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变轮距穿梭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7768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轨变轮距穿梭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穿梭车广泛应用于立体仓库和日用百货、医药、烟草以及瓶装和盒装产品等多种行业的生产中,是负责衔接两个独立的输送系统或自成一套独立输送系统的重要设备群,尤其以快速、准确的特点而逐步获得广大用户的认可。

现有的穿梭车一般为单轨式穿梭车或双轨式穿梭车。单轨式穿梭车的两侧车轮之间的轮距固定,其中一侧的车轮运行在轨道上,另一侧的车轮运行在地面上。由于两侧车轮的运行环境差异大,地面上运行的车轮相比之下更易磨损,从而导致穿梭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振动,造成输送不平稳,同时还伴随有噪声。而双轨式穿梭车的两侧车轮之间的轮距是固定的,但是在拐弯处两侧车轮在轨道上的位移不同,从而导致两侧车轮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为了适应穿梭车拐弯时两侧车轮之间距离发生变化的特点,需要在拐弯处改变轨距,从而增大了轨道的设计难度,增大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双轨变轮距穿梭车容易磨损、振动、轨道设计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轨变轮距穿梭车,该穿梭车包括车架、第一轮组、第二轮组以及滑移机构;所述第一轮组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一侧、且行走在第一轨道上;所述第二轮组通过所述滑移机构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另一侧上、以与所述第一轮组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所述第二轮组行走在第二轨道上。

其中,所述第一轮组包括第一轮架和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轮架与所述车架连接,第一行走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轮架上、且行走在第一轨道的踏面上;在所述第一轮架上、并位于第一轨道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行走设置在第一轨道的相应侧。

其中,在所述第一轮架上、并位于第一轨道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导向轮,所述多个第一导向轮在第一行走轮的行走方向上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轮架与所述车架水平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轮组包括第二轮架和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二轮架与所述车架连接,第二行走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轮架上、且行走在第二轨道的踏面上;在所述第二轮架上、并位于第二轨道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行走设置在第二轨道的相应侧。

其中,在所述第二轮架上、并位于第二轨道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导向轮,所述多个第二导向轮在第二行走轮的行走方向上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轮架与所述车架水平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滑移机构包括至少一条滑轨和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轨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轮组的顶部连接。

其中,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轮架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行走轮。

其中,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车架上方、用于输送货物。

本发明可根据轨道的间距自行通过滑移机构带动第二轮组横向移动来改变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之间的轮距,有效地解决了穿梭车在拐弯时由于两轨之间间距不变而车体不能转弯的情况,同时也可避免更改轨道拐弯处的轨距,降低了轨道的设计难度,减少了加工成本。另外,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均在轨道上运行,保证了每个车轮的运行环境一致,避免了车轮损耗相差过大,从而即延长了车轮的使用寿命又保证了穿梭车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轨变轮距穿梭车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轮架;2、第二轮架;3、车架;4、第一轨道;

5、第二轨道;6、滑移机构;7、第一行走轮;8、第二行走轮;

9、第一导向轮;10、第二导向轮;11、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发明中的附图,对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轨变轮距穿梭车,该轨道包括车架3、第一轮组、第二轮组以及滑移机构6;第一轮组设置在车架3的一侧、且行走在第一轨道4上;第二轮组通过滑移机构6可移动的设置在车架3的另一侧上、以与第一轮组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第二轮组通过滑移机构6在车架3上做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的移动时,第一轮组所在平面与第二轮组所在平面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且第二轮组还行走在第二轨道5上。

由此,在轨道拐弯处第一轨道4和第二轨道5之间的轨距保持不变,当穿梭车运行到拐弯处时,第二轮组会受到一个径向作用力,由于第二轮组与滑移机构6连接,该作用力可通过第二轮组传递至滑移机构6。从而滑移机构6可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沿第二轨道5在拐弯处的径向移动,使得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之间的距离随拐弯轨迹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穿梭车在拐弯时由于两轨之间间距不变而车体不能转弯的情况,同时也可避免更改轨道拐弯处的轨距,降低了轨道的设计难度,减少了加工成本。另外,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均在轨道上运行,保证了每个车轮的运行环境一致,避免了车轮损耗相差过大,从而即延长了车轮的使用寿命又保证了穿梭车平稳运行。

其中,第一轮组包括第一轮架1和第一行走轮7,第一轮架1与车架3连接,第一行走轮7安装在第一轮架1上、且行走在第一轨道4的踏面上;在第一轮架1上、并位于第一轨道4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导向轮9,第一导向轮9行走设置在第一轨道4的相应侧,即第一轨道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导向轮9,设于左侧的第一导向轮9行走在第一轨道4的左侧面上,设于右侧的第一导向轮9行走在第一轨道4的右侧面上。

从而,当穿梭车运行到拐弯处时,第一轮架1受到一个径向作用力的作用,使第一行走轮7可能产生产生脱轨的趋势,但由于第一导向轮9受到第一轨道4对其施加的一个与径向作用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该支撑力通过第一导向轮9传递至第一轮架1。由此,设于第一轨道4两侧的第一导向轮9可迫使第一行走轮7沿第一轨道4的轨迹行走,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一轨道4在拐弯处脱轨。

进一步地,在第一轮架1上、并位于第一轨道4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导向轮9,多个第一导向轮9在第一行走轮7的行走方向上排列设置。由于第一导向轮9行走在第一轨道4上,在拐弯处会受到来自第一轨道4的侧面的压力,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导向轮9可降低每个第一导向轮9受到来自第一轨道4的压力,从而可延长第一导向轮9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第一轮架1与车架3水平转动连接,即第一轮组为万向轮,可使第一轮架1能在动载或者静载中水平方向360度旋转。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设有多个第一导向轮9,穿梭车运行到拐弯处时,位于第一轨道4同侧的多个第一导向轮9的连线会时刻保持与第一轨道4的相切,即可以主动驱使第一行走轮7实时转向、并沿第一轨道4的轨迹行走,使得第一行走轮7在轨道拐弯时更灵活。

另外,第二轮组包括第二轮架2和第二行走轮8,第二轮架2与车架3连接,第二行走轮8安装在第二轮架2上、且行走在第二轨道5的踏面上;在第二轮架2上、并位于第二轨道5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导向轮10,第二导向轮10行走设置在第二轨道5的相应侧。

由此,在轨道拐弯处第一轨道4和第二轨道5之间的轨距保持不变,当穿梭车运行到拐弯处时,此时第二轮架2会受到一个径向作用力,由于第二轮架2与滑移机构6连接,该作用力可依次通过第二轮架2传递至滑移机构6。从而滑移机构6可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沿第二轨道5在拐弯处的径向移动,使得第二轮组和第二轮组之间的距离随拐弯轨迹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由于第二轮架2受到径向作用力的作用,使第二行走轮8产生脱轨的趋势,但由于第二导向轮10受到第二轨道5对其施加的一个与径向作用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该支撑力通过第二导向轮10传递至第二轮架2。由此,设于第二轨道5两侧的第二导向轮10可迫使第二行走轮8沿第二轨道5的轨迹行走,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二轨道5在拐弯处因曲率过大而导致第二行走轮8脱轨。

进一步地,在第二轮架2上、并位于第二轨道5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导向轮10,多个第二导向轮10在第二行走轮8的行走方向上排列设置。由于,第二导向轮10行走在第二轨道5上,在拐弯处会受到来自第二轨道5的侧面的压力,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导向轮10可降低每个第二导向轮10受到来自第二轨道5的压力,从而可延长第二导向轮1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第二轮架2与车架3水平转动连接,即第二轮组为万向轮,可使第二轮架2能在动载或者静载中水平方向360度旋转。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设有多个第二导向轮10,穿梭车运行到拐弯处时,位于第二轨道5同侧的多个第二导向轮10的连线会时刻保持与第二轨道5的相切,即可以主动驱使第二行走轮8沿第二轨道5的轨迹行走,使得第二行走轮8在轨道拐弯时更灵活。

优选地,滑移机构6包括至少一条滑轨和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滑轨与车架3连接,滑块与第二轮组的顶部连接。当穿梭车运行到拐弯处时,第二轮组受到径向作用力,由于滑块与第二轮组的顶部连接,该作用力可通过第二轮组传递至滑块。从而滑块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沿滑轨移动,使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还能够保证轮距随随拐弯轨迹的变化而变化。

其中,还包括驱动机构11,驱动机构11设置在第一轮架1上、用于驱动第一行走轮7。由于驱动机构11直接驱动第一轮组的行走轮沿第一轨道4运行,则第一轮组相当于主动轮组,可带动第二轮组即被动轮组沿着第二轨道5运行。这样设置可保证第二轮组随时响应拐弯轨迹的变化,避免第二轮组直接受到驱动机构11的驱动力过大而来不及径向移动。

另外,还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车架3上方、用于输送货物,该传输机构可以是链轮链条式机构或辊筒式机构,且传输方向优选为垂直于车架的移动方向,这样使货物在车架所在平面的X向和Y向上都能够移动,通过对轨道的合理布置,可以将货物从一点传输至任意一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