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线卷绕机、生头部件及丝线卷绕机的生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9000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丝线卷绕机、生头部件及丝线卷绕机的生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丝线卷绕机、生头部件及丝线卷绕机的生头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从上方的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线卷绕到各筒管上的丝线卷绕机。丝线卷绕机具有沿其轴向安装多个筒管的筒管支架、沿筒管支架的轴向与多个筒管相对应排列的多个导丝器(丝线横动支点导引器)、以及多个横动导引器等。从纺丝机送来的多根丝线分别挂到多个导丝器上。被挂到导丝器上的丝线边被横动导引器以导丝器为支点横动,边卷绕到安装在旋转的筒管支架上的筒管上。

但是,在上述丝线卷绕机中,在将丝线卷绕到筒管上之前,将从纺丝机送来的多根丝线分别挂到多个导丝器上的作业成为必要。为了进行该生头作业,专利文献1的丝线卷绕机还具备下述结构。

在多个导丝器的下方,设置有沿与导丝器的排列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导轨。该导轨为引导以开松状态(被分丝的状态)保持多根丝线的生头部件(生头辅助件)的部件。

专利文献1的丝线卷绕机中的生头以如下这样的次序进行。首先,操作人员将生头部件插入从纺丝机送来的多根丝线中,将多根丝线以开松状态保持在生头部件上。接着,使该生头部件的一端与导轨相抵接,在该状态下使生头部件沿导轨移动到跟前一侧。通过生头部件沿导轨在与导丝器的排列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移动,被保持在生头部件上的多根丝线挂到沿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导丝器的每一个上。

另外,作为卷绕纺丝的丝线卷绕机,除了上述专利文献1的以外,我们还知道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丝线卷绕机。专利文献2的丝线卷绕机具备分别具有多个导丝器的2个丝线卷绕部。2个丝线卷绕部夹着从纺丝机下来的丝线的丝道而左右对称地配置。并且,2个丝线卷绕部的导丝器排列成2列,并且这2列导丝器在2个丝线卷绕部的内侧沿与导丝器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靠近配置。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根丝线分别分开卷绕到左右2个丝线卷绕部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4875号公报(图2)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07454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的丝线卷绕机中,生头部件被导轨引导,沿与排列方向倾斜预定角度的预定方向移动。因此,生头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容易偏移,不容易产生生头失误。并且,生头作业变得容易,工作效率也提高。

但是,在专利文献2这样的丝线卷绕机中应用专利文献1的结构进行生头的情况下,在以下方面存在改进的余地。即,在像专利文献2那样具有2个丝线卷绕部的丝线卷绕机中,在使生头部件相对于一个丝线卷绕部沿导轨移动、进行生头后,对另一个丝线卷绕部也有进行同样的作业进行生头的必要。因此,从生头工序的简略化这样的观点出发,希望一次对2个丝线卷绕部进行生头。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能够对2个丝线卷绕部的导丝器同时进行生头的丝线卷绕机。

发明第1方案的丝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具备:2个丝线卷绕部,每一个具有:沿其轴向安装有多个筒管的筒管支架、沿所述筒管支架的轴向分别与所述多个筒管对应排列的多个导丝器、以及在相对于所述导丝器的排列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导轨,所述2个丝线卷绕部沿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以及生头部件,将丝线挂到所述2个丝线卷绕部的所述导丝器上;

所述2个丝线卷绕部的所述导轨相对于所述排列方向互相向相反一侧倾斜地延伸;所述生头部件具有:2个丝线保持部,与所述2个丝线卷绕部相对应地设置,分别以开松的状态保持多根所述丝线,并且能够滑动地与所述导轨卡合,以及支承部,能够靠近/远离地支承所述2个丝线保持部。

2个丝线卷绕部分别具备多个导丝器和在相对于这些导丝器的排列方向(筒管支架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导轨。另外,在本发明中,“相对于排列方向倾斜”指与排列方向以小于90度的角度交叉,导轨与排列方向平行的形态或者与排列方向正交的形态除外。另一方面,生头部件的2个丝线保持部的每一个以开松的状态保持被对应的丝线卷绕部卷绕的多根丝线。并且,2个丝线保持部被能够靠近/远离地支承着。

在各个丝线保持部上保持有多根丝线的状态下,2个丝线保持部能够滑动地与对应的丝线卷绕部的导轨卡合。并且,2个导轨相对于排列方向互相向相反一侧倾斜地延伸。在该状态下,使生头部件在导丝器的排列方向上移动。其中,由于2个丝线保持部被支承部能够靠近/远离地支承,因此2个丝线保持部边彼此分离边沿导轨在与导丝器的排列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移动。由此,被保持在各个丝线保持部上的多根丝线挂到对应的丝线卷绕部的多个导丝器上去。根据本发明,只要使生头部件沿排列方向移动一次,就能够同时将丝线挂到两侧的2个丝线卷绕部的导丝器上,因此能够简化生头作业。

发明第2方案的丝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在前述第1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生头部件具有连接在所述支承部上、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的手柄。

在导丝器的排列数量(即筒管的数量)多的情况下,在向导丝器生头之际,有使生头部件沿排列方向长距离移动的必要。这一点,本发明由于生头部件具有从支承部延伸到前方的手柄,因此握持手柄使生头部件移动到远处变得容易。

发明第3方案的丝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在前述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丝线保持部在距离另外的所述丝线保持部远的外侧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导轨卡合的卡合部。

如果在各个丝线保持部外侧的端部有卡合部,则当生头部件沿排列方向移动时,丝线保持部容易沿与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发明第4方案的丝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在前述第1~第3方案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多个导丝器能够在卷绕位置与生头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卷绕位置为将所述多根丝线分别卷绕到所述多个筒管上时的位置,所述生头位置为使所述多个导丝器的间隔比所述卷绕位置小地集中到所述排列方向的端部一侧的位置。

由于能够将多个导丝器集中到排列方向的端部一侧,因此在向导丝器生头时,排列方向上的生头部件的移动量小就可以,生头变得容易。

发明第5方案的生头部件,在每一个具有沿其轴向安装有多个筒管的筒管支架、沿所述筒管支架的轴向分别与所述多个筒管对应排列的多个导丝器、以及在相对于所述导丝器的排列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导轨,并且所述导轨相对于所述排列方向互相向相反一侧倾斜延伸的2个丝线卷绕部中,将丝线挂到所述导丝器上,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2个丝线卷绕部相对应设置、分别以开松状态保持多根所述丝线、并且能够滑动地与所述导轨卡合的2个丝线保持部,以及能够靠近/远离地支承所述2个丝线保持部的支承部。

在保持多根丝线的状态下,2个丝线保持部的每一个能够滑动地与对应的丝线卷绕部的导轨卡合。在该状态下使生头部件沿导丝器的排列方向移动。其中,在2个丝线保持部被支承部能够靠近/远离地支承后,2个丝线保持部边互相离开边沿导轨移动。由此,被各个丝线保持部保持的多根丝线挂到对应的丝线卷绕部的多个导丝器上去。

发明第6方案的丝线卷绕机的生头方法为在前述第1~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卷绕机中,使用所述生头部件将丝线挂到所述2个丝线卷绕部的所述导丝器上的生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

以开松的状态将多根所述丝线保持到所述生头部件的所述2个丝线保持部上的丝线保持工序,使所述丝线保持部能够滑动地卡合到所述导轨的比所述导丝器靠所述排列方向的一侧的部分上的卡合工序,以及通过使所述支承部移动到所述排列方向的另一侧,使所述2个丝线保持部分别沿所述导轨移动,将丝线挂到所述2个丝线卷绕部的所述导丝器上的生头工序。

本发明中,首先使多根丝线保持到2个丝线保持部的每一个上,然后使这2个丝线保持部能够滑动地卡合到对应的丝线卷绕部的导轨上。接着,使生头部件沿导丝器的排列方向移动。其中,由于2个丝线保持部能够沿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移动,因此各个丝线保持部沿所述正交方向相对移动,并且沿导轨移动。由此,保持在各个丝线保持部上的多根丝线被挂到对应的丝线卷绕部的多个导丝器上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牵引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纺丝牵引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导引器支承体和导引单元的俯视图;

图4为导引单元的放大立体图,(a)表示位于后侧的导引单元,(b)表示位于前侧的导引单元;

图5为图3的导引器支承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6(a)、(b)为表示生头部件的图;

图7为纺丝牵引装置(丝线挂在2个导丝辊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为即将生头前的导引器支承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生头完了后的导引器支承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纺丝牵引装置(向导引单元生头后)的立体图;

图11为纺丝牵引装置(使导丝辊移动到后侧位置后)的立体图;

图12为纺丝牵引装置(使导引单元向卷绕位置移动后)的立体图;

图13(a)、(b)为表示变形形态的生头部件的图。

图中,1-纺丝牵引装置;5-丝线卷绕机;10-卷绕单元;13-筒管支架;21-支点导引器;25-导轨;26-生头部件;30-丝线保持部;31-支承部;32-手柄;33-开松槽;34-卡合部;46-生头部件;51-支承部;b-筒管;y-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将图1、图2所示的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定义为纺丝牵引装置的前后左右上下,下面适当使用这些方向词进行说明。

(纺丝牵引装置的大致结构)

如图1、图2所示,纺丝牵引装置1具备2个导丝辊3、4、丝线卷绕机5和控制装置6等。

在纺丝牵引装置1的上方配置有纺丝机2。纺丝机2从多个喷丝头(图示省略)分别纺出合成纤维的丝线y。

2个导丝辊3、4在纺丝机2的下方以轴向与左右方向平行的姿势配置。从纺丝机2纺出的丝线y依次卷挂到导丝辊3、导丝辊4上。2个导丝辊3、4由从丝线卷绕机5的前端部的上方位置向斜后上方延伸的长长的支承部件7支承。

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导丝辊3安装在支承部件7的前端部。另一个导丝辊4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地安装在支承部件7上。并且,导丝辊4的位置通过未图示的升降电动机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前侧位置与用实线表示的后侧位置之间切换。后面也将进行说明,导丝辊4的前侧位置为生头时的位置,后侧位置为丝线卷绕机5进行丝线卷绕时的位置。

2个导丝辊3、4由驱动电动机(图示省略)分别旋转驱动。从纺丝机2纺出的多根丝线y由2个导丝辊3、4向丝线卷绕机5输送。另外,如图2所示,在导丝辊3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丝线限制导引器8,在导丝辊4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也设置有丝线限制导引器9。

丝线卷绕机5具备2个卷绕单元10(相当于本发明的丝线卷绕部)。2个卷绕单元10沿左右方向排列、并且夹着从上方的导丝辊3、4送来的多根丝线y的丝道地配置。并且,2个卷绕单元10左右对称地配置。从纺丝机2纺出的多根丝线y分开送给2个卷绕单元10。例如,在从纺丝机2送来24根丝线y的情况下,其中的一半——12根由左侧的卷绕单元10卷绕,剩下的12根由右侧的卷绕单元10卷绕。

各卷绕单元10具备支承框11、转台12和2个筒管支架13。支承框11以水平姿势悬臂支承在机体14上。转台12为圆板状的部件,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机体14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2根筒管支架13以悬臂的状态支承在该转台12上。各筒管支架13上沿其轴向安装多个(例如12个)筒管b。并且,各筒管支架13被未图示的电动机旋转驱动。当转台12旋转时,支承在转台12上的2个筒管支架13的位置被上下切换。

而且,各卷绕单元10具备多个导引单元15、多个横动导引器16和接触辊17。

如图1~图3所示,在支承框11的上部,设置有前后方向长的导引器支承体19。在该导引器支承体19上固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20。在导轨20上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安装有多个导引单元15。

多个导引单元15具有分别与多个筒管b对应的多个支点导引器21(本发明的导丝器)。有关导引单元15的结构后面详细说明。

多个横动导引器16安装在支承框11上,并且配置在多个导引单元15的下方。挂在各导引单元15的支点导引器21上的丝线y以该支点导引器21为支点被横动导引器16沿前后横动。被横动的丝线y通过卷绕到安装在旋转的筒管支架13上的筒管b上,形成卷装p。

接触辊17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支承框11的下部。该接触辊17在向筒管b卷绕丝线时,边对卷装p赋予预定的接触压力边旋转,梳理卷装p的形状。

当位于上方位置的筒管支架13上形成满卷的卷装p时,转台12旋转,切换2个筒管支架13。即,位于下方位置的筒管支架13移动到上方位置,丝线y被卷绕到安装在该筒管支架13上的筒管b上。并且,卷绕了满卷的卷装p的筒管支架13移动到下方位置,在下方位置取下满卷的卷装p。

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6为担任纺丝牵引装置1的整个控制的装置。具体为,控制装置6给驱动导丝辊3、4的电动机、导丝辊4的升降用电动机、丝线卷绕机5的控制部18等纺丝牵引装置1的各部分输送控制信号。

(导引单元的细节)

如图3、图4所示,各导引单元15具备导引器保持部件22、安装在该导引器保持部件22上的支点导引器21、上导引器23和下导引器24。

导引器保持部件22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安装在导轨20上。并且,在导引器保持部件22上安装有沿前后方向驱动多个导引单元15的气缸(图示省略)。由此,多个导引单元15能够在沿前后方向分散配置的卷绕位置(参照图2、图12)、与前后方向的间隔比卷绕位置的小地集中在前端一侧的生头位置(参照图7、图10)之间移动。

支点导引器21有圆柱形形状,使其轴向与左右方向平行地安装到导引器保持部件22上。并且,支点导引器21为成为利用横动导引器16使丝线y横动时的支点的导引器。如图2所示,对于多个支点导引器21的每一个,丝线y挂在支点导引器21外侧的侧面。即,如图4(a)所示,位于后侧的导引单元15(15a)中,丝线y挂在支点导引器21后侧的侧面。并且,如图4(b)所示,位于前侧的导引单元15(15b)中,丝线y挂在支点导引器21前侧的侧面。后面将详细进行说明,向多个导引单元15(支点导引器21)的生头通过使用生头部件26使所有的丝线y从后方移动到前方而进行(参照图8)。

上导引器23为配置在支点导引器21上方的u字形导引器,使u字的开口部朝向后方地配置。从后方生头到支点导引器21上的丝线y从开口部进入上导引器23内。利用该上导引器23限制丝线y的左右方向的移动。

并且,为了使所有的丝线y从后方向前方移动,同时对后侧的支点导引器21将丝线y挂到后侧面,对前侧的支点导引器21将丝线y挂到前侧面上,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位于后侧的导引单元15a中有设法使丝线y不向比其支点导引器21靠前侧移动的必要。另一方面,位于前侧的导引单元15b有设法使从后方移动来的丝线y转到支点导引器21的前面的必要。

因此,在各支点导引器21的下方配置有下导引器24。如图4所示,下导引器24为具有钩形顶端部的挂钩形的导引器。但是,后侧的导引单元15a与前侧的导引单元15b中,下导引器24的朝向不同。

如图4(a)所示,后侧导引单元15a的下导引器24使钩形顶端部朝向后侧。由此,从后侧移动来的丝线y进入下导引器24内后,被钩形顶端部限制向外移动。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前侧导引单元15b的下导引器24使钩形顶端部朝向前侧。从后侧移动来的丝线y沿下导引器24的外缘绕过支点导引器21向前方移动后,进入下导引器24内。

另外,如图1、图3所示,排列成2列的2个卷绕单元10的多个导引单元15使支点导引器21的顶端分别朝内侧地配置。并且,在2个卷绕单元10之间,通过使后述生头部件26沿前后移动,能够对排成2列的所有导引单元15同时生头。

(生头用结构)

接着说明用来对多个导引单元15挂多根丝线y的结构。另外,在图5中,为了明确地表示导轨25,用假想线表示配置在导轨25上的多个导引单元15和生头部件26。

如图3、图5所示,各卷绕单元10具有相对于导引单元15的排列方向即前后方向倾斜延伸的导轨25。导轨25固定在导引器支承体19的比多个导引单元15靠下侧(图5的朝纸面一侧)的部分上。导轨的后端部位于比多个导引单元15靠后侧,从多个导引单元15露出。2个卷绕单元10的导轨25左右对称地配置,并且相对于前后方向互相朝相反一侧倾斜。即,2个导轨25越向前侧互相越离开地相对于前后方向分别向外侧倾斜地延伸。在各导轨25上形成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引导槽25a。

如图6所示,生头部件26具有2个丝线保持部30(30a、30b)、支承部31和手柄32。2个丝线保持部30分别与左右2个卷绕单元10相对应。在2个丝线保持部30的每一个上形成有以开松的状态保持卷绕到对应的卷绕单元10上的多根丝线y的多个开松槽33。如图6(a)所示,形成在2个丝线保持部30上的多个开松槽33整体成为从生头部件26的顶端一侧向跟前一侧(手柄32一侧)扩展的扇形形状地配置。并且,丝线保持部30在其左右方向外侧的端部具有向丝线保持部30的背面一侧(图6的向纸面的一侧)突出的2个卡合部34。卡合部34能够滑动地与导轨25的引导槽25a卡合。由此,生头部件26的2个丝线保持部30至少从导轨25的后端部能够装拆。

支承部31具有固定在左侧丝线保持部30a的基端部上的导引部35和固定在右侧丝线保持部30b的基端部上的滑动部36。滑动部36能够左右滑动地卡合到导引部35上。由此,右侧丝线保持部30b能够相对于左侧丝线保持部30a移动。即,成为2个丝线保持部30能够在图6(a)的左右2个丝线保持部30接触的状态、与图6(b)的2个丝线保持部30分离开的状态之间左右相对移动的结构。

手柄32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手柄32的顶端部连接在导引部35上。

后面将要说明,在向导引单元15生头时,在被2个卷绕单元10卷绕的丝线y分别保持在生头部件26的2个丝线保持部30上的状态下,像图5所示那样,使生头部件26在2个卷绕单元10之间向前方移动。

(生头作业)

接着参照图7~图12说明将从纺丝机2纺出来的多根丝线y挂到纺丝牵引装置1上的生头作业和此时的纺丝牵引装置1的动作。

在生头作业时,操作人员站在丝线卷绕机5的前侧进行作业。首先,操作人员从纺丝牵引装置1的操作部(图示省略)输入用于准备生头的指令。

当输入准备生头的指令时,控制装置6使纺丝牵引装置1进行下述生头准备动作。首先,从导丝辊4位于后侧位置的状态开始,通过升降用电动机使导丝辊4下降,移动到导丝辊3附近的前侧位置。并且,通过气缸使所有的导引单元15移动到生头位置,集中配置在前侧。

当纺丝牵引装置1的生头准备动作结束时,操作人员用吸枪40吸引保持从上方的纺丝机2下来的多根丝线y。另外,此时用吸枪40吸引被2个卷绕单元10卷绕的所有的丝线y(例如每一个单元12根,合计24根)。而且,操作人员操作吸枪40将多根丝线y依次挂到在丝线卷绕机5的前端部上方互相靠近配置的2个导丝辊3、4上去。

在结束向2个导丝辊3、4的生头后,将多根丝线y挂到多个导引单元15的每一个上。向导引单元15的生头使用生头部件26来进行。首先,在向导引单元15生头前的阶段,生头部件26从导轨25取出。在该状态下,操作人员边握持生头部件26的手柄32边将生头部件26的2个丝线保持部30从前方插入位于图7的导丝辊4与吸枪40之间的多根丝线y。由此,多根丝线y被一根根地插入2个丝线保持部30的多个开松槽33中,在被开松的状态下保持在丝线保持部30上(丝线保持工序)。另外,此时由于多根丝线y被前方的吸枪40吸引,因此在保持在丝线保持部30上的丝线y上作用有张力,丝线y不会随便从开松槽33脱出。

接着,像图8所示那样,操作人员将生头部件26安装到2根导轨25的后端部。更具体为,将生头部件26的2个丝线保持部30的卡合部34分别卡合到2条导轨25的引导槽25a的比多个导引单元15靠后侧的端部(卡合工序)。如图9所示,在卡合到导轨25上后,操作人员握持手柄32将生头部件26拉近到跟前一侧(前侧)。其中,2个丝线保持部30通过支承部31能够沿左右方向相对移动地被支承着。因此,在多个导引单元15的下侧,2个丝线保持部30沿左右方向互相离开,并且分别沿向前方扩展地倾斜的2条导轨25移动。

通过各个丝线保持部30沿对应的导轨25、在与导引单元15的排列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移动,被丝线保持部30以开松状态保持的多根丝线y像图10所示那样被引导到排成1列的多个导引单元15分别被挂上去(生头工序)。并且,通过生头部件26的2个丝线保持部30沿2个导轨25移动,对左右2列导引单元15同时挂上丝线y。

向导引单元15生头结束后,接着,操作人员从纺丝牵引装置1的操作部输入准备卷绕的指令。当输入准备卷绕的指令时,控制装置6使纺丝牵引装置1进行下述卷绕准备动作。首先,如图11所示,利用升降用电动机使导丝辊4从前侧位置向后侧位置后退、上升。并且,像图12所示那样,利用气缸使多个导引单元15从生头位置分别向卷绕位置移动、分别散开。

本实施方式中,2个卷绕单元10的导轨25相对于导引单元15的排列方向(筒管支架13的轴向)互相向相反的一侧倾斜地延伸。另一方面,生头部件26的2个丝线保持部30的每一个以开松的状态保持被对应的丝线卷绕部卷绕的多根丝线y。并且,2个丝线保持部30能够在与导引单元15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地支承着。即,2个丝线保持部30被支承部31能够靠近/分离地支承着。

在各个丝线保持部30上保持着多根丝线y的状态下,2个丝线保持部30能够滑动地与对应的卷绕单元10的导轨25卡合。在该状态下,如果使生头部件26沿2个导轨25扩展的方向即前方移动,则2个丝线保持部30沿左右方向伸展地移动,并且分别沿2条导轨25移动。由此,被各个丝线保持部30保持的多根丝线y挂到对应的卷绕单元10的多个导引单元15上去。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只要使生头部件26向前方移动一次就能够将丝线y同时挂到两侧的2个卷绕单元10的导引单元15上,因此能够简化生头作业。

在导引单元15的排列数量(即筒管b的个数)多的情况下,在生头之际,有必要使生头部件26沿前后方向长距离移动。即,位于前方的操作人员有必要使生头部件26移动到非常靠后方的一侧。这一点,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生头部件26具有从支承部31延伸到前方的手柄32,因此把持手柄32使生头部件26移动到进深侧变得容易。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丝线保持部30在左右方向外侧的端部具有与导轨25卡合的卡合部34。因此,当在卡合部34与导轨25卡合的状态下使生头部件26移动到前方时,2个丝线保持部30容易左右移动。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导引单元15能够在卷绕位置、与间隔比卷绕位置小地聚集在前端一侧的生头位置之间移动。即,生头时由于能够将多个导引单元15集中在前侧,因此前后方向上的生头部件26的移动量小就可以,生头变得容易。

接着,说明对前述实施方式施加了种种变更的变形形态。但是,对于与前述实施方式具有同样结构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其说明。

1)如图13所示,生头部件46的支承部51也可以是具有导向部55和分别设置在2个丝线保持部30上的2个滑动部56的结构。手柄32连接在导向部55上。即,2个丝线保持部30能够相对于连接有手柄32的导向部55分别沿左右方向移动。

在使2个丝线保持部30分别卡合到2条导轨25上后,如果握持手柄32将生头部件46拉近到跟前一侧,则2个丝线保持部30相对于导向部55分别左右移动,并且沿2个导轨25向倾斜方向移动。

2)用生头部件26钩挂丝线y的导引器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上导引器23和下导引器24不是必须的。例如,在支点导引器自身具有能够防止丝线y脱落的形状等的情况下,能够省略上导引器23和下导引器24中的至少一个。

3)虽然前述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操作生头部件26来将丝线y挂到多个导引单元的每一个上,但生头部件26也可以由生头机器人来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