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5943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机。



背景技术:

装修是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底层的住宅楼没有电梯,还有些高层楼房的客运电梯不允许运输装修材料,这样装修时很多装修材料需要通过人力才能运上楼,有些住宅二次装修时也有很多材料需要搬下楼。特别是水泥、黄沙、瓷砖等材料,需要的数量多,质量大,通过人力运输起来非常费时费力也费钱。另外有些家电、家具质量大,通过人力运输起来也非常困难。研发一种适用于装修及家用的吊机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

一般常见的吊机如专利申请号201420847222.2,在主梁内设有可以沿主梁方向伸缩的吊梁,吊梁的前端装有吊线侧轮,吊线穿过吊线侧轮,通过吊线来吊起被吊物,通过吊梁伸缩来实现被吊物移动。但是现有吊机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

(1)被吊物可以吊至所需的楼层,吊梁伸缩移动范围非常小,使得被吊物无法运送至屋内或者指定的位置。还有吊机安装在复式楼上层时,被吊物不能在复式楼上层及复式楼下层之间运输,都需要人将被吊物取下后搬运,非常费时费力。

(2)吊梁伸出越长,可避免被吊物在吊起过程中磕碰到墙壁和门窗等。但吊梁伸出越长则缩回吊梁时后侧需预留的空间越大,现有吊机为了实现吊梁更长,将吊架的长度进行加长,使得吊机占用空间资源大,特别在阳台等空间狭小的地方不方便吊运使用,同时吊架易损坏,也非常不方便于吊架运输。

(3)吊机吊物机构无法行走,无法通过可拆卸的多级副吊架拓展延伸运输距离。运输距离非常受限制。吊物的水平运输通过钢丝绳牵引,只能直线运行,无法通过路线弯曲避开障碍物或达到任意位置。

(4)吊机的下部设有稳脚,但是稳脚与地面接触面积非常小,受力有限,使得吊运非常不稳固且吊机吊起重量有限。

(5)吊梁伸出需要人力,手动操作伸出吊梁费时费力。

(6)吊机无法拓展吊物机构的数量,运输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吊机吊运费时费力,占用空间资源大,吊运不稳固,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一种吊机。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吊机,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

一主吊架,所述主吊架包括有一主吊架本体、一前主梁,所述主吊架本体的前后两侧之间相连通,所述前主梁穿过所述主吊架本体,且所述前主梁连接于所述主吊架本体的内顶部;

至少一副吊架,所述副吊架均具有一副吊架本体、一后主梁,所述副吊架本体的前后两侧之间相连通,所述后主梁穿过所述副吊架本体,且所述后主梁连接于所述副吊架本体的内顶部,相邻所述副吊架中的所述后主梁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前主梁的一端与位于最前端的所述副吊架中的所述后主梁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至少一个吊物机构,所述吊物机构用于吊起被吊物,且所述吊物机构滑设于所述前主梁和所述后主梁。

较佳地,所述主吊架本体包括有前支撑组件、后支撑组件、主底座,所述前支撑组件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主底座的一端,所述后支撑组件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主底座的另一端,所述前主梁均连接于所述前支撑组件的内顶部和所述后支撑组件的内顶部;

所述副吊架本体包括有副支撑组件、副底座,所述副支撑组件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副底座,所述后主梁连接于所述副支撑组件的内顶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主底座和副底座接触抵靠地面,在吊运被吊物时接触地面面积大,使得吊运更加平稳。

较佳地,所述前支撑组件包括有一右前支撑柱、一左前支撑柱、一前上梁,所述右前支撑柱的底部和所述左前支撑柱的底部均连接于所述主底座,所述前上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右前支撑柱的顶部和所述左前支撑柱的顶部;

所述后支撑组件包括有一右后支撑柱、一左后支撑柱、一后上梁,所述右后支撑柱的底部和所述左后支撑柱的底部均连接于所述主底座,所述后上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右后支撑柱的顶部和所述左后支撑柱的顶部,所述前主梁的顶部均连接于所述前上梁的底部和所述后上梁的底部;

所述副支撑组件包括有一左副支撑柱、一右副支撑柱、一副上梁,所述左副支撑柱的底部和所述右副支撑柱的底部均连接于所述副底座,所述副上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副支撑柱的顶部和所述右副支撑柱的顶部,所述后主梁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副上梁的底部。

较佳地,所述主底座的顶面置有一主配重物,所述副底座的顶面置有一副配重物;

和/或,所述主吊架本体包括有拉紧件、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前支撑组件的顶部,所述拉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主梁的一端和所述后支撑组件,且所述拉紧件连接于所述支撑件。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主吊架和副吊架在吊运过程中更加平稳。

另外,通过拉紧件提供向上的力给到前主梁的前端,避免前主梁在吊起被吊物时受力过大破坏结构。

较佳地,至少一所述副吊架本体包括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副支撑组件的顶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用于固定该副吊架本体,使得在吊运过程中更加平稳。

较佳地,所述主吊架本体还包括有若干个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底座。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方便于移动主吊架本体。

较佳地,所述行走组件包括有至少两个滚轮、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滚轮,所述连接件设有通孔,所述主底座设有若干个方向向上的长螺栓,所述长螺栓对应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长螺栓通过螺母连接于所述行走组件;

当所述行走组件通过螺母拧紧于所述长螺栓时,所述滚轮接触地面且所述主底座离开所述地面;当所述行走组件通过螺母拧松于所述长螺栓时,所述滚轮离开所述地面且所述主底座接触所述地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行走组件装卸非常方便。

较佳地,所述前主梁与所述前上梁之间、所述前主梁与所述后上梁之间和所述后主梁与所述副上梁之间均设有加强筋;

和/或,所述前主梁的顶部连接有两个主固定耳,所述两个主固定耳分别套设于所述前上梁和所述后上梁,所述后主梁的顶部连接有一副固定耳,所述副固定耳套设于所述副上梁。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加强前主梁与主吊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强后主梁与副吊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在吊运过程更加平稳,提高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前主梁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封闭件,位于最后端的所述副吊架中的所述后主梁的一端设有一第二封闭件;

和/或,所述前主梁通过连接板和螺栓连接于所述后主梁,相邻所述后主梁之间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吊物机构包括有一升降机、一行走车,所述行走车均滑设于所述前主梁和所述后主梁,所述升降机连接于所述行走车的底端。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吊物机构均滑设于前主梁和后主梁,后主梁可根据吊运路线弯曲设置,从而可以将被吊物运输到主梁下任意位置。同时也可以在复式楼上层及复式楼下层之间运输,非常省时省力,且结构简单。

(2)本发明采用至少一个副吊架,副吊架连接越多,后主梁的长度就可延伸更长,就可以将被吊物运输到更远的地方。

(3)本发明采用主吊架、副吊架之间可拆卸连接方式,使用完成后占用空间资源小,且使用和维护方便。同时,使用完成后可移动主吊架和副吊架缩回室内抵御大风等恶劣天气,并防止前主梁一直伸出窗外或墙外影响美观,提高安全性。

(4)本发明采用吊物机构不限于一个,使用多个吊物机构时可实现不同区域的吊物接驳,可多人操作不同吊物机构,成倍提高吊物效率。

(5)本发明采用主底座和副底座接触抵靠地面时吊运,在吊运时底座接触地面面积大,使得吊运更加平稳。

(6)本发明采用主吊架底座上具有可便捷装卸的行走组件,在吊运前将长螺栓逐个拧松主底座即可落地承重,吊运后将长螺栓逐个拧紧则滚轮承重,同时主底座自动抬起可方便移动主吊架。

(7)本发明吊运物体上下及水平运行均采用电动模式,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吊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主吊架1,前主梁11,第一封闭件111,主底座12,主配重物121行走组件122,前上梁13,右前支撑柱14,左前支撑柱15,后上梁16右后支撑柱17,左后支撑柱18,主固定耳19

副吊架2,后主梁21,第二封闭件211,副底座22,副配重物221副上梁23,右副支撑柱24,左副支撑柱25,升降调节机构26副固定耳27

吊物机构3,升降机31,行走车32

支撑件40,拉紧件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吊机,其包括有主吊架1、至少一副吊架2、至少一个吊物机构3。主吊架1包括有主吊架本体、前主梁11,主吊架本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主吊架开口,其中主吊架本体的前侧就是图1中主吊架本体的左侧面,主吊架本体的后侧就是图1中主吊架本体的右侧面。主吊架本体前后两侧的主吊架开口之间相连通,前主梁11连接于主吊架开口的内顶部,且前主梁11穿过主吊架本体,被吊物就可以通过主吊架本体前后两侧的主吊架开口进行吊运。副吊架2均具有副吊架本体、后主梁21,副吊架本体的前后两侧之间相连通,后主梁21连接于副吊架本体的内顶部,且后主梁21穿过副吊架本体,相邻副吊架2中的后主梁2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前主梁11的后端与位于最前端的副吊架2中的后主梁2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使得主吊架1、副吊架2之间可以拆卸,在使用完成后可拆卸存放,使得占用空间小,存放安全和维护方便。

吊物机构3用于吊起被吊物,且吊物机构3均滑设于前主梁11和后主梁21。使用一个吊物机构3需要从楼下吊起并滑移到目的地才是完成一次吊运,效率低。当使用多个吊物机构3时可实现不同区域的吊物接驳,每个吊物机构3在相对应的区域进行吊运,操作不同吊物机构3,成倍提高吊物效率。且后主梁21延伸越长,吊运物体可以运输到更远的地方,吊物机构3可以将被吊物直接运送到前主梁11和后主梁21下方的任何地方,从而可以节约人力运输,节省大量的人力。同时,后主梁21可根据吊运路线弯曲设置,从而可以将被吊物运输到室内任意位置。特别是在复式楼层中,可以在复式楼上层及复式楼下层之间很方便的运输,非常省时省力。

吊物机构3包括有升降机31、行走车32,前主梁11和后主梁21的横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或其他结构,行走车32滑设于前主梁11和后主梁21的下腿上沿,升降机31连接于行走车32的底端。升降机31用于升降被吊物,行走车32用于水平移动被吊物,可以通过接通有线手柄来用于操作控制,也可以使用无线遥控器来控制,使得吊运物体上下及水平运行均采用电动模式,省时省力。

当只有一个吊物机构3时在吊运过程中,只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一人负责操作控制吊物机构3,另一人负责在楼下将吊钩挂载被吊物和在楼下牵引被吊物,防止碰撞外墙或窗台等其他物体。吊运被吊物上楼时,先在吊钩上安装一个小配重防止钢丝绳过松,将吊物机构3运行到前主梁11的前端,将吊钩放下到接近一楼地面,在吊钩下挂载被吊物,并在被吊物或吊钩上栓上一根牵引绳子,操作升降机31使得吊钩上升,同时楼下该人牵引绳子防止被吊物碰撞。被吊物上升到安全高度后,操作行走车32运行到室内适合位置,操作升降机31下降放下被吊物直至钢丝绳松绳,解除被吊物。同理吊运被吊物至下楼时的操作流程刚好相反。该吊机能大量节约人力,而且搬运非常方便快速。当采用多个吊物机构3时,在吊运过程中,在前主梁11和后主梁21的区域内每个吊物机构3可以在其相对应的区域内进行吊物接驳,最前端的吊物机构3用于吊起被吊物并在该吊物机构3的区域后端将被吊物放下,后面的吊物机构3将被吊物吊起并运输至该吊物机构3的区域后端,通过吊物机构3将被吊物接驳吊运,提高成倍提高吊物效率。

为了防止吊物机构3在滑移时脱离前主梁11和后主梁21,前主梁11的前端设有第一封闭件111,最后端的副吊架2中的后主梁21的后端设有第二封闭件211。采用多个副吊架2串联时,只有主吊架1及最后一级副吊架2设置封闭件,第一封闭件111和第二封闭件211均用于防止吊物机构3脱轨,提高安全性。

主吊架本体包括有前支撑组件、后支撑组件、主底座12,前支撑组件的下端连接于主底座12的前端,后支撑组件的下端连接于主底座12的后端,前主梁11均连接于前支撑组件的内顶部和后支撑组件的内顶部。副吊架本体包括有副支撑组件、副底座22,副支撑组件的下端连接于副底座22,后主梁21连接于副支撑组件的内顶部。通过主底座12和副底座22直接接触抵靠地面,在吊运被吊物时接触地面面积大,使得吊运更加平稳。

前支撑组件包括有右前支撑柱14、左前支撑柱15、前上梁13,右前支撑柱14的底部和左前支撑柱15的底部均连接于主底座12,前上梁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右前支撑柱14的顶部和左前支撑柱15的顶部。后支撑组件包括有右后支撑柱17、左后支撑柱18、后上梁16,右后支撑柱17的底部和左后支撑柱18的底部均连接于主底座12,后上梁1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右后支撑柱17的顶部和左后支撑柱18的顶部,前主梁11的顶部均连接于前上梁13的底部和后上梁16的底部。副支撑组件包括有右副支撑柱24、左副支撑柱25、副上梁23,右副支撑柱24的底部和左副支撑柱25的底部均连接于主底座12,副上梁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右副支撑柱24的顶部和左副支撑柱25的顶部,后主梁21的顶部连接于副上梁23的底部。使得该吊机结构简单,且方便于生产。

前主梁11上的吊物机构3在将被吊物吊起时,前主梁11的前端需完全承受被吊物的重力,容易造成前主梁11的损坏甚至使得吊机不能使用。为了加强前主梁11的承重,主吊架本体可以包括有拉紧件41、支撑件40,支撑件40连接于前支撑组件的顶部,拉紧件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主梁11的前端和后支撑组件,且拉紧件41连接于支撑件40。通过拉紧件41可以对前主梁11起到一个向上的拉力,加强前主梁11的承重,提高吊机的安全性。优选地,拉紧件41的材料可以是钢丝绳、麻绳等。支撑件40和拉紧件41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至少两个支撑件40分别连接于右前支撑柱14和左前支撑柱15的顶部,可以提高对前主梁11的作用力。

为了达到加强吊机结构强度的效果,该吊机可以使用钢材结构,右前支撑柱14、左前支撑柱15、右后支撑柱17、左后支撑柱18、右副支撑柱24和左副支撑柱25均可以采用矩形钢管,主底座12和副底座22也均采用矩形钢管。前上梁13、后上梁16、副上梁23均采用工字钢,前主梁11和后主梁21也均采用工字钢。

该吊机的主吊架1和副吊架2中梁与柱之间的连接、柱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均可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也不排除同时使用2种固定方法加固,加强吊机的结构强度。为了达到进一步加强主吊架1和副吊架2之间连接强度的效果,前主梁11通过连接板和螺栓连接于后主梁21,相邻后主梁21之间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相连接,从而使得吊机在吊运的过程中更加平稳,提高安全性。

为了达到吊机平衡和固定的效果,主底座12的顶面可以放置有主配重物121,副底座22的顶面放置有副配重物221,通过重物压着主吊架1和副吊架2,使得吊物时吊架保持平衡,吊运更加平稳。

为了达到吊机的平衡及固定效果,至少一个副吊架本体还可以包括有升降调节机构26,升降调节机构26连接于副支撑组件的顶部。即升降调节机构26的下端分别连接于右副支撑柱24的顶部和左副支撑柱25的顶部,该升降调节机构26的上端用于抵靠屋顶,使得该副吊架本体不易产生移动错位,并可以通过挤压屋顶产生反作用力用来平衡主吊架1吊重物时吊架所受的倾覆力,从而使得吊机更加平稳和安全。升降调节机构26可以采用螺纹旋转调节升降,也可以采用气缸来调节升降。

为了达到加强前主梁11与主吊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后主梁21与副吊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效果,前主梁11与前上梁13之间、前主梁11与后上梁16之间均可以设有加强部件,后主梁21与副上梁23之间也可以设有加强部件,加强部件与梁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该加强部件可以为加强筋结构。

为了达到加强前主梁11与主吊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后主梁21与副吊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效果,前主梁11的顶部还可以连接有两个主固定耳19,两个主固定耳19分别套设于前上梁13和后上梁16,后主梁21的顶部可以连接有副固定耳27,副固定耳27套设于副上梁23,加强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前主梁11和后主梁21掉落,提高安全性。

为了达到方便推移主吊架1的效果,主吊架本体可以包括有若干个行走组件122,行走组件122可拆卸地连接于主底座12。较佳地,行走组件122包括有至少两个滚轮、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滚轮,连接件设有螺栓孔,主底座12设有若干个方向向上的长螺栓,长螺栓对应穿过于螺栓孔,且长螺栓连接于行走组件122。当行走组件122连接于主底座12,长螺栓逐个逐步拧紧时,滚轮接触地面,同时主底座12离开地面。不用人力或借助顶升装置就可抬起主吊架1,以调整主吊架1方向或移动到其它位置。当长螺栓逐个逐步拧松时,主底座12接触地面,同时滚轮离开地面。不用人力或借助顶升装置就可放下主吊架1,使得行走组件122装卸方便。较佳地,该滚轮最好为360°全回转的车轮,使得主吊架1推行更加方便灵活,省力。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