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出液的拼合式双软管容器及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072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包装药品、化妆品等双软管容器,特别是一种单口出液的拼合式双软管容器及混合器,使用时其双软管中的两种内容液在内部经过挤出、混合过程,最后从一个出液口流出使用。

背景技术:
市场上有些药品、化妆品等包封需要采用双软管容器,如拼接式双软管容器等,拼接式双软管容器能夠确保兩支软管的内容物被挤压出來使用時固定比例穩定不变,但拼接的兩支软管通常设置兩個出液口,兩個出液口的距離至少在4.5mm以上,需要让兩种内容物流出后再混合来使用,使用不够方便,并且设置兩個出液口的产品外覌造型也不美覌。

技术实现要素:
为避免现有双软管容器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口出液的拼合式双软管容器及混合器,其拼合的双软管采用单口出液,其内设置一个混合器和单向阀片,使用时其双软管中的两种内容液在内部通过挤压软管表面使其流出推开单向阀片,经由单向阀片中间的孔流出,再经混合器混合,最后从同一个出液口流出,流出后即可马上使用;不挤压时软管管身回弹时会将单阀片吸回并封闭两支软管的出液孔,阻止已经挤出的混合液回流到两软管容器内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单口出液的拼合式双软管容器,包括:拼合的两个半圆软管;一个连接座,该连接座内具有两个竖插孔,顶部设置一容置腔,该容置腔的底面对称开设分别与对应竖插孔连通的两个出液孔;所述两个半圆软管的管嘴分别插接于所述两个竖插孔的一个竖插孔中;中部开孔的软胶阀片,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能封闭所述两个出液孔;放置于所述软胶阀片上的混合器;端部设置一个出液口的锥形内盖,扣接于所述连接座上,并将所述的软胶阀片和混合器包裹在其中;以及具有内塞头的外盖,与所述锥形内盖旋合,所述内塞头向下推所述混合器使所述软胶阀片覆盖所述两个出液孔,且所述锥形内盖的出液口被所述内塞头封闭。其中,所述连接座的容置腔的底面中间可以设有定位轴,该定位轴上间隔设置若干流道,所述软胶阀片的孔套置于该定位轴上。所述混合器包括中部开有进液孔的圆底盘,以及,位于该圆底盘上面、横跨该进液孔的具有多个螺旋流道的混流塔。典型实施例中所述混流塔由叠层设置的多个分流件组成,每一个分流件包括间隔分布的3-5个分流片,相邻分流片之间为层流道,这些分流件从底层到顶层交错配置,各分流件上的所有层流道形成3-5个螺旋流道。所述锥形内盖包括锥形部、连接部以及从两者之间的过渡部分的内表面向下延伸的内导向环,该内导向环用于混合器、软胶阀片上下移动时的导向。所述锥形内盖的连接部的内表面设置环槽,所述连接座的外表面设与所述环槽配合的环勒。所述锥形内盖的连接部外表面设置能与所述外盖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锥形内盖与外盖之间也可以采用扣接方式。所述软胶阀片的材质是热塑性弹性体(TPR)、橡胶(Rubber)或软质塑胶等。上述单口出液的拼合式双软管容器中采用的混合器,包括:中部开有进液孔的圆底盘,以及,位于该圆底盘上面、横跨该进液孔的具有多个螺旋流道的混流塔;所述混流塔由叠层设置的多个分流件组成,每一个分流件包括间隔分布的3-5个分流片,相邻分流片之间为层流道,这些分流件从底层到顶层交错配置,各分流件上的所有层流道形成3-5个螺旋流道。本实用新型将具有一个出液口的锥形内盖和拼合的两个半圆软管,通过一个特别设计的连接座结合成一体,并于锥形内盖内腔、连接座上端放置软胶阀片和混合器,构成单口出液的双软管容器。本双软管容器采用兩种內容物在内部先混合后从單一出液口挤出使用的方式,兩种內容物在被挤出之前经过内設的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反應,挤出时立刻可以直接涂抹使用;另外,為了避免已经混合的内容物回流污染软管内未被挤出的内容物,兩支软管的出液孔上面設有让内容物只能出不能入的单向软胶阀片。本双软管容器可以使用通用的软管充填设备来灌装内容物,同时密封管尾的开口,利用既有的设备即可大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软管容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剖视图图3为图1实施例的去除外盖的分解图;图4为图3中混合器的放大图;图5为图1的剖视图,外盖与连接座旋合;图6为图1去除外盖,两种内容液被混合挤出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参照图1-4,实施例单口出液的拼合式双软管容器包括外盖1,拼合的两个半圆软管6、7,一个连接座5及与连接座5扣接的锥形内盖2,两个半圆软管6、7拼合设置于连接座5下端,并于锥形内盖2内腔、连接座5上端放置软胶阀片4和混合器3。连接座5内具有两个竖插孔55(图2,图5),连接座5顶部设置一容置腔50,容置腔50的底面对称开设两个出液孔53,两个出液孔53分别与对应竖插孔55连通;容置腔50的底面中间设有定位轴52,该定位轴上间隔设置3个轴向流道51。连接座5的外表面设环勒54,连接座5的竖插孔55的内壁还设有扣合用的环槽55’。上述两个半圆软管的管嘴61、71分别插置于相应的竖插孔55中。软胶阀片4为圆形,中部开孔41,软胶阀片4置于容置腔50内且能够封闭所述两个出液孔53,定位轴52从软胶阀片4的孔41穿过;软胶阀片4具有单向阀作用,当软胶阀片4被推起时两个出液孔53才被打开,来自两个出液孔53的内容液可进入所述轴向流道51。混合器3放置在软胶阀片4上。混合器3包括中部开有进液孔36的圆底盘30,以及,位于该圆底盘30上面、横跨该进液孔36的具有多个螺旋流道的混流塔。如图4所述混流塔由叠层设置的5个分流件31、32、33、34、35组成,5个分流件的尺寸从底层到顶层依次减小。每一个分流件包括间隔分布的3个分流片,相邻流片之间为层流道,如顶层的分流件35包括间隔分布的3个分流片35’,相邻流片之间为层流道35”,这些分流件从底层到顶层交错配置,从底层到顶层5个分流件的所有层流道形成3个螺旋流道。锥形内盖2包括锥形部22、连接部23以及从两者之间的过渡部分的内表面向下延伸的内导向环26,锥形部22的端部设置一个出液口21。锥形内盖2的连接部23的内表面设置环槽25,外表面设置外螺纹24。锥形内盖2通过该环槽25和连接座5外表面的环勒54扣合实现其与连接座5的牢固结合,内导向环26插进连接座5顶部的容置腔50上沿,密封连接座并且起到混合器3、软胶阀片4上下移动时的导向作用。外盖1的内顶面向下延伸出一个内塞头11,内塞头11可与锥形内盖2的出液口21配合;外盖1的内口沿设内螺纹12,用于与锥形内盖2连接部23的外螺纹24配合。外盖1与锥形内盖2旋合,内塞头11向下推混合器3使软胶阀片4封闭所述两个出液孔53,且锥形内盖2的出液口21能被内塞头11封闭,确保内容液不外漏。两个半圆软管6、7均由管头部和管身组成,管身可选择PE全塑管、PP全塑管、铝塑积层管或金属软管等。管身内可灌装液态化妆品、药品等。半圆软管6的管头部的管嘴61的外壁设环肋61’,半圆软管7的管头部的管嘴71的外壁设环肋71’,与连接座5相应竖插孔55的内壁的环槽55’扣合,使半圆软管的管嘴61、71与相应的竖插孔55连接牢固。参照外盖与连接座旋合后的剖视图5和去除外盖两种内容液被混合挤出示意图6,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和保存。如图5,不使用时,外盖1与锥形内盖2旋合,外盖1的内塞头11向下推混合器3、软胶阀片4,混合器3和软胶阀片4沿着锥形内盖2的内导向环26下移,软胶阀片4封闭所述两个出液孔53使软管6、7中的内容物不会流出;且锥形内盖2的出液口21被内塞头11封闭。使用时,旋开外盖1,同时挤压两个半圆软管6、7的管身,受到压力的内容物A通过管嘴61、出液孔53流出,受到压力的内容物B通过管嘴71、另一出液孔53流出,推动软胶阀片4和混合器3沿着内导向环26向上移动,然后内容物A、B通过位于软胶阀片4的孔41中的3个轴向流道51(图3,轴向流道51开设于定位轴52上)进入混合器3,经过混合器3的螺旋流道将内容物A、B混合,最后从锥形内盖2的出液口21流出混合物AB供使用。当管身不再挤压时,管身回弹会将软胶阀片4吸回贴付于容置腔底面的两个出液孔53上,阻止混合物AB回流到软管内而造成污染。用毕,如图5将外盖1与锥形内盖2旋合紧即可。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这些详细的描述不能认为本实用新型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这些描述并结合本领域公知常识做出的任何改进、等同替代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