并按照系统的逻辑按需开启,建立CPU模块和认证中心间的数据联系。防伪加密模块内部存储的经过加密后的ID必须经过认证系统还原才能得出其真实的ID号。上述ID号和认证系统的加密时间以及随机算法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不可逆的算法,使得其ID号永远保持在系统的唯一性,而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AES算法。
[0034]显示模块中设置显示屏,通过显示屏显示产品信息、认证信息,实时产品二维码、实时数字开启码、闭锁状态信息以及商品促销信息。显示模块和CPU模块直接相连,显示屏可采用IXD、LED或OLED屏幕,显示屏可触控,通过手指感应触发。
[0035]电池分别与CPU模块、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通过电路连接,并为上述各模块供电;光伏模块中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充电电路,太阳能电池通过充电电路与电池相连接,光伏模块为内置的高容量电池提供充电服务。当CPU模块检测到电池处于低电状态时,将通过显示模块对外显示低电报警,提示消费者将酒瓶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场所或使用USB线给酒瓶内的电池充电。同时发送数据至联网认证系统。认证系统可采用短信、电话提醒的方式,通知注册的消费者及时开启或及时充电。
[0036]传感器模块中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用以记录瓶体是否遭到剧烈撞击,当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到酒瓶受到剧烈撞击和震动时,则由CPU模块记录该事件发生时间以及通过移动通讯模块获知撞击的发生地点;温度传感器用于记录内部温度的变化,当其温度范围超出事先设定的范围,CPU模块将记录该事件发生时间、以及持续时间,此功能尤其适用于高端红酒的品质跟踪。
[0037]通讯模块中又包括无线通讯模块和有线通讯模块,由有线通讯模块中向外引出USB端口。通讯模块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或者有线的usb方式连接网络,上传瓶体数据、下载最新的驱动程序。无线通讯模块可以是WIF1、蓝牙、zigbee等多种方式之中的至少一种,而有线通讯模块中的USB端口还可以为电池进行充电。[0038]移动通讯模块可以在无线和有线通讯无法连接至互联网的环境下开启,使控制装置和远端的认证中心建立数据联系,进行瓶体身份的认证,并上传关键数据和位置信息,同时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定时或不定时上传数据,保持酒瓶内的数据和认证中心的系统数据同步,此外还可在需要时进行定位,以方便管理使用。
[0039]RFID模块本身拥有全球唯一的EPC号码,RFID模块主要是用来作为批量写入和读取,当酒瓶从厂商处灌装完毕、封装出厂时需通过一台经认证系统授权的RFID读写器,将商品信息批量写入RFID芯片并进行智能酒瓶的统一闭锁操作。
[0040]上部瓶体I和下部瓶体2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螺纹,且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通过上述螺纹紧密螺接,锁闭装置为带有伸缩螺杆6b的步进电机6a,步进电机设置在上部瓶体I内,在上部瓶体的侧壁上设置对应于伸缩螺杆且贯穿上部瓶体侧壁的通孔,同时在下部瓶体对应于上述通孔向外延长线的位置设置凹孔9,控制装置接到认证中心的锁定信号,并驱动步进电机工作,使伸缩螺杆前端从上部瓶体侧壁上的通孔穿出并旋入到下部瓶体侧壁的凹孔内,使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无法依配合的螺纹转动,从而完成对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的结合状态进行锁定;而控制装置接收到开启信号时,控制装置驱动步进电机反向工作,带动伸缩螺杆前端收回到上部瓶体侧壁上的通孔内,从而解除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之间的配合位置限定,使消费者能够手动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相互分离。
[0041]通孔设置在上部瓶体的螺纹区域内,而凹孔设置在下部瓶体的对应螺纹区域内;伸缩螺杆的前端设置外螺纹,在凹孔内同时设置与伸缩螺杆前端相配合的内螺纹,从而在锁定时提高伸缩螺杆与下部瓶体间的固定强度,防止伸缩螺杆因晃动受损。
[0042]图6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在认证时的流程图。
[0043]由图6所示,酒瓶开始时处于保存时的初始状态,通过对显示模块中的触摸式显示屏进行操作,显示屏上则显示酒瓶内酒液的详细信息,此时控制装置的后台激活移动通讯模块,并通过互联网连接认证中心,在控制装置的加密防伪模块内储存明文ID、隐藏ID和最近一次控制装置与认证中心联网时获取的验证密钥,其中消费者可见明文ID,而隐藏ID则对消费者进行保密,验证密钥是由认证中心按照一定算法赋予加密防伪模块的一段或一组数值和字符,加密防伪模块同时将明文ID、隐藏ID和验证密钥同时发送至认证中心,认证中心将接收到的上述数值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相应数值进行比对,如果数据比对的结果完全一致,则可认为酒瓶有效,即酒瓶内保存的酒液仍与灌装时一致,也就是说酒液为真,此时,进入开瓶流程,原验证密钥作废,认证中心向加密防伪模块发送新的验证密钥。如认证中心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不一致,则认为酒瓶无效,酒瓶返回初始状态。
[0044]图7是本发明的物联网防伪酒瓶进行开瓶操作时的流程图。
[0045]由图7所示,酒瓶通过认证后,消费者需通过触摸显示屏进行开瓶流程的触发操作,此时认证中心向酒瓶发送酒的认证信息、二维开启码和短信开启码,而上述认证信息、二维开启码和短信开启码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此时消费者可以选择使用短信验证的方式或者二维码验证的方式进行开瓶操作;采用短信验证需将本酒瓶的ID号和显示屏上显示的短信开启码发送至认证中心,此时会收到请求确认是否开启该酒瓶的短信,如果消费者回复短信“确认开启”,则认证中心通过互联网向该酒瓶的控制装置发送酒瓶开启指令,控制装置要求锁闭装置执行开启酒瓶的动作,即步进电机反向驱动,伸缩螺杆脱离下部瓶体,并收纳至贯穿上部瓶体的通孔中,从而解除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间的锁定。如果消费者通过回复短信“取消开启”或者长时间不予回复,则开瓶取消,酒瓶回到保存的初始状态。如消费者采用二维码验证的方式进行酒瓶开启,则需消费者通过手机软件扫描显示屏上的二维开启码,经认证中心通过网络对扫描获得的二维码进行核实后,手机和酒瓶上的显示屏同时显示该酒的信息并请求确认是否开启,如消费者通过手机上的对应软件选择“开启”,认证中心通过互联网向该酒瓶的控制装置发送酒瓶开启指令,控制装置要求锁闭装置执行开启酒瓶的动作,即步进电机反向驱动,伸缩螺杆脱离下部瓶体,并收纳至贯穿上部瓶体的通孔中,从而解除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间的锁定。如果消费者通过手机软件“取消”或者长时间不进行操作,则开瓶取消,酒瓶回到保存的初始状态。酒瓶一旦开启,该酒瓶的信息同步至认证中心,此时酒瓶只能通过回收至厂家才能够重新初始化及重新锁闭,客观上几乎无法伪造,同时可多次重复使用的酒瓶对于环保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004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然会利用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成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物联网防伪酒瓶,包括酒瓶本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酒瓶本体又包括相互结合的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形成酒瓶本体的外壳,在外壳内部设置带有封盖的内胆,同时在外壳内还设置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远端认证中心的主机相连接,且控制装置与锁闭装置通过电路相连,控制装置控制锁闭装置的工作状态,而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相固定,电池分别与控制装置和锁闭装置通过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设置在上部瓶体内;内胆固定在下部瓶体内,且内胆和下部瓶体之间设置缓冲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又包括:CPU模块、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光伏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光伏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与CPU模块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电池分别与CPU模块、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通过电路连接;光伏模块中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充电电路,太阳能电池通过充电电路与电池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传感器模块中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通讯模块中又包括无线通讯模块和有线通讯模块,由有线通讯模块中向外引出USB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螺纹,且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通过上述螺纹紧密螺接,锁闭装置为带有伸缩螺杆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设置在上部瓶体内,在上部瓶体的侧壁上设置对应于伸缩螺杆且贯穿上部瓶体侧壁的通孔,同时在下部瓶体对应于上述通孔向外延长线的位置设置凹孔,处于锁定状态的伸缩螺杆前端从上部瓶体侧壁上的通孔穿出并旋入到下部瓶体侧壁的凹孔内,处于开启状态的伸缩螺杆前端收回到上部瓶体侧壁上的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通孔设置在上部瓶体的螺纹区域内,而凹孔设置在下部瓶体的对应螺纹区域内;伸缩螺杆的前端设置外螺纹,在凹孔内同时设置与伸缩螺杆前端相配合的内螺纹。
9.一种物联网防伪酒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酒瓶开始时处于保存时的初始状态,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形成酒瓶本体的外壳,在外壳内部设置带有封盖的内胆,同时在外壳内还设置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而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相固定,消费者通过对控制装置中显示模块的触摸式显示屏进行触发操作时,显示屏上则显示酒瓶内酒液的详细信息,此时控制装置的后台激活移动通讯模块,并通过互联网连接认证中心,在控制装置的加密防伪模块内储存明文ID、隐藏ID和最近一次控制装置与认证中心联网时获取的验证密钥,其中消费者可见明文ID,而隐藏ID则对消费者进行保密,验证密钥是由认证中心按照加密算法赋予加密防伪模块的一段或一组数值和字符,加密防伪模块同时将明文ID、隐藏ID和验证 密钥同时发送至认证中心,认证中心将接收到的上述数值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相应数值进行比对,如果数据比对的结果完全一致,则可认为酒瓶有效,酒瓶内保存的酒液仍与灌装时一致,即酒液为真,进入开瓶流程,原验证密钥作废,认证中心向加密防伪模块发送新的验证密钥;如认证中心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不一致,则认为酒瓶无效,酒瓶返回初始状态;酒瓶通过认证后,消费者通过触摸显示屏进行开瓶流程的触发操作,此时认证中心向酒瓶发送酒的认证信息、二维开启码和短信开启码,而上述认证信息、二维开启码和短信开启码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此时消费者选择使用短信验证的方式或者二维码验证的方式进行开瓶操作;采用短信验证需将本酒瓶的ID号和显示屏上显示的短信开启码发送至认证中心,此时会收到请求确认是否开启该酒瓶的短信,如果消费者回复短信“确认开启”,则认证中心通过互联网向该酒瓶的控制装置发送酒瓶开启指令,控制装置要求锁闭装置执行开启酒瓶的动作,从而解除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间的锁定,即酒瓶开启;如果消费者通过回复短信“取消开启”或者长时间不予回复,则开瓶取消,酒瓶回到保存的初始状态;如消费者采用二维码验证的方式进行酒瓶开启,则需消费者通过手机软件扫描显示屏上的二维开启码,经认证中心通过网络对扫描获得的二维码进行核实后,手机和酒瓶上的显示屏同时显示该酒的信息并请求确认是否开启,如消费者通过手机上的对应软件选择“开启”,认证中心通过互联网向该酒瓶的控制装置发送酒瓶开启指令,控制装置要求锁闭装置执行开启酒瓶的动作,从而解除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间的锁定,即酒瓶开启;如果消费者通过手机软件选择“取消”或者长时间不进行操作,则开瓶取消,酒瓶回到保存的初始状态。
【文档编号】B65D55/12GK103771018SQ201410009394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8日
【发明者】史鸣雷, 胡滨, 耿耿 申请人:史鸣雷, 胡滨, 耿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