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订折联动生产线用配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199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配订折联动生产线用配页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纸张配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订折联动生产线用配页机构。



背景技术:

配页机是将书帖或纸张页码顺序完成叠配集册工序的装订设备,常用的配页机主要由进页装置、叼页装置、运页装置、收纸装置组成,其中进页装置安装在叼纸装置的前端,工作时,纸张垂直于帖合板放置,在凸轮、链条推页器的作用下,排好的纸张向叼页装置输送,然后再凸轮机构的控制下,利用转动的叼页轮与叼页轮上的叼牙配合完成叼页,叼页轮带动叼牙转到上方时叼住书页,转到下方时放开书页。

目前很多印刷厂依靠人工配页,工作量大、需要人员多、效率低,并且容易出错,也有使用机械配式页机的,目前存在的机械式配页机多是卧式配页机,由多个并行排列的传纸单元组成,在传纸单元下游设置输纸装置和独立的配页装置,配页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故障率比较高,而且长度大,需要的厂房空间较大,每次只能进行单张配页,配页效率低。也有采用塔式结构的配页机,即多个给纸部垂直叠加在一起,整机的高度较高,操作起来不方便,机器的结构复杂,出故障的时候维修困难。而梯式配页机虽然有利于降低整机的高度,堆纸量大,便于操作,但是当配页数量较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造成整体高度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订折联动生产线用配页机构,采用上下输送纸张、中间走纸方式,大大节省了空间,方便纸张配页,配页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订折联动生产线用配页机构,包括设置在飞达配页支架上依次连接的配页组,每组所述配页组两侧设有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页组包括飞达配页组、通过飞达输送轴连接的纸张输送组,所述飞达配页组包括配页部和纸张递送部,所述配页部与所述纸张递送部通过变速箱连接,相邻所述配页组的所述飞达配页组通过链条连接,相邻所述配页组的所述纸张输送组与所述纸张递送部连接。

每组所述配页组的所述配页部包括上飞达、与上飞达链条连接的下飞达,所述上飞达和所述下飞达分别位于所述墙板的上部和下部,并分别与固定在所述墙板上的飞达动力输入轴连接,相邻两所述配页组的所述下飞达通过链条连接。

每组所述配页组的所述纸张递送部包括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墙板上的纸张上输送飞达和纸张下输入飞达,所述纸张上输送飞达、所述纸张下输入飞达通过动力连接皮带与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飞达连接,所述动力输出飞达与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入凸轮连接,所述动力输入凸轮与所述上飞达链条连接。

所述纸张输送组包括通过所述飞达输送轴连接的纸张上输送组和纸张下输送组以及水平输送组,所述纸张上输送组一端通过所述飞达输送轴与所述纸张上输送飞达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相邻所述配页组的所述墙板上,所述纸张上输送组与所述纸张下输送组的结构相同,且在水平方向的倾斜夹角相同;

所述配页组的所述纸张上输送组、所述纸张下输送组与相邻所述配页组的所述水平输送组通过两个输送辊连接,所述两个输送辊之间通过链条传递连接,所述水平输送组固定在所述墙板之间,并通过输送皮带传输。

所述墙板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相邻所述配页组连接的调整凸轮,所述调整凸轮与摆杆轴连接,所述摆杆轴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两端,所述摆杆轴上设有活动挡规。

所述上飞达与所述下飞达之间的传送比为1:1,相邻所述配页组的两个所述下飞达之间的传送比为1:1。

所述纸张上输送组、所述纸张下输送组前端设有吸纸装置。

第一个所述配页组的所述纸张输送部前端设有送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配页部采用中间走纸方式,这样可以节省空间,方便纸张配页;每组配页组的上下飞达上下动力轴链条1:1相连,相邻配页组之间的下飞达之间亦采用链条1∶1连接,从而使得飞达之间工作步调一致,配页组之间链条连接处结构可调,方便调试,相邻配页组的水平输送组通过皮带连接实现动力共享,速度一致;纸张在输送过程中利用活动挡规进行规律性的阻挡,从而实现等待不同组别的纸张共同到位对齐后继续共同传送,活动挡规的运动与纸张输送飞达吸取纸张的速度一致,飞达每工作一个循环调整凸轮转动一次,实现活动挡规的规律摆动,阻挡纸张;而调整凸轮带动摆杆轴连接活动挡规运动,在调试时可实现对调整凸轮的任意调整,实现对活动挡规摆起时间的控制,解决了因纸张配页大小尺寸不同、纸张的到位时间不同而导致的活动挡规阻挡时间不确定问题,使得不同配页组别之间协调运转。本实用新型的每组配页组可以配页两张,配页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采用上下飞轮的配页方式,机架高度不高,便于操作;可根据需要增加配页组或减少配页组,配页张数可调,设备的长度和高度都较小,占用空间小,适合多种企业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配页组,2、墙板,3、飞达配页支架,4、飞达输送轴,5、电机,6、变速箱,7、水平输送组,8、上飞达,9、下飞达,10、飞达动力输入轴,11、纸张上输送飞达,12、纸张下输入飞达,13、动力连接皮带,14、动力输出飞达,15、动力输入凸轮,16、纸张上输送组,17、纸张下输送组,18、安装板,19、调整凸轮,20、摆杆轴,21、活动挡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订折联动生产线用配页机构,包括设置在飞达配页支架3上依次连接的配页组1,每组所述配页组1两侧设有墙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页组1包括飞达配页组、通过飞达输送轴4连接的纸张输送组,所述飞达配页组包括配页部和纸张递送部,所述配页部与所述纸张递送部通过变速箱6连接,相邻所述配页组1的所述飞达配页组通过链条连接,相邻所述配页组1的所述纸张输送组与所述纸张递送部连接。

每组所述配页组1的所述配页部包括上飞达8、与上飞达8链条连接的下飞达9,所述上飞达8和所述下飞达9分别位于所述墙板2的上部和下部,并分别与固定在所述墙板2上的飞达动力输入轴10连接,相邻两所述配页组1的所述下飞达9通过链条连接。

每组所述配页组1的所述纸张递送部包括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墙板2上的纸张上输送飞达11和纸张下输送飞达12,所述纸张上输送飞达11、所述纸张下输送飞达12通过动力连接皮带13与所述变速箱6的动力输出飞达14连接,所述动力输出飞达14与所述变速箱6的动力输入凸轮15连接,所述动力输入凸轮15与所述上飞达8链条连接。

所述纸张输送组包括通过所述飞达输送轴4连接的纸张上输送组16和纸张下输送组17以及水平输送组7,所述纸张上输送组16一端通过所述飞达输送轴4与所述纸张上输送飞达11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相邻所述配页组1的所述墙板2上,所述纸张上输送组16与所述纸张下输送组17的结构相同,且在水平方向的倾斜夹角相同;

所述配页组1的所述纸张上输送组16、所述纸张下输送组17与相邻所述配页组1的所述水平输送组7通过两个输送辊连接,所述两个输送辊之间通过链条传递连接,所述水平输送组7固定在所述墙板2之间,并通过传送皮带传输。

所述墙板2上设有安装板18,所述安装板18上设有与相邻所述配页组1连接的调整凸轮19,所述调整凸轮19与摆杆轴20连接,所述摆杆轴20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8两端,所述摆杆轴20上设有活动挡规21。

所述上飞达8与所述下飞达9之间的传送比为1:1,相邻所述配页组1的两个所述下飞达9之间的传送比为1:1。

工作过程:按照纸张从左到右依次进行配页,则在最左端配页组1的纸张输送组前端设置送纸台,用于给设备整体输送纸张,然后经设置在墙板2上的吸纸装置将纸张吸起并沿纸张上输送组16、纸张下输送组17输送,经活动挡规21对齐后进入水平输送组7,进入下一配页组1,等下一配页组1的纸张上输送组16、纸张下输送组17将两张纸分别输送后,与水平输送组7输送过来的纸张配页,经活动挡规21对齐后继续向前输送,如此往复实现多张纸的配页和输送。纸张的水平输送通过下飞达9之间链条连接传送动力,纸张上输送飞达11、纸张下输送飞达12为纸张上输送组16、纸张下输送组17提供动力。各飞达通过设置在飞达配页支架3上的电机5驱动及链条之间进行动力传送。

图中所示结构为三组配页组1得到的配页机构,每次可完成6张纸的配送,每组配页组1从上到下、三组配页组1从左到右的配页顺序依次为第三张纸、第四张纸、第二张纸、第五张纸、第一张纸、第六张纸,根据实际需求可将配页组1进行拆卸和增加,灵活方便,可适合不同场合的配页工作。

配页部采用上下配页、中间走纸方式,这样可以节省空间,方便纸张配页;每组配页组1的上飞达8、下飞达9的飞达动力输入轴10通过链条1:1相连,相邻配页组1的下飞达9之间亦采用链条1:1连接,从而使得飞达之间工作步调一致,配页组1之间链条连接处结构可调,方便调试,相邻配页组1的水平输送组7通过皮带连接实现动力共享,速度一致;纸张在输送过程中利用活动挡规21进行规律性的阻挡,从而实现等待不同组别的纸张共同到位对齐后继续共同传送,活动挡规21的运动与纸张输送飞达吸取纸张的速度一致,飞达每工作一个循环调整凸轮19转动一次,实现活动挡规21的规律摆动,阻挡纸张;采用调整凸轮19带动摆杆轴20连接活动挡规21运动,在调试时可实现对调整凸轮19的任意调整,实现对活动挡规21摆起时间的控制,解决了因纸张配页大小尺寸不同、纸张的到位时间不同,导致的活动挡规21阻挡时间不确定问题,使得不同配页组1之间协调运转。

纸张输送组采用皮带连接输送,图中显示的有三组,每个配页组1的组内纸张输送采用四条平皮带加张紧机构连接,配页组1之间的纸张输送部采用链条1:1连接,实现输送速度一致,而纸张输送部动力直接由电机5经过转接轴升速后提供,该部输送纸张速度与 纸张递送部的纸张输送速度一致。

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