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剪力架的内爬塔式起重机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8491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剪力架的内爬塔式起重机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建筑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剪力架的内爬塔式起重机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塔式起重机通常采用外挂或内爬式两种方式支撑在建筑物上,并随着建筑物的升高而升高,外挂或内爬是根据建筑物施工的需要而确定的。

目前所用的带剪力架的内爬塔式起重机支护结构基本上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由两根爬升主梁、支座、支腿等部分组成的支护结构,主梁两端与墙体连接。内爬式塔机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由于安装构造要求,必须在电梯井剪力墙上埋上预埋件,两个主梁的四个支座与事先埋好的预埋件支座通过螺栓连接,这种内爬支撑结构比较简单。但由于塔机支座置于主梁上表面,塔机传递到主梁的水平力在主梁上产生扭矩,并传递到两端的支座上,不利于主梁和两端支座的受力状态。也有的在两根主梁之间加装水平连接杆,但由于对主梁的扭转没有抑制作用,并不能改善主梁的受力状态,由于主梁支座上都有塔机支撑框架,所以水平连接杆对改善梁体的受力状态没有实际意义。

另一种内爬支护结构在第一种内爬结构的基础上在主梁的一侧安装水平斜撑杆,一般为三根水平斜撑杆,杆的另一端与墙体相连,两个主梁的四个端部分别与左右两面墙体相连,两个主梁之间通过塔机支撑框架连接,这种内爬结构通过水平斜撑杆将塔机产生的水平力直接传递到墙体上,能够改善主梁梁体和主梁两端墙体的受力状态。但需要增加支撑水平斜撑杆的与墙体连接处的预埋件,安装过程也比较复杂,并增加了塔机的支护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内爬式塔式起重机支护结构,包括两个主梁、两个主梁间的剪力架、支座及连接件,所述剪力架为两个,在两个主梁间平行设置,沿两主梁法向中心线对称,每个主梁两端分别安装有与墙体预埋件连接的连接件。内爬支护结构主梁受到塔机水平力作用时将产生扭矩,并发生扭转变形,剪力架斜支杆具有保持剪力架形状不变的作用,与剪力架连接后两主梁各自的扭转变形受到约束,从而将主梁各自的扭矩转变到梁端支座上的垂直载荷,改善了主梁的受力状态,主梁端部连接处的受力状态,同时也改善了支撑主梁墙体的受力状态,并且这种支护结构安装过程简单,容易操作,能够降低支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剪力架的内爬塔式起重机支护结构,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支撑主梁和主梁端部支撑墙体的受力状态,结构制作容易,安装简单,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总体支护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剪力架的内爬塔式起重机支护结构,包括两个主梁、两个主梁间的剪力架、支座及连接件,所述剪力架为两个,在两个主梁间平行设置,沿两主梁中心线对称,对应支座位置,在安装剪力架处的主梁上表面设有支撑塔机的支座,每个主梁两端分别安装有与墙体预埋件连接的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剪力架是由水平支杆、竖直支杆和斜支撑杆构成的三角形结构,在三角支点处,即:斜支撑杆两端及水平支杆一端均带有销轴孔。

进一步地,所述剪力架是由矩形框架内设有斜支撑杆构成,其四角带有与主梁耳板连接的销轴孔。

进一步地,所述斜支撑杆是矩形框架的一条对角线,将矩形框架构造成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剪力架的矩形框架由两个水平支杆、两个竖直支杆和斜支撑杆焊接构成,水平支杆一端有销轴孔,另一端焊接在斜支撑杆上,竖直支杆两端分别焊接在水平支杆和斜支撑杆上,斜支撑杆两端均有销轴孔,通过水平支杆和斜支撑杆上的销轴孔分别与两侧主梁上的耳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剪力架下水平支杆与主梁连接端设置有定位件,主梁上配合连接的耳板上设有定位板,安装时,定位件置于定位板上,保证剪力架装入后各连接孔与主梁上耳板的连接孔在高度上相同,使剪力架容易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为方管、圆管或圆钢。

进一步地,所述销轴孔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加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两个剪力架结构,分别对称与主梁连接,塔机受水平力的作用,内爬支护结构主梁受到塔机水平力作用时将产生扭矩,并发生扭转变形,剪力架斜支杆具有保持剪力架形状不变的作用,与剪力架连接后两主梁各自的扭转变形受到约束,从而将主梁各自的扭矩转变到梁端支座上的垂直载荷,改善了主梁的受力状态,主梁端部连接处的受力状态,同时也改善了支撑主梁墙体的受力状态。

2.本发明剪力架结构四角处有销轴孔,通过销轴与主梁上连接耳板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工作;剪力架的斜支杆是矩形框的一条对角线,将矩形结构构造成三角形结构,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3.本发明剪力架结构的销轴孔两侧设置加强板,安装时,满足孔的强度要求,能够提高安全可靠性。采用销轴、开口销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工作。

4.本发明剪力架结构设有定位方管,与连接耳板的定位板配合,起到定位的作用,方便剪力架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剪力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剪力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平支杆,2.斜支撑杆,3.竖直支杆,4.第一加强板,5.第二加强板,6.定位方管,7.主梁,8.连接件,9.上耳板,10.下耳板,11.塔机,12.墙体,13.塔身支架,14.销轴,15.开口销,16.支座,17.第一螺栓组,18.定位板,19.第二螺栓组,20.剪力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带剪力架的内爬塔式起重机支护结构,包括两个主梁7、两个主梁7间的剪力架20、支座16及连接件8,所述剪力架为两个,在两个主梁7间平行设置,沿两主梁中心线X轴对称,对应支座16位置,在安装剪力架20处的主梁7上表面设有支撑塔机的支座16,每个主梁7两端分别安装有与墙体预埋件连接的连接件8。

所述连接件8及支座16均为现有结构。

如图4、图7所示,所述剪力架20是由矩形框架内设有斜支撑杆2构成,其四角带有与主梁7耳板连接的销轴孔。所述斜支撑杆2是矩形框架的一条对角线,将矩形框架分解成三角形结构。

所述剪力架20的矩形框架由两个水平支杆1、两个竖直支杆3和斜支撑杆2焊接构成,水平支杆1一端有销轴孔,另一端焊接在斜支撑杆2上,竖直支杆3两端分别焊接在水平支杆1和斜支撑杆2上,斜支撑杆2两端均有销轴孔,通过水平支杆1和斜支撑杆2上的销轴孔分别与两侧主梁7上的耳板连接。

所述剪力架20下水平支杆1与主梁7连接端设置有定位件6,主梁7上配合连接的下耳板上设有定位板18,安装时,定位件6置于定位板18上,保证剪力架20装入后各连接孔与主梁上耳板的连接孔在高度上相同,使剪力架20容易安装。所述定位件6为方管、圆管或圆钢,本例采用方管。

所述剪力架20与主梁7连接的销轴孔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加强板4、第二加强板5加强。

本发明使用时的安装过程:

如图1-图7所示,塔机在独立工况下使用完毕后,需要转换成内爬升工况,首先在建筑物的墙体12内埋下预埋件。将事先准备好的无孔的水平支杆1、斜支撑杆2、竖直支杆3根据图纸要求焊接成一个整体的剪力架20,对应图纸尺寸在孔的位置焊接第一加强板4和第二加强板5,加强板焊接完成后钻剪力架四角的孔,在下水平支杆1对应位置焊接定位件6。塔式起重机的塔身11坐落在与内爬支护系统结构上的支座16相连接的塔身支架13上,通过第二螺栓组19连接。内爬支护系统主梁7通过第一螺栓组17与连接件8(俗称牛腿)相连接,连接件8外侧与在墙体12事先埋好的预埋件相连。剪力架20安装时,首先将剪力架20左下方定位件8放置在焊在左梁7的下耳板10下部的定位板18上,剪力架20右下方斜支杆2的管切边放置在焊在右主梁7下耳板10下部的定位板18上,再通过微小的调整利用销轴14和开口销15连接剪力架20与主梁7。内爬整体安装结束,将安装好的内爬支护结构与事先在墙体内埋好的预埋件利用螺栓连接,这就完成了一套支护系统的的安装。再将塔机塔身11通过第二螺栓组与内爬支护系统的塔身支架13连接,完成整个内爬结构与塔机的安装过程。

实施例2:如图8所示,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中的剪力架是由水平支杆1、竖直支杆3和斜支撑杆2构成的三角形结构,在三角支点处,即:斜支撑杆2两端及水平支杆1一端均带有销轴孔。本例所述定位件6采用圆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