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移式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568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前移式叉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前移式叉车。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前移式叉车具备:桅杆,其设置有左右一对货叉(装卸器具);和支腿部,其具有对桅杆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左右一对前伸支腿。并且,桅杆通过在车身的下部配设的前移缸(液压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动作,而在规定的行程范围内沿着左右一对前伸支腿向前后方向移动。另外,这样的前移式叉车具备与支腿部的后部连结并且收容行驶驱动部的后框架。支腿部与后框架通过对支腿部的后部与后框架的前部进行焊接而彼此连结,支腿部与后框架被预先模块化为一个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1981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前移式叉车中,会根据使用情形而进行左右一对前伸支腿的宽度、长度、形状等的设计变更,存在许多具备不同类型的支腿部的派生车型。在此,对于收容于后框架的行驶驱动部而言,即使前移式叉车是不同的车型,也是将通用的行驶驱动部收容于后框架的情况较多,按不同的车型来制造不同类型的后框架的必要性低。然而,在支腿部和后框架以被预先模块化为一个部件的方式进行制造的情况下,受支腿部的设计变更的影响,有时后框架的设计必须也变更。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按不同的车型来制造不同类型的后框架,前移式叉车的制造花费工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制造变得容易的前移式叉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问题的前移式叉车具备:桅杆,其设置有装卸器具;支腿部,其具有对所述桅杆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左右一对前伸支腿;以及后框架,其与所述支腿部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左右一对前伸支腿相反的一侧即后部相连结,并且收容行驶驱动部,其中,所述后框架具有借助紧固构件与所述支腿部相连结的连结部。

据此,即使根据使用情形而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支腿部,通过将后框架的连结部借助紧固构件与各支腿部相连结,也能够将各支腿部与后框架分别连结。因而,无需按不同的车型制造不同类型的后框架,能够使后框架通用化,能够使前移式叉车的制造变得容易。

在上述前移式叉车中,优选的是,所述后框架具有作为所述连结部的第一连结部,该第一连结部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支腿部重叠,且该第一连结部以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与所述支腿部接触的状态通过所述紧固构件与所述支腿部相连结。

据此,第一连结部以在上下方向上与支腿部接触的状态通过紧固构件与支腿部相连结,能够对支腿部与后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因而,能够抑制例如由于在前移式叉车的行驶期间产生的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而导致支腿部与后框架的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错位的情况。而且,由于第一连结部与支腿部以在上下方向上接触的状态通过紧固构件连结,因此能够由第一连结部与支腿部的接触部位来承受与上下方向上的振动相伴的向上下方向作用的力。

在上述前移式叉车中,优选的是,所述后框架具有作为所述连结部的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二连结部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支腿部重叠,且该第二连结部以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与所述支腿部接触的状态通过所述紧固构件与所述支腿部相连结。

据此,第二连结部以在前后方向上与支腿部接触的状态通过紧固构件与支腿部相连结,能够对支腿部与后框架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因而,能够抑制例如由于在前移式叉车的行驶期间产生的前后方向上的振动而导致支腿部与后框架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偏移的情况。而且,由于第二连结部与支腿部以在前后方向上接触的状态通过紧固构件相连结,因此能够由第二连结部与支腿部的接触部位来承受与前后方向上的振动相伴的向前后方向作用的力。

在上述前移式叉车中,优选的是,具备构成车身的主体的上框架,所述上框架利用紧固构件与所述支腿部和所述后框架中的至少一方相连结。

例如,考虑通过焊接将上框架与支腿部和后框架中的至少一方连结,将上框架与支腿部和后框架中的至少一方预先模块化为一个部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在需要与不同的车型对应地对支腿部或后框架进行设计变更的情况下,受到其影响,存在必须也变更上框架的设计的情况。因此,通过将上框架做成借助紧固构件与支腿部和后框架中的至少一方连结的结构,从而无需按不同的车型制造不同类型的上框架,能够使上框架通用化,能够使前移式叉车的制造容易。

在上述前移式叉车中,优选的是,所述支腿部具备将所述左右一对前伸支腿彼此连接的连接部。

据此,通过连接部来确保强度,能够抑制左右一对前伸支腿向彼此接近远离的方向移动。因而,例如能够容易地将左右一对前伸支腿的宽度维持为预先设定的宽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制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前移式叉车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支腿部、后框架以及上框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3的(a)和(b)是表示前移式叉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前移式叉车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前移式叉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前移式叉车、11…车身、13…桅杆、13f…作为装卸器具的货叉、15…上框架、20…前伸支腿、21…支腿部、21a…作为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部、21b…作为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31…后框架、31a…作为连结部的第一连结部、33a…作为连结部即第二连结部发挥功能的对置部、35…行驶驱动部、41、42、43、44…作为紧固构件的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图1~图4说明将前移式叉车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表示以前移式叉车的驾驶员朝向前移式叉车的前方(前进方向)的状态为基准的情况下的“前”“后”“左”“右”“上”“下”。

如图1所示,前移式叉车10在车身11的前部具备装卸装置12。装卸装置12具备在车身11的前部立起设置的桅杆13。在桅杆13上,借助提升托架13a设置有作为装卸器具的左右一对货叉13f。货叉13f借助提升托架13a能够相对于桅杆13升降。

前移式叉车10的车身11具备:底框架14,其构成车身11的基部;和上框架15,其设置于底框架14的上部,构成车身11的主体。底框架14具有:支腿部21,其具有对桅杆13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和后框架31,其与支腿部21的在前后方向上与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相反的一侧即后部相连结。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呈大致四角柱状且向前方延伸出。

在车身11的下部配设有前移缸16(液压缸)。前移缸16的活塞杆16a与桅杆13相连结。桅杆13通过活塞杆16a进行伸缩动作,而在规定的行程范围内沿着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向前后方向移动。

在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的前端下部设置有从动轮17。另外,在车身11的后方下部,在左右方向(车宽方向)上的靠左偏置的位置设置有驱动转向轮18a。而且,在车身11的后方下部,在左右方向上的靠右偏置的位置设置有从动轮18b(脚轮),该从动轮18b与驱动转向轮18a相距规定距离并与驱动转向轮18a一起左右构成一对。

在车身11的后部右部分设置有站席型的驾驶室19(驾驶员座)。在车身11中的驾驶室19的前侧设置有仪表板19a。在仪表板19a设置有用于装卸操作等的操作杆19b。在驾驶室19的左侧附近,立起设置有收容箱19c。在收容箱19c的上表面设置有手柄19d(方向盘)。

如图2所示,上框架15具有:板状的一对侧部15a,其沿着前后方向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而构成车身11的左右侧部;和板状的结合部15b,其沿着左右方向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而将一对侧部15a彼此连结起来。结合部15b与两侧部15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相连接。在结合部15b的前表面的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划分部15c。划分部15c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与各侧部15a相连结。在上框架15中,划分部15c的下方成为收纳未图示的电池的电池收纳空间。在划分部15c的上表面的前方两个角部,分别安装有向上方延伸出的长板状的支承部15d。在支承部15d的与划分部15c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顶罩15e。

在两侧部15a的彼此对置的面即内表面的下部且位于比结合部15b靠前方的部位,分别安装有截面L字状的托架15f。托架15f由沿着侧部15a的内表面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51f和沿着与第一延伸部151f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52f形成。第一延伸部151f和第二延伸部152f呈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板状。各托架15f通过经由焊接将第一延伸部151f接合于各侧部15a的内表面而安装于各侧部15a的内表面。在各托架15f的第二延伸部152f的在前后方向上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两个贯通孔15h。

在各前伸支腿20的彼此对置的面即内侧面设置有剖视C字状的导轨20a,该导轨20a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对桅杆13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另外,在各前伸支腿20的上表面的在前后方向上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两个内螺纹孔20h。

支腿部21具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将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彼此连接的作为连接部的平板状的第一连接部21a。第一连接部21a通过第一连接部21a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与各前伸支腿20的下表面中的靠后的位置连接而将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彼此连接。

在第一连接部21a的、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之间且靠近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中的一方的位置形成有内螺纹孔21h。另外,在第一连接部21a的、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之间且靠近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中的另一方的位置也形成有内螺纹孔21h。

如图3的(a)和(b)所示,支腿部21具有与第一连接部21a的后端缘连续的延伸设置部22。延伸设置部22从第一连接部21a的后端缘沿着上下方向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

支腿部21还具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与第一连接部21a在上下方向对置配置、且将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彼此连接的作为连接部的平板状的第二连接部21b。第二连接部21b通过第二连接部21b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与各前伸支腿20的导轨20a的上部相连接而将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彼此连接。

如图2所示,后框架31形成为大致四边框状。后框架31具有:宽框部32,其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与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的从一方的外侧面到另一方的外侧面的宽度相同;和窄框部33,其与宽框部32连续并且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宽框部32的宽度窄。窄框部33位于比宽框部32靠近支腿部21的位置。窄框部33具有平板状的对置部33a,该对置部33a沿着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并与支腿部21的延伸设置部22对置配置。

在对置部33a的靠支腿部21侧的端面33b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下部突出有一对第一连结部31a。第一连结部31a具有沿着与对置部33a的端面33b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腕部311a。腕部311a以其平面方向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于对置部33a的端面33b。而且,第一连结部31a具有将对置部33a的端面33b与腕部311a的上表面连结的肋部312a。第一连结部31a(腕部311a)被肋部312a加强。在腕部311a的从对置部33a的端面突出的突出方向上的前端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贯通孔31h。

在对置部33a的、两个第一连结部31a之间且靠近两个第一连结部31a中的一方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两个内螺纹孔33h。两个内螺纹孔33h形成于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另外,在对置部33a的、两个第一连结部31a之间且靠近两个第一连结部31a中的另一方的位置,也分别形成有两个内螺纹孔33h。两个内螺纹孔33h形成于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

在宽框部32设置有板状的伸出部32a,该伸出部32a从在左右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两侧壁中的一方的上端缘起与该上端缘连续地延伸到后框架31的后壁的上端缘,且从上端缘向上方伸出。伸出部32a的厚度比后框架31的侧壁和后壁的厚度薄。并且,伸出部32a的外表面位于比宽框部32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且伸出部32a的内表面与宽框部32的内表面位于同一面上。

在后框架31内收容有驱动转向轮18a、从动轮18b以及使驱动转向轮18a驱动的电动马达、制动装置等行驶驱动部35(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示意性地示出)。

如图3的(a)和(b)所示,在支腿部21的延伸设置部22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下部,形成有各第一连结部31a能够插通的插通孔21d。并且,各第一连结部31a插通于各插通孔21d而载置于第一连接部21a的上表面。在将各第一连结部31a插通于各插通孔21d而直到对置部33a的端面33b与延伸设置部22接触时,各腕部311a的贯通孔31h与各内螺纹孔21h重合。并且,通过使穿过了各贯通孔31h的作为紧固构件的螺钉41与各内螺纹孔21h螺合,从而各第一连结部31a与第一连接部21a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且各第一连结部31a以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连接部21a接触的状态通过螺钉41与第一连接部21a相连结。因而,第一连结部31a是借助螺钉41与支腿部21相连结的连结部。

另外,通过使作为紧固构件的多个螺钉42贯穿延伸设置部22并分别与各内螺纹孔33h螺合,从而对置部33a与延伸设置部22在前后方向上重叠,且对置部33a以在前后方向上与延伸设置部22接触的状态通过各螺钉42与延伸设置部22相连结。因而,对置部33a作为与延伸设置部22在前后方向上重叠且以在前后方向上与延伸设置部22接触的状态通过各螺钉42与延伸设置部22相连结的第二连结部发挥功能,该对置部33a是借助各螺钉42与支腿部21连结的连结部。

上框架15以一对侧部15a载置于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的上表面和后框架31的宽框部32的上端缘的方式配置于底框架14。此时,各托架15f的贯通孔15h与内螺纹孔20h重合。并且,通过将穿过了各贯通孔15h的作为紧固构件的螺钉43与各内螺纹孔20h螺合,从而上框架15与支腿部21通过各螺钉43相连结。因而,上框架15通过各螺钉43在上下方向上与支腿部21相连结。

如图4所示,在一对侧部15a载置于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的上表面和后框架31的宽框部32的上端缘时,伸出部32a位于比侧部15a靠内侧的位置。在上框架15的侧部15a的与伸出部32a重叠的位置形成有两个内螺纹孔15j。并且,通过使作为紧固构件的两个螺钉44贯穿伸出部32a并分别与各内螺纹孔15j螺合,从而上框架15与后框架31通过各螺钉44相连结。因而,上框架15通过各螺钉44在左右方向上与后框架31相连结。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顺便说一下,对于前移式叉车10,根据使用情形而进行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的宽度、长度、形状等的设计变更,存在许多具备不同类型的支腿部21的派生车型。在此,对于收容于后框架31的行驶驱动部35而言,即使前移式叉车10是不同的车型,也是将通用的行驶驱动部35收容于后框架31的情况较多,按不同的车型来制造不同类型的后框架31的必要性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框架31具有借助螺钉41、42与支腿部21连结的作为连结部的发挥功能的第一连结部31a和对置部33a。据此,即使根据使用情形而存在许多类型不同的支腿部21,通过借助螺钉41、42将框架31的第一连结部31a和对置部33a与各支腿部21连结,也能够将各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分别连结。

通过利用螺钉41将第一连结部31a与第一连接部21a以在上下方向上接触的状态相连结,从而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的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定位。因而,能够抑制例如由于在前移式叉车10的行驶期间产生的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而导致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的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错位的情况。而且,由于第一连结部31a与第一连接部21a以在上下方向上接触的状态被螺钉41连结,因此,能够由第一连结部31a与第一连接部21a的接触部位来承受与上下方向上的振动相伴的向上下方向作用的力。

通过利用螺钉42将对置部33a与延伸设置部22以在前后方向上接触的状态相连结,从而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定位。因而,能够抑制例如由于在前移式叉车10的行驶期间产生的前后方向上的振动而导致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错位的情况。而且,由于对置部33a与延伸设置部22以在前后方向上接触的状态被螺钉42连结,因此,能够由对置部33a与延伸设置部22的接触部位来承受与前后方向上的振动相伴的向前后方向作用的力。

在支腿部21中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二连接部21b,从而能够抑制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向彼此接近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后框架31具有借助螺钉41、42与支腿部21相连结的第一连结部31a及对置部33a。据此,即使根据使用情形而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支腿部21,通过借助螺钉41、42将后框架31的第一连结部31a及对置部33a与各支腿部21连结,也能够将各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分别连结。因而,无需按不同的车型来制造不同类型的后框架31,能够使后框架31通用化,能够使前移式叉车10的制造容易。

(2)后框架31具有作为连结部的第一连结部31a,该第一连结部31a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连接部21a重叠,且该第一连结部31a以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连接部21a接触的状态通过螺钉41与第一连接部21a相连结。据此,第一连结部31a以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连接部21a接触的状态通过螺钉41与第一连接部21a相连结,从而能够对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的上下方向上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因而,能够抑制例如由于在前移式叉车10的行驶期间产生的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而导致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的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错位的情况。而且,由于第一连结部31a与第一连接部21a以在上下方向上接触的状态通过螺钉41相连结,因此能够由第一连结部31a与第一连接部21a的接触部位来承受与上下方向上的振动相伴的向上下方向作用的力。

(3)后框架31具有作为连结部的对置部33a,对置部33a在前后方向上与延伸设置部22重叠,且该对置部33a以在前后方向上与延伸设置部22接触的状态通过螺钉42与延伸设置部22相连结。据此,对置部33a以在前后方向上与延伸设置部22接触的状态通过利用螺钉42与延伸设置部22相连结,从而能够对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因而,能够抑制例如由于在前移式叉车10的行驶期间产生的前后方向上的振动而导致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错位的情况。而且,由于对置部33a与延伸设置部22以在前后方向上接触的状态通过紧固构件相连结,因此能够由对置部33a与延伸设置部22的接触部位来承受与前后方向上的振动相伴的向前后方向作用的力。

(4)上框架15借助螺钉43、44与支腿部21及后框架31相连结。例如,考虑通过焊接将上框架15与支腿部21和后框架31中的至少一方连结而将上框架15与支腿部21和后框架31中的至少一方预先模块化为一个部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在与不同的车型对应而需要对支腿部21或后框架31进行设计变更的情况下,受到该影响,存在必须也变更上框架15的设计的情况。因此,通过做成将上框架15借助螺钉43、44与支腿部21及后框架31相连结的结构,从而无需按不同的车型来制造不同类型的上框架15,能够使上框架15通用化,能够使前移式叉车10的制造容易。

(5)支腿部21具备将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二连接部21b。据此,能够利用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二连接部21b来保持强度,能够抑制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向彼此接近远离的方向移动。因而,例如能够容易地将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的宽度维持为预先设定的宽度。

(6)例如在通过焊接将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相连结的情况下,需要在进行了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的焊接之后将行驶驱动部35收容于后框架31,因此会对前移式叉车10的组装步骤产生制约。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将行驶驱动部35收容于后框架31的状态下将后框架31连结于支腿部21,因此能够避免对前移式叉车10的组装步骤产生制约。

(7)例如在通过焊接将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相连结而将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预先模块化为一个部件的情况下,由于要将被模块化为一个部件的支腿部21及后框架31整体放入涂装设备进行涂装,因此需要大型的涂装设备。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将支腿部21和后框架31各自放入涂装设备进行涂装之后将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连结,因此无需大型的涂装设备,能够抑制设备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变更。

○如图5所示,也可以为,各第一连结部31a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连接部21b重叠且以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连接部21b接触的状态通过螺钉41与第二连接部21b相连结。在该情况下,一对第一连结部31a在对置部33a的靠支腿部21侧的端面33b从左右方向的两端上部突出。而且,能够供各第一连结部31a插通的插通孔21d形成在支腿部21的延伸设置部22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上部。

○在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仅通过借助了螺钉41的第一连结部31a与第一连接部21a的连结来将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连结,而不借助螺钉42将对置部33a与延伸设置部22连结。总之,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可以仅在上下方向上连结。

○在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仅通过借助了螺钉42的对置部33a与延伸设置部22的连结来将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连结,而不借助螺钉41将第一连结部31a与第一连接部21a连结。总之,支腿部21与后框架31可以仅在前后方向上连结。

○在实施方式中,支腿部21的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连结部31a重叠且以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连结部31a接触的状态通过螺钉41与第一连结部31a相连结的部位不限于第一连接部21a,可以是任何部位。

○在实施方式中,支腿部21的在前后方向上与对置部33a重叠且以在前后方向上与对置部33a接触的状态通过螺钉42与对置部33a相连结的部位不限于延伸设置部22,可以是任何部位。

○在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删除第二连接部21b。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部31a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定。

○在实施方式中,螺钉41、42、43、44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定。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紧固构件,例如也可以使用压入销,紧固构件并不限于螺钉41、42、43、44。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上框架15例如通过焊接与后框架31连结,而被与后框架31预先模块化成一个部件。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前移缸16,例如也可以使用以马达作为动力的动力缸。总之,能够使桅杆13沿着左右一对前伸支腿20向前后方向移动即可。

○在实施方式中,前移式叉车10也可以是以发动机作为驱动源行驶的发动机式、以发动机和行驶马达双方作为驱动源行驶的混合动力式。

○在实施方式中,前移式叉车10也可以是驾驶员搭乘于与装卸装置12一起向上下方向移动的货架而能够升降的拣选式的前移式叉车、不需要驾驶员的无人驾驶前移式叉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