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折叠机张力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1866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折叠机张力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布料折叠机张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布料折叠机中,其需要将布料退捻后进行折叠,现有的退捻装置是通过将布料进入解捻装置的进料筒体中,通过进料筒体转动,实现布料旋转,从而实现退捻,然而,其布料输送的速度和导布的张力均无法随着进行调控,使得布料在退捻时经常会由于张力过大或过小影响布料的质量,严重时会出现卡布等问题,大大影响其布料退捻折叠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布料折叠机张力控制系统,它可以实时控制布料输送速度和布料运行时受到的张力,保证布料输送一直处于中心位置,保证布料退捻效果,保证其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布料折叠机张力控制系统,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后部之间设有解捻装置,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中部 设有传动辊体,传动辊体的两端通过轴承铰接在两个支撑板上;

所述两个支撑板的前部下端通过轴承铰接有中间支撑轴,中间支撑轴的一端固定与角位移传感器的检测轴相连接,角位移传感器固定在支撑板上,中间支撑轴的另一端固定有配重块,中间支撑轴的中部固定有两个张力调节支撑臂,张力调节辊的两端铰接在张力调节支撑臂上。

所述两个支撑板的前部之间固定有连接梁,连接梁上铰接有纠偏架,纠偏传动辊的两端铰接在纠偏架的两个纠偏竖直臂的下端,纠偏传动辊在中间支撑轴的上方,纠偏竖直臂的后方设有检测支撑杆,检测支撑杆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撑板上,检测支撑杆上固定有两个连接块,连接块上固定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感应头对着对应的纠偏竖直臂的后壁面。

所述解捻装置包括传动壳体,传动壳体固定在两个支撑板上,传动壳体处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传动壳体的下端面上固定有解捻电机和支撑筒,解捻电机的输出轴伸入传动壳体中并固定有驱动轮,支撑筒中通过轴承铰接有转动筒体,转动筒体的上端伸出传动壳体,转动筒体处于传动壳体处的外壁固定有传动轮,同步带张紧在传动轮和驱动轮上,转动筒体的底端固定有进料套筒,进料套筒处于支撑筒的下方,进料套筒中铰接有多个径向辊体。

所述架体的其中一个支撑板上固定有驱动电机,传动辊体的一端伸出支撑板并伸入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相连接。

所述中间支撑轴的一端固定有配重块连接臂,配重块连接臂的端 部固定有配重块。

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导向辊连接架,导向辊连接架上固定有导向辊,两个导向辊处于转动筒体的上方。

所述两个支撑板的前部下方铰接有两个下导向辊,两个下导向辊处于张力调节辊的下方。

所述进料套筒中铰接有至少三个径向辊体,三个径向辊体由下自上交替设置。

所述纠偏传动辊的外侧壁上均布有环形凸起圈。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实时控制布料输送速度和布料运行时受到的张力,保证布料输送一直处于中心位置,保证布料退捻效果,保证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架体与驱动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支撑轴与架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解捻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接近开关与纠偏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布料折叠机张力控制系统,包括架体10,所述架体10包括两个支撑板11,两个支撑板11的后 部之间设有解捻装置20,两个支撑板11之间的中部设有传动辊体12,传动辊体12的两端通过轴承铰接在两个支撑板11上;

所述两个支撑板11的前部下端通过轴承铰接有中间支撑轴13,中间支撑轴13的一端固定与角位移传感器14的检测轴相连接,角位移传感器14固定在支撑板11上,中间支撑轴13的另一端固定有配重块15,中间支撑轴13的中部固定有两个张力调节支撑臂16,张力调节辊17的两端铰接在张力调节支撑臂16上。

进一步的说,所述两个支撑板11的前部之间固定有连接梁30,连接梁30上铰接有纠偏架31,纠偏传动辊32的两端铰接在纠偏架31的两个纠偏竖直臂311的下端,纠偏传动辊32在中间支撑轴13的上方,纠偏竖直臂311的后方设有检测支撑杆33,检测支撑杆33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撑板11上,检测支撑杆33上固定有两个连接块34,连接块34上固定有接近开关35,接近开关35的感应头对着对应的纠偏竖直臂311的后壁面。

进一步的说,所述解捻装置20包括传动壳体21,传动壳体21固定在两个支撑板11上,传动壳体21处于两个支撑板11之间,传动壳体21的下端面上固定有解捻电机22和支撑筒23,解捻电机22的输出轴伸入传动壳体21中并固定有驱动轮24,支撑筒23中通过轴承铰接有转动筒体25,转动筒体25的上端伸出传动壳体21,转动筒体25处于传动壳体21处的外壁固定有传动轮26,同步带29张紧在传动轮26和驱动轮24上,转动筒体25的底端固定有进料套筒27,进料套筒27处于支撑筒23的下方,进料套筒27中铰接有多个径向 辊体28。

进一步的说,所述架体10的其中一个支撑板11上固定有驱动电机18,传动辊体12的一端伸出支撑板11并伸入驱动电机18与驱动电机18的输出齿轮相连接。

进一步的说,所述中间支撑轴13的一端固定有配重块连接臂151,配重块连接臂151的端部固定有配重块15。

进一步的说,所述支撑板11上固定有导向辊连接架1,导向辊连接架1上固定有导向辊2,两个导向辊2处于转动筒体25的上方。

进一步的说,所述两个支撑板11的前部下方铰接有两个下导向辊3,两个下导向辊3处于张力调节辊17的下方。

进一步的说,所述进料套筒27中铰接有至少三个径向辊体28,三个径向辊体28由下自上交替设置。

进一步的说,所述纠偏传动辊32的外侧壁上均布有环形凸起圈321。

工作原理:布料100由进料套筒27进入,然后穿过所有的径向辊体28后,从转动筒体25伸出,再张紧在传动辊体12、纠偏传动辊32和张力调节辊17中,最后从张力调节辊17向下输送出。

布料100经过脱水后上具有折纹,一般折纹是竖直的,还有部分折纹由于布料100脱水扭转而形成斜向的纹路,当布料100的折纹是竖直状态时,此时的解扭电机22是不运行的,布料100穿过进料套筒27后,通过传动辊体12带动输送至纠偏传动辊32,由于折纹是竖直的,其沿着纠偏传动辊32上具有的环形凸起圈321输送时,不 会使纠偏传动辊32偏移,纠偏架31由于重力作用,处于竖直状态,然后经过纠偏传动辊32后再经过张力调节辊17后向下输送;

其中,在输送时,当传动辊体12转动正常时,传动辊体12与张力调节辊17之间的布料100的张力与张力调节辊17对布料100的压力是恒定的(张力调节辊17对布料100的压力可以通过配重块15的位置调节进行调节),此时,为正常输送;

当传动辊体12转动过快时,布料100输送速度过快,此时传动辊体12与张力调节辊17之间的布料100的张力就小,张力调节辊17由于重力作用竖直向下并向后摆,此时就使得中间支撑轴13旋转一定角度,此角度通过角位移传感器14感应到后,即将信号输送给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就控制驱动电机18的运行速度降低,使得传动辊体12转动速度降低,从而使得传动辊体12与张力调节辊17之间的布料100的张力增加,使得张力调节辊17向前摆动,保证其布料输送张力;

当张力过大时,张力调节辊17向前摆动过度,此时说明布料100输送速度过低,此时就控制驱动电机18的运行速度加快,使得传动辊体12转动速度加快,从而使得张力调节辊17向后摆动回位,以此方式,来保证布料100输送时的张紧度,保证其输送效果。

当布料100的折纹是斜向时,即布料100具有扭度时,布料100经过纠偏传动辊32时,由于纠偏传动辊32的外侧壁上均布有的竖直环形凸起圈321与布料100的折纹是不平行的,当布料100沿着纠偏传动辊32输送时,折纹处的布料100会对竖直环形凸起圈321产生 作用力,使得纠偏传动辊32向左或向右倾斜,就使得纠偏架31向左或向右旋转一定角度,使得接近开关35的感应头无法对着对应的纠偏竖直臂311的后壁面,这样接近开关35就将感应信号输送给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就控制解捻电机22进行正转或反转,使得进料套筒27进行正转或反转,从而使得后续布料100进行解捻,一直到接近开关35的感应头对着对应的纠偏竖直臂311的后壁面时,说明布料100成正常输送状态,此时,解捻电机22停止运行。

最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