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臂转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0635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臂转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层框架,上下两层框架通过左立柱、左贴板及右立柱、右贴板连接;横管三与上层横管二之间还设有一组前后布置的横管二;框架的后侧设有左右两块耳板,耳板的底部与横管五及下层框架后侧的横管三固定连接,上部与上层的横管二连接;上下两层横管二之间设有横管四。本实用新型每次可以转运两个动臂,分别放置在上下框架上。用动臂上销和动臂下销将动臂固定在动臂装运装置上,再用锁销插入动臂上销和动臂下销的孔内,防止动臂转运过程中翻转和滑落即可;在转运过程中,有效保护动臂免受损伤。
【专利说明】 一种动臂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装载机动臂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生产装载机动臂的过程中,本工序完成后都需要将转运至下一道工序处,现有转运采用将动臂放在平台或平板上装运,该种方法操作不方便且转运过程中动臂有磕碰等现象。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装载机动臂在生产转运工程中存在的转运不方便以及装载机动臂有磕碰现象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右两侧的横管一和前后两侧的横管三组成的下层框架,下层框架的横管一向后延伸的末端之间设有横管五;上层框架由左右两侧的横管一和前后两侧的横管二组成,上下两层框架通过左立柱、左贴板及右立柱、右贴板连接;横管三与上层横管二之间还设有一组前后布置的横管二,该横管二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右立柱连接;框架的后侧设有左右两块耳板,耳板的底部与横管五及下层框架后侧的横管三固定连接,上部与上层的横管二连接;上下两层横管二之间设有横管四,横管四的右端与右立柱连接。
[0005]优选地,位于下层的所述框架的底部四个角各设有一组底部带支脚板的支脚。
[0006]优选地,位于左侧所述横管一上设有垫块,垫块上设有胶垫,胶垫设于胶垫安装板内,胶垫安装板通过螺钉与垫块固定。
[0007]优选地,上层所述横管二与横管四之间的距离与下层横管二与横管三的距离相同。
[0008]优选地,所述横管四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横管四的筋板二,筋板二通过筋板三与右立柱及右贴板固定。
[0009]优选地,两块所述耳板的内侧设有左右两块筋板一,筋板一的底部与横管五及下层框架后侧的横管三固定连接,上部与上层的横管二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横管四及横管三上与动臂接触处设有橡胶垫,橡胶垫通过螺钉固定。
[0011]本实用新型每次可以转运两个动臂,分别放置在上下框架上。用动臂上销和动臂下销将动臂固定在动臂装运装置上,再用锁销插入动臂上销和动臂下销的孔内,防止动臂转运过程中翻转和滑落即可;在转运过程中,有效保护动臂免受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臂装运装置的主视图:
[0013]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4]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6]实施例
[0017]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臂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由左右两侧的横管一 3和前后两侧的横管三13组成的下层框架,下层框架的横管一 3向后延伸的末端之间设有横管五12 ;上层框架由左右两侧的横管一 3和前后两侧的横管二 10组成,上下两层框架通过左立柱9、左贴板8及右立柱16、右贴板15连接;横管三13与上层横管二 10之间还设有一组前后布置的横管二 10,该横管二 10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右立柱16连接;框架的后侧设有左右两块耳板18,耳板18的底部与横管五12及下层框架后侧的横管三13固定连接,上部与上层的横管二 10连接;上下两层横管二 10之间设有横管四14,横管四14的右端与右立柱16连接。位于下层的框架的底部四个角各设有一组底部带支脚板I的支脚2。位于左侧横管一 3上设有垫块4,垫块4上设有胶垫6,胶垫6设于胶垫安装板5内,胶垫安装板5通过螺钉7与垫块4固定。上层横管二 10与横管四14之间的距离与下层横管二 10与横管三13的距离相同。横管四14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横管四14的筋板二 17,筋板二 17通过筋板三22与右立柱16及右贴板15固定。两块耳板18的内侧设有左右两块筋板一 11,筋板一 11的底部与横管五12及下层框架后侧的横管三13固定连接,上部与上层的横管二 10连接。横管四14及横管三13上与动臂接触处设有橡胶垫,橡胶垫通过螺钉7固定。
[0018]安装顺序为:1、将2根竖管一 3、2根横管三13和横管二 12拼焊成下层框架;2、将左立柱9、右立柱16、2根横管一 10和2根筋板一 11拼焊在底层框架上;3、将2块筋板三22拼焊在左立柱9和右立柱16上;4、将2根横管四14拼焊在右侧的筋板三22上;5、将4个垫块4、4个胶垫安装板5拼焊在上下两层框架的左端;6、将4块胶垫安装板5拼焊在上下两层框架的右端;7、将2块左贴板8拼焊在左立柱上9 ;8、将2块右贴板15拼焊在右立柱16上;9、将2块耳板18分别与2个动臂上销19拼焊;10、将2块耳板18分别与2个动臂下销20拼焊;11、将8件胶垫6用各用2个螺钉7 (规格为MlO X 30)固定在的胶垫安装板4上即可。
[0019]使用时,先将两个动臂(见图1-3中点划线所示图形)放置上下两层框架上动臂的右端放置在胶垫6上,左端放置在胶垫6上,然后用动臂上销19、动臂下销20插入动臂孔内将动臂与装运装置固定连接,最后用锁销21插入动臂上销19、动臂下销20的孔内,以保证动臂转运方便的同时,有效避免的转运过程中动臂有磕碰等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动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右两侧的横管一(3)和前后两侧的横管三(13)组成的下层框架,下层框架的横管一(3)向后延伸的末端之间设有横管五(12);上层框架由左右两侧的横管一(3)和前后两侧的横管二(10)组成,上下两层框架通过左立柱(9)、左贴板(8)及右立柱(16)、右贴板(15)连接;横管三(13)与上层横管二(10)之间还设有一组前后布置的横管二(10),该横管二(10)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右立柱(16)连接;框架的后侧设有左右两块耳板(18),耳板(18)的底部与横管五(12)及下层框架后侧的横管三(13)固定连接,上部与上层的横管二(10)连接;上下两层横管二(10)之间设有横管四(14),横管四(14)的右端与右立柱(16)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下层的所述框架的底部四个角各设有一组底部带支脚板(I)的支脚(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所述横管一(3)上设有垫块(4),垫块(4)上设有胶垫(6),胶垫(6)设于胶垫安装板(5)内,胶垫安装板(5)通过螺钉⑵与垫块⑷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所述横管二(10)与横管四(14)之间的距离与下层横管二(10)与横管三(13)的距离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四(14)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横管四(14)的筋板二(17),筋板二(17)通过筋板三(22)与右立柱(16)及右贴板(15)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耳板(18)的内侧设有左右两块筋板一(11),筋板一(11)的底部与横管五(12)及下层框架后侧的横管三(13)固定连接,上部与上层的横管二(10)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四(14)及横管三(13)上与动臂接触处设有橡胶垫,橡胶垫通过螺钉(7)固定。
【文档编号】B65D61/00GK203997552SQ201420312641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2日
【发明者】王林, 石祥坤, 伊观锋, 张富刚 申请人: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龙工(上海)路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