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炉更换炉辊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2675发布日期:2019-02-15 19:55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冶金炉更换炉辊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冶金炉更换炉辊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退火炉段一般布置在机组的上层平台上,如宝钢厂1#、2#、3#SACL机组退火炉布置在二层钢结构平台上,4#、5#SACL机组退火炉布置在三层钢结构平台上。为便于检修,在炉区的操作侧和传动侧均设有检修平台,但该平台都较窄,炉辊吊出时一般都超出了平台边缘的安全栏杆。由于该辊在炉内的布置特点,且没有专用更换装置,更换时只能从炉膛侧壁上开孔处抽出来。

传统的炉辊更换方法中,由于操作人员不便于进入炉内,故更换时,先在炉辊的主轴两端各安装一根加长杆;炉膛两侧的人托住加长杆,通过人工推拉的配合方式将炉辊从操作侧开设的进出口送出炉膛。当炉辊辊面大部分移出炉膛后,用吊带捆住炉辊中部后利用机组行车小钩钩住吊带,之后取掉加长杆,利用行车将辊子完全移出炉膛并吊至放置场地。新辊安装顺序相反,方法一致。

但炉辊通常重量较大,以宝钢厂硅钢部为例,1#、2#、3#SACL机组的炉辊重量为134.2kg,4#SACL机组的气冷辊为217kg,5#SACL机组的炉辊重量为196.6kg,故人工托举很费劲,尤其是4#、5#SACL机组的炉辊重量大,靠人工托举其实不仅劳动强度大且危险性也大。另一方面行车配合吊装稳定性差,容易造成碳套与炉壁开孔处的碰撞,从而导致碳套损伤;由于炉区检修平台有限,故新辊一般提前集中放置在一个区域,更换时再从该区域吊至需更换位置,由于炉辊更换数量多且分布于数百米的炉段上,故对行车占用时间很长,而在冷轧区域检修的最大难点就是行车平衡,所以函待一种提高冶金炉炉辊更换劳动效率,降低其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的专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冶金炉更换炉辊的辅助装置,有效提高冶金炉炉辊更换劳动效率,降低其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并可减少更换过程中行车的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冶金炉更换炉辊的辅助装置,炉壁一侧设有炉辊进出口,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主支撑架,包括由若干立柱及横梁连接构成且相互平行的两个门式框架,门式框架底部设有行走轮,炉辊更换时置于两个门式框架之间;

升降机构,用于提升或下降炉辊,包括绕主支撑架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组定滑轮,每组四个定滑轮,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的轴线两两相垂直,第三定滑轮和第四定滑轮的轴线平行,牵引绳自炉辊向上竖直引入第一定滑轮后水平进入第二定滑轮,变向后垂直引出进入第三定滑轮再向下竖直经过第四定滑轮,再竖直引出连接于主支撑架外侧的动力装置上;

承托机构,用于托住炉辊进出炉膛,包括等高设置于两个门式框架之间且位于炉辊进出口下方的多个旋转托轮。

优选地,所述主支撑架上部外侧设置起重葫芦构成动力装置,所述起重葫芦的吊钩挂置于第四定滑轮上方设置且与牵引绳连接的起吊板上。

优选地,所述主支撑架底部设有永磁铁定位机构或电磁铁定位机构。

优选地,主支撑架底部设有行走轮锁止机构。

优选地,所述门式框架为倒三角形门式框架。

优选地,所述旋转托轮外周壁上环设有V型槽。

优选地,所述主支撑架上设有用于与炉壁上的法兰螺栓连接的定位板。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炉体非炉辊进出口侧的副支撑架,所述副支撑架顶部设有旋转托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本装置的升降机构,在起重葫芦的驱动下,实现炉辊的升降动作;通过承托机构,施工人员可以轻松地推动炉辊进出炉膛,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具有行走机构,当本装置吊起炉辊后,可以实现炉辊的倒运动作,避免了炉辊更换时对厂内行车的依赖;通过定位板和定位机构,可以准确快速地调整炉辊与炉膛的位置关系,可以有效减少炉辊辊面(碳套)与炉膛的碰撞,减少碳套的损伤,一方面减少了备件的费用,另一方面避免了重新更换碳套造成的时间和人力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冶金炉更换炉辊的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的侧视图;

图3显示为图1的俯视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冶金炉更换炉辊的辅助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主支撑架

21 第一定滑轮

22 第二定滑轮

23 第三定滑轮

24 第四定滑轮

3 牵引绳

4 旋转托轮

5 起重葫芦

6 起吊板

7 定位板

8 永磁铁

9 行走轮

10 副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基于有效提高冶金炉炉辊更换劳动效率,降低其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并减少更换过程中行车的使用的目的,参阅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冶金炉更换炉辊的辅助装置,主要包括主支撑架、行走机构、升降机构、承托机构、定位机构几大部分。借助于行走机构,本装置可以运输炉辊,故实现无需行车倒运的目的;借助升降机构,可以将炉辊在其工作位和放置位之间切换,即实现无需行车辅助升降的目的;借助承托机构,可以将炉辊轻松的导入导出炉膛,避免了需要行车和人工配合才能完成的辊子出入炉膛的动作;借助于定位机构,可以将本装置与炉膛、地面可靠的定位,保证辊子进出炉膛动作可靠性,降低辊面损伤的风险。

主支撑架1包括由若干立柱及横梁连接构成且相互平行的两个门式框架,门式框架优选为倒三角形门式框架,其下部尺寸较小,同时由于门式框架底部设有行走轮9,故转弯半径较小,加上其宽度方向尺寸较小,可方便地携带炉辊在场地较为紧张的炉区检修平台上灵活行走并转向。

升降机构用于提升或下降炉辊,包括绕主支撑架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组定滑轮,每组四个定滑轮,第一定滑轮21、第二定滑轮22和第三定滑轮23的轴线两两相垂直,第三定滑轮23和第四定滑轮24的轴线平行,炉辊更换时置于两个门式框架之间,牵引绳3自炉辊向上竖直引入第一定滑轮21后水平进入第二定滑轮22,变向后垂直引出进入第三定滑轮23再向下竖直经过第四定滑轮24,再竖直引出连接于主支撑架外侧的动力装置上。升降时,两根牵引绳3一端分别固定在炉辊两端,牵引绳3另一端绕过滑轮组连接于第四定滑轮上方设置的起吊板6上,起吊板6与动力装置连接,通过滑轮组的导向,便于将炉辊升降至指定位置。动力装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电机或起重葫芦5以及其它设备,本实施例中以起重葫芦5为例,将起重葫芦5固定在焊接于支撑架上部外侧的葫芦挂置板上,起重葫芦的吊钩挂置于起吊板6上,实现了在主支撑架侧面拉动葫芦时使炉辊在支撑架内升降的动作,无需依赖行车。

承托机构用于托住炉辊进出炉膛,由等高设置于两个门式框架之间且位于炉辊进出口下方的三套旋转托轮4组成。旋转托轮4的外周壁上环设有V型槽,炉辊可自动定位在旋转托轮中部,施工人员轻松的推动炉辊,旋转托轮转动实现炉辊进出炉膛的动作。本旋转托轮设置于焊接在主支撑架上的带槽板件内,且在其下方设置有调整螺栓,在炉辊升降时拆下,并且可以进行旋转托轮高度的调整,以满足实际调整需要。

定位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焊接于主支撑架上部一侧的定位板7,可以与被检修炉体炉壁上的法兰螺栓连接,由于该法兰与炉辊的定位准确,从而可以准确定位主支撑架与被检修炉体的配合位置。同时旋转托轮4可自动地将炉辊定位于托轮中部,从而可以准确地保证炉辊与炉膛的位置关系,从而有效防止辊面损伤。下部定位结构焊接于主支撑架底部的两侧,通过其连接结构挂设了两个磁铁定位机构,根据需要可相应选择永磁铁或电磁铁,本实施例以永磁铁8为例,在主支撑架定位后,永磁铁8吸附于地面的钢结构平台上,可有效保证炉辊进出炉膛时框架的稳定性,防止框架移位、倾翻。如为非钢结构平台地面,可以在主支撑架底部设置行走轮锁止机构,锁住行走轮9实现定位。

如图4所示,本装置还包括设于炉体非炉辊进出口侧的副支撑架10,副支撑架10顶部设有旋转托轮,其目的是托住加长杆,加长杆与辊子传动侧轴头连接,副支撑架和主支撑架相当于两侧的支点,两者配合将辊子完全送出炉膛。

综上所述,本发明避免了原来需人工抬举的作业;通过升降机构可方便将炉辊提升至安装位置,无需使用行车吊装;通过行走轮便于移动至各换辊处以及倒运炉辊;本装置可以准确定位,辊子进出炉膛于在规定轨道上滑行,可以有效避免碳套与炉壁碰撞。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