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商品的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352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烟草商品的包装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烟草商品的包装体。
背景技术
:香烟等烟草商品通常以规定的根数为单位被包装于包装体。作为这样的包装体,已知有由铝箔加工纸等的中包纸、以及覆盖该中包纸的外包纸形成的包装体,且被称作所谓的独立包装。作为外包纸,已知有所谓软包或者由被称作软包装的薄纸形成的外包纸,以及被称作所谓硬包、硬包装或者盒子且将板纸组装成箱型而形成的外包纸。在烟草商品的包装体的外表面,一般印刷有产品名或成分量等关于烟草商品的信息。另外,包装体大多以例如提高与其他烟草商品的识别力、提高购入者购买意愿等作为目的,使用有色油墨而在表面印刷有由文字、图案等构成的设计、信息等,具有视觉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04590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如上述那样,烟草商品的包装体大多被赋予使用了油墨的设计而获得视觉效果,但大量使用油墨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或成为导致油墨附着于包装机械的引导件类的油墨污垢的主要因素。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依靠油墨地以简易的构成对包装体赋予设计性的烟草商品的包装体。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构成一种烟草商品的包装体,在烟草商品的包装体中的最外层的表面邻接配置由透明清漆形成的第一区域、以及由包装体的基材向外部露出的基材露出部或者层叠于基材的外表面的透明清漆形成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能够仅依靠有无透明清漆的不同或者各个透明清漆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来识别。更详细地说,本发明为一种烟草商品的包装体,其在内部收纳烟草商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包装体的最外层的表面包含:第一区域,其由层叠于上述包装体的基材的外表面的透明清漆形成;第二区域,其与上述第一区域邻接地配置,并且由上述包装体的基材向外部露出的基材露出部或者层叠于上述基材的外表面的透明清漆形成,上述第一区域以及上述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能够仅依靠有无透明清漆的不同、或者各个透明清漆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来识别。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不依赖于油墨所赋予的设计,并且以简易的构成对烟草商品的包装体赋予设计性,并提高包装体的识别力。这里,也可以是,上述第一区域以及上述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能够仅依靠各个透明清漆中给带来视觉影响的规定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来识别。这里,也可以是,上述第一区域中的透明清漆具有第一光泽值,上述第二区域中的透明清漆具有第二光泽值,该第二光泽值与上述第一光泽值不同,并且能够通过该第二光泽值与上述第一光泽值之差来识别上述第二区域与上述第一区域的交界位置。这样,通过使形成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表面的透明清漆的光泽值不同,使消费者能够识别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若第一光泽值以及第二光泽值之差为15以上,则在使消费者识别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的观点上较为优选。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第一区域中的透明清漆具有第一雾度值,上述第二区域中的透明清漆具有第二雾度值,该第二雾度值与上述第一雾度值不同,并且能够通过该第二雾度值与上述第一雾度值之差来识别上述第二区域与上述第一区域的交界位置。这样,通过使形成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表面的透明清漆的雾度值不同,使消费者能够识别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若第一雾度值以及第二雾度值与之差为5%以上100%以下,则在使消费者识别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的观点上较为优选。另外,上述第一区域以及上述第二区域中的表面的高度也可以彼此相等。另外,上述第一区域以及上述第二区域中的表面的高度之差也可以是5μm以下。这样,通过使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中的表面的高度之差为0μm以上5μm以下,起到以下的效果。例如,虽然包装体一般通过折入片状的坯料而形成,但通过如上述那样消除或减小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间的高度差,能够在将片状的坯料捆包而流通时抑制坯料体积增大。换句话说,在将坯料收纳于坯料的捆包箱时,通过尽可能减少上下层叠的坯料间的间隙,能够减少坯料的流通成本。另外,虽然一边折入坯料一边包装烟草商品的包装机械大多使用辊装置、吸附装置而依次输送坯料,但通过如上述那样减小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间的高度差,能够提高包装体的包装过程中的坯料的输送稳定性,另外,易于在折入工序中稳定地折入坯料。另外,通过减小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间的高度差,能够抑制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中涂覆于基材的透明清漆的使用量过多,能够减少包装体的制造成本。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基材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被着色的着色区域,上述第一区域以及上述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和上述基材中的上述着色区域及其周围的无着色区域的交界位置错开。据此,能够通过视觉仅依靠有无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中的透明清漆的不同、或者分各个透明清漆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来识别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换句话说,能够不依赖于油墨而容易地对烟草商品的包装体赋予设计性。另外,也可以是上述基材的外表面整体未被着色。通过这样构成,即使是例如在制造包装体时包装机械的引导件类与包装体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引导件类被油墨污染。另外,由于在包装体中的基材的外表面完全不使用油墨,能够减少包装体的制造成本。另外,也可以是,上述基材中的、与上述第一区域以及上述第二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外表面利用单一的油墨着色。这样,即使在与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外表面被单一的油墨着色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也能够不依靠油墨地识别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另外,也可以是,上述基材的表面被实施了凹凸加工,上述第一区域以及上述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和上述基材中的凹部与凸部的交界位置在平面上错开。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通过视觉仅依靠有无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中的透明清漆的不同、或者各个透明清漆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来识别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交界位置。换句话说,能够不依赖于油墨而容易地对烟草商品的包装体赋予设计性。需要说明的是,用于解决本发明中的课题的手段在可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组合。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不依靠油墨地以简易的构成对包装体赋予设计性的烟草商品的包装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包装体的外观图。图2是实施方式一的包装体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用于形成实施方式一的包装体的坯料的图。图4是图2所示的a-a′向视剖面图。图5是表示参考例的包装体的剖面构造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包装体的剖面构造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包装体的剖面构造的图。图8是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包装体的主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二的包装体的主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三的包装体的主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四的包装体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b-b′向视剖面图。图13是实施方式五的包装体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元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指定的记载,则并非将发明的技术范围仅限定于它们的主旨。<实施方式一>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包装体1的外观图。包装体1是收纳作为烟草商品的一个例子的香烟的香烟包装。包装体1具备收纳主体部2、以及经由折页3转动自如地连结于收纳主体部2的盖部4。图1是从背面侧观察盖部4被关闭的状态下的包装体1的立体图。包装体1在被包装体的包装时的外形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在图2中示出实施方式一的包装体1的主视图。包装体1是被称为所谓硬包装的箱型的包装容器,在收纳主体部2的内部收纳有香烟。收纳主体部2具有前壁21、后壁22、一组侧壁23、底壁24,且是具有立方体形状的上端侧被倾斜地切割了的形状的箱体。盖部4具有前壁41、后壁42、一组侧壁43、天壁44,经由折页3使得盖部4中的后壁42的下缘与收纳主体部2中的后壁22的上缘折页连结。图3是表示用于形成实施方式一的包装体1的坯料10的图。包装体1通过组装坯料10而形成,该坯料10例如通过将卡片纸、马尼拉纸等的纸材冲裁成规定的大小、形状而形成。图4所示的虚线表示折入线(格线)。包装体1的组装例如通过未图示的包装机械来进行。通过沿折入线折入坯料10,并将适当位置粘合,从而能够组装包装体1。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附图标记11表示在组装坯料10之后成为包装体1的收纳主体部2的收纳主体部形成区域。另外,附图标记12表示在组装坯料10之后成为包装体1的盖部4的盖部形成区域。接下来,对包装体1的剖面构造进行说明。图4是图2所示的a-a′向视剖面图。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区域r2形成为具有菱形形状的区域,在除该第二区域r2之外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区域r1。换言之,第一区域r1形成为将第二区域r2的周围包围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使第一区域r1、第二区域r2的形状为品牌标志的形状、或以月亮、太阳等几何性花纹、动植物等为主题的装饰图案的形状。另外,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中的某一方也可以不被另一方包围。如图4所示,包装体1中的第一区域r1的剖面构造(层构造)由作为最内层的基材50和作为最外层的第一清漆层51形成。第一清漆层51以覆盖基材50的外表面50a的方式层叠于基材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基材50采用了被用作坯料10的材料的卡片纸、马尼拉纸等的纸基材,但基材50并不限定于纸基材,也能够使用例如塑料、膜贴合纸等各种材料。另外,基材50的厚度不被特别限定。基材50的内表面50b是在组装包装体1之后面向收纳香烟的收纳空间侧的面。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包装体1的基材50上,未形成有使用有色油墨等印刷了包含文字、图案等的设计的油墨层。换句话说,包装体1未被赋予使用了有色油墨的设计。具有以上那种剖面构造的包装体1的第一区域r1利用第一清漆层51形成了包装体1的最外层的表面。另一方面,包装体1中的第二区域r2的剖面构造包含作为最内层的基材50、作为中间层的第一清漆层51、以及作为最外层的第二清漆层52而构成,在基材50的外表面50a上依次层叠有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具有这样的剖面构造的包装体1的第二区域r2利用第二清漆层52形成了包装体1的最外层的表面。这里,若对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进行说明,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均通过透明清漆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清漆层51的透明清漆与第二清漆层52的透明清漆的物理性质互不相同,具体而言,光泽值互不相同。这里的“透明清漆”指的是未被进行所谓着色的清漆,被定义为不包含颜料、染料、金属粉、玻璃粉、云母的清漆。需要说明的是,例如清漆所包含的树脂自身具有颜色的话,只要不包含这些颜料、染料、金属粉、玻璃粉、云母,则相当于本说明书中的“透明清漆”。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包含上述颜料、染料、金属粉、玻璃粉、云母中的至少某一方的油墨定义为有色油墨。如上述那样规定的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虽然不被特别限定,但也可以使用光泽值互不相同的透明的重叠印刷清漆(以下,称作“op清漆”)。以下,将形成第一清漆层51的透明清漆称为“第一透明清漆”,将形成第二清漆层52的透明清漆称为“第二透明清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在第一清漆层51与第二清漆层52中使各自的光泽值、雾度值等给视觉带来影响的透明清漆的物理性质变化,从而能够识别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但对于为了使光泽值、雾度值变化而添加了消光剂等的添加剂的清漆来说,只要不包含颜料、染料、金属粉、玻璃粉、云母,则也相当于“透明清漆”。这里,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对包装体1(坯料10)的基材50的涂覆能够适当地使用胶版印刷、凹版印刷等公知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均由透明清漆形成,因此,也可以是,例如首先将形成第一清漆层51的第一透明清漆整面涂覆于基材50的外表面50a整体,之后从该第一清漆层51的上方使用被赋予了对应于第二清漆层52的设计的版来涂覆形成第二清漆层52的第二透明清漆。这里,作为光泽值互不相同的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组合的例示,能够列举从消光清漆、普通清漆、上光清漆中的选择的两种透明清漆。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构成了包装体1:仅利用包装体1中的最外层的外表面中的平面上邻接配置的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各自的透明清漆的物理性质的不同、这里是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光泽值之差,目视确认它们的交界位置。以下,将第一清漆层51的光泽值称作“第一光泽值”,将第二清漆层52的光泽值称作“第二光泽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清漆层52的第二光泽值与第一清漆层51的第一光泽值不同,并且被定义为通过与第一光泽值之间的光泽差(光泽值之差)识别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的光泽值。需要说明的是,“识别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的意思是,由观察包装体1的人通过视觉识别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这里,在图5所示的参考例中,通过在基材50上涂覆油墨而形成赋予了设计的着色区域即油墨着色部53之后,依次层叠第一清漆层51、第二清漆层52。需要说明的是,在油墨着色部53的周围形成有未将基材50的外表面50a着色的无着色区域。在图5所示的参考例中,油墨着色部53的轮廓(外形)与第二清漆层52的轮廓(外形)在平面上一致(上下重叠)。换言之,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与基材50中的油墨着色部53与其周围的无着色区域的交界位置在平面上一致(上下重叠),第二清漆层52成为与由油墨着色部53赋予的设计同一色调的状态。这样,将第二清漆层52重叠配置于油墨着色部53的上方的方式有助于识别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因此不会仅依靠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物理性质的不同而识别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包装体1在“仅通过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来识别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这一点,能够与图5所示的参考例进行区别。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烟草商品的包装体1,并非如上述那样依赖于有色油墨,而是能够仅依靠第一清漆层51与第二清漆层52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具体而言是光泽值之差,通过视觉来识别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因此,能够不依赖于用有色油墨赋予设计,并且用简易的构成对烟草商品的包装体1赋予设计性并提高包装体1的识别力。然而,由于烟草商品利用包装机械高速地包装,因此实际情况是,包装机械的引导件类与成为包装体的坯料10的间隙相对较窄。因此,在烟草商品的包装过程中,包装体容易与引导件类接触,在如以往那样通过赋予使用了有色油墨的设计而获得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容易看到油墨附着于包装机械的引导件类的油墨污垢。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中,包装体1的基材50中的外表面整体未被着色。据此,在通过制造包装体1的包装机械折入坯料10时,在包装机械的引导件类与坯料10接触时,不存在导致有色油墨附着于引导件类的油墨污垢的隐患,而且能够因为不使用有色油墨而减少包装体1的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在包装体1的基材50的整个面形成第一清漆层51而在第二区域r2中的第二清漆层52的下层形成第一清漆层51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变形例那样省略第二区域r2中的第一清漆层51,并将第二清漆层52直接层叠于基材50。图6示出了第一变形例的包装体的剖面构造。换句话说,包装体1的最外层的表面包含相互邻接地配置的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第二区域r2的第二透明清漆中的第二光泽值被设定为能够利用与第一区域r1的第一透明清漆中的第一光泽值之间的光泽差来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的光泽值即可。另外,图7示出了第二变形例的包装体的剖面构造。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部使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端部彼此上下重叠。这里,图7中的附图标记r3是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相互重叠而形成的“重叠区域”。在图7中,重叠区域r3的宽度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0.05mm~1mm左右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如图7所示的方式那样,通过在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部配置光泽值相互不同的透明清漆所层叠的重叠区域r3,能够使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光泽值之差更加显著,从而更容易识别各区域的交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重叠区域r3中的第一清漆层51上层叠第二清漆层52,但也可以在第二清漆层52上层叠第一清漆层51。另外,图8是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包装体的主视图。图8所示的变形例为包装体1(坯料10)的最外层中的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中的某一方未被另一方包围的方式。这样,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相互邻接即可,一方的区域可以不被另一方的区域包围。<实施例>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只要不超过其主旨,就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的记载。(实施例一~三)在市售的白色的原纸(在实施例一~三中使用白度为80~90%的高级纸)中,准备涂覆了市售的透明清漆的试样,使用市售的便携式光泽计测定了各试样的60°反射的光泽值。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说,清漆中含有树脂成分、溶剂、添加剂等,作为清漆的种类,具有油性清漆、水性清漆、uv清漆等。作为油性清漆所包含的树脂成分,可列举例如硝化棉、酮树脂等,作为溶剂,可列举例如硝酸乙酯、ipa(异丙醇)等,作为添加剂,可列举例如蜡、消光剂(根据需要还有消泡剂)等。另外,作为水性清漆所包含的树脂成分,可列举例如水性丙烯酸树脂等,作为溶剂,可列举例如乙醇、ipa、水等,作为添加剂,可列举例如蜡、消光剂(根据需要还有消泡剂)等。另外,作为uv清漆所包含的树脂成分,可列举例如丙烯酸酯单体·低聚物、丙烯酸树脂等,作为溶剂,可列举例如乙酸乙酯、ipa等,作为添加剂,可列举例如蜡、消光剂(根据需要还有消泡剂)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各成分之中,主要是硝化棉与清漆的耐热性相关,酮树脂与清漆的光泽性相关,水性丙烯酸树脂与清漆的光泽性、耐热性相关,丙烯酸酯单体·低聚物与清漆的光泽性、耐热性相关,丙烯酸树脂与清漆的透明性、紧贴性相关,蜡与清漆的耐摩擦性、光滑性相关,消光剂与清漆的光泽性相关。使用市售的自动式台式凹版打样机、helio175线/inch的满版进行了各透明清漆对原纸的涂覆。另外,在透明清漆的印刷中,使用将ipa与水的配合比例设为7:3的稀释溶剂稀释了清漆,将察恩杯(粘度杯)#3下的粘度调整为16sec。作为涂覆于原纸的透明清漆,实施例一使用了普通透明清漆,实施例二使用了上光透明清漆,实施例三使用了消光透明清漆。需要说明的是,以实施例一(普通透明清漆)的光泽值为基准,将实施例二(上光透明清漆)调整为光泽值大(高)于实施例一(普通透明清漆)的值,将实施例三(消光透明清漆)调整为光泽值小(低)于实施例一(普通透明清漆)的值。光泽值的调整能够通过例如变更清漆所包含的树脂成分与消光剂的配合比例来进行。例如,通过增加清漆所包含的树脂成分的配合比例,能够相对增大清漆的光泽值。另外,例如,通过增加清漆所包含的消光剂的配合比例,能够相对减小光泽值。(实施例四~六)实施例四~六除了作为涂覆透明清漆的原纸,取代白色的原纸而使用蓝色的原纸(使用在实施例一~三中使用的白度为80~90%的高级纸上整面地涂满蓝(青)色的油墨的纸)这一点之外,与实施例一~三相同。[光泽值的测定]对于实施例一~六,在表1中示出使用便携式光泽计(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micro-tri-grossμ(商品名))测定了各试样的60°反射的光泽值的结果。在各实施例中,测定了试样的5个位置的光泽值,将其平均值表示在表1中。[表1]原纸清漆种类产品型号光泽值实施例一白普通g310op清漆34.0实施例二白上光g370op清漆52.0实施例三白消光g370消光op清漆6.3实施例四蓝普通g310op清漆44.0实施例五蓝上光g370op清漆61.3实施例六蓝消光g370消光op清漆8.2(感官评价)这里,将实施例一~三的各试样邻接地排列,对各试样的透明清漆的外观的不同进行了感官评价。将光泽值的测定值(平均值)之差为18.0的实施例一的试样(普通透明清漆)与实施例二的试样(上光透明清漆)进行了对比的结果是,确认到双方的透明清漆的外观存在不同。另外,将光泽值的测定值(平均值)之差为25.7的实施例一的试样(普通透明清漆)与实施例三的试样(透明消光清漆)进行了对比的结果是,与对比实施例一以及二时相比,透明清漆的外观的不同更加显著。同样,对于实施例四~六的各试样,也与实施例一~三相同地对各试样的透明清漆的外观的不同进行了感官评价。将光泽值的测定值(平均值)之差为17.3的实施例四的试样(普通透明清漆)与实施例五的试样(上光透明清漆)进行了对比的结果是,能够发现双方的透明清漆的外观存在不同。另外,将光泽值的测定值(平均值)之差为35.8的实施例四的试样(普通透明清漆)与实施例六的试样(透明消光清漆)进行了对比的结果是,与对比实施例四以及五时、以及对比实施例一以及三时相比,透明清漆的外观的不同更加显著。根据以上,在包装体1中,形成第一区域r1的最外层的第一清漆层51的光泽值和形成第二区域r2的最外层的第二清漆层52的光泽值之差优选的是15以上,更优选的是25以上,特别优选的是35以上。通过如上述那样设置第一清漆层51的光泽值与第二清漆层52的光泽值之差,能够使观察包装体1的人不依赖于有色油墨所赋予的设计,而仅通过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来目视确认(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出于使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外观不同的观点,两者的光泽差优选的是较大,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光泽差的上限虽然不被特别限定,但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光泽差在使用纸基材的情况下可列举设为100以下的方式作为一个例子。其中,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光泽差的优选的上限值可根据基材的种类而不同。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的包装体1构成为,仅通过形成第一区域r1的最外层的第一清漆层51和形成第二区域r2的最外层的第二清漆层52中的给视觉带来影响的规定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就能够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但只要能够仅依靠透明清漆中的物理性质的不同而识别上述交界位置,就不限定为光泽值。例如,也可以为了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而使形成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最外层的各个透明清漆的雾度值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将雾度值称作“haze值”、“浑浊度”。透明清漆中的雾度值与光泽值相同,是给视觉带来影响的规定的物理性质的一个例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依靠透明清漆的雾度值之差而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这种方式也属于仅利用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中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来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的方式的范畴。这里,光泽值互不相同的透明清漆彼此通常是雾度值也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第一清漆层51(第一透明清漆)以及第二清漆层52(第二透明清漆)的光泽值以及雾度值这两者互不相同。这里,将第一清漆层51(第一透明清漆)以及第二清漆层52(第二透明清漆)中的雾度值分别称作“第一雾度值”、“第二雾度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雾度值被设定为能够通过与第一雾度值之差识别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的雾度值。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在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时可以仅依靠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中的光泽值之差,也可以仅依靠雾度值之差,还可以依靠光泽值之差以及雾度值之差这两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清漆层51所使用的第一透明清漆以及第二清漆层52所使用的第二透明清漆的雾度值是表示第一透明清漆以及第二透明清漆的透明性的物理性质,其值越低,意味着透明性越高。雾度值能够通过分别准备在透明的膜上涂覆了第一透明清漆以及第二透明清漆的试样、以jisk7105、jisk7136为基准求出向试样照射光线时的扩散光相对于全光线透过光的比例(雾度值=散射光/全光线透过光×100(%))而测定。由此,能够在第一透明清漆以及第二透明清漆中分别测定固有的雾度值。需要说明的是,形成第一区域r1的第一清漆层51的第一透明清漆的雾度值(以下,称作“第一雾度值”)、以及形成第二区域r2的第二清漆层52的第二透明清漆的雾度值(以下,称作“第二雾度值”)之差优选的是5%以上100%以下。通过将第一雾度值以及第二雾度值之差设定于这样的范围,能够使消费者依靠第一雾度值以及第二雾度值的不同而容易地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实施方式二>接下来,对实施方式二的包装体1a进行说明。图9是实施方式二的包装体1a的主视图。图中的附图标记53a是设于包装体1a的油墨着色部。该油墨着色部53a通过在基材50的外表面50a涂覆有色油墨而形成,油墨着色部53a单独地对包装体1a赋予了设计性。图9所示的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如图4中的说明那样。需要说明的是,在包装体1a中,在形成有油墨着色部53a的基材的外表面上依次层叠有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油墨着色部53a形成于基材50中的外表面50a的一部分,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着色区域。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成为偏离于油墨着色部53a的轮廓(外形)、即油墨着色部53a与存在于其周围的无着色区域的交界位置的方式。而且,第二区域r2未上下重叠于油墨着色部53a。在这样构成的包装体1a中,能够使消消费者并非如上述那样依靠油墨着色部53a,而是如第一区域r1的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区域r2的第二清漆层52的光泽值、雾度值那样仅依靠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物理性质(给视觉带来影响的规定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来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实施方式三>图10是实施方式三的包装体1b的主视图。包装体1b具备与实施方式二的包装体1a的油墨着色部53a相同的油墨着色部53b。包装体1b在第二区域r2与油墨着色部53b局部重叠这一点与实施方式二的包装体1a不同。在这样的方式中,也成为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偏离于油墨着色部53b的轮廓(外形)、即油墨着色部53b与存在于其周围的无着色区域的交界位置的方式,因此能够使消费者并非如上述那样依靠油墨着色部53b,而是如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光泽值、雾度值那样仅依靠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物理性质(给视觉带来影响的规定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来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换句话说,能够不依赖于有色油墨所赋予的设计,而是以简易的构成对包装体1b赋予设计性,并提高其识别力。<实施方式四>图11是实施方式四的包装体1c的主视图。在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以覆盖基材50的整体的方式将第一清漆层51进行了整面涂覆,但在包装体1c中未形成有第一清漆层51。图12是图11所示的b-b′向视剖面图。参照图12,对实施方式四的包装体1c的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剖面构造进行说明。包装体1c中的第一区域r1′是基材50的外表面50a向外部露出的区域,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基材露出部。另一方面,包装体1c中的第二区域r2′通过对基材50的外表面50a涂覆透明清漆而形成有透明清漆层52。透明清漆层52形成了包装体1c中的第二区域r2′的最外层。构成透明清漆层52的透明清漆例如是不包含颜料、染料、金属粉、玻璃粉、云母的透明的消光清漆、普通清漆、上光清漆等。而且,透明清漆层52的光泽值与第一区域r1′的基材露出部的光泽值不同,且被设定为能够通过与基材露出部的光泽值之差来识别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的光泽值。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c中,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被构成为能够仅通过透明清漆的有无的不同(因为在与第一区域r1′对应的基材外表面未形成有透明清漆,仅在与第二区域r2′对应的基材外表面形成有透明清漆)来识别。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区域r1′的最外层的基材露出部的光泽值相当于第一光泽值,构成第二区域r2′的最外层的透明清漆层52的光泽值相当于第二光泽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出于通过透明清漆层52以及基材露出部的光泽差目视确认(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的观点,透明清漆层52以及基材露出部的光泽差优选的是15以上,更优选的是25以上,特别优选的是35以上。据此,能够使消费者仅通过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中的透明清漆的有无的不同来识别形成包装体1c的最外层的表面的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换言之,根据包装体1c,能够利用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包装体1c中的透明清漆层52以及基材露出部的光泽差来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其结果,能够不依赖于有色油墨所赋予的设计,而是以简易的构成对包装体1c赋予设计性。<实施方式五>图13是实施方式五的包装体1d的主视图。在包装体1d中,对基材50实施了凹凸加工这一点与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的包装体不同。在图13中,附图标记60示出了包装体1d的基材通过压纹加工而朝向外侧以凸状鼓起的凸部。包装体1d的除凸部60以外的部分形成为比该凸部60相对地凹陷的凹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d等价于将实施方式三的包装体1b中的油墨着色部53b替换为凸部60。如图13所示,包装体1d的第二区域r2与凸部60局部重叠。在这样的方式中,也成为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偏离于凸部60的轮廓(外形)、即凸部60与存在于其周围的无着色区域的交界位置的方式,因此能够使消费者并非如上述那样依靠凸部60,而是如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光泽值、雾度值那样仅依靠第一清漆层51以及第二清漆层52的物理性质(给视觉带来影响的规定的物理性质)的不同来识别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交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凸部60也可以以与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一方完全不重叠的方式,配置成与第一区域r1以及第二区域r2的另一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重叠。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加入各种变更、改进,还能够进行组合。例如,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应用于收纳香烟的硬包装,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用取代硬包装而在所谓软包装的外装纸中应用本发明。另外,硬包装、软包装等的独立包装通常以利用膜材料密封的状态流通。而且,大多是在将上述的独立包装以多个(例如,十箱)集中塞入被称作纸板盒、包裹的中间包装体状态下进行流通。在本说明书中,密封收纳烟草商品的硬包装、软包装等独立包装的膜材料、集中塞入多独立包装的纸板盒等的中间包装箱也相当于烟草商品的包装体。因此,也可以在用于密封独立包装的膜材料或用于集中塞入多个独立包装的纸板盒、包裹的等的中间包装体中应用本发明。另外,在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烟草商品的一个例子列举香烟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例如包装卷烟、小雪茄、电子烟等的包装体中应用本发明。附图标记说明1、1a、1b、1c、1d、···包装体2···收纳主体部3···折页4···盖部50···基材51···第一清漆层52···第二清漆层r1、r1′···第一区域r2、r2′···第二区域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