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0635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底板槽钢,两根底板槽钢之间通过第一挡板槽钢、第二挡板槽钢连接,每根底板槽钢上设有第一竖槽钢、第一竖管、第二竖槽钢,两根第一竖槽钢之间通过第二横向槽钢连接,两根第一竖管之间通过第一横向槽钢连接,两根第二竖槽钢之间通过第三横向槽钢连接,两根第一竖管的顶部均设有桥支承板。本实用新型将后车架牢牢的固定住,保证了压路机后车架(带发动机、机罩)装箱方便的同时,达到了安全可靠的效果且操作简单,同时拆卸部件装箱把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也大大的提高。
【专利说明】 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属于压路机发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压路机出口装箱时,为有效利用集装箱的空间,往往需要拆下压路机的一些部件(如前车架、后车架、驾驶室等)。目前在将这些部件拆下来装箱后,经常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由于没有固定好,在刹车或者转向的时候,各个部件之间发生碰撞而导致其损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装箱方便、安全可靠、操作简单、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大的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解决了后车架没有固定住而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底板槽钢,两根底板槽钢之间通过第一挡板槽钢、第二挡板槽钢连接,每根底板槽钢上设有第一竖槽钢、第一竖管、第二竖槽钢,两根第一竖槽钢之间通过第二横向槽钢连接,两根第一竖管之间通过第一横向槽钢连接,两根第二竖槽钢之间通过第三横向槽钢连接,两根第一竖管的顶部均设有桥支承板。
[0005]优选地,所述的底板槽钢与第一挡板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底板槽钢与第一竖槽钢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底板槽钢与第一竖管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底板槽钢与第二竖槽钢之间设有第四加强筋。
[0006]优选地,所述的两根底板槽钢的一端通过第一挡板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挡板槽钢的两端和第二挡板槽钢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挡板。
[0008]优选地,所述的桥支承板上设有紧固件。
[0009]优选地,每根所述底板槽钢的一端呈翘起状。
[0010]本实用新型将后车架牢牢的固定住,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保证了压路机后车架(带发动机、机罩)装箱方便的同时,达到了安全可靠的效果且操
[0011]作简单,同时拆卸部件装箱把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也大大的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4]图3为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0015]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16]其中:1为第一挡板,2为第一加强筋,3为桥支承板,4为第一横向槽钢,5为第一竖管,6为紧固件,9为底板槽钢,10为第二挡板,11为第一挡板槽钢,12为第二加强筋,13为第一竖槽钢,14为第二横向槽钢,15为第三加强筋,16为第三横向槽钢,17为第二竖槽钢,18为第四加强筋,19为第二挡板槽钢,20为机罩,21为发动机,22为后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如图1、图2所示,其由第一挡板1、第一加强筋2、桥支承板3、第一横向槽钢4、第一竖管5、底板槽钢9、第二挡板10、第一挡板槽钢11、第二加强筋12、第一竖槽钢13、第二横向槽钢14、第三加强筋15、第三横向槽钢16、第二竖槽钢17、第四加强筋18、第二挡板槽钢19直接组焊而成。
[0019]具体为:两根底板槽钢9之间通过第一挡板槽钢11、第二挡板槽钢19焊接连接,第一挡板槽钢11的两端和第二挡板槽钢19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二挡板10。每根底板槽钢9上有第一竖槽钢13、第一竖管5、第二竖槽钢17,两根第一竖槽钢13之间通过第二横向槽钢14焊接连接,底板槽钢9与第一竖槽钢13之间焊接有第二加强筋12,两根第一竖管5之间通过第一横向槽钢4焊接连接,底板槽钢9与第一竖管5之间焊接有第三加强筋15,两根第一竖管5的顶部均焊接有桥支承板3。两根第二竖槽钢17之间通过第三横向槽钢16焊接连接,底板槽钢9与第二竖槽钢17之间焊接有第四加强筋18。两根底板槽钢9的一端通过第一挡板I焊接连接,底板槽钢9与第一挡板I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筋2。桥支承板3上安装有紧固件6。每根底板槽钢9的一端呈翘起状。
[0020]本实施例中,紧固件6包括螺栓、垫圈、螺母。
[0021]如图3、图4所示,先将本实用新型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水平放置,再将拆解的压路机后车架(带发动机、机罩)用行车和钢丝绳吊起放置在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上,放好后先用螺栓、垫圈、螺母将后车架22的桥固定支承板和发运装置的桥支承板3锁在一起,即发动机21位于桥支承板3的上方,后车架22前端的机罩20位于第二横向槽钢14上方,后车架22的后端位于第三横向槽钢16上方,可以防止后车架(带发动机、机罩)滑落,再用绑带将压路机后车架(带发动机、机罩)和发运装置捆绑在一起,然后用行车和钢丝绳将压路机后车架(带发动机、机罩)和发运装置吊至集装箱门口,用叉车推送至集装箱内,最后用绑带将压路机后车架(带发动机、机罩)和发运装置固定在集装箱内,第一挡板槽钢11和第二挡板槽钢19可以用钉子钉在集装箱底面上。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底板槽钢(9),两根底板槽钢(9)之间通过第一挡板槽钢(11)、第二挡板槽钢(19)连接,每根底板槽钢(9)上设有第一竖槽钢(13)、第一竖管(5)、第二竖槽钢(17),两根第一竖槽钢(13)之间通过第二横向槽钢(14)连接,两根第一竖管(5)之间通过第一横向槽钢(4)连接,两根第二竖槽钢(17)之间通过第三横向槽钢(16)连接,两根第一竖管(5)的顶部均设有桥支承板(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槽钢(9)与第一挡板(I)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2),底板槽钢(9)与第一竖槽钢(13)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12),底板槽钢(9)与第一竖管(5)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15),底板槽钢(9)与第二竖槽钢(17)之间设有第四加强筋(1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底板槽钢(9)的一端通过第一挡板(I)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挡板槽钢(11)的两端和第二挡板槽钢(19)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挡板(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支承板(3)上设有紧固件(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路机后车架发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底板槽钢(9)的一端呈翘起状。
【文档编号】B65D61/00GK203997405SQ201420312637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2日
【发明者】石祥坤, 吴树才, 王林, 王康 申请人: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龙工(上海)路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