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冷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5853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铁路冷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铁路集装箱,特别是关于一种铁路冷藏集装箱。



背景技术:

传统铁路用的集装箱有常温与冷藏或冷冻等不同温度的集装箱。而集装箱设有箱门以方便装载或卸载(货)物品,予以开启或关闭。特别是,冷藏集装箱对箱门的密闭要求也较高。因为在集装箱箱体侧边配置有冷冻设备,对箱体内部提供冷能。冷冻设备必须设置于箱体侧边,以便蒸发器的冷能对内提供冷藏或冷冻物品作用,而冷凝器则对箱体外部排放热能。

机械式冷冻集装箱由于利用冷冻机和柴油发电机提供集装箱内部冷能,成本高,维修次数多,且维修费高。同时,使用柴油发电机相对地每一集装箱均使用柴油,因此耗油量整体多。

因此,配备有冷冻设备的集装箱需要电力提供,也需要冷冻设备的基本冷冻部件,利用冷媒循环制冷。维修成本高,压缩机耗动力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冷藏集装箱,以蓄冷方式提供冷能于集装箱,不需要配置冷冻设备,达到保冷目的。

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包含有:一箱体,具有隔热作用;以及一蓄冷设备,配置于所述箱体侧边,所述铁路冷藏集装箱设有一用以开启或关闭的箱门;其中所述蓄冷设备包括有一壳体及所述壳体内部设置的一或多个蓄冷器组,所述壳体上方具有一或多个送风口并对应地配备多个送风器,所述壳体下方设有一或多个入风口,所述蓄冷器组经一冻结机冻结后,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利用所述送风器将所述蓄冷器组的冷能送至所述铁路冷藏集装箱的箱体内部,并通过所述入风口形成送风与回风路径;其中所述蓄冷器组包括一或堆叠的多个蓄冷片,并利用一或多个支架结构予以支 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具有一对对应设置的立杆,并于一对所述立杆上对应地设置有支撑片,用以支撑放置固定所述蓄冷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为一对固定所述蓄冷片构成所述蓄冷器组的立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为一对固接所述蓄冷片的立杆,当所述蓄冷器组包括多个所述蓄冷片时,相邻的两个所述蓄冷片之间具有一间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蓄冷片具有一或多个镂空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蓄冷片的四角区域分别设置有一插置固定所述立杆的插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部下方配置有一位于所述蓄冷器组下方的承水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一门片,配置在所述壳体侧边的开口,并利用一或多个铰链使所述门片可以开启或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支架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上,以支撑所述蓄冷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于所述送风口一侧的周边设置有多个耳片,将所述蓄冷设备装置于所述箱体的开口侧,使所述送风口与所述入风口面向所述箱体的开口侧固定,并让所述送风口将冷能送入所述箱体,且经所述入风口回风。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铁路冷藏集装箱的箱体于其它侧边也配置所述蓄冷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蓄冷设备配置于铁路冷藏集装箱的箱体内部。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实施例,所述铁路冷藏集装箱包含有:一蓄冷设备,配置于箱体侧边,所述铁路冷藏集装箱设有一用以开启或关闭的箱门;一所述箱体,具有隔热作用,所述箱体利用一保温隔板于所述箱体侧边区隔出一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设置所述蓄冷设备以及送风器;以及其中所述蓄冷设备包括有一或多个蓄冷器组,所述蓄冷器组包括有一或多数个蓄冷片及一支架结构,所述架结构上方具有一插入口;其中所述蓄冷器组包括一或堆叠的多个蓄冷片,并利用所述支架结构的一或多个轨道堆叠所述多个蓄冷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利用所述保温隔板于所述箱体另一侧边区隔出一第二空间以摆放货物或货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对应于所述第一空间设置一门片,提供装载或卸载所述蓄冷器组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隔板上方具有一或多个送风口及对应于所述蓄冷设备所 配备的所述一或多个送风器,以及所述保温隔板下方具有一或多个入风口以提供回风入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蓄冷器组的一或多个直立式堆叠的所述蓄冷片设置于所述支架结构上,其中所述蓄冷片具有一纵向侧与一横向侧,所述纵向侧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横向侧的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由多个纵向支架与多个横向支架组立而成,所述支架结构上方构成所述插入口,供一堆高机的夹持杆插入,并提起所述蓄冷器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的下方设置有一承水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位于所述插入口与所述承水盘间的两侧设置有一或多个U形轨道,所述U形轨道设置一或多个所述蓄冷片,所述U形轨道为连续多个连接的U形轨道,而在所述支架结构内且位于所述承水盘上方设置有一或多个支架杆,用以支撑所述蓄冷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蓄冷设备配置于铁路冷藏集装箱的箱体内部或外部。

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优点是使用蓄冷器组,节能环保(重复使用),价格便宜,免使用柴油,安全。另外,蓄冷器组可在火车站的冻结机提供蓄冷器组的交换,延长保冷效果。而且对于铁路冷藏集装箱的壳体取出或装入蓄冷器组方便。因壳体设置有风扇在上方,对出风与回风循环有相当帮助。本发明可利用设置在火车箱上的电力或风力发电或太阳能板发电组等等再生能源,提供送风器的电力供应。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器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的侧剖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组装于箱体外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装入蓄冷器组于壳体内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装入蓄冷器组于壳体内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装入蓄冷器组(角铁架结构)于壳体内部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器组搬运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组装于箱体内部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组装于箱体内部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器组的前剖视图。

图14B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器组的俯剖视图。

图14C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器组的侧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堆高机撑起蓄冷器组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组装于箱体外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铁路冷藏集装箱

12 箱体

121 保温隔板

122 箱体壁

123 第一空间

124 支撑架

125 第二空间

126 发泡隔热材料

14 蓄冷设备

141 门片

142 壳体

143 铰链

144 送风口

145 支撑片

146 入风口

147 耳片

148 承水盘

16 箱门

20 蓄冷器组

22 蓄冷片

222 镂空孔

224 插孔

24 支架结构

241 横向支架

242、244 立杆

243 纵向支架

245 插入口

246 角铁架

247 U形轨道

248 支架杆

249 横杆

30 送风器

32 电源

34 插头

40 堆高机

41 夹持杆

50 冻结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 装箱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C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A所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10,包含有一箱体12具有隔热作用,以及一蓄冷设备14配置于所述箱体12侧边。所述铁路冷藏集装箱10设有箱门16以方便装载或卸载(货)物品,予以开启或关闭。如图1B所示,铁路冷藏集装箱10的箱体壁122可为一真空隔热结构。其中所述箱体壁122的两壁间具有多个支撑架124支撑。如图1C所示,铁路冷藏集装箱10的箱体壁122内可填充有一PU(polyurethanes)或PS(polystyrene)发泡隔热材料126,具支撑与强化、隔热作用。其他实施例以隔热为目的的构思,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2A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器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片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所述蓄冷器组20包括一或堆叠的多个蓄冷片22,并利用一支架结构24予以支撑。所述支架结构24具有一对对应设置的立杆242、244,用以支撑固定所述蓄冷片22。因此,所述蓄冷片22可利用一对立杆242、244固定组立构成所述蓄冷器组20。在一实施例中,利用固接将所述蓄冷片22固定在所述一对立杆242、244上,当所述蓄冷器组20包括多个所述蓄冷片22时,相邻的两个所述蓄冷片22之间具有一间隔,如图所示。如图2B所示,所述蓄冷片22具有一或多个镂空孔222,提供气流通过,接触面积增加。其中所述蓄冷片22的四角区域分别设置有一插孔224,可插置固定所述立杆242、244。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所述蓄冷设备14包括有一壳体142及所述壳体142内部设置的一或多个蓄冷器组20,其中所述壳体142上方具有一或多个送风口144并对应地配备多个送风器30。所述送风器30为一风扇。所述壳体142下方设有一或多个入风口146。如此,所述蓄冷器组20经冻结机(图中未示)冻结后,放置于所述壳体142内部,可利用所述送风器30将所述蓄冷器组20的冷能送至所述冷藏集装箱10的箱体12内部,并借所述入风口146形成送风与回风路径,达到对所述箱体12内的(货)物品保冷与保鲜。其中所述送风器30连接一电源32,例如电池。或者,可利用火车的电力将插头34插电供电。本发明可利用设置在火车箱上的电力或风力发电或太阳能板发电组等等再生能源,提供蓄冷器组的电力。此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知悉,在此不予赘述。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的侧剖示意图,由于蓄冷器组20的重量重,不适人力操作,可利用堆高机将所述蓄冷器组20堆高放置于所述壳体 142内部。其中于所述壳体142内部下方配置有一位于所述蓄冷器组20下方的承水盘148,以承接所述蓄冷片22结露所滴下来的液体。所述壳体142具有一门片141(如图6所示),配置在所述壳体142侧边的开口(即装门片141的开口),并利用一或多个铰链143使所述门片141可以开启或关闭。当需要更换所述蓄冷器组20时,开启所述门片,利用堆高机将所述蓄冷器组20取出放入所述冻结机或冻结室冻结。而将已冻结完成的蓄冷器组20利用堆高机放入所述壳体142内部,继续提供冷能。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的剖示图,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蓄冷器组20包括一或堆叠的多个蓄冷片22,并利用设置于所述壳体142内壁上的多个支撑片145予以支撑。所述支架结构24具有一对对应地设置的立杆242、244,并于所述一对立杆242、244上对应地设置有支撑片145,用以支撑放置固定所述蓄冷片22。此为本发明的构思,不设在此限。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的组装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42于所述送风口144一侧周边设置有多个耳片147,可将所述蓄冷设备14装置于所述箱体12的开口侧,使所述送风口144与所述入风口146向所述箱体12的开口侧固定,并让所述送风口144可将冷能送入所述箱体12内部,且经所述入风口146回风。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10的箱体12可于其它侧边也配置所述蓄冷设备14,亦即依据铁路冷藏集装箱10的大小尺寸与冷藏温度决定是否加装所述蓄冷设备14。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组装于箱体外部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蓄冷设备亦可配置于铁路冷藏集装箱10的箱体12外壁。此时,当装设所述蓄冷设备14时,则固定于所述箱体12外壁上。而卸载所述蓄冷设备14时,则松开固定于所述箱体12外壁上的所述蓄冷设备14。为使所述蓄冷设备14搬运容易,可使用堆高机装载或卸载所述蓄冷设备14,且所述蓄冷设备14底部设置有多个滑轮(图中未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蓄冷设备14利用所述门片141,提供所述蓄冷器组20装载或卸载于所述的蓄冷设备14,如此所述蓄冷设备14就不需装载或卸载,而单纯装载或卸载所述蓄冷器组20即可。

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装入蓄冷器组于壳体内部的示意图,所述蓄冷设备14的壳体142侧边门片141打开,利用堆高机40的夹持杆41将蓄冷器组20夹持住,并自所述壳体142侧边开口送入所述壳体142的内部后,即可将所述 门片141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是所述蓄冷片22利用一对立杆242、244固定组立构成所述蓄冷器组20。

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装入蓄冷器组于壳体内部的示意图,所述蓄冷设备14的壳体142侧边门片141打开,利用堆高机40的夹持杆41将蓄冷器组20夹持住,并自所述壳体142侧边开口送入所述142内部后,即可将所述门片141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是所述蓄冷片22利用多个角铁架246固定组立构成支架结构24形成所述蓄冷器组20。亦即在纵向使用四支角铁排成矩形状,横向使用多支角铁固定在四支角铁上,形成多层可摆置蓄冷片22的支架结构24。所述支架结构24可为一角铁架246。而所述承水盘148就设置于所述支架结构24的最下方。由于横向的角铁成L形状,所以四边可以承载所述蓄冷片22。底部的角铁可以承载所述承水盘148,方便堆高机40搬运被冻结后的蓄冷器组20。

在本发明的所有蓄冷设备14的壳体142的壳体壁亦具有隔热作用,可避免冷能外泄。

请参阅图10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装入蓄冷器组(角铁架结构)于壳体内部的示意图,所述蓄冷设备14的壳体142侧边门片141打开,利用堆高机40的夹持杆41将蓄冷器组20(角铁架结构)夹持住,并自所述壳体142侧边开口送入所述142内部后,即可将所述门片141关闭。由于所述蓄冷片22重量重,因此,利用组装好的所述蓄冷器组20,方便于堆高机40搬运。

请参阅图11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器组搬运示意图,当所述蓄冷器组20使用一段时间后,便于交换,所述蓄冷设备14的壳体142侧边门片141打开,利用堆高机40的夹持杆41将蓄冷器组20夹持住取出,送入冻结室50冻结。将已冻结过的所述蓄冷器组20利用所述堆高机40夹持并搬运至所述壳体142侧边开口送入所述壳体142内部后,即可将所述门片141关闭,完成所述蓄冷器组20的交换作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堆高机40的夹持杆41可为一上下二夹持杆。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堆高机40的夹持杆41可为上一下二的设计。

请参阅图12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组装于箱体内部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7所示类似,不同处在于:所述蓄冷设备亦可配置于铁路冷藏集装箱 10的箱体12内壁。此时,当装设所述蓄冷设备14时,则固定于所述箱体12内壁上。而卸载所述蓄冷设备14时,则松开固定于所述箱体12内壁上的所述蓄冷设备14。为使所述蓄冷设备14搬运容易,可使用堆高机装载或卸载所述蓄冷设备14,且所述蓄冷设备14底部设置有多个滑轮(图中未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蓄冷设备14搭配集装箱体12可设置一门片(如图6所示的门片141),提供所述蓄冷器组20装载或卸载于所述的蓄冷设备14,如此所述蓄冷设备14就不需装载或卸载,而单纯装载或卸载所述蓄冷气器组20即可。

以上各实施例的所述蓄冷片22是以水平摆置在所述支架结构24的每一层架上。借所述蓄冷片22的镂空孔222让气流通过并接触所述蓄冷片22,将冷能带到所述送风口144的送风器30随着气流送出。

请参阅图13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组装于箱体内部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10,包含有一箱体12具有隔热作用,以及一蓄冷设备14配置于所述箱体12内部侧边。所述冷藏集装箱10设有箱门(如图1A所示)以方便装载或卸载(货)物品,予以开启或关闭。如图13所示,所述冷藏集装箱10的箱体壁122可为一真空隔热结构。其中所述箱体壁122的两壁间具有多个支撑架支撑(如图1B所示)。所述铁路冷藏集装箱10的箱体壁122内可填充有一PU或PS发泡隔热材料,具支撑与强化、隔热作用。其他实施例以隔热为目的的构思,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所述箱体12利用一保温隔板121于所述箱体12侧边区隔出一第一空间123,提供设置摆放蓄冷器组20以及送风器30。所述箱体12利用所述保温隔板121于所述箱体12另一侧边区隔出一第二空间125,提供货物或货品等保鲜或保冷作用。所述箱体12对应于所述第一空间123设置一门片141,提供装载或卸载所述蓄冷器组20用。所述蓄冷器组20上方设置所述送风器30与电力供应,例如电池32提供所述送风器30的电力供应。本发明可利用设置在火车冷藏箱上的电池或风力发电或太阳能板发电组等等再生能源,提供所述送风器30的电力。

所述蓄冷设备14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123,所述蓄冷设备包括有所述蓄冷器组20及所述送风器30,其中所述保温隔板121上方具有一或多个送风口144对应所述蓄冷设备14所配备的所述一或多个送风器30。所述送风器30为一风扇。所述保温隔板121下方具有一或多个入风口146提供回风入口。如此,所述蓄冷器组20经冻 结机(图中未示)冻结后,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123内部,可利用所述送风器30将所述蓄冷器组20的冷能送至所述冷藏集装箱10的箱体12内部,并借所述入风口146形成送风与回风路径,达到对所述箱体12内的(货)物品保冷与保鲜。

所述蓄冷器组20包括一支架结构24及一或直立式堆叠的多个蓄冷片22于所述支架结构24内。所述蓄冷片22具有一纵向侧与一横向侧,所述纵向侧的尺寸H(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横向侧的尺寸W(长度),如图14A所示。一般为搭配火车箱体的设计,所述蓄冷片22的纵向侧将和火车箱体的高度方向垂直,而所述蓄冷片22的横向侧则与火车箱体的高度方向平行。所述支架结构24包括多个纵向支架243与多个横向支架241组立而成。所述支架结构24上方构成一插入口245,供堆高机40的夹持杆41插入并提起所述蓄冷器组20。此为本发明的构思,不设在此限。

请同时参阅图14A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器组的前剖视图、图14B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器组的俯剖视图、图14C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器组的侧剖视图,如图14A所示,所述支架结构24为由多个纵向支架243与多个横向支架241组立成的立体长方体结构。所述纵向支架243或横向支架241可为角铁或支架片或L型支架片等等。在所述支架结构24上方设置有提供所述堆高机40的所述夹持杆41插入的插入口245。而所述支架结构24的下方可设置有一承水盘148。所述支架结构24位于所述插入口245与所述承水盘148间的两侧设置有一或多个轨道(U形轨道247)。在一实施例中,每一U形轨道247可设置一或多个蓄冷片22。而在所述支架结构24内且为于所述承水盘148上方设置有一或多个支架杆248,用以支撑所述蓄冷片22。所述U形轨道247可为连续多个连接的U形轨道247。

如图14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U形轨道247可为一或多个。每一U形轨道247均可提供所述蓄冷片22以垂直方向插入形成直立式蓄冷片22,使气流可以从所述两两蓄冷片22间流过并充分地接触所述蓄冷片22进行热交换。

如图14C所示,在所述支架结构24上方设置有提供所述堆高机40的所述夹持杆41插入的插入口245。而所述支架结构24的下方可设置有所述承水盘148。所述承水盘148用以承接所述蓄冷片22所流下来的结露水或凝结水。由图所示,每一蓄冷片22以直立式堆叠,且所述蓄冷片22间提供气流通过。

图15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堆高机撑起蓄冷器组的示意图,由于蓄冷器 组20的重量重,不适人力操作,可利用堆高机40将所述蓄冷器组20堆高放置于已打开所述门片141的所述箱体12内部,(如图6所示)。配置在所述箱体12侧边的开口(即装门片141的开口)以及所述蓄冷设备14的开口。所述箱体12的门片141是利用一或多个铰链143使所述门片141可以开启或关闭。当需要更换所述蓄冷器组20时,开启所述门片141,利用堆高机40的夹持杆41插入所述支架结构24的插入口245,将所述蓄冷器组20取出放入所述冻结机或冻结室冻结。而将已冻结完成的蓄冷器组20利用堆高机40的夹持杆41插入所述支架结构24的插入口245,由所述箱体12的开口放入所述蓄冷设备14内部,关闭所述门片141,并继续提供冷能。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结构24的最顶面于所述横向支架所形成的矩形框架间设置有一横杆249,使所述堆高机40的夹持杆41的前后端均可借所述框架与所述横杆249的支撑处提起所述蓄冷器组20。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火车站均设有冻结室50用以利用所述冻结机冻结所述蓄冷器组20。

图16为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蓄冷设备组装于箱体外部的示意图,当所述蓄冷设备14组装于所述箱体12外部,如图6所示的结构。而所述箱体12的箱体壁上设有一送风口144与一出风口146。其他结构与构件均类似于图6所示,在此不予赘述。与图6不同处在于:如图14C所示,在所述支架结构24上方设置有提供所述堆高机40的所述夹持杆41插入的插入口245。而所述支架结构24的下方可设置有所述承水盘148。所述承水盘148用以承接所述蓄冷片22所流下来的结露水或凝结水。由图所示,每一蓄冷片22以直立式堆叠,且所述蓄冷片22间提供气流通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利用箱体及蓄冷设备配置于所述箱体侧边,利用所述送风器将冷能送至所述箱体内部,并借所述入风口形成送风与回风路径,达到对所述箱体内的(货)保冷与保鲜,并以蓄冷方式提供冷能,不需要配置冷冻设备,达到保冷目的。

本发明的铁路冷藏集装箱的优点是使用蓄冷器组,节能环保(重复使用),价格便宜,免使用柴油,安全。另外,蓄冷器组可在火车站的冻结机提供蓄冷器组的交换,延长保冷效果。而且对于铁路冷藏集装箱的壳体取出或装入蓄冷器组方便。因壳体设置有风扇在上方,对出风与回风循环是有相当帮助。本发明可利用设置在火车箱上的电力或风力发电或太阳能板发电组等等再生能源,提供送风器等的电力供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发明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