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收纳衣服的包裹方法及衣服包裹物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83751阅读:1510来源:国知局
用于收纳衣服的包裹方法及衣服包裹物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裹衣服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容易地包裹衣服而且不容易松开的包裹方法及其衣服包裹物。



背景技术:

包袱便于包裹物品,一直以来获得了广泛的使用。

普通的包袱由矩形的布制成,极其简单,折叠后很小,展开后很大,而且易于保存。

此外,包袱质地柔软,能够顺应所包裹的物品而包裹成适当的形状。

另外,一直以来具有适应所包裹物品的包裹方法,沿用至今。

而要掌握包裹方法,对于熟练者而言比较简单,但对于不熟练者而言却是相当困难。

因此,已知有一种技术,其对上述课题加以研究后,发明了一种即使不熟练者也能简单地包裹物品的包袱。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包袱,不仅可以防止衣服蒙尘,还可以用作手提袋。

该包袱由方形的布状物构成,在包袱的中心及包袱内的圆周上且呈放射状形成多个扣眼。该包袱可以用于防尘,即:使挂有衣服的衣架挂钩穿过该扣眼,以此覆盖所挂衣服。此外,该包袱还可以用作手提袋,即:将绳状物以出没于包袱的内外表面的方式呈环形穿插于圆周上的穿插孔,同时拉紧该绳状物,以将容纳于包袱圆周内的物品容纳于小袋内。

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能够将食品的新鲜度维持在良好状态的包袱。

该包袱由两种复合材料构成,其中,一种复合材料为将在聚酯膜上蒸镀铝粉末而成的片材与发泡聚乙烯的片材层压加工为一体而成,另一种复合材料为在上述复合材料的发泡聚乙烯片材的表面叠加了聚乙烯片材后实施层压加工而成。将上述两种复合材料切割成方形或矩形的包袱,同时在包袱的一个角部安装橡胶绳。

此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不必麻烦地收紧系结角部,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和稳定性,便于任何人使用的包袱。

该包袱中,在具有4个角部的包袱上设置连结一条对角线上的2个角部的连结部(由纽扣和狭缝构成),在另一条对角线上的2个角部分别设置孔部,该孔部可供藉由上述连结部连结的上述一条对角线上的2个角部穿插。连结设置有上述连结部的2个角部的一条对角线的长度,要比连结设置有上述孔部的2个角部的另一条对角线的长度长。

此外,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包袱,不仅能够包裹着搬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容纳物,还能够实现手提、肩挎、背扛等多种携带方式。

该包袱具备:方形片材,其在四角部形成有把手;多个绳带穿插部,其在上述方形片材的四边隔着规定间隔设置;第一钩挂绳,其穿插于上述方形片材的邻接的二边的绳带穿插部而设置;以及第二钩挂绳,其穿插于剩余的二边的绳带穿插部而设置。

但上述发明的结构均是在包袱上设置多个孔,或是利用纽扣或绳带来包裹物品,存在当绳带松弛或断裂时容易松开的缺点。

此外,上述发明的包袱的结构较为复杂,不够简单,制造成本也比普通的包袱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特开平2009-298472号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第3029787号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第3153791号

【专利文献4】日本发明专利公开特开平2009-12830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即针对上述问题而完成。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容易地包裹衣服等,而且一旦包裹好就不容易松开的包裹方法及其衣服包裹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发现藉由在包袱的角部设置孔洞,并使与上述角部成对角的角部穿过上述孔洞,即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以此发现为基础,完成了本发明的包裹方法。

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用于将衣服收纳于包袱A的包裹方法,其特征在于,

展开呈矩形的包袱A,该包袱A具有带小孔的第1角部1、与第1角部1成对角的第2角部2、以及第1角部1与第2角部2之间的第3角部3及第4角部4,

在所述包袱A上放置衣服S,将包袱A的右半部分R以覆盖衣服S的方式折叠,将其第3角部3塞入衣服S下面,接着将左半部分L以覆盖在折叠后的右半部分R之上的方式折叠,将其第4角部4以折返的方式折叠,然后,将第1角部1以封闭开口部的方式(向近前侧)折叠,在该状态下将下半部分(向对面侧)折叠并使第2角部2从下向上穿过第1角部1的小孔1A。

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包裹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第2角部2从下向上穿过第1角部1的小孔1A时,使第2角部2处于收紧状态。

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根据第2方案所述的包裹方法,其特征在于,

拧转第2角部2以使其收紧。

本发明的第4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包裹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第2角部2从下向上穿过第1角部的小孔后,将第2角部2拉出并展开。

本发明的第5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包裹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2角部2设置有显示标志P,在拉出并展开的状态下,人眼可见该显示标志P。

本发明的第6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包裹方法,其特征在于,

衣服S在折叠状态下被收纳。

本发明的第7方案为,根据第6方案所述的包裹方法,其特征在于,

衣服S为衬衫。

本发明的第8方案为,一种将衣服包裹入包袱的衣服包裹物,其特征在于,

其构成为:

在呈矩形的包袱上放置衣服,该包袱具有带小孔的第1角部、与第1角部成对角的第2角部、以及第1角部与第2角部之间的第3角部及第4角部,将包袱的右半部分以覆盖衣服的方式折叠,将其第3角部塞入衣服下面,将包袱的左半部分以覆盖在折叠后的右半部分之上的方式折叠,将其第4角部以折返的方式折叠,将第1角部以封闭开口部的方式(向近前侧)折叠,在该状态下将包袱的下半部分(向对面侧)折叠并使第2角部从下向上穿过第1角部1的小孔。

此外,只要符合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采用将上述第1方案至第8方案进行适当组合的结构。

【发明的效果】

(1)本发明的用于将衣服收纳于包袱A的包裹方法为,一种用于将衣服收纳于包袱A的包裹方法,其中,展开呈矩形的包袱A,该包袱A具有带小孔的第1角部1、与第1角部1成对角的第2角部2、以及第1角部1与第2角部2之间的第3角部3及第4角部4,在所述包袱A上放置衣服S,将包袱A的右半部分R以覆盖衣服S的方式折叠,将其第3角部3塞入衣服S下面,接着将包袱的左半部分L以覆盖在折叠后的右半部分R之上的方式折叠,将其第4角部4以折返的方式折叠,然后,将第1角部1以封闭开口部的方式(向近前侧)折叠,在该状态下将包袱的下半部分(向对面侧)折叠并使第2角部2从下向上穿过第1角部1的小孔1A。因此,本发明的包裹方法结构简单,能够容易地包裹衣服S等,而且一旦包裹后即不容易松开。

本发明的包裹方法不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绳带等,因此不容易松弛。

(2)由于使第2角部2从下向上穿过第1角部1的小孔1A时,使第2角部处于收紧状态,因此容易穿过。

(3)由于拧转第2角部2以使其收紧,因此第2角部2能够容易地变细。

(4)由于使第2角部2从下向上穿过第1角部的小孔后,将第2角部2拉出并展开,因此第2角部2难以脱落,包裹不容易变松弛。

此外,由于展开变宽的部分从收紧的部分像花瓣一样绽开,因此具有外观设计性。

(5)由于在第2角部2设置有显示标志P,在拉出并展开的状态下,人眼可见该显示标志P,因此作为识别标记(one point mark)比较醒目。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包袱的实施方式的图,图1(A)为立体图,图1(B)示出正面,图1(C)示出背面。

图2为示出将衣服包裹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袱内的方法的步骤的框图。

图3为示出将衣服包裹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袱内的方法的步骤<前半部分>的状态图,图3(A)示出包袱展开步骤、图3(B)示出衣服放置步骤、图3(C)示出右半部分折叠步骤、图3(D)示出左半部分折叠步骤。

图4为示出将衣服包裹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袱内的方法的步骤<后半部分>的状态图,图4(E)示出第1角部折叠步骤、图4(F)示出第2角部折叠步骤、图4(G)示出第2角部穿过小孔步骤、图4(H)示出第2角部展开步骤。

图5示出未设置显示标志而仅设置小孔的包袱,图5(A)示出对小孔的周围实施锁边进行了扣眼加工的例子,图5(B)示出未进行过扣眼加工的小孔的例子。

图6示出包袱A的形状的变形例,图6(A)示出正方形,图6(B)示出实施倒角的正方形,图6(C)示出具有凹状弯曲边的正方形,图6(D)示出具有凸状弯曲边的正方形,此外,图6(E)示出菱形,图6(F)示出倒角的菱形,图6(G)示出具有凹状弯曲边的菱形,图6(H)示出具有凸状弯曲边的菱形。

图7为示出将衣服包裹入呈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菱形的包袱内的步骤的状态图,图7(A)示出包袱展开步骤,图7(B)示出衣服放置步骤,图7(C)示出右半部分折叠步骤,图7(D)示出左半部分折叠步骤,图7(E)示出第1角部折叠步骤,图7(F)示出第2角部穿过小孔步骤后的第2角部展开步骤。

图8为示出包裹结束之后的包袱即衣服包裹物的整体示意图。

图9为用于说明用手抓住,向上手提衣服包裹物的方法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需要,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包裹方法能够藉由极其简单的带小孔包袱A,容易地包裹衣服S进行收纳。

以下,仅以包裹衬衫等衣服S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衣服S,而是可以用于所有衣服。

本发明所使用的包袱A为矩形,具备4个角部。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包袱的实施方式的图,图1(A)示出立体图,图1(B)示出正面,图1(C)示出背面。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包袱A具有:第1角部1、与第1角部1成对角的第2角部2(图中对面侧的为第1角部1,近前侧的为第2角部2)、以及右边的第3角部3及左边的第4角部4(图中左右方向中左边的为第4角部4,右边的为第3角部3)。

在第1角部1形成有小孔1A,如后文所述,该小孔1A用于在包裹了衣服后供其他角部在此穿过并固定。

然后对小孔1A的周围实施锁边进行扣眼加工1A1,进而优选该扣眼形成为花样。

在第2角部2设置有显示标志P。

该显示标志P可以采用动漫形象、商标等,可作为人眼可见的识别标记。

布的形态只要是能包裹如普通的包袱A所包裹的物品的柔软的质地即可,例如可以采用纺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纸等。

布的材质可以采用绢、棉等天然纤维,以及聚酯、聚酰胺等合成纤维。

下面,对包裹方法进行说明。

图2为示出将衣服包裹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袱内的方法的步骤的框图。

该包裹方法包括下面一系列的步骤:本包裹方法为用于将衣服收纳于包袱A的包裹方法,其中,将呈矩形的包袱A展开,该包袱A具有带小孔的第1角部1、与第1角部呈对角的第2角部2、以及第1角度与第2角部之间的第3角部3及第4角部4,在包袱A上放置衣服S,将包袱A的右半部分R以覆盖衣服S的方式折叠,将其第3角部3塞入衣服S的下面,接着将左半部分L以覆盖在折叠后的右半部分R之上的方式折叠,将其第4角部4以折返的方式折叠,然后,将第1角部1以封闭开口部的方式(向近前侧)折叠,在该状态下将下半部分(向对面侧)折叠,使第2角部2从下向上穿过第1角部1的小孔1A。

此处所谓“右半部分”、“左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半部分”。

关于上述包裹方法,针对每一步骤进行说明。

图3为示出将衣服包裹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袱内的方法的步骤<前半部分>的状态图,图3(A)示出包袱展开步骤、图3(B)示出衣服放置步骤、图3(C)示出右半部分折叠步骤、图3(D)示出左半部分折叠步骤。

而且,为方便起见,将图的上方称为对面侧,将图的下方称为近前侧。

(1)包袱展开步骤〔参照图3(A)〕

首先,在较大的平面上将包袱A大幅展开。

作为展开的平台,应尽量采用接近平面的平台,以便于操作。

然后,如图所示,使有小孔的第1角部1位于对面侧,使与第1角部1成对角的第2角部2位于近前侧。

此外,如后文所述,第2角部2的显示标志P优选位于正面,以保证穿过小孔1A后展开时显示标志P能够展露于正面。

显示标志P位于背面的情况下,穿过小孔1A时,拧转第2角部2即可。

(2)衣服放置步骤〔参照图3(B)〕

然后,在进行了上述配置的包袱A上放置衣服S。

衣服S的放置方法优选为,将衣服的衣领部置于有小孔1A的第1角部1侧,躯干部位于第1角部1侧的相反侧(即衣领部位于图中的对面侧,躯干部位于图中的近前侧)、衣服S整体放置于包袱A的中央附近。

即使放置方法在前后方向上略有错位,仅会对衣服包裹物的形状略有影响。

(3)右半部分折叠步骤〔参照图3(C)〕

然后,将包袱A的右半部分R以覆盖衣服S的方式折叠,接着略微抬起衣服S,将第3角部3塞入衣服S下面的空间。

在折叠包袱A的右半部分R时,优选将连接第1角部1的小孔1A和显示标志P的线作为中心线,以此当作折叠时的标准。

(4)左半部分折叠步骤〔参照图3(D)〕

然后,将左半部分L以覆盖在折叠后的右半部分R之上的方式折叠。

即,折叠左半部分L,使其覆盖于已经折叠了的右半部分R之上。

接着,将第4角部4以折返的方式折叠,以保证第4角部4不会突出到右半部分R的折叠端(折痕R1)的外面。

即使稍有突出也无碍。

该折返是向正面折返,当然也可向背面折返。

此外,若是向背面折返,也可藉由折叠端(折痕R1)向右半部分的背面折返。

而且,也可颠倒右半部分折叠步骤和左半部分折叠步骤的先后顺序。

藉由经过上述包裹过程(展开包袱A→放置衣服S→折叠右半部分R→折叠左半部分L),包袱A的横向宽度变小,纵向较长,类似于领带的形状,即成为“领带形状”。

然后,图4为示出将衣服包裹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袱内的方法的步骤<后半部分>的状态图,图4(E)示出第1角部1的折叠步骤、图4(F)示出第2角部2的折叠步骤、图4(G)示出第2角部2穿过小孔1A的步骤、图4(H)示出第2角部2的展开步骤。

(5)第1角部折叠步骤〔参照图4(E)〕

成为领带形状的包袱A中,在对面侧的第1角部1附近形成有第1开口部M1,此外在近前侧的第2角部2附近形成有第2开口部M2。

此处,将对面侧的第1角部1向近前侧折叠,封闭第1开口部M1。

(6)第2角部穿过小孔步骤〔参照图4(F),图4(G)〕

然后,将成为领带形状的包袱A的近前侧向对面侧折叠并重叠,使第2角部2从下向上穿过第1角部1的小孔1A。

将第2角部2塞入第1角部1的内侧,从下向上穿过小孔1A。

在使第2角部2穿过该第1角部1的小孔1A时,若拧转第2角部2使其处于收紧的状态,则较容易穿过。

此外,若对小孔1A的周围实施锁边,进行扣眼加工1A1以形成花样等,则其可成为醒目的标记,易于使第2角部2穿过。

(7)第2角部展开步骤〔参照图4(H)〕

如上所述,使第2角部2穿过第1角部1的小孔1A后,将显露出的第2角部2展开并扩展开来。

藉由上述展开并扩展,可使第2角部2难以从小孔1A脱落。

在该大幅扩展开来的状态下,显露出显示标志P,可作为识别标记映入人眼。

(8)包裹结束

藉由上述操作,所有包裹步骤结束。

本实施例中,结束了包裹步骤后的包袱A(衣服包裹物A1)的形状呈大致矩形,且在大致中央的位置有第3角部3大幅摊开,成为类似于花朵的具有外观设计性的形态。

作为参考,图8为示出结束了包裹之后的包袱即衣服包裹物的整体示意图。

此时,可以藉由用手抓住大幅摊开的第1角部1,使第2角部2发挥类似于把手的功能。

图9为用于说明用手抓住,向上手提衣服包裹物的方法的侧视示意图。

用手抓住第1角部1,由于第1角部1大幅摊开,因而易于抓住。

抓住第1角部1后,藉由保持原样上提,能够将整个包袱提起(A→B→C)。

藉由抓着第1角部1上提,能够将多个衣服包裹物A1提起,便于携带着移动。

此外,也可将第1角部1拉长,挎在肩上,比较便利。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举例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变更发明主旨,允许实施各种变形。

例如,也可不在包袱A上设置显示标志P。

作为参考,图5示出未设置显示标志P而仅设置小孔1A的包袱A,图5(A)示出对小孔1A的周围实施锁边进行扣眼加工的例子,图5(B)示出未进行扣眼加工的孔的例子。

而且,扣眼加工可采用金属环也可采用树脂环。

此外,为便于使第2角部2穿过小孔1A,可在其边角局部进行树脂加工,增加其硬度,使角部产生刚性。

此外,实施方式中将包袱A的形状例举为矩形(正方形)进行了说明,其实也可采用菱形。

此外,角部的边角也可采用略微倒角的形状。

进而,只要能够适用图7所示的包裹步骤,也可采用长方形的包袱A。

图6示出包袱A的形状的变形例。

图6(A)示出正方形,图6(B)示出实施倒角的正方形,图6(C)示出具有凹状弯曲边的正方形,图6(D)示出具有凸状弯曲边的正方形。

此时,由于图6(B)为边角倒角为弧形的正方形,因此在对包袱的周围实施滚边时,可以对除了第1角部2之外的其他3个弧形部分不停顿地实施连续滚边,制造效率较高。

图6(E)示出菱形,图6(F)示出倒角的菱形,图6(G)示出具有凹状弯曲边的菱形,图6(H)示出具有凸状弯曲边的菱形。

而且,关于图6(B)的倒角的正方形以及图6(F)的倒角的菱形,由于仅在第2角部2保留了边角,因此便于穿过小孔1A。

图7为示出将衣服包裹入呈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菱形的包袱内的步骤的状态图,图7(A)示出包袱A的展开步骤,图7(B)示出衣服S的放置步骤,图7(C)示出右半部分R的折叠步骤,图7(D)示出左半部分L的折叠步骤,图7(E)示出第1角部1的折叠步骤,图7(F)示出第2角部2穿过小孔1A步骤后的第2角部2的展开步骤。

如上所述,在菱形的包袱A中,基本上采取与上述正方形的包袱A相同的步骤进行包裹,但在包袱展开步骤中,如图所示,以横向较长的方式配置菱形的包袱A。

由于能确保右半部分R和左半部分L获得较大的折叠预留空间,因此可以在最终形态下实现宽度较大的包裹。

当包袱为菱形时,以纵向较长的方式使用时,可以实现宽度较窄的包裹,以横向较长的方式使用时,可以实现宽度较大的包裹。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用于将衣服收纳于包袱A的包裹方法中,展开呈矩形的包袱A,该包袱A具有带小孔1A的第1角部1、与第1角部1成对角的第2角部2、以及第1角部1与第2角部2之间的第3角部3及第4角部4,在所述包袱A上放置衣服S,将包袱A的右半部分R以覆盖衣服S的方式折叠,将其第3角部3塞入衣服S下面,接着将左半部分L以覆盖在折叠后的右半部分R之上的方式折叠,将其第4角部4以折返的方式折叠,然后,将第1角部1以封闭开口部的方式(向近前侧)折叠,在该状态下将下半部分(向对面侧)折叠并使第2角部2从下向上穿过第1角部1的小孔1A。因此,本发明的包裹方法结构简单,能够容易地包裹衣服S等,而且一旦包裹后即不容易松开。

只要是利用该点,也可适用于包裹衣服以外的其他物品。

附图标记说明

A……包袱

A1……衣服包裹物

1…第1角部

1A…小孔

1A1…扣眼加工

2…第2角部

3…第3角部

4…第4角部

L……左半部分

R……右半部分

M1……第1开口部

M2……第2开口部

P……显示标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