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门框及其组装方法、使用该门框的电梯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4611阅读:3847来源:国知局
电梯装置的门框及其组装方法、使用该门框的电梯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的门框、使用该门框的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门框的组装方法(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电梯的电梯门厅出入口的电梯门框(以下,也称为门框)构成为将上框与一对竖框连结为大致U字形。关于上框与竖框的连结,以往使用螺栓以及螺母等来进行,在连结部处使用施加有弯折成形的紧固用的凸缘或托架。

门框在应用中重视美观性。在构成门框的面自身的美观性之外,在连结上框与竖框的部位处,也不允许产生间隙或者使上框与竖框的接缝偏移。为此,在门框的组装中,在用于获得美观性的连结、调整作业中花费大量的时间。

作为容易组装的门框,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602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电梯的门框,其在由金属板折叠弯曲加工而成的竖框的顶部连结有由金属板折叠弯曲加工而成的上框,其中,该门框具备:卡合孔,其设置在上述上框上;以及卡合片,其设置在上述竖框上,且在插入到上述上框的上述卡合孔的位置处发生塑性变形而将上述竖框与上框相互固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6024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上框与竖框的组装构造中,上框与竖框的定位调整花费时间。另外,也存在部件件数较多而耗费制作成本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上框与竖框的组装构造简单且上框与竖框的定位调整以及组装作业容易的电梯装置的门框、使用该门框的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门框的组装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电梯装置的门框,其具有一对竖框以及将该一对竖框的顶部连结起来的上框,其特征在于,上框由主面部以及侧面构成,竖框由主面部、侧面以及横宽面构成,竖框的主面部的顶部具有从主面部的顶部突出的定位用突起,竖框的所述横宽面的顶部具有从横宽面的顶部突出的定位用突起,在上框的主面部设有供在竖框的主面部的顶部设置的定位用突起插入的插入切口,在上框的主面部的端部设有供在竖框的横宽面的顶部设置的定位用突起嵌合的定位用切口。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需要紧固用部件以及紧固用工具而容易进行上框与竖框的组装以及定位调整的电梯装置的门框、使用该门框的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门框的组装方法。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门框的全貌的简要立体图。

图3是展开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梯门框的组装部的主要部分而示意性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门框的上框与竖框的组装状态的剖面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门框的上框与竖框的固定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弯曲仿形用切口的形状的其它例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梯门框组装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竖框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门厅地板,2…建筑物的墙壁,3…轿厢门,4…上框,5…竖框,6…侧面端,7…横宽面,8a、8b、8c、8d、8e…定位用突起,9、9′…主面部,10…插入切口,11…定位用切口,12…接触面,13a、13b、13c、13d、13a′、13b′…弯曲仿形用切口,14…卡挂凹部,15…内板构件,16、16′…侧面,17…横宽面的端部,20…升降通道,21…电梯轿厢,22…平衡重,23…主吊索,24…卷扬机,26…电梯门厅门,27…门框,100…电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适当改进、变更。

实施例1

[电梯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00在升降通道20内具有运送乘客的电梯轿厢21、经由主吊索23而与电梯轿厢21连接的平衡重22、以及具有供主吊索23卷绕的绳轮(未图示)的卷扬机24。电梯轿厢21具有供乘客出入的轿厢门3,在与升降通道20邻接的建筑物(未图示)的各楼层的电梯门厅,具有与轿厢门3对应设置的电梯门厅门26。在电梯门厅门26的外周设有门框27。

[电梯装置的门框以及门框的组装方法]

图2是表示图1的门框27的全貌的简要立体图。如图2所示,门框27是安装在建筑物的电梯门厅地板1与墙壁2上而构成门型的构造体,由一对平行的竖框5与连结一对竖框5的上部的上框4构成。上框4与竖框5均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折叠弯曲加工而形成的构件。上框4的侧面端6以及与该上框4的侧面端6连结的竖框5的横宽面7也是人的目光所及的部分,在外观上要求一致。

图3是展开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门框的上框4与竖框5的组装部的主要部分而示意性表示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竖框5由主面部9及一对侧面16以及横宽面7构成。主面部9的顶部(顶端部)具有从顶部向竖框5的长边方向延长的定位用突起8a。同样,横宽面7的顶部具有从顶部向竖框5的长边方向延长的定位用突起8b。在定位用突起8a以及8b的根部(主面部9与定位用突起8a的边界以及横宽面7与定位用突起8b的边界)分别设有弯曲仿形用切口13a以及13b。

上框4由主面部9′以及一对侧面16′构成。在主面部9′上设有供竖框5的定位用突起8a插入的插入切口10。期望将插入切口10的切口宽度(主面部9′的宽度方向的大小)设为大于对应的定位用突起8a的宽度(主面部9的宽度方向的大小)且能够容易插入的尺寸。具体来说,优选比定位用突起8a的宽度大0.5mm左右。

上框4的主面部9′的端部(侧端面)6b具有能够供竖框5的定位用突起8b嵌合的定位用切口11。定位用切口11的切口深度(主面部9′的长边方向的大小)优选为与横宽面7(竖框5)的板厚相同。另外,定位用切口11的宽度(主面部9′的宽度方向的大小)设为与定位用突起8b相同的宽度。

图4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门框的上框与竖框的组装状态的剖面立体图。图4表示竖框5的定位突起8a插入到上框4的插入切口10的状态。在上框4与竖框5的结合作业中,如图4所示,将竖框5的定位用突起8a插入到对应的上框4的插入切口10,上框4的主面部9′与竖框5的顶部接触。此时,通过使设于竖框5的横宽面7的顶部的定位用突起8b的里侧的面(接触面)12与设于上框4的定位用切口11的面接触,能够定位为上框4的端部6b与竖框5的横宽面7的表面在同一直线上排列。

图5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门框的上框与竖框的结合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将定位用突起8a的上端朝向靠近上框4的主面部9′的方向施加力,使其塑性变形(弯折),并且将竖框5的定位用突起8b朝向靠近上框4的主面部9′的方向施加力,使其塑性变形(弯折),由此来固定上框4与竖框5。如上所述,通过在定位用突起8a以及 8b的根部设置弯曲仿形用切口13a以及13b,能够根据弯曲仿形用切口13a以及13b的形状以及尺寸而任意变更定位用突起8a以及8b的塑性变形所需的力,不需要工具就能够实施塑性变形并固定上框4与竖框5。弯曲仿形用切口13a以及13b在本实施例中设为在主面部9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的孔,但是并不对形状进行特别限定。图6是表示弯曲仿形用切口的形状的其它例子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设于主面部9以及横宽面7的弯曲仿形用切口13a′以及13b′并非椭圆形状的切口,也可以是半圆形状的切口(凹部)。另外,也可以设置椭圆形状的切口与半圆形状的切口这两者。

本发明的门框的组装方法总结如下。

(1)将竖框5的定位用突起8a插入到上框4的插入切口10。

(2)将竖框5的定位用突起8b与上框4的定位用切口11嵌合。

(3)以使上框5的端部6b与横宽面7的表面在同一直线上并排的方式对上框4与竖框5的位置进行微调。另外,以使上框4的侧面16′的端部6a与竖框5的横宽面7的端部17呈相同直线状并排的方式对上框4与竖框5的位置进行微调。

(4)弯折定位用突起8a以及8b,固定上框4与竖框5。

根据本发明的门框以及门框的组装方法,通过上述(1)以及(2)的工序,能够对上框4与竖框5进行临时定位(临时固定),并且对上框4与竖框5的位置进行微调,因此上框4与竖框5的对位(组装)的作业性变得容易。尤其是,由于上述(3)的上框4与竖框5的位置的微调是在高处进行的,因此作业性的难易度变得非常重要。在本发明中,在对上框4与竖框5进行临时定位之后进行微调,因此与不进行临时定位直接固定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上框4与竖框5的位置的调整。另外,设为通过弯折定位用突起8a以及8b而固定上框4与竖框5的结构,能够在不使用螺栓以及工具的情况下进行结合。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门框的部件件数,使组装以及安装作业节省体力。

[实施例2]

接下来,使用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与图1~图6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部件,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梯门框组装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第一实施例中,设为在设于竖框5的横宽面7的定位用突起8b上设置弯曲仿形用切口13b、并实施塑性变形而固定(结合)上框4与竖框5的形态,但是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进行比较时的变更点在于,设为在定位用突起8c中的至少一个上未设置弯曲仿形用切口13、而是设置卡挂凹部14的形态。

卡挂凹部14设为下端位于成为横宽面7的顶部的延长的位置、且凹部高度与上框4的主面部9′的板厚相同、或者为板厚以下且上部倾斜开口的形状。在此,与具有卡挂凹部14的定位用突起8c对应的上框4的定位用切口11设为在将上框4与竖框5配置于固定位置时卡挂凹部14的端部(侧面端)成为定位用切口11的端部、且是定位用突起8c的宽度以上的位置以及尺寸。

在上框4与竖框5的结合作业中,将竖框5的定位用突起8c插入到上框4的定位用切口11。此时,由于竖框5是对金属板(弹性体)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的构件,因此当施加一定程度的力时发生弹性变形。在将定位用突起8c朝向定位用切口11插入时,使竖框5的折回部(竖框5的侧面16与横宽面7的边界附近)弹性变形并且(向两个横宽面7接近的方向施加力并且)插入。当插入结束、并消除向竖框5施加的力时,通过竖框5的恢复力将竖框5的卡挂凹部14的端部朝向上框4的定位用切口11卡定,上框4与竖框5被固定。

实施例2的门框的组装方法总结如下。

(1)将竖框5的定位用突起8a插入到上框4的插入切口10。

(2)对竖框5的折回部向竖框5的横宽面7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加力,并且将竖框5的定位用突起8c插入到上框4的定位用切口11。

(3)以使上框5的端部6b与横宽面7的表面在一直线上并排的方式对上框4与竖框5的位置进行微调。另外,以使上框4的侧面16′的端部6a与竖框5的横宽面7的端部17呈同一直线状并排的方式对上框4与竖框5的位置进行微调。

(4)消除向竖框5的折回部施加的力,在上框4的定位用切口11上卡定竖框5的定位用突起8c。

(5)弯折定位用突起8a,固定上框4与竖框5。

[实施例3]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在上述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将竖框5的定位用突起8a、8b以及8c与竖框5一体设置(作为竖框5的延长部),但是如图8那样相对于不具有定位用突起的竖框5结合设有定位突起8c的内板构件15也获得同样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定位用突起形成在比竖框5小(例如高度为30~50mm)的内板构件15上即可,因此能够更简单地进行定位用突起的加工。内板构件15向竖框5的安装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焊接等。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需要紧固用部件以及紧固用工具而容易进行上框与竖框的组装以及定位调整的电梯装置的门框、使用该门框的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门框的组装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为一定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一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并且也能够在某一实施例的结构中添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能够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