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永磁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3297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电梯用永磁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具体涉及一种电梯用永磁曳引机。



背景技术:

电梯曳引机的运行,通常需要电动机转子的运动和/或位置的相关信息,一般会在曳引机上设置测量装置进行获取。

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102648142b公开了一种测量装置、电驱动器、升降机以及电梯系统,其设有测量装置的升降机的结构特点是:用于测量电机转子的位置和/或运动的测量装置,包含磁感应带、阅读器,磁感应带附在电机的旋转部分上,装配成围绕转子的转轴旋转;感测沿着磁感应带纵向大致正弦变化的磁性的阅读器,紧邻磁感应带地被安装在驱动滑轮护板上。这种结构,有利于测量装置在升降机上灵活布置。

但是,这种测量装置及升降机,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需要专门的磁感应带,必须具有:磁感应带产生的磁场的强度沿着磁感应带的纵向大致正弦地变化,这样的磁感应带需要花费一定的制作成本。

第二,磁感应带需要附在电机的旋转部分上,与转子一体旋转,需要升降机为磁感应带提供安装位置和空间。这样会使得升降机结构复杂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用永磁曳引机,它可以解决上述使用现有测量装置的升降机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电梯用永磁曳引机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永磁电动机1、固定机座2、转子机箱3、测量装置5;永磁电动机1包括定子11、转子13,定子11与转子13相对设置;转子13设有若干永磁体12;固定机座2具有定子安装部2a,定子11固定设置于定子安装部2a处;转子机箱3具有转子安装部3a,转子安装部3a与定子安装部2a互为相对;转子13固定设置于转子安装部3a处;转子机箱3能够绕其旋转轴线31旋转;转子机箱3,包括驱动电梯绳索6的绳轮32;转子13与定子11之间形成气隙14;气隙14形成气隙面;永磁体12设有永磁体突出部12a,永磁体突出部12a与定子铁心15在气隙面上的投影不重叠;测量装置5设置于固定机座2上,测量装置5包括感应磁场的感应头51、测量磁场的测头52;感应头51设置于永磁体突出部12a的附近,能够感应到永磁体突出部12a生成的磁场;感应头51将感应到的永磁体突出部12a生成的磁场传递给 测头52进行测量,测量的输出信号作为转子13的运动和/或位置的反馈信号,提供给驱动永磁电动机1的电机控制系统。

所述气隙14沿径向延伸,气隙14形成与转子机箱3的旋转轴线31大致垂直的圆盘形气隙面14a;或者,所述气隙14沿轴向延伸,气隙14所形成的气隙面14b为圆柱形,圆柱形气隙面14b的中心线与旋转轴线31大致重合。

所述永磁体突出部12a与永磁体12相互连接成一体;或者,永磁体突出部12a与永磁体12为分体式结构,两者之间形成径向间隔部12b。

所述永磁体突出部12a在旋转的周向方向12c上,一个接着一个n极、s极相继布置,相邻的永磁体突出部12a相互连接成一体;或者,所述永磁体突出部12a在旋转的周向方向12c上,一个接着一个n极、s极相继布置,相邻的永磁体突出部12a之间形成周向间隔部12d。

所述感应头51与测头52为一体结构;或者,感应头51与测头52为分体式结构,感应头51通过传导部51a连接测头52;传导部51a采用导磁材料制成。

所述固定机座2的主轴部末端沿径向延伸到绳轮32的侧面,形成支撑部分2b,绳轮32被容纳在定子安装部2a与支撑部分2b之间。

所述永磁体突出部12a产生的磁场强度h沿着气隙面大致周期性地变化。

所述永磁体突出部12a产生的磁场强度h的波形为正弦波、三角波、梯形波或者矩形波。

包含所述永磁体突出部12a的永磁体12在气隙面14a上的投影在径向上的长度lm大于定子铁心15在气隙面14a上的投影在径向上的长度lt。

包含所述永磁体突出部12a的永磁体12在气隙面14b上的投影在轴向上的长度ln大于定子铁心15在气隙面14b上的投影在轴向上的长度ls。

所述永磁体12通过粘结剂和/或机械固定方式附在转子13上。

所述永磁体突出部12a具有面包形突出部120a。

所述感应头51与永磁体突出部12a在旋转轴线31方向上的距离d为0.5~15mm。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新的测量装置的电梯用永磁曳引机,在电梯用永磁曳引机已有的永磁体上设置永磁体突出部,对永磁体突出部产生的磁场,使用磁场感应头和测头,获取转子的运动和/或位置。本发明可以省却专门的磁感应带,且无需考虑磁感应带的装配及空间,使曳引机结构简单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梯用永磁曳引机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o-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圆盘形气隙面展成直线水平状的示意图,永磁体突出部产生的磁场强度h沿着气隙面大致周期性地变化;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圆盘形气隙面展成直线水平状的示意图,永磁体突出部产生的磁场强度h沿着气隙面大致正弦地变化;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圆柱形气隙面展成直线水平状的示意图,永磁体突出部产生的磁场强度h沿着气隙面大致正弦地变化。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为永磁电动机,2为固定机座,

2a为定子安装部,2b为支撑部分,

3为转子机箱,3a为转子安装部,

4为轴承,5为测量装置,

6为电梯绳索,

11为定子,12为永磁体,

12a为永磁体突出部,12b为径向间隔部,

12c为周向方向,12d为周向间隔部,

120a为面包形的永磁体突出部,

13为转子,14为气隙,

14a为圆盘形气隙面,14b为圆柱形气隙面,

15为定子铁心,16为定子线圈,

31为旋转轴线,32为绳轮,

51为感应头,51a为传导部,

52为测头,

lm为永磁体在圆盘形气隙面上的投影在径向上的长度,

lt为定子铁心在圆盘形气隙面上的投影在径向上的长度,

d为感应头与永磁体突出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距离,

h为永磁体突出部产生的磁场强度,

ln为永磁体在圆柱形气隙面上的投影在轴向上的长度,

ls为定子铁心在圆柱形气隙面上的投影在轴向上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电梯用永磁曳引机,包括永磁电动机1、固定机座2、转子机箱3、轴承4、测量装置5;

永磁电动机1包括设有定子线圈16、定子铁心15的定子11,设有若干永磁体12的转子13,定子11与转子13相对设置;电动机1为绳轮32提供旋转动力;

固定机座2具有定子安装部2a、沿轴向延伸的主轴部;定子11固定设置于定子安装部2a处;主轴部通过轴承4对转子机箱3的旋转进行支撑;

转子机箱3具有转子安装部3a,转子安装部3a与定子安装部2a互为相对;转子13固定设置于转子安装部3a处;转子机箱3能够绕其旋转轴线31旋转;

转子13与定子11之间形成气隙14;气隙14沿径向延伸,气隙14形成与转子机箱3的旋转轴线31大致垂直的圆盘形气隙面14a;

转子机箱3上形成有用于驱动电梯绳索的绳轮32;

永磁体12设有永磁体突出部12a,永磁体突出部12a与永磁体12相互连接成一体;

如图3所示,永磁体突出部12a与定子铁心15,在气隙面14a上的投影不重叠;优选地,包含永磁体突出部12a的永磁体12在气隙面14a上的投影在径向上的长度lm大于定子铁心15在气隙面14a上的投影在径向上的长度lt;

永磁体12通过粘结剂和/或机械固定方式附在转子13上;

永磁体突出部12a与转子13一体绕旋转轴线31旋转;

测量装置5用于测量永磁电动机1的转子13的运动和/或位置;如图3所示,测量装置5包括感应磁场的感应头51、测量磁场的测头52;

测量装置5安装在固定机座2上,感应头51紧邻永磁体突出部12a;优选地,感应头51与永磁体突出部12a在旋转轴线31方向上的距离d为0.5~15mm;

感应头51与测头52为一体结构;

如图4所示,永磁体突出部12a在旋转的周向方向12c上,一个接着一个n极、s极相继布置,相邻的永磁体突出部12a相互连接成一体;永磁体突出部12a产生的磁场强度h沿着气隙面14a大致周期性地变化;优选地,磁场强度h的波形为三角波、梯形波,或者矩形 波;

感应头51将感应到的永磁体突出部12a生成的磁场,传递给测头52进行测量,测量的输出信号可作为转子13的运动和/或位置的反馈信号,提供给驱动永磁电动机1的电机控制系统。

本实施例使用磁场感应头和测头,通过感测电梯用永磁曳引机转子上的永磁体突出部的磁场,获取转子的运动和/或位置,可以省却专门的磁感应带或磁感应环,及其安装操作空间等,使曳引机结构简单化。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5所示,固定机座2的主轴部末端沿径向延伸到绳轮32的侧面,形成支撑部分2b,所述绳轮32被容纳在定子安装部2a与支撑部分2b之间;这样能够提升绳轮32的径向承载能力;

如图6所示,永磁体突出部12a与永磁体12为分体式结构,两者之间形成径向间隔部12b;这样的永磁体突出部12a可以选用与永磁体12不同及价格更便宜的磁体材料;感应头51与测头52为分体式结构,感应头51设有传导部51a,传导部51a采用导磁材料制成,传导部51a连接感应头51与测头52,将感应头51感应的磁场传导至测头52进行测量;这样的感应头51可以具有更小的尺寸,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感应头51的空间布置;

如图7所示,永磁体突出部12a在旋转的周向方向12c上,一个接着一个n极、s极相继布置,相邻的永磁体突出部12a之间形成周向间隔部12d;永磁体突出部12a产生的磁场强度h沿着气隙面14a大致正弦地变化。可通过对永磁体突出部进一步优化设计,如设计成面包形状的永磁体突出部120a,能够使磁场强度h沿着气隙面14a的变化更接近正弦,进一步提高对转子的位置和/或运动的测量精度。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如图8所示,定子11固定设置于固定机座2的轴向延伸部,转子13固定设置于转子机箱3的轴向延伸部,转子13与定子11之间形成的气隙14沿轴向延伸,气隙14所形成的气隙面14b为圆柱形,圆柱形气隙面14b的中心线与旋转轴线31大致重合;

如图9所示,包含永磁体突出部12a的永磁体12在气隙面14b上的投影在轴向上的长度ln大于定子铁心15在气隙面14b上的投影在轴向上的长度ls;

如图10所示,永磁体突出部12a在旋转的周向方向12c上,一个接着一个n极、s极相继布置,相邻的永磁体突出部12a之间设有周向间隔部12d;永磁体突出部12a产生的磁场 强度h沿着气隙面14b大致正弦地变化。

本发明以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当然也可适用于其它的结构组合型式:比如气隙14构成一圆柱体,感应头51与测头52为分体式结构,静止部分2延伸到绳轮32的侧面,转子径向尺寸大于定子的外转子电机等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