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手扳葫芦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412668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新型手扳葫芦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手扳葫芦结构。

背景技术:
手扳葫芦是通过人力手动扳动扳手,并借助杠杆原理,从而获得与负载相匹配的直线牵引力,从而带动重物实现上下移动。由于手扳葫芦体积小、重量轻,因此携带和操作都很方便,适用于较小吨位的重物,现有的手扳葫芦,由于本身结构的关系,受力分布还不够优化,负载能力还不够强,运行时还不够稳定也还不够顺畅,运行过程容易对负载或者手扳葫芦本身容易造成损伤,使用寿命还不够长,结构一般较复杂,操作比较费时费力,工作状态的切换不够灵活,制动效果不佳,其中导链装置等受力分布也还不够优化,负载能力还不够强,运行时还不够稳定也还不够顺畅,运行过程容易对负载或者手扳葫芦本身容易造成损伤,使用寿命还不够长,导向性差,导向效果不佳,容易出现加大偏摆,不仅影响作业而且存在安全隐患,限位效果差,容易造成起重链条运行过头而脱离起重链轮等问题,操作的舒适性不高,容易产生变形,容易与手扳葫芦的部件产生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稳定、负载能力强、不易受损、流畅度高又导向效果好、限位效果好、利于操作又利于高负载使用的新型手扳葫芦结构。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手扳葫芦结构,包括前后间隔相对设置的前墙板和后墙板,所述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设有起重链轮,所述起重链轮上连接有向前后方向伸出的长轴,所述长轴上位于前墙板的前侧的部位上连接有离合装置,所述离合装置外设有与前墙板连接并与所述离合装置配合的扳手装置,所述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位于起重链轮的上方连接有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上连接有挂钩,所述起重链轮上绕制有向左右两侧下方下垂的起重链条,所述起重链条左右两侧中其中一侧的一端作为负载端连接有吊钩而另一侧的一端作为松端连接有限位拉环,离合装置包括与手扳葫芦的长轴安装连接的制动器座,所述长轴穿过手扳葫芦的前墙板,所述制动器座位于前墙板的前侧,制动器座包括底圆盘和由底圆盘向前侧延伸形成的安装圆盘,所述安装圆盘的外周由底圆盘向前侧方向依次套设有第一摩擦片、棘轮和第二摩擦片,所述长轴上还安装有位于第二摩擦片前侧并具有可与所述第二摩擦片相抵靠的抵靠平面的制动螺母,安装圆盘和制动螺母相对一侧的侧部上开设有相对应的环形凹槽并分别置入一离合弹簧的前后两端的端头,所述制动螺母外周部位设置于手扳葫芦的扳手装置上且其前端部位还连接有手轮,手轮上设有用于与制动螺母的前端部位连接的凸起加强筋,离合装置还包括两个均通过棘爪销安装在前墙板上的与棘轮均相啮合的棘爪,两个所述棘爪销以长轴为中心轴呈中心对称,长轴的表面上具有多头螺纹,底圆盘和安装圆盘的中心部位沿轴向开设有连通的供长轴穿过并安装在长轴的多头螺纹上的中心安装孔,制动螺母的中心部位沿轴向开设有可套设在长轴的多头螺纹上并沿着长轴通过旋转动作可前后进退的中心移动孔,长轴的前端端部安装有槽形螺母,手轮套设在长轴上位于槽形螺母和制动螺母之间的位置上,槽形螺母通过开口销固定与长轴上,底圆盘的外径尺寸大于安装圆盘的直径尺寸,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还设有导链装置,所述导链装置包括设置在手扳葫芦的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的用于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的松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装置、用于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的负载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装置和配合第一导向装置对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的松端一侧进行导向的第三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设置在手扳葫芦的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设有的且绕制有所述起重链条的起重链轮的位于起重链条的松端的所在一侧,第二导向装置设置在起重链轮的位于起重链条的负载端的所在一侧,第三导向装置设置在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位于起重链轮下方的位置,第一导向装置包括可滚动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和起重链轮之间形成可供起重链条经过的导向间隙,所述导向轮的外周部上开设有供起重链条的靠起重链轮外侧的侧部经过并对其进行导向的环形导向凹槽,环形导向凹槽内供起重链条经过的区域的上下高度差大于起重链条的链环长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第二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和起重链轮之间形成可供起重链条经过的导向间隙,所述导向块靠起重链条一侧设有供起重链条的靠起重链轮外侧的侧部经过并对其进行导向且沿着上下方向开设的上下导向凹槽,上下导向凹槽内供起重链条经过的区域的上下高度差大于起重链条的链环长度的五分之四,第三导向装置包括对起重链条的绕制在起重链轮一侧的侧部进行导向的导向挡板,所述导向挡板的两端呈半圆状且中间部位呈等腰梯形状,所述导向挡板的半圆状的两端中其中一端的半径大于另一端的半径且该两端的半径分别与呈等腰梯形状的中间部位的长的底边和短的底边相等,所述导向挡板的半径大的一端至半径小的一端的方向沿着斜上方设置并指向起重链条,限位拉环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包括前后相对设置且隔开的可顶住手扳葫芦的前墙板的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和可顶住手扳葫芦的后墙板的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底部均固定在一拉环板的顶部上,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的间隔处形成供手扳葫芦的起重链条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置入的置入槽,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沿前后方向开设有前后贯通并与所述置入槽连通的第一插销置入孔,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沿前后方向依次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相对应并与所述置入槽也连通的第二插销置入孔和与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的另一侧连通的插销限位孔,所述插销限位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插销置入孔的孔径,第一插销置入孔和第二插销置入孔的连通的空间内配有可同时穿过所述第一插销置入孔、置入槽、起重链条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和第二插销置入孔且直径大于插销限位孔的限位插销,第一插销置入孔和第二插销置入孔的孔径相同,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上靠前端的位置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与第一插销置入孔连通的限位插销定位孔,所述限位插销定位孔内配有可穿过第一插销置入孔的弹性定位销,前墙板和后墙板的板面均垂直于前后方向,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前后间的长度尺寸为前墙板厚度的2.5倍以上,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前后间的长度尺寸为后墙板厚度的2.5倍以上,置入槽的前后间的槽宽度小于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的前后间隔距离的二分之一,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前端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后端之间的前后距离大于前墙板的前端和后墙板的后端之间的前后距离,拉环板的板面垂直于左右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供手置放的环孔,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左侧部位的底部之间以及右侧部位的底部之间一体连接有朝着拉环板方向倾斜并分别与所述拉环板的左右两侧的板面固定连接的倾斜部,位于拉环板左右两侧的倾斜部和拉环板的顶部位于置入槽的下方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置入槽连通的可供起重链条的松端的最后一个链环抵靠限位的弧形底槽。上述技术方案中,整体结构的连接性更好,受力分布更加优越,结构强度更高,运行更加稳定,便于高效稳定的负载升降作业的进行,负载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也更加不容易受损,而且导向性更好,导向效果更佳,利于高负载的使用,限位效果更好,操作也更加便利舒适,扳手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通过离合装置和扳手装置的配合,带动起重链轮的运转来最终实现起重链条的升降作业,限位拉环不仅可以在空载时进行起重链条的位置调节,同时可以防止起重链条拉过头,并通过与前后墙板的作用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制动效果更好,结构相对简单,零件少,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工作状态的切换更加灵活,离合装置在使用时,当空载时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轮,手轮带动制动螺母转动,使制动螺母产生轴向移动,由于制动器座与制动螺母之间放置了离合弹簧,该弹簧为压缩弹簧,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制动器座、第一、第二摩擦片、棘轮、制动螺母之间均出现了间隙,各摩擦表面之间互不接触,此时拽动起重链条,由于离合弹簧的弹性力大于长轴因旋转而形成的轴向力,使得第一、第二摩擦片的各摩擦表面之间仍然存在间隙不接触,这样起重链条就能自由拽拉,当起重链条负载时,由于载荷作用使得长轴的轴向力大于离合弹簧的弹性力,离合弹簧被压缩,制动器座、第一、第二摩擦片、棘轮、制动螺母之间就不会出现间隙,各摩擦面互相贴紧制动,阻止起重链条移动,支承住了载荷,空载时制动机构呈松脱状态,能随意拽动起重链条,一旦负载,制动机构立即制动工作,曳链与工作两种状态间的切换简单灵活,当负载操作时,起重链条松端的各链环在与起重链轮环槽的啮合运转中会产生内外偏摆,如果这种偏摆过大就会影响到各链环与链轮环槽的啮合运转,当起重链条松端向外偏摆时第一导向装置能进行相应的控制,向内偏摆时第三导向装置能进行相应的控制,而第二导向装置设置的应更加紧凑并配合起重链轮随时对起重链条的负载端进行无偏摆式的导向作业,该结构位于前后墙板间,不外露,紧凑,隐蔽性好,也较为美观,起重链条的松端是相对于其的负载端而言的,是用于连接限位拉环用而不连接负载,可通过拉环板的手动操作上下升降起重链条,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和第二支撑连接限位块不仅起到了对起重链条拉伸过头的极限限位作用,限位效果大大提升,同时,配合限位插销将起重链条有效稳定地连接在该限位拉环上,保证牵拉作业的有效、顺利、安全地进行,插销限位孔不仅可以防止限位插销穿出而导致起重链条连接到限位拉环的可靠性,同时,在进行手扳葫芦进行维修保养等时,需要将起重链条与限位拉环分开将限位插销取出时,则可以从插销限位孔的另一侧插入一个顶针等,将限位插销顶出即可,当然,第一支撑连接限位块的前端还可以设置对限位插销放入并连接住起重链条后的稳定性进一步起加强作用的现有的定位或者限位结构,实现对限位插销的前后均保证不会在使用时滑出。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吊钩位于起重链轮的左侧,限位拉环位于链轮的右侧,前墙板和后墙板的外部轮廓相同且均包括外围均具有弧形边的靠近挂钩的主弧形边部、位于所述主弧形边部左下方的第一左弧形边部、位于所述主弧形边部右下方的第一右弧形边部、位于所述第一左弧形边部右下方的第二左弧形边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右弧形边部右下方的第二右弧形边部,所述第二右弧形边部位于所述第二左弧形边部的右上方,主弧形边部和第一左弧形边部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一左直边部相连且第一左直边部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主弧形边部和第一左弧形边部外围的弧形边相连,主弧形边部和第一右弧形边部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一右直边部相连且第一右直边部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主弧形边部和第一右弧形边部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一左弧形边部和第二左弧形边部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二左直边部相连且第二左直边部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一左弧形边部和第二左弧形边部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一右弧形边部和第二右弧形边部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第二右直边部相连且第二右直边部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一右弧形边部和第二右弧形边部外围的弧形边相连,第二左弧形边部和第二右弧形边部之间通过外围具有直边的底直边部相连且底直边部外围的直边两头分别与第二左弧形边部和第二右弧形边部外围的弧形边相连,两个所述棘爪销分别设置在第一左直边部的位置处和第二右弧形边部的位置处,第一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二右直边部靠下方的位置处,第二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一左弧形边部的位置处,第三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二左弧形边部的位置处。进一步优化结构,连接性更好,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制动效果更好,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导向性更好,导向效果更佳。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第一左弧形边部、第一右弧形边部和第二左弧形边部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均相等且均小于主弧形边部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所述主弧形边部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均小于第二右弧形边部的弧形边的弧度和半径。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底直边部的直边长度、第二右直边部的直边长度、第一左直边部的直边长度、第一右直边部的直边长度和第二左直边部的直边长度依次逐渐变大。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前墙板和后墙板之间位于第一左弧形边部、第一右弧形边部和第二左弧形边部的区域分别设有沿着前后方向锁紧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螺栓和螺帽。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起重链轮向后方超出后墙板的外周设有花键齿轮,所述后墙板位于后方的区域设有两个与所述花键齿轮配合的带有键槽的短轴,所述短轴和长轴位于起重链轮的向后方超出花键齿轮一端均带有带动齿轮且相互齿合连接。使得起重链轮的运转更加流畅、稳定以保证起重链条带动负载更有效地进行升降作业。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后墙板的后侧连接有由主弧形边部向第二右弧形边部延伸的后外罩。一是起到防护作用,二是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结构强度更高,受力分布更加优化,负载能力更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也不容易对本身和负载造成损伤。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前墙板和后墙板的第一左弧形边部之间设有供起重链条导向的导向块。对起重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