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包材及其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485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面板包材及其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板包材及其固定件,面板包材包含一承载盘以及固定件。承载盘具有一承载面以及凸设于承载面的一座体,座体具有一组装部。固定件包含一跨接部、一插柱部以及一定位部。跨接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插柱部连接第一端。定位部连接第二端,且定位部包含一第一插板以及一第二插板。其中,第二插板与第一插板之间具有一夹角,定位部以可调整的方式插设于组装部而具有一固定位置以及相对固定位置旋转一角度的一收纳位置。当位于固定位置时,固定件抵靠于一面板,而当位于收纳位置时,面板得以脱离于面板包材。
【专利说明】面板包材及其固定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面板包材及其固定件,特别是一种高强度的面板包材及其固定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面板朝向大尺寸以及薄型化的趋势发展。一般来说,显示器包含一面板以及一电路板,电路板电性连接于面板的一侧边,以供给电能并控制面板的发光。为了缩小整体体积,近年来,电路板制作成可挠式电路板,并利用薄膜覆晶封装技术(Chip OnFilm,简称C0F)以设置多个芯片元件于可挠式电路板。如此,可弯折的电路板大幅缩减显示器的整体重量以及体积。
[0003]于显示器的制程中,当面板与电路板制作完成并且彼此连接后,多个面板以及电路板的组合会以堆叠平放的方式同时容置于一箱体所形成的面板包材中,而运送至下一个工作站。其中,可挠式电路板必须以平放的方式容置于箱体内,以避免芯片弯折损坏。是以,面板以及电路板皆平躺容置于箱体内,面板的三侧边抵靠于箱体,而组装者可再采用一插销件抵靠于面板连接于电路板的一侧边,以达到固定效果。
[0004]于公知技术中,由于面板尺寸极大,且需要一次堆叠多个面板于箱体内,而插销件能插设于面板旁的空间极小,使得插销件的设计较为细长。然而,如此细长的插销件的强度容易不足,进而使插销件容易弯曲,甚至折断。另外,箱体往往无设计插销件相对应的对位机制,使得插销件不易插设于正确位置。如此,将使得包材固定面板的固定效果大打折扣,造成电路板上的芯片元件在运送时容易移动碰撞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面板包材及其固定件,藉以解决公知技术中面板包材因对位不易而无法稳固地固定面板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揭露一种固定件,其包含跨接部、插柱部以及定位部。跨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插柱部连接第一端。定位部连接第二端,且定位部包含第一插板以及第二插板。其中,第二插板与第一插板之间具有一夹角。
[0007]本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揭露一种面板包材,其包含承载盘以及上述的固定件。承载盘具有承载面以及凸设于该承载面的座体,座体具有组装部。定位部以可调整的方式插设于组装部而具有固定位置以及相对固定位置旋转一角度的收纳位置。
[0008]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揭露的面板包材及其固定件中,由于固定件的定位部包含彼此具有交角第一插板以及第二插板,第一插板以及第二插板可插设于座体的第一插槽以及第二插槽,如此可提升固定件的定位效果而使插柱部能够插设于正确的位置。是以,本实用新型的面板包材及其固定件,解决了解决公知技术中面板包材无法稳固地固定面板的问题。
[000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面板包材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0011]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2]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面板包材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件于一固定位置的示意图。
[0014]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件于一收纳位置的示意图。
[0015]其中,附图标记
[0016]I 面板包材
[0017]10 承载盘
[0018]11 承载面
[0019]111 插孔
[0020]1111 内壁面
[0021]1112 肋体
[0022]112 收纳孔
[0023]12 座体
[0024]121 组装部
[0025]1211 第一插槽
[0026]1212 第 二插槽
[0027]13 补强垫
[0028]131 凹槽
[0029]132 卡槽
[0030]14 壁面
[0031]20 固定件
[0032]21 跨接部
[0033]211 第一端
[0034]212 第二端
[0035]22 插柱部
[0036]221 本体柱
[0037]222 补强件
[0038]23 定位部
[0039]231 第一插板
[0040]232 第二插板
[0041]24 缓冲垫
[0042]30 面板
[0043]31 面板玻璃
[0044]32 硬式电路板
[0045]33 挠式电路板[0046]Al 角度
[0047]L 1、L 2 高度
[0048]W 1、W 2 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0050]本新型提供一种面板包材,用以容置多组面板以及电路板的组合。各组面板以及电路板平放于面板包材内,而多组的面板以及电路板彼此堆叠。面板包材用以保护面板以及电路板,以避免遭受外力而损坏。
[0051]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揭露的面板包材的结构,请参照『图1』。其中,『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面板包材I的局部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揭露一种面板包材I用以包装至少一面板 ,面板包材I包含承载盘10以及固定件20。承载盘10具有承载面11以及凸设于承载面11旁的座体12。座体12具有组装部121,固定件20以可调整的方式插设于组装部12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0以及座体12的数目为四个,固定件20皆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座体12上,然而,固定件20以及座体12的数目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凡是固定件20以及座体12的数目各为一或大于一,即可达到本案的功效。
[0052]请参照『图2』,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0包含跨接部21、插柱部22以及定位部23。跨接部2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11以及第二端212。插柱部22于连接第一端211,而定位部23连接第二端212。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插柱部22以及定位部23皆自跨接部21沿着同方向向外延伸。在本实施例以及部分的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部23的高度LI等于插柱部22的高度L2。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部23的高度LI大于插柱部22的高度L2。当定位部23的高度LI大于或等于插柱部22的高度L2时,固定件20的定位部23可提前于插柱部22组装于座体12,如此可提升插柱部22的定位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以及部分的其他实施例中,跨接部21于第二端212的宽度Wl等于第一插板231的宽度,如此可提升跨接部21的强度,避免跨接部21受一扭力而过度弯折。但本新型并不限制第二端212的宽度Wl必须等于第一插板231的宽度,及其为不等宽亦可。另外,跨接部21的宽度Wl自第二端212至第一端211可逐渐缩小至宽度W2。如此形状的跨接部21可以在维持一定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其体积。再者,跨接部21、插柱部22以及定位部23是塑胶,例如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e,简称 ABS)、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 PC)或聚甲醒(Polyoxymethylene,简称Ρ0Μ)。当跨接部21、插柱部22以及定位部23的材质是塑胶时,可降低材料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0还包含一缓冲垫24,位于插柱部22相反于定位部23的一侧。缓冲垫24是一具有弹性的材质,例如橡胶、硅胶。
[005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3包含第一插板231以及第二插板232,第二插板232连接于第一插板231的一侧,且沿着跨接部21朝向插柱部22延伸。换句话说,第一插板231是连接于第二插板232的一侧边而共同构成一 T字插板。第一插板231与第二插板232沿同方向延伸之间夹有一角度Al (即第一插板231与第二插板232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角度Al实质上为九十度,即第一插板231与第二插板232彼此正交。但本新型不以此为限,可以是其他合适的角度。
[0054]在本实施例中,插柱部22包含一本体柱221以及一补强件222,补强件222穿设于本体柱221内。其中,本体柱221为上述的塑胶材料,而补强件222可以是刚性强度较本体柱221高的材质,例如是金属。如此可提升插柱部22的整体结构强度,避免遭受外力冲击而损坏。
[0055] 以下介绍承载盘10的详细结构,请同时参照『图1』以及『图3』,其中『图3』为根据本新型一实施例的面板包材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座体12的组装部121具有第一插槽1211及第二插槽1212,当第一插板231与第二插板232彼此正交时,第一插槽1211及第二插槽1212正交而构成一^h字插槽。也就是第一插槽1211及第二插槽1212交错的角度必须搭配第一插板231与第二插板232间的角度而定。定位部23的第一插板231以及第二插板232可调整地对应设置于第一插槽1211及第二插槽1212。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面上更具有一插孔111以及收纳孔112,插孔111及收纳孔112皆供插柱部22选择性地插设。也就是说,定位部23所形成的T字插板可旋转而选择性地插设于组装部121所形成的十字插槽内而具有固定位置以及收纳位置。举例来说,当定位部23的第一插板231以及第二插板232分别插设于第一插槽1211以及第二插槽1212时,插柱部22插设于插孔111,此时定位部23具有固定位置。旋转固定件一角度,而使第一插板231以及第二插板232分别插设于第二插槽1212以及第一插槽1211时,插柱部22插设于收纳孔112,此时定位部23具有收纳位置。由于本案的定位部23的第一插板231以及第二插板232匹配于组装部121的第一插槽1211及第二插槽1212,而第一插板231以及第二插板232交有角度Al,如此组装部121提供定位部23两方向的定位功能,以提高固定件20设于座体12时定位的稳定性。
[0056]在本实施例以及部分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盘10更具有一补强垫13,补强垫13设置于插孔111内。补强垫13具有凹槽131,插柱部22适于插设于补强垫13的凹槽131。这样补强垫13的设置,避免固定件20多次插拔于承载面11的插孔111时,插孔111因为固定件20的对位不准而造成损坏。如此,可以大幅提升面板包材I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本实施例以及部分的其他实施例中,插孔111的内壁面1111上突出有肋体1112,补强垫13的外缘向内凹陷而具有卡槽132,肋体1112对位于卡槽132。如此肋体1112以及卡槽132的匹配设计,可以使补强垫13以正确的位置插入插孔111内,插柱部22才可正确插入补强垫13的凹槽131内。
[0057]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补强垫13的凹槽131的一内壁面也可向内凹陷而具有一卡槽(未绘示),而插柱部22的一外壁面上可突出增设有一肋体,肋体位于卡槽(未绘示)。如此肋体以及卡槽的匹配设计亦可提供插柱部22以及补强垫13之间的对位功能。或是插柱部22具有和凹槽131方向上相匹配的形状,足以避免在插入凹槽131时,在方向上有误动作。
[0058]以下介绍固定件20固定面板的方式,请参照『图1』以及『图4』,其中『图4』为根据本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件于一固定位置的示意图。面板30包含面板玻璃31、硬式电路板32以及挠式电路板33。面板玻璃31的一侧边电性连接挠式电路板33,且挠式电路板33介于面板玻璃31以及硬式电路板32之间。首先,面板30先置于承载面11上,面板玻璃31的三侧边抵靠于壁面14,而硬式电路板32相反连接于挠式电路板33的一侧与座体12相隔一距离而彼此未接触。接下来,第一插板231以及第二插板232分别插设于第一插槽1211以及第二插槽1212,插设部22即可插设于插孔111内且位于其中的相邻二挠式电路板33之间的空隙。同时,缓冲部24抵靠于面板玻璃31邻近于硬式电路板32的一侧边,缓冲垫24提供一弹性缓冲力予面板玻璃31,以避免面板玻璃31损伤。如此,面板玻璃31的四侧边皆受到限位,以可稳定地设置于承载面11上。这时,定位部23定义为处于固定位置。并且,由于定位部23是设于座体12内,跨接部21跨越于硬式电路板32的上方,以使插柱部22插设于以及挠式电路板33之间的插孔111内。是以,固定件20得以在不接触硬式电路板32的情况下,稳定抵靠于面板玻璃31,以使面板30稳固设于承载盘10内。
[0059] 请参照『图1』以及『图5』,『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件于一收纳位置的示意图。固定件20脱离于座体12,并旋转角度Al,使第一插板231以及第二插板232分别调整而再插设于第二插槽1212以及第一插槽1211时,插柱部22即插设于收纳孔112内。此时,固定件20未在硬式电路板32以及挠式电路板33的上方,使用者得以抬起面板30,使面板30脱离于面板包材I。这时,定位部23定义为处于收纳位置(如『图5』所示)。由于此时固定件20可依然设置于座体12内,本案的面板包材I提供固定件20收纳位置,可避免固定件20任意放置而导致遗失。
[0060]综合上述,本新型揭露的面板包材及其固定件,由于固定件的定位部包含彼此具有交角第一插板以及第二插板,第一插板以及第二插板系可插设于座体的第一插槽以及第二插槽,如此可提升固定件的的定位效果而使插柱部能够插设于正确的位置。再者,跨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插柱部,插柱部渴抵靠于面板。如此的设计在固定件不接触于电路板的情况下可准确抵靠面板玻璃的一侧边,进而加强对于面板的定位效果。
[0061]此外,定位部以可调整插设方向的方式插设于组装部而具有固定位置以及相对固定位置旋转角度的收纳位置。当位于收纳位置时,面板得以脱离于承载盘,同时固定件系收纳于座体内,可避免固定件随意放置而遗失。
[0062]并且藉由设置补强垫于插孔内,插柱部插于补强垫中,如此可避免插柱部多次插拔于插孔而造成插孔损坏,进而提升面板包材的寿命。
[0063]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跨接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 一插柱部,连接该第一端;以及 一定位部,连接该第二端,其包含: 一第一插板;以及 一第二插板,与该第一插板之间具有一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该插柱部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角度为九十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插板连接于该第一插板的一侧,且沿着该跨接部朝向该插柱部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跨接部于该第二端的宽度等于该第一插板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跨接部的宽度自该第二端至该第一端逐渐缩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该插柱部包含一本体柱以及一补强件,该补强件穿设于该本体柱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缓冲垫,位于该插柱部相反于该定位部的一侧。
9.一种面板包材,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承载盘,具有一承载面以及凸设于该承载面的一座体,该座体具有一组装部;以及 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至8之其中一项所述的固定件,该定位部以可调整的方式插设于该组装部而具有一固定位置以及相对该固定位置旋转一角度的一收纳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板包材,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具有一第一插槽及一第二插槽,当该固定件于该固定位置时,该第一插板以及该第二插板分别插设于该第一插槽以及该第二插槽,当该固定件于该收纳位置时,该第一插板以及该第二插板分别插设于该第二插槽以及该第一插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板包材,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槽及该第二插槽正交而构成 h字插槽,该第一插板连接于该第二插板的一侧而共同构成一 τ字插板。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板包材,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面更具有一插孔,以供该插柱部插设。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板包材,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盘更具有一补强垫,该补强垫具有一凹槽,该补强垫设置于该插孔,该插柱部适于插设于该补强垫的该凹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包材,其特征在于,该插孔的一内壁面上突出有一肋体,该补强垫的外缘向内凹陷而具有一卡槽,该肋体位于该卡槽。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包材,其特征在于,该补强垫的该凹槽的一内壁面向内凹陷而具有一^^槽,该插柱部的一外壁面突出有一肋体,该肋体位于该卡槽。
【文档编号】B65D25/10GK203698890SQ201420069393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詹黛玲, 李佳阳, 茅仲宇, 丁崇宽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