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495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包装盒作为包装智能手环的附带产品,可以使智能手环在运输、携带和传递过程中更加安全和方便,并且也可以向人们展示手环的美观性。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环的包装盒通常只是将智能手环卡合在包装盒中,由于智能手环在运输过程中会被颠簸或者发生碰撞,进而导致智能手环被损坏,或者,会导致智能手环在包装盒中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利于运输、携带和传递的包装盒。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盒盖和盒本体,所述盒本体上开设有设定宽度和设定深度的凹槽,所述凹槽为设定形状,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盒本体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盒本体的上表面的第一竖向支撑板和第二竖向支撑板,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盒本体的第二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位部,在所述凹槽的边角上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二卡位部。可选的,所述盒盖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个侧面粘接在一起。可选的,所述盒本体包括:粘接板、第三连接板、第一折叠板、第四连接板、第二折叠板;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折叠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折叠板折叠形成所述盒本体的腔体,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粘接板与所述第二折叠板粘接在一起。可选的,所述盒本体还包括:第三折叠板、与所述第三折叠板连接的第一插接板、第四折叠板、与所述第四折叠板连接的第二插接板;其中,所述第一插接板可沿着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内部,所述第二插接板可沿着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内部。可选的,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对称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对称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插接部、第四插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三插接部均可沿着所述第三折叠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内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和所述第四插接部均可沿着所述第四折叠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的内部。可选的,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板和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板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插接板和第四插接板;其中,所述第三插接板和所述第四插接板均可沿着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内表面插入所述盒本体内部。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内表面上。可选的,所述包装盒还包括封口贴,所述封口贴粘接在所述盒盖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外表面上。可选的,所述第一竖向支撑板、所述第三插接板、所述第二竖向支撑板以及所述第四插接板均开设在所述第四连接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在盒本体上开设有盛放智能手环腕带的凹槽,在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所述盒本体的上表面的第一竖向支撑板和第二竖向支撑板,可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此外,在凹槽的另一侧还设有第一卡位部,以及在凹槽的边角上还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二卡位部,可以将智能手环腕带固定在凹槽中,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颠簸和碰撞而损坏智能手环腕带或者使智能手环腕带变形,从而可确保包装盒在被用户打开之后,智能手环腕带的摆放仍具视觉美感。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包装盒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盒本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包装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包装盒的截面层状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包装盒的立体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盒盖、2-盒本体、3-凹槽、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第三连接板、7-第四连接板、8-粘接板、9-第一折叠板、10-第二折叠板、11-第三折叠板、12-第四折叠板、13-第一插接板、14-第二插接板、15-第一插接部、16-第二插接部、17-第三插接部、18-第四插接部、19-第一竖向支撑板、20-第二竖向支撑板、21-第三插接板、22-第四插接板、23-第一卡位部、241至244-第二卡位部、25-封口贴。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所示,包装盒可以包括盒盖1和盒本体2。其中,盒盖1可合盖在盒本体2的上表面,盒本体2上开设有设定宽度和设定深度的凹槽3,凹槽3为设定形状,凹槽3沿着盒本体2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该盒本体2的上表面的第一竖向支撑板19和第二竖向支撑板20,凹槽3沿着盒本体2的第二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位部23,在凹槽3的边角上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二卡位部,如图2所示的第二卡位部241、第二卡位部242、第二卡位部243、第二卡位部244。在一实施例中,凹槽3的设定形状可以与被盛放的产品形状相匹配。以需要盛放的产品为智能手环腕带进行示例性说明,当智能手环腕带为圆形的情形下,凹槽3的设定形状可以为圆形。此外,当凹槽3盛放智能手环腕带时,设定宽度与智能手环腕带的宽度相匹配,设定深度与智能手环腕带的厚度相匹配。在一实施例中,该包装盒的盒盖1和盒本体2可以由一张基板弯折组装而成,该基板可以但不限于硬纸片等能够弯折的片状材质。例如,智能手环腕带盛放在包装盒中,当智能手环腕带的设定形状为圆形的情形下,智能手环腕带的直径为6厘米,厚度为0.6厘米,则凹槽3的设定宽度可以为6厘米,设定深度可以为0.6厘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6厘米的设定宽度和0.6厘米的设定深度并不能形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的凹槽3的设定宽度与设定深度可以由需要盛放的产品(例如智能手环腕带)的具体尺寸而定。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由于可以通过一张基板形成,因此结构简单,成本低。由于凹槽3的两侧设置的第一竖向支撑板19和第二竖向支撑板20,可以固定盒本体2的上表面,因此可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此外,凹槽3还设置有第一卡位部23和第二卡位部241至244可以将智能手环腕带固定在凹槽3中,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颠簸和碰撞而损坏智能手环腕带或者使智能手环腕带变形,从而可确保包装盒在被用户打开之后,智能手环腕带的摆放仍具视觉美感。参见图3所示,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实施例中,盒盖1由第一连接板4与第二连接板5的一个侧面粘接在一起组成。在一实施例中,盒本体2包括由依次连接的粘接板8、第三连接板6、第一折叠板9、第四连接板7、第二折叠板10依次折叠形成盒本体2的腔体,凹槽3位于腔体内,并且粘接板8与第二折叠板10粘接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第四连接板7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三折叠板11和第四折叠板12,并且第三折叠板11远离第四连接板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插接板13,第四折叠板12远离第四连接板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接板14,其中,第一插接板13可沿着第三连接板6的内表面插入盒本体2内部,第二插接板14可沿着第三连接板6的内表面插入盒本体2内部。由于第一插接板13和第二插接板14可支撑盒本体2的下表面,因此可以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并且第一竖向支撑板19和第二竖向支撑板20均可以在第四连接板上开设而成,以降低包装盒的成本。在一实施例中,再如图2所示,第一折叠板9的对称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接部15和第二插接部16,第二折叠板10的对称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三插接部17、第四插接部18。并且,第一插接部15与第三插接部17均可沿着第三折叠板11的内表面插入盒本体2内部,第二插接部16和第四插接部18均可沿着第四折叠板12的内表面插入盒本体2的内部。由于第一插接部15、第二插接部16、第三插接部17以及第四插接部18可以支撑盒本体2的上下两个表面,因此可以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竖向支撑板19和第二竖向支撑板20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插接板17和第四插接板18,并且,第三插接板17和第四插接板18均可沿着第三连接板6的内表面插入盒本体2内部。由于第三插接板17和第四插接板18可以支撑盒本体2的下表面,因此可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并且,第三插接板17和第四插接板18也可以在第四连接板7上开设而成,以降低包装盒的成本。在一实施例中,凹槽3的底部可以位于第三连接板6的内表面上。参见图4所示,为包装盒的截面层状示意图,第一层为第二连接板5,第二层为第一连接板4,第三层为第四连接板7,第四层为第三连接板6。例如,以包装盒的整体厚度10毫米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第二连接板5、第一连接板4、第四连接板7、第三连接板6的厚度均为1毫米,则凹槽3的设定深度为6毫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4所示的层状结构仅为了示意上述连接板以及凹槽之间的位置关系,其厚度的示意不能形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包装盒的盒盖1和盒本体2可以由封口贴25进行封闭,封口贴25粘接在盒盖1的外表面和第一折叠板9的外表面上。在传输、携带、传递过程中,盒盖1和盒本体2不会处于打开状态。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并且使用也方便。在盒本体2上开设有盛放智能手环腕带的凹槽3,在凹槽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盒本体2的上表面的第一竖向支撑板19和第二竖向支撑板20,可确保包装盒在运输、携带、传递过程中不会被压扁。此外,在凹槽3的另一侧还设有第一卡位部23,以及在凹槽3的边角上还对称设置有一组第二卡位部241至244,可以将智能手环腕带固定在凹槽3中,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颠簸和碰撞而损坏智能手环腕带或者使智能手环腕带变形,从而可确保包装盒在被用户打开之后,智能手环腕带的摆放仍具视觉美感。以上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