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抽拉式盒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065阅读:18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左右抽拉式盒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左右抽拉式盒子。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香烟盒大多是单盒式香烟盒,这种香烟盒在多次打开后,会使盒内的香烟受潮、烟味流失,同时也不满足一些烟者同时携带两种香烟的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双盒式香烟盒。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左右抽拉式盒子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左右抽拉式盒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盒和内盒,外盒包括配合设置的外盒正面、外盒背面、第一底面、顶盖、第一顶盖卡板、第二顶盖卡板、第一粘贴面、第二粘贴面、第三粘贴面、第四粘贴面、第五粘贴面、第一底部卡板、第二底部卡板、第一小挡板和第二小挡板;所述内盒包括左内盒和右内盒,所述左内盒包括配合设置的左内盒正面、左内盒背面、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第六粘贴面、第二底面、第一三角粘贴面、第九粘贴面和第二内盒卡板,所述右内盒包括配合设置的右内盒正面、右内盒背面、第二侧面、第四侧面、第七粘贴面、第三底面、第二三角粘贴面、第八粘贴面和第一内盒卡板;所述内盒滑动设置在外盒内,内盒能在外盒内抽拉。

所述的一种左右抽拉式盒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盒展开状态的结构为:

所述第二粘贴面和第一粘贴面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盒正面的左端和外盒正面的右端,所述顶盖和第一底面分别设置在外盒正面的上端和外盒正面的下端,所述第二顶盖卡板和第一顶盖卡板分别设置在顶盖的左端和顶盖的右端,所述第二底部卡板和第一底部卡板分别设置在第一底面的左端和第一底面的右端,所述第二小挡板设置在第一粘贴面的右端;所述外盒背面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上端,所述第四粘贴面和第三粘贴面分别设置在外盒背面的左端和外盒背面的右端,所述第五粘贴面设置在外盒背面的上端,所述第一小挡板设置在第四粘贴面的左端;

所述左内盒展开状态的结构为:

所述第三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底面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内盒正面的左端、左内盒正面的右端和左内盒正面的下端,所述左内盒背面和第一三角粘贴面分别设置在第一侧面的右端和第一侧面的下端,所述第六粘贴面和第九粘贴面分别设置在左内盒背面的右端和左内盒背面的下端,所述第二内盒卡板设置在第六粘贴面的下端;

所述右内盒展开状态的结构为:

所述第二侧面、第四侧面和第三底面分别设置在所述右内盒正面的左端、右内盒正面的右端和右内盒正面的下端,所述右内盒背面和第二三角粘贴面分别设置在第二侧面的左端和第二侧面的下端,所述第七粘贴面和第八粘贴面分别设置在右内盒背面的左端和右内盒背面的下端,所述第一内盒卡板设置在第七粘贴面的下端。

所述的一种左右抽拉式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背面和第四粘贴面间设有第一通孔,外盒背面和所述第三粘贴面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外盒正面和第二粘贴面间设有第三通孔,外盒正面和所述第一粘贴面间设有第四通孔。

所述的一种左右抽拉式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正面上设有一窗口,盒子成型后所述第二粘贴面与外盒正面的窗口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口,盒子成型后所述第一粘贴面与外盒正面的窗口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口。

所述的一种左右抽拉式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内盒正面的上端和左内盒正面的上端均设有第三凹口。

所述的一种左右抽拉式盒子,其特征在于盒子的制作方法为:

外盒的制作方法:

W1:在第一印刷纸上进行模切,切出外盒展开状态的结构;

W2:将第一粘贴面向上折180度,把第一粘贴面与外盒正面粘贴,将第二小挡板向上折90度,将第二粘贴面向上折180度,把第二粘贴面与外盒正面粘贴;

W3:将第四粘贴面向上折180度,把第四粘贴面与外盒背面粘贴,将第一小挡板向上折90度,将第三粘贴面向上折180度,把第三粘贴面与外盒背面粘贴;

W4:将第一顶盖卡板和第二顶盖卡板均向上折180度且均与顶盖粘贴;

W5:将外盒背面和外盒正面均向上折90度,将第五粘贴面向下折90度,将第一底面向下折90度,把第一底面与第五粘贴面粘贴,将第一底部卡板和第二底部卡板均向下折180度且均与第五粘贴面粘贴;

W6:将第一小挡板与第二小挡板粘贴,此时外盒形成;

右内盒的制作方法:

Y1:在第二印刷纸上进行模切,切出右内盒展开状态的结构;

Y2:将右内盒正面和右内盒背面均向上折90度,将第七粘贴面向下折90度,第四侧面向下折90度,把第四侧面与第七粘贴面粘贴;

Y3:将第八粘贴面向右折90度,第二三脚粘贴面向上折90度,第三底面向左折90度,把第八粘贴面和第二三脚粘贴面均与第三底面粘贴;

Y4:将第一内盒卡板向下折90度且与第三底面粘贴,此时右内盒形成;

左内盒的制作方法:

Z1:在第三印刷纸上进行模切,切出左内盒展开状态的结构;

Z2:将左内盒正面和左内盒背面均向上折90度,将第六粘贴面向下折90度,第三侧面向下折90度,把第三侧面与第六粘贴面粘贴;

Z3:将第九粘贴面向左折90度,第一三角粘贴面向上折90度,第二底面向右折90度,把第九粘贴面和第一三脚粘贴面均与第二底面粘贴;

Z4:将第二内盒卡板向下折90度且与第二底面粘贴,此时左内盒形成;

内盒与外盒连接方法:

将外盒的正面朝上,右内盒和左内盒的正面也均朝上,将右内盒的第四侧面从外盒的右端首先插入外盒,然后将整个右内盒推进外盒内部;将左内盒的第三侧面从外盒的左端首先插入外盒,然后将整个左内盒推进外盒内部,此时盒子形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外盒可根据图案设计与工艺要求可挖空外盒图案(外盒窗口处挖空),通过左內盒或右内盒抽拉运动,实现开合两种状态下的图案对接,增强盒子的可观赏性与把玩性;

2.左右內盒抽拉打开可实现多面设计印刷面,丰富了盒子层次,增强盒子神秘感;

3.左內盒与右内盒呈对称设置,可单独或者同时拉出;

4.外盒上的4个卡板可限制内盒被拉出外盒的长度,保证内盒不完全脱离外盒;

5. 左右抽拉式盒子通过外盒上的卡板与内盒上的卡板定位,定位精度达到±0.3mm,实现方便、卡口巧妙、外观简洁。

附图说明

图1为外盒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右内盒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左内盒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左右内盒均拉出外盒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左右内盒均脱离外盒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外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盒正面,2-外盒背面,3-顶盖,4-第二粘贴面,5-第一粘贴面,6-第三粘贴面,7-第四粘贴面,8-第五粘贴面,9-第一小挡板,10-第二顶盖卡板,11-第一顶盖卡板,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第一底面,15-第三通孔,16-第四通孔,17-第二凹口,18-窗口,19-第二小挡板,20-右内盒背面,21-右内盒正面,22-第二侧面,23-第七粘贴面,24-第一内盒卡板,25-第八粘贴面,26-第二三角粘贴面,27-第三底面,28-第四侧面,29-第三侧面,30-左内盒正面,31-第一侧面,32-左内盒背面,33-第六粘贴面,34-第二内盒卡板,35-第九粘贴面,36-第一三角粘贴面,37-第二底面,38-第三凹口,39-第一凹口,40-第二底部卡板,41-第一底部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外盒和内盒,外盒包括外盒正面1、外盒背面2、第一底面14、顶盖3、第一顶盖卡板11、第二顶盖卡板10、第一粘贴面5、第二粘贴面4、第三粘贴面6、第四粘贴面7、第五粘贴面8、第一底部卡板41、第二底部卡板40、第一小挡板9和第二小挡板19;所述内盒包括左内盒和右内盒,所述左内盒包括左内盒正面30、左内盒背面32、第一侧面31、第三侧面29、第六粘贴面33、第二底面37、第一三角粘贴面36、第九粘贴面35和第二内盒卡板34,所述右内盒包括右内盒正面21、右内盒背面20、第二侧面22、第四侧面28、第七粘贴面23、第三底面27、第二三角粘贴面26、第八粘贴面25和第一内盒卡板24,内盒滑动设置在外盒内,内盒能在外盒内抽拉。

外盒上的第一顶盖卡板11与右内盒上端卡接配合,第一底部卡板41与第一内盒卡板24卡接配合,当右内盒被拉出外盒一定长度后,第一顶盖卡板11与右内盒上端接触,第一底部卡板41与第一内盒卡板24接触,从而限制右内盒继续拉出外盒;外盒上的第二顶盖卡板10与左内盒上端卡接配合,第二底部卡板40与第二内盒卡板34卡接配合,当左内盒被拉出外盒一定长度后,第二顶盖卡板10与左内盒上端接触,第二底部卡板40与第二内盒卡板34接触,从而限制左内盒继续拉出外盒。

所述外盒展开状态的结构为:

所述第二粘贴面4和第一粘贴面5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盒正面1的左端和右端,所述顶盖3和第一底面14分别设置在外盒正面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二顶盖卡板10和第一顶盖卡板11分别设置在顶盖3的左端和右端,所述第二底部卡板40和第一底部卡板41分别设置在第一底面14的左端和右端,所述第二小挡板19设置在第一粘贴面5的右端;所述外盒背面2设置在所述顶盖3的上端,所述第四粘贴面7和第三粘贴面6分别设置在外盒背面2的左端和右端,所述第五粘贴面8设置在外盒背面2的上端,所述第一小挡板9设置在第四粘贴面7的左端。

所述左内盒展开状态的结构为:

所述第三侧面29、第一侧面31和第二底面37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内盒正面30的左端、右端和下端,所述左内盒背面32和第一三角粘贴面36分别设置在第一侧面31的右端和下端,所述第六粘贴面33和第九粘贴面35分别设置在左内盒背面32的右端和下端,所述第二内盒卡板34设置在第六粘贴面33的下端。

所述右内盒展开状态的结构为:

所述第二侧面22、第四侧面28和第三底面27分别设置在所述右内盒正面21的左端、右端和下端,所述右内盒背面20和第二三角粘贴面26分别设置在第二侧面22的左端和下端,所述第七粘贴面23和第八粘贴面25分别设置在右内盒背面20的左端和下端,所述第一内盒卡板24设置在第七粘贴面23的下端。

所述外盒背面2和第四粘贴面7间设有第一通孔12,外盒背面2和所述第三粘贴面6间设有第二通孔13,所述外盒正面1和第二粘贴面4间设有第三通孔15,外盒正面1和所述第一粘贴面5间设有第四通孔16,当盒子成型后,四个通孔可方便左右抽拉内盒。

所述外盒正面1上设有一窗口18,盒子成型后所述第二粘贴面4与外盒正面1的窗口18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口39,盒子成型后所述第一粘贴面5与外盒正面1的窗口18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口17,外盒可根据图案设计与工艺要求可挖空外盒图案(外盒窗口18处挖空),通过左內盒或右内盒抽拉运动,实现开合两种状态下的图案对接,增强盒子的可观赏性与把玩性。所述右内盒正面21的上端和左内盒正面30的上端均设有第三凹口38,第三凹口38可方便取烟。

外盒的制作方法:

W1:在第一印刷纸上进行模切,切出外盒展开状态的结构;

W2:将第一粘贴面5向上折180度,把第一粘贴面5与外盒正面1粘贴,将第二小挡板19向上折90度,将第二粘贴面4向上折180度,把第二粘贴面4与外盒正面1粘贴;

W3:将第四粘贴面7向上折180度,把第四粘贴面7与外盒背面2粘贴,将第一小挡板9向上折90度,将第三粘贴面6向上折180度,把第三粘贴面6与外盒背面2粘贴;

W4:将第一顶盖卡板11和第二顶盖卡板10均向上折180度且均与顶盖3粘贴;

W5:将外盒背面2和外盒正面1均向上折90度,将第五粘贴面8向下折90度,将第一底面14向下折90度,把第一底面14与第五粘贴面8粘贴,将第一底部卡板41和第二底部卡板40均向下折180度且均与第五粘贴面8粘贴;

W6:将第一小挡板9与第二小挡板19粘贴,此时外盒形成;

右内盒的制作方法:

Y1:在第二印刷纸上进行模切,切出右内盒展开状态的结构;

Y2:将右内盒正面21和右内盒背面20均向上折90度,将第七粘贴面23向下折90度,第四侧面28向下折90度,把第四侧面28与第七粘贴面23粘贴;

Y3:将第八粘贴面25向右折90度,第二三脚粘贴面向上折90度,此时第二三角粘贴面26与第八粘贴面25接触,可限制右内盒扭曲变形;将第三底面27向左折90度,把第八粘贴面25和第二三脚粘贴面均与第三底面27粘贴;

Y4:将第一内盒卡板24向下折90度且与第三底面27粘贴,此时右内盒形成。

左内盒的制作方法:

Z1:在第三印刷纸上进行模切,切出左内盒展开状态的结构;

Z2:将左内盒正面30和左内盒背面32均向上折90度,将第六粘贴面33向下折90度,第三侧面29向下折90度,把第三侧面29与第六粘贴面33粘贴;

Z3:将第九粘贴面35向左折90度,第一三角粘贴面36向上折90度,此时第一三角粘贴面36与第九粘贴面35接触,可限制左内盒扭曲变形;将第二底面37向右折90度, 把第九粘贴面35和第一三脚粘贴面均与第二底面37粘贴;

Z4:将第二内盒卡板34向下折90度且与第二底面37粘贴,此时左内盒形成;

内盒与外盒连接方法:

将外盒的正面朝上,右内盒和左内盒的正面也均朝上,将右内盒的第四侧面28从外盒的右端首先插入外盒,然后将整个右内盒推进外盒内部;将左内盒的第三侧面29从外盒的左端首先插入外盒,然后将整个左内盒推进外盒内部,此时盒子形成。

内盒上端与外盒顶盖间距为0.2mm,保证内盒可以顺畅拉出外盒;左右內盒上顶采用开放式设计,不封口,方便后道工序产品整体插入,省力省工;左右内盒的粘胶处均两层纸张对裱,提高内盒强度和横向应力,使內盒抽拉时不易变形与定位准确,能达到1000次以上的抽拉卡位试验性要求;左右內盒上端纵向成型,平面采用斜坡式设计,外高内低,保证左右拉开与推合顺畅,不出现卡顿;左右內盒正面凹口采用弧线内斜式挖空,保证內盒断口强度,不卡边不撞纸,抽拉顺畅;内盒抽拉时左右内盒卡板横向受力,不弯曲不变形,保证盒子抽拉顺畅不扭曲;第二底面和第三底面折痕处均采用断口断角设计,使第二底面和第三底面容易180度翻折,翻折后底部平整,不出现尖角,保证合体端正,抽拉受力稳固;第四粘贴面、第三粘贴面、第二粘贴面和第一粘贴面均翻折180度后粘合,增强盒体的强度,且窗口处从外往内看无拼接缝,保持美观性;外盒的第一顶盖卡板、第二顶盖卡板、第一底部卡板、第二底部卡板均翻折180度后粘合,纸张厚度形成台阶,有效控制定位距离的大小;第一小挡板和第二小挡板粘贴,保证左右內盒合闭准确不弹出另一内盒,并且增强盒体中间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