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机臂架打包装置、打包系统和打包方法

文档序号:427976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塔机臂架打包装置、打包系统和打包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包括两个底架和两个顶架,每个底架包括长条状的承重梁、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端的两个吊耳、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侧沿所述承重梁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部,每个顶架呈L形且包括支撑杆和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杆。本发明还提供采用上述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的塔机臂架打包系统和打包方法。本发明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装车时只需要起吊一次即可将整条臂架装上车,提高了转运和发货的效率,且打包后各臂节都捆扎得十分牢固,尤其是底架和顶架将高度不同的臂节隔开,因此不会有相互摩擦,避免了磨损。
【专利说明】塔机臂架打包装置、打包系统和打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塔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塔机在存放或转运时对其臂架进行打包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打包系统和打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工程机械领域,很多产品都有超大的重量和体积,一般都需要拆成多个零部件进行运输,在到达客户或到达另一个工地后进行组装。例如对于塔式起重机而言,塔身需要拆解成标准节的方式进行运输,起重臂也需要拆解成臂节以方便运输。标准节是四方的,因此在打包的时候较为方便,而起重臂如果是变截面的,就较难打包牢固。
[0003]请参阅图1,需要打包的臂节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臂节11、12、13、14、15、16,各臂节分为三种:具有第一截面的第一、第二臂节11、12,其截面的高度为hi ;具有第二截面的第四、第五、第六臂节14、15、16,其截面的高度为h2,其中hi大于h2 ;和变截面的第三臂节13,即其沿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具有不同高度;以上各个臂节的截面均为三角形。现有的一种变截面起重臂的打包方法包括:将第一、第二、第三臂节11、12、13用钢带和木块捆扎成单元一;将第四、第五臂节14、15在长度方向连接起来,并将第四、第五、第六臂节14、15、16用钢带和木块捆扎成单元二 ;装车时,将上述单元一和单元二先后吊上车,并用带橡胶圈的铁丝将二者捆扎在一起。
[0004]然而,上述打包方式中,采用钢带和木块捆扎的方式不够牢固;且装车的时候需要起吊两次,较为麻烦;同时后放置的单元二较难放置平稳,将两个单元捆扎在一起时也费时费力;在运输过程中,各臂节之间会发生摩擦,使臂节表面的油漆磨损严重,甚至将起重臂的斜腹杆直接摩穿,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发明内容】

[0005]鉴于以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打包牢固、避免摩擦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打包系统和打包方法。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用于对塔机的臂架进行打包,所述打包装置包括两个底架和两个顶架,每个底架包括长条状的承重梁、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端的两个吊耳、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侧沿所述承重梁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部,每个顶架呈L形且包括支撑杆和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杆。
[0007]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梁两端的两个吊耳相互平行设置且从所述承重梁的端部顶面垂直向上延伸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为与所述承重梁垂直设置且位于水平面上的固定轴杆。
[0009]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梁的每一侧均匀间隔设置多个固定轴杆,且所述承重梁两侧的每两个固定轴杆成对地设置在一条水平直线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梁的底部于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两根支脚,所述两个支脚相互平行设置且从所述承重梁的底面垂直向下延伸设置。[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于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向上突出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放置在所述顶架上的臂节。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还设有抵挡块,所述抵挡块位于所述挡杆和靠近挡杆的一个支撑部之间,所述抵挡块从所述支撑杆的底面垂直向下延伸设置。
[0013]一种塔机臂架打包系统,包括上述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和截面呈三角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臂节;所述第一、第二臂节的截面高度为hl,所述第四、第五臂节的截面高度为h2,其中hi大于h2 ;所述第三臂节具有变截面,所述第三臂节沿长度方向上的截面高度介于hi和h2之间;所述第一臂节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的一端的吊耳;所述第二臂节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所述第一臂节放置;所述第三臂节翻转后底部朝上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臂节之间,两个顶架的支撑杆从所述第二臂节所在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第一、第二臂节的顶部主弦杆与所述第三臂节的底部主弦杆之间,所述第三臂节吊挂支撑在所述两个顶架的支撑杆上;所述第四臂节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的另一端的吊耳;所述第五臂节翻转后底部朝上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所述第四臂节放置;所述第五臂节的底部靠向第二臂节一侧的主弦杆可抵靠在所述两个顶架的挡杆上。
[00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塔机臂架打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将两个底架平行间隔放置,每个底架包括长条状的承重梁、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端的两个吊耳、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两侧沿所述承重梁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部;
[0016]将塔机的第一臂节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的一端的吊耳;
[0017]将塔机的第二臂节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所述第一臂节放置;
[0018]将塔机的第三臂节翻转后底部朝上地吊装到所述第一臂节与所述第二臂节之间的空隙处,其中所述第三臂节具有变截面,所述第三臂节沿长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截面高度;
[0019]提供两个顶架,每个顶架呈L形且包括支撑杆和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杆;
[0020]将所述两个顶架的支撑杆从所述第二臂节所在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第一臂节、第二臂节的顶部主弦杆与所述第三臂节的底部主弦杆之间;
[0021]将所述第三臂节放下,使所述第三臂节吊挂支撑在所述两个顶架的支撑杆上;
[0022]将塔机的第四臂节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的另一端的吊耳;
[0023]将塔机的第五臂节翻转后底部朝上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的承重梁上,且紧靠所述第四臂节放置,其中所述第四臂节和第五臂节的截面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臂节和第二臂节的截面高度,所述第五臂节的底部靠向第二臂节一侧的主弦杆可抵靠在所述两个顶架的挡杆上;以及
[0024]将所述第一臂节、第二臂节、第四臂节、第五臂节与所述底架的固定部之间进行捆扎,将所述第一臂节、第二臂节与所述第三臂节之间进行捆扎,以及将所述第四臂节与所述第五臂节之间进行捆扎。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臂节或所述第五臂节为由两个臂节在长度方向通过销轴组装连接而成。
[002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结构十分简单,制作方便,打包臂架时操作简单、可靠;臂架打包完毕后整体整齐、美观,打包现场和仓库也十分整洁,且装车时只需要起吊一次即可将整条臂架装上车,提高了转运和发货的效率;利用臂架打包装置打包后,各臂节都捆扎得十分牢固,尤其是底架和顶架将高度不同的臂节隔开,因此不会有相互摩擦,避免了磨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现有技术的臂架打包方式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发明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30]图4是图2的侧视图;
[0031]图5是本发明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的顶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图5的V1-VI向的截面图;
[0033]图7是本发明塔机臂架装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及
[0034]图8是本发明塔机臂架打包方法的流程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6]本发明公开一种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其用于对塔机的臂架(即塔机的起重臂)进行打包牢固,以便于塔机的存放、转场或交货运输。请参阅图2至图6,本发明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包括两个底架31和两个顶架33。每个底架31包括长条状的承重梁312、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梁312两端的两个吊耳314和设置在所述承重梁312两侧且沿所述承重梁312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部316。所述顶架33呈L形且包括支撑杆331和从所述支撑杆331的一端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杆333。
[0037]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吊耳314相互平行设置且从所述承重梁312的顶面垂直向上延伸设置。吊耳314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是塔机臂架打包好之后,在装车或转运时,作为起吊之用;另一方面是在打包臂架的各个臂节时,对臂节进行阻挡和限位,将各臂节在承重梁312上限定在两个吊耳314之间。
[003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316为与所述承重梁312垂直设置且位于水平面上的固定轴杆。固定轴杆的一端焊接在承重梁312的侧面上。固定轴杆的数量可以视实际需要而定,在本实施例中,承重梁312的每一侧均匀间隔设置四个固定轴杆,承重梁312的两侧共设置八个固定轴杆,且每两个固定轴杆成对地设置在一条水平直线上。
[0039]进一步地,所述底架31的底部于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两根支脚318,所述支脚318相互平行设置且从所述承重梁312的底面垂直向下延伸设置。臂架打包后,打包单元在装车时,两根支脚318可放置于一并装车的塔机标准节上,可防止打包单元在运输途中左右窜动。
[004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331于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向上突出的支撑部335,所述支撑部335用于支撑放置在所述顶架33上的臂节。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331可以为方管。可以理解,请参阅图6,所述支撑杆331也可以为圆管,且当所述支撑杆331为圆管时,所述支撑杆331的圆管底部于对应支撑部335的位置设置有垫块336,以便于所述支撑部335平放在臂节上。具体地,所述垫块336具有分别与圆管相切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立板。
[004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331上还设有抵挡块338,所述抵挡块338位于所述挡杆333和靠近挡杆333的一个支撑部335之间,所述抵挡块338从所述支撑杆331的底面垂直向下延伸设置。所述抵挡块338可以抵靠在打包好的臂节上,可以避免所述顶架33移位。
[0042]进一步地,所述顶架33还包括连接所述支撑杆331和所述挡杆333的加强板339,以加强整个顶架33。加强板339与支撑杆331及挡杆333构成三角形的连接关系。
[0043]请参阅图7,本发明的塔机臂架装包系统是将塔机臂架的各臂节用上述臂架打包装置打包成整体结构,包括上述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和截面呈三角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臂节41、42、43、44、45,所述第一、第二臂节41、42的其截面高度为hi ;第四、第五臂节44、45的截面高度为h2,其中hi大于h2 ;所述第三臂节43具有变截面,所述第三臂节43的第一端的端部截面为第一截面SI,第二端的端部截面为第二截面S2,所述第一截面SI的截面高度为hi,所述第二截面S2的截面高度为h2,所述第三臂节43沿长度方向上的截面是逐渐变化的,即从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因此所述第三臂节43沿长度方向上的截面高度介于hi和h2之间。所述第一臂节41的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312的一端的吊耳314,所述第二臂节42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所述第一臂节41放置,所述第三臂节43翻转后底部朝上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臂节41、42之间,两个顶架33的支撑杆331从所述第二臂节42所在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第一、第二臂节41、42的顶部主弦杆与所述第三臂节43的底部主弦杆之间,所述第三臂节43吊挂支撑在所述两个顶架33的支撑杆331上,所述第四臂节44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312的另一端的吊耳314,所述第五臂节45翻转后底部朝上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所述第四臂节44放置,所述第五臂节45的底部靠向第二臂节42一侧的主弦杆可抵靠在所述两个顶架33的挡杆333上。
[004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臂节44或所述第五臂节45为由两个臂节在长度方向通过销轴组装连接而成。
[004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臂节43的底部的两根主弦杆分别支撑在所述顶架33的两个支撑部335上,所述顶架33的两个垫块336放置在第一、第二臂节41、42顶部的主弦杆上。
[004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331的抵挡块338抵靠在所述第二臂节42的顶部的主弦杆上,当所述第四臂节44和所述第五臂节45作用在所述顶架33上使所述顶架33具有向左移动的趋势时,所述第二臂节42顶部的主弦杆抵挡在所述抵挡块338,以防止所述顶架33朝左移动。
[0047]请参阅图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塔机臂架打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8]将两个底架31平行间隔放置,每个底架31包括长条状的承重梁312、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梁312两端的两个吊耳314、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312两侧沿所述承重梁312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部316。具体地,所述两个底架31之间间隔5-6米,所述底架31下方垫放木块;
[0049]将塔机的第一臂节41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312的一端的吊耳314 ;
[0050]将塔机的第二臂节42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所述第一臂节41放置;
[0051]将塔机的第三臂节43翻转后底部朝上地吊装到所述第一臂节41与第二臂节42之间的空隙处,其中所述第三臂节43具有变截面,所述第三臂节43沿长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截面高度;
[0052]提供两个顶架33,每个顶架33呈L形且包括支撑杆331和从所述支撑杆331的一端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杆333;
[0053]将所述两个顶架33的支撑杆331从所述第二臂节42所在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第一臂节41、第二臂节42的顶部主弦杆与所述第三臂节43的底部主弦杆之间;具体地,所述两个顶架33之间也间隔5-6米;
[0054]将所述第三臂节43放下,使所述第三臂节43吊挂支撑在所述两个顶架33的支撑杆331上;
[0055]将塔机的第四臂节44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312的另一端的吊耳314 ;
[0056]将塔机的第五臂节45翻转后底部朝上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所述第四臂节44放置,其中所述第四臂节44和第五臂节45的截面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臂节41和第二臂节42的截面高度,所述第五臂节45的底部靠向第二臂节42 —侧的主弦杆可抵靠在所述两个顶架33的挡杆333上;以及
[0057]将所述第一臂节41、第二臂节42、第四臂节44、第五臂节45与所述底架31的固定部316之间进行捆扎,将所述第一臂节41、第二臂节42与所述第三臂节43之间进行捆扎,以及将所述第四臂节44与所述第五臂节45之间进行捆扎。具体地,在进行捆扎时,所述第一臂节41底部左侧的主弦杆与对应的固定部316进行捆扎,所述第一臂节41底部右侧的主弦杆和所述第二臂节42底部左侧的主弦杆与对应的固定部316捆扎在一起,所述第四臂节44底部右侧的主弦杆与对应的固定部316进行捆扎,所述第四臂节44底部左侧的主弦杆和所述第五臂节45顶部的主弦杆与对应的固定部316捆扎在一起,所述第一臂节41顶部的主弦杆和第三臂节43底部左侧的主弦杆捆扎在一起,所述第二臂节42顶部的主弦杆和第三臂节43底部右侧的主弦杆捆扎在一起,所述第四臂节44顶部的主弦杆和第五臂节45底部右侧的主弦杆捆扎在一起。
[0058]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臂节44或所述第五臂节45可以由两个臂节在长度方向通过销轴组装连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臂节41、第二臂节42、第三臂节43、及第四臂节44均为10米长的臂节,第五臂节45为由两个5米长的臂节通过销轴组装连接形成一个10米长的臂节。
[0059]进一步地,在打包第三臂节43时,将所述第三臂节43的底部的主弦杆吊挂在所述顶架33的支撑部335上,所述顶架33的垫块336放置在第一、第二臂节41、42顶部的主弦杆上,且所述第三臂节43与第一、第二臂节41、42在长度方向错开一定距离,以防止第三臂节43的腹杆与第一、第二臂节41、42端部的耳板相互摩擦而磨损。
[0060]进一步地,在安放好第一、第二臂节41、42后和安放第三臂节4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将臂尖(图未示)放在第一、第二臂节41、42内,并将连杆(图未示)放置于第一臂节41的安装变幅机构的位置。具体地,所述臂尖和连杆与第一、第二臂节41、42的接触处垫放瓦楞片,并用带橡胶管的铁丝将臂尖和连杆捆扎在第一、第二臂节41、42上。
[0061]进一步地,在上述各步骤中,当有臂节之间有接触、臂节与打包装置之间有接触、或者需要捆扎处均垫放有瓦楞片以防止磨损各臂节。
[0062]本发明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结构十分简单,制作方便,打包臂架时操作简单、可靠;臂架打包完毕后整体整齐、美观,打包现场和仓库也十分整洁,且装车时只需要起吊一次即可将整条臂架装上车,提高了转运和发货的效率;利用打包装置打包后,各臂节都捆扎得十分牢固,尤其是底架和顶架将高度不同的臂节隔开,因此不会有相互摩擦,避免了磨损。
[0063]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0064]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0065]在本文中,除非另外特别指出,否则,用于描述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区别相同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限制。
[0066]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6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塔机臂架打包装置,用于对塔机的臂架进行打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包装置包括两个底架(31)和两个顶架(33),每个底架(31)包括长条状的承重梁(312)、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梁(312)两端的两个吊耳(314)、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312)两侧沿所述承重梁(312)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部(316),每个顶架(33)呈L形且包括支撑杆(331)和从所述支撑杆(331)的一端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杆(3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312)两端的两个吊耳(314)相互平行设置且从所述承重梁(312)的端部顶面垂直向上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16)为与所述承重梁(312)垂直设置且位于水平面上的固定轴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312)的每一侧均匀间隔设置多个固定轴杆,且所述承重梁(312)两侧的每两个固定轴杆成对地设置在一条水平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312)的底部于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两根支脚(318),所述两个支脚(318)相互平行设置且从所述承重梁(312)的底面垂直向下延伸设 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31)于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向上突出的支撑部(335),所述支撑部(335)用于支撑放置在所述顶架(33)上的臂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31)上还设有抵挡块(338),所述抵挡块(338)位于所述挡杆(333)和靠近挡杆(333)的一个支撑部(335 )之间,所述抵挡块(338 )从所述支撑杆(331)的底面垂直向下延伸设置。
8.—种塔机臂架打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塔机臂架打包装置和截面呈三角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臂节(41、42、43、44、45);所述第一、第二臂节(41、42)的截面高度为hl,所述第四、第五臂节(44、45)的截面高度为h2,其中hi大于h2 ;所述第三臂节(43)具有变截面,所述第三臂节(43)沿长度方向上的截面高度介于hi和h2之间;所述第一臂节(41)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312)的一端的吊耳(314);所述第二臂节(42)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所述第一臂节(41)放置;所述第三臂节(43)翻转后底部朝上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第二臂节(41、42)之间,两个顶架(33)的支撑杆(331)从所述第二臂节(42)所在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第一、第二臂节(41、42)的顶部主弦杆与所述第三臂节(43)的底部主弦杆之间,所述第三臂节(43)吊挂支撑在所述两个顶架(33)的支撑杆(331)上;所述第四臂节(44)底部朝下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312)的另一端的吊耳(314);所述第五臂节(45)翻转后底部朝上地放置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所述第四臂节(44)放置;所述第五臂节(45)的底部靠向第二臂节(42)—侧的主弦杆可抵靠在所述两个顶架(33)的挡杆(333)上。
9.一种塔机臂架打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两个底架(31)平行间隔放置,每个底架(31)包括长条状的承重梁(312)、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梁(312)两端的两个吊耳(314)、以及设置在所述承重梁(312)两侧沿所述承重梁(312)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部(316); 将塔机的第一臂节(41)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312)的一端的吊耳(314); 将塔机的第二臂节(42)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所述第一臂节(41)放置;将塔机的第三臂节(43)翻转后底部朝上地吊装到所述第一臂节(41)与所述第二臂节(42)之间的空隙处,其中所述第三臂节(43)具有变截面,所述第三臂节(43)沿长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截面高度; 提供两个顶架(33 ),每个顶架(33 )呈L形且包括支撑杆(331)和从所述支撑杆(331)的一端向下垂直设置的挡杆(333); 将所述两个顶架(33)的支撑杆(331)从所述第二臂节(42)所在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第一臂节(41)、第二臂节(42)的顶部主弦杆与所述第三臂节(43)的底部主弦杆之间; 将所述第三臂节(43)放下,使所述第三臂节(43)吊挂支撑在所述两个顶架(33)的支撑杆(331)上; 将塔机的第四臂节(44)底部朝下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两个承重梁(312)的另一端 的吊耳(314); 将塔机的第五臂节(45)翻转后底部朝上地吊装到所述两个底架(31)的承重梁(312)上,且紧靠所述第四臂节(44)放置,其中所述第四臂节(44)和第五臂节(45)的截面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臂节(41)和第二臂节(42)的截面高度,所述第五臂节(45)的底部靠向第二臂节(42) —侧的主弦杆可抵靠在所述两个顶架(33)的挡杆(333)上;以及 将所述第一臂节(41)、第二臂节(42)、第四臂节(44)、第五臂节(45)与所述底架(31)的固定部(316)之间进行捆扎,将所述第一臂节(41)、第二臂节(42)与所述第三臂节(43)之间进行捆扎,以及将所述第四臂节(44)与所述第五臂节(45)之间进行捆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塔机臂架打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臂节(44)或所述第五臂节(45)为由两个臂节在长度方向通过销轴组装连接而成。
【文档编号】B65D25/22GK103754504SQ201410009554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9日
【发明者】张磊, 宋晶, 刘鑫, 姚春红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