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工件输送台、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以及平板工件回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8399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平板工件输送台、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以及平板工件回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矩形的平板工件向下游的回收部输送的工件输送台、以及具有该工件输送台的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尤其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助于提高沿相对于片材的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裁切出来的矩形的平板工件的回收作业效率的工件输送台。另外,本发明还涉及沿相对于片材的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裁切出来的平板工件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中,使用有偏光板、相位差板等光学膜。在偏光板、相位差板的制造工序中,一边沿长度方向输送长条的片材,一边实施光学各向异性材料的涂布、片材的延展等加工,从而赋予光学各向异性。这些光学膜在与片材的长度方向平行或者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光学轴(偏光板的情况下,为吸收轴、透射轴;相位差板的情况下,为慢轴、快轴)。

光学膜以与图像显示装置的画面形状匹配的方式裁切为矩形的平板工件,与液晶、其他光学构件层叠粘合。从长条片材切割矩形工件可以适当地进行,但是根据光学膜的用途,有时切割成矩形的边与光学轴为即不平行也不正交的角度。例如,对于圆偏光板,需要以偏光板的吸收轴方向与相位差板的慢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的方式将两者层叠,因此偏光板和相位差板中的至少一者的矩形工件的边方向与光学轴方向成为既不平行也不正交的规定角度。另外,对于圆偏光板以外的光学膜,根据液晶单元的驱动方式、光学补偿的方式,也可能以光学膜的光学轴方向与矩形的边方向成为既不平行也不正交的规定角度的方式裁切出矩形工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对于从长条片材裁切出矩形工件,例如,一边沿与光学轴方向750平行的方向(输送方向:md)输送片材70,一边利用切断机构冲裁成矩形,由此来进行,能够连续地获得多个矩形平板工件75(参照图7)。冲裁后的工件75从切断机构向下游侧输送并进行回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30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05669号公报(图8及图14)

【专利文献3】wo99/40480号国际公开小册子(图3、图5及图8)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裁切为矩形的平板工件在下游的回收,在输送机构的输送面上输送工件而使其平行移动,使平板工件从输送面的下游端缘重力下落(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的方法简便且合理。在该方法中,输送至工件的重心离开输送面的下游端缘的位置时,工件自输送面重力下落,被收纳于在输送机构的下游侧设置的回收部内。这样的利用重力下落的平板工件回收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机构,因此能够简化从工件的切割到回收的工序。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平板工件75呈沿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的矩形被裁切出的情况下,在切割后的平板工件自输送面的下游端缘向回收部内重力下落时,工件的拐角部分变成下落顶端。因此,有时产生由于收纳到回收部内时的撞击而平板工件的拐角部分破损、使先堆积于回收部内的平板工件破损等问题。另外,由于平板工件在从输送面向回收部内移动时重心位置不稳定,所以在平板工件向回收部下落时,具有因在面内的旋转而使平板工件的下落姿势变化、向回收部的规定位置的收纳变得困难的趋势。

这样,难以利用重力下落高效地回收沿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裁切出来的工件。因此,以往,在工件自输送面重力下落之前,作业人员需要以手动作业回收工件,这成为作业工时增加的主要原因。

鉴于这样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助于提高沿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裁切出来的矩形的平板工件的回收作业效率的工件输送台以及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台用于将平板工件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使平板工件从下游端缘重力下落。本发明的工件输送台尤其适用于如图7所示那样地裁切为短边方向以及长边方向与片材输送方向不平行的矩形的平板工件75的输送。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裁切为短边方向以及长边方向与片材输送方向不平行的矩形有时称为“沿倾斜方向裁切出来的矩形”。在本说明书中,“平行”不仅是两者所成的角度严格为0°的情况,包含±15°的范围,优选包含±10°的范围,更优选包含±5°的范围。另外,“正交”不仅是两者所成的角度严格为90°的情况,包含90°±15°的范围,优选包含90°±10°的范围,更优选包含90°±5°的范围。

本发明的工件输送台包括工件输送面,该工件输送面用于将矩形的平板工件沿输送方向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工件输送面构成为下游端缘的延伸方向与工件输送方向不正交。优选的是,工件输送面的下游端缘的延伸方向与平板工件的矩形的短边方向或者长边方向平行。即,工件输送面的下游端缘的延伸方向与平板工件的短边方向或者长边方向所成的角优选为15°以内,更优选为10°以内,进一步优选为5°以内。

利用切断机构裁切为矩形的平板工件以保持其姿势的状态沿输送方向从输送台的上游端向下游侧移动。采用本发明的输送台,在输送面的下游端缘的延伸方向与平板工件的短边方向或者长边方向平行的状态下,以保持该姿势的状态在输送面上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输送平板工件。在平板工件被输送至其重心离开比输送面的下游端缘靠下游侧的位置时,平板工件从输送面重力下落。此时,输送面的下游端缘的延伸方向与工件的短边方向或者长边方向平行,因此平板工件的短边或者长边成为下落顶端。

平板工件的短边或者长边为下落顶端的下落姿势与被裁切为与片材输送方向平行的平板工件从输送面的下游端重力下落时的下落姿势同样。即,通过采用本发明的输送台,被沿倾斜方向裁切的平板工件以矩形的短边或者长边为下落顶端的下落姿势从输送面向下方重力下落。因此,能够抑制工件的拐角部为下落顶端导致的工件的破损、下落时的工件的旋转导致的收纳效率的降低。

在一实施方式中,工件输送面包括无接头带,该无接头带架设于被配置于输送面的上游端的上游侧旋转体和被配置于下游端的下游侧旋转体。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工件输送面是构成为工件能滑落的倾斜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工件输送台构成为工件输送面的下游端缘的延伸方向与工件输送方向所成的角可变。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从长条片材裁切平板工件的角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工件从本发明的工件输送台重力下落,从而抑制平板工件的破损,并且高效地向回收部引导平板工件。

而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所述工件输送台的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本发明的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用于从长条片材沿着倾斜方向裁切矩形的平板工件,将裁切好的平板工件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进行回收。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从上游侧起依次包括切断机构、工件输送台和工件回收部。

切断机构用于将长条片材裁切为短边方向以及长边方向与片材输送方向不平行的矩形的平板工件。工件输送台用于将裁切好的平板工件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使平板工件从下游端缘重力下落。工件回收部设置在工件输送台的下游侧且设置在比所述工件输送台的输送面靠下方的位置,将从工件输送台重力下落的平板工件水平堆叠于规定位置,进行堆积回收。

优选工件回收部包括工件堆叠面和立起壁面。立起壁面以能够与工件的长边或者短边抵接的方式设置在工件堆叠面的下游侧。优选工件堆叠面为倾斜面。在工件堆叠面为倾斜面的情况下,优选以向工件输送台的下游侧突出的一侧成为下方的方式倾斜,进而,优选以与上游侧相比下游侧成为下方的方式倾斜。

此外,本发明涉及使用了所述工件输送台、或者所述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的平板工件回收方法。本发明的平板工件回收方法利用了从工件输送面的重力下落,不需要复杂的机构。因此,能够简化输送机构的结构、从切断到回收的工序。并且,能够使平板工件从输送台向回收部移动,进行自动回收,因此不需要在输送台前始终配备用于工件回收的作业人员。因此,能够减少沿倾斜方向裁切出来的矩形的平板工件的回收作业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工件输送台及工件回收部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工件输送台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工件输送台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工件输送台及工件回收部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工件回收部的构成例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工件被切割为与输送方向不平行的矩形的情况的概念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0、300、工件输送台;11、211、311、工件输送面;13、213、313、上游侧旋转体;14、214、314、旋转轴线;15、215、315、下游侧旋转体;16、216、316、旋转轴线;20、220、320、无接头带;19、219、319、下游端缘;60、切断机构;70、片材;75、工件;750、光学轴;80、工件回收部;81、工件堆叠面;82、83、立起壁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的构成例的俯视图。在图1中,上侧为上游,下侧为下游。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切断机构60、工件输送台10及工件回收部80。在切断机构60被裁切成矩形的平板工件75在工件输送台10上被沿输送方向md向下游侧输送,在工件回收部80被层叠回收。以下,按照从平板工件的裁切到回收的各工序,说明本发明的工件输送台以及平板工件切断回收系统的构成。

[切断工序]

在切断机构60,一边沿输送方向md输送长条的片材70,一边倾斜地裁切出平板工件75。片材70及平板工件75例如是用于显示装置的偏光板、相位差板等光学膜。光学膜也可以是多个膜层叠而成的。另外,光学膜也可以具有粘合剂层、保护膜等。这些光学膜在与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方向)平行或者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光学轴750。平板工件75呈相对于片材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的矩形被裁切出。

矩形的长边与输送方向所成的角(裁切角度)α、矩形的尺寸能够根据平板工件的用途等来设定。例如,用于显示装置的光学膜被裁切为与画面的尺寸匹配的矩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裁切好的平板工件的矩形的长边与输送方向md既不平行也不正交,而是成规定角度α。如图1及图7所示,也可以在片材的宽度方向上裁切出多个平板工件。片材宽度方向上的裁切数量还可以是一张,也可以是三张以上。宽度方向上的裁切数量能够根据片材的宽度、平板工件的尺寸以及裁切角度α适当地设定。

由切断机构裁切为矩形的平板工件75被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输送,向输送台10移动。此时,优选以片材70的端部的剩余片77、79没有被向输送台10上输送的方式从切断机构60与输送台10之间的间隙50排出剩余片。

[输送工序]

在输送工序中,沿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裁切出来的矩形的平板工件在输送台10上被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输送台10具有将平板工件沿输送方向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的工件输送面11。工件输送面11优选构成为使平板工件在保持其姿势的状态下从输送台的上游端向下游端沿输送方向移动。在平板工件75为光学膜的情况下,优选一边保持光学膜的光学轴750与输送方向平行或者正交的状态,一边沿输送方向在工件输送面11上进行输送。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b1-b2线的剖面的一形态的图。在图2所示的形态的情况下,工件输送面11包括架设在配置于输送面的上游端的上游侧旋转体13和配置于下游端的下游侧旋转体15上的无接头带20。上游侧旋转体13构成为能够以旋转轴线14为中心旋转,下游侧旋转体15构成为能够以旋转轴线16为中心旋转。

在上游侧旋转体13与下游侧旋转体15之间的输送面11的正下方也可以设有适当的中间支承构件22。通过在输送面的正下方设置中间支承构件22,能够抑制因载置于输送面上的平板工件75的重力、无接头带20的自重导致的输送带20的弯曲,维持输送面11的形状。其中,中间支承构件22可以是旋转体,也可以是固定构件(非旋转体)。并且,中间支承构件只要是能够抑制输送面11处的无接头带20的弯曲,其形状、材质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在上游侧旋转体13与下游侧旋转体15之间设有多个中间支承构件22。

上游侧旋转体13和下游侧旋转体15在图2中逆时针旋转,从而包括无接头带20的上表面的工件输送面11向图中左侧平行移动。随之,载置于工件输送面11上的平板工件75被从输送台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从输送面的下游端缘19向下方重力下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件输送面11既可以是水平面,也可以是倾斜面。

工件输送面11的下游端缘19的延伸方向与输送方向md不正交。即,下游端缘19的延伸方向与同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成规定角度θ。若这样地构成工件输送面11,能够控制在平板工件75被输送至其重心离开工件输送面11的下游端缘19的位置、平板工件75从工件输送面11重力下落时的下落姿势。

工件输送面11的下游端缘19的延伸方向优选构成为与平板工件75的短边方向或者长边方向平行。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平板工件75从工件输送面11重力下落时,输送面的下游端缘的延伸方向与工件的短边方向或者长边方向平行,因此工件的短边或者长边成为下落顶端。

从使工件的下落姿势更稳定的观点出发,优选工件输送面11的下游端缘19的延伸方向与工件的短边方向平行。即,下游端缘19的延伸方向与同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所成的角θ优选等于在工件输送面11上输送中的平板工件75的矩形的长边的延伸方向与输送方向所成的角(裁切角度)α。角度θ没有必要严格地与裁切角度α一致,但两者之差优选为±15°以内,更优选为±10°以内,进一步优选为±5°以内。

另一方面,在平板工件75的矩形的长边作为下落顶端自工件输送面11重力下落的情况下,优选角度(90°-θ)等于裁切角度α。即,角度(90°-θ-α)优选为±15°以内,更优选为±10°以内,进一步优选为±5°以内。

以下,参照图3及图4说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更具体的构成。

图3是表示输送面包括无接头带的输送台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对于图3所示的输送台200,在上游侧作为旋转体配置有辊213。在下游侧,作为旋转体配置有多个带轮215。多个带轮215沿下游端缘219的延伸方向以规定间隔配置。辊213与带轮215之间架设有无接头带220。在上游侧辊213上卷挂有多个无接头带220。在下游侧,一个带轮215上卷挂一个无接头带220,各无接头带220彼此平行地配置。所述多个无接头带220的上表面构成了输送台200的输送面211。

在图3所示的输送台200中,上游侧的辊213的旋转轴线214与下游侧的带轮215的旋转轴线216平行。这些旋转轴线的方向都优选为与输送方向md正交。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辊213的旋转轴线214与带轮215的旋转轴线216平行,因此无接头带220的行进稳定。

输送台200优选构成为下游端缘219的延伸方向与输送方向所成的角可变。例如,若变更被配置于下游侧的各带轮215的配置,则能够任意地变更工件输送面的下游端缘219的延伸方向与输送方向所成的角。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与矩形工件的从片材的裁切角度α相应地调整下游端缘219的延伸方向,因此能够应对呈各种角度裁切出的平板工件的输送。在矩形工件的从片材的裁切角度α变更的情况下,能够与之相应地适当地变更下游端缘219的延伸方向与同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所成的角θ。

在变更输送面的下游端缘219的延伸方向的情况下,随着带轮215的配置变更,从输送路径的上游端到下游端的长度发生变更。因此,各无接头带220根据需要也可以替换成与从输送面的上游端到下游端的长度相对应的带。作为架设于一对旋转体213、215间的无接头带220,若采用由橡胶等能够伸缩的材料形成的带,则不替换无接头带220,而是仅变更带轮215的配置,也能够变更下游端缘219的延伸方向。

多个无接头带220只要配置为工件不会从相邻的带之间的间隙落下,其种类、形状等并不特别限定。在图3中,作为无接头带220图示了平带,但也能够使用在图4中图示那样的线状的无接头带(例如圆带、v带)。另外,作为无接头带,也可以使用同步带等。旋转体215只要是能够将旋转动力传递给无接头带220的构件,对其材质、形状没有限定。根据需要也能够使用带齿轮的旋转体等。

在图3中,作为上游侧的旋转体,使用了一根辊213。像这样在上游侧配置一个旋转体,在下游侧沿下游端缘219的延伸方向以规定间隔配置多个旋转体,这样,能够简化用于输送的动力机构,并且能够使无接头带220沿与旋转体213、215的旋转轴线214、216正交的方向稳定地行进。另外,上游侧旋转体也可以与下游旋转体同样地以规定间隔配置多个旋转体。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与使用一根辊作为上游侧旋转体213的情况同样地使无接头带沿与各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稳定地行进。

优选上游侧旋转体213与下游侧旋转体215中的至少任一方为与马达等动力机构联动的驱动旋转体。只要将无接头带220架设于驱动旋转体,则在马达等的驱动下能够使无接头带220行进,能够将配置于输送面211上的工件向下游侧自动输送。在上游侧旋转体213与下游侧旋转体215中的任一者为驱动旋转体的情况下,另一者也可以是没有与动力机构联动的自由旋转体。

在将上游侧旋转体213设为驱动旋转体、将下游侧旋转体215设为自由旋转体的情况下,下游侧旋转体215的配置的变更容易。在构成为输送台的工件输送面的下游端缘的延伸方向与输送方向所成的角可变的情况下,若下游侧旋转体215为自由旋转体,则在与工件的裁切角度相应地变更下游端缘219的延伸方向角θ时作业容易进行,因此优选这样。也可以在上游侧旋转体213与下游侧旋转体215之间的输送面211的正下方以与无接头带220相接触的方式设置有中间支承构件(未图示)。

图4是表示输送面包括无接头带的输送台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在图4所示的输送台300中,在上游端及下游端分别配置有辊313、315来作为旋转体。下游侧的辊315配置为其旋转轴线316方向与上游侧的辊313的旋转轴线314成规定角度θ。优选上游侧的辊313的旋转轴线方向与输送方向md正交。下游侧辊315构成了输送面311的下游端缘319,因此下游侧辊315的旋转轴线316方向与下游端缘319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上游侧辊313与下游侧辊315之间架设有多个无接头带320。各无接头带320配置为彼此平行,这些无接头带320的上表面构成了输送台300的输送面311。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保持平板工件的姿势的状态下,使平板工件沿输送方向在工件输送面311上移动。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变更下游侧辊315的配置角度,任意地变更工件输送面的下游端缘319的延伸方向与同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所成的角θ。

另外,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游侧辊313的旋转轴线与下游侧辊315的旋转轴线不平行,因此,优选无接头带及辊构成为抑制无接头带的行进位置伴随着辊的旋转而变动。为了使行进稳定,优选无接头带320为与辊313、315线状接触的窄幅或者细径的线状带。作为这样的线状带,例如能够例举出圆带、v带。

另外,优选在下游侧辊315设置有用于将无接头带卡定在规定位置的卡定部,以使无接头带320在下游侧辊315的宽度方向的规定位置上行进。例如,在图4所示的形态中,在下游侧辊315的表面设有用于供无接头带320卷挂、卡定的卡定槽3150。另外,卡定部可以是槽这样的凹状部,也可以是构成为能够卡定无接头带的凸状部。

以上,以输送被载置于无接头带的工件的形态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是工件输送台的输送面也可以利用架设于旋转体的无接头带以外的移动手段将工件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构成为平板工件75能滑落的倾斜面作为输送面。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b1-b2线的剖面的另一形态的图。在图5所示的形态中,工件输送面11是构成为平板工件75能滑落的倾斜面。配置在工件输送面11上的平板工件75在重力作用下从输送台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滑落,从输送面的下游端缘19向下方重力下落。这样,通过将工件输送面11设为下游侧相对地处于下方的倾斜面,也能够将平板工件沿输送方向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

[回收工序]

在本发明的回收方法中,被输送至输送台10的输送台下游端缘的平板工件75从工件输送面11向下方重力下落,在工件回收部80被堆积回收。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图1的c方向进行观察时的回收部的结构的主视图。工件回收部80a、80b设置在工件输送台10的下游侧且是设置在工件输送台的输送面11靠下方的位置。在切断机构60中,在沿片材的宽度方向裁切出+多个平板工件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平板工件75a及75b在与各自的位置相对应的工件回收部80a、80b被堆积回收。

工件回收部80具有工件堆叠面81。工件堆叠面81构成为能够将利用重力下落从输送台的工件输送面11依次输送来的平板工件75水平堆叠,进行堆积回收。从工件输送面11重力下落的平板工件75以工件输送面11的下游端缘19的延伸方向与平板工件的短边方向或者长边方向平行的状态向工件回收部80移动,水平堆叠在工件堆叠面81上。

优选的是,工件回收部80如图4所示那样地在工件堆叠面81的下游侧具有设置为能够与工件的长边或者短边抵接的立起壁面82。采用该结构,能够将从输送台10依次输送来的平板工件75水平堆叠到工件回收部80的规定位置,进行堆积回收。

工件回收部80优选设置为在平板工件75从工件输送面11完全脱离而自由下落之前平板工件75与工件回收部80相接触。若在工件自由下落之前平板工件75与工件回收部80相接触,则能够在将工件的移动姿势(下落姿势)保持为不变的状态下将平板工件75向回收部内引导。为了成为这样的结构,优选工件输送台的工件输送面11与工件回收部之间的间隔h小于平板工件的长边的长度,优选为长边的长度的2/3以下,更优选为长边的长度的1/2以下。

在平板工件75从输送台10的工件输送面11向工件回收部重力下落时,工件以工件的前方(下游侧)比后方(上游侧)靠下方的姿势移动。只要工件堆叠面81为与上游侧相比下游侧成为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平板工件75就以滑到工件堆叠面81上(或者先水平堆叠到工件堆叠面上的工件76上)的方式水平堆叠。因此,能够减少平板工件75与工件回收部80相接触时的撞击,能够抑制因回收时的撞击导致的工件的损伤、堆积位置的错开等。

另外,从输送台10的工件输送面11重力下落的平板工件75具有向输送台的下游方向的输送的运动量和重力下落引起的向下方去的运动量。从将具有这样的运动量的工件回收到工件回收部80的规定位置的观点出发,优选工件堆叠面81为以向工件输送台的下游侧突出的一侧成为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即,参照图1及图6,优选工件回收部80的工件堆叠面81是构成为向下游侧突出的l侧相比于r侧成为下方的斜面。

进而,在工件堆叠面81为这样的倾斜面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工件堆叠面81的宽度w能够采用比平板工件75的宽度w宽。因此,即使在工件输送面11上的工件的输送位置多少产生些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平板工件75水平堆叠在工件回收部80的规定位置。另外,若工件堆叠面81为倾斜面,则即使在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工件回收部80a、80b的情况下,各工件回收部80a、80b也能够不在空间上重叠,能够增大工件堆叠面81的宽度w。

采用所述回收工序,在回收部80的工件堆叠面81上堆积的规定张数的平板工件75被输送向其他场所,向接下来的工序供给。接下来的工序为检查、包装·发货,与显示面板的粘合等。工件从回收部向其他场所的输送可以使用适当的自动输送装置等,也可以通过作业人员的手拎来进行。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中,构成为工件输送台的下游端缘相对于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成规定角度,因此能够控制被裁切为相对于片材输送方向倾斜的方向的矩形的平板工件从工件输送台的输送面下落时的下落姿势。因此,能够抑制下落时的平板工件的拐角部的破损、回收时的位置偏移等,并且能够将平板工件容易地自动回收到回收部的规定位置。因此,不需要在输送台前始终配备用于工件回收的作业人员,能够减少平板工件的回收作业工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