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触点整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37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自动触点整列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触点整列设备。



背景技术:

将特种合金制品放入高温烧结炉内前,需要将冷压成型的微小合金颗粒放置于石墨盘中,微小颗粒有正反之分,目前通用的方式都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生产,手动生产效率低下,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而现在也逐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来进行生产来代替人工判断,但效率低下,且微小颗粒操作难度大。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自动触点整列设备及其实现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触点整列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自动触点整列设备,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还包括石墨盘箱升降机构、石墨盘搬送机构、投料传送带及制品拾取机构,所述投料传送带置于机箱的中部,所述投料传送带的输入端设置有供料振动盘,布置在机箱的外侧,所述投料传送带的输出端设置有石墨盘搬送机构,且分设在投料传送带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石墨盘搬送机构的正后方设置有各自对应的石墨盘箱升降机构,通过石墨盘搬送机构将石墨盘箱升降机构内的石墨盘传输于各自对应的石墨盘搬送机构上,所述制品拾取机构横跨在投料传送带和石墨盘搬送机构的上方,并配合于投料传送带和石墨盘搬送机构,所述机箱内还设置有制品识别相机,布置在投料传送带的输出端的上方布置,且与制品拾取机构相配合,所述投料传送带的输出端还设置有回料直送振动盘,并且通过回料传送带与供料振动盘相传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触点整列设备,其中,所述石墨盘箱升降机构包括总装板、升降导轨、升降丝杆、伺服电机及石墨盘箱,所述总装板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升降导轨,升降导轨之间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放置板,在放置板上设置有两组间隔布置的石墨盘箱,在总装板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竖直的升降 丝杆,升降丝杆的一端固定在总装板的顶端,另一端穿过放置板与伺服电机驱动连接,且放置板固定在穿过放置板的升降丝杆上,随升降丝杆上下移动布置。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触点整列设备,其中,所述石墨盘搬送机构包括石墨盘交换单元和石墨盘定位装置,所述石墨盘交换单元对应石墨盘箱,并将石墨盘箱中的石墨盘取出或放入布置,石墨盘定位装置设置有两个,且对称的分设在石墨盘交换单元的两侧,其中,石墨盘交换单元由Y叉抓取件、气缸、导轨组成,所述导轨平铺在机箱内,所述Y叉抓取件滑动于导轨上,其Y叉的一端面向石墨盘箱,另一端与气缸相驱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触点整列设备,其中,所述制品拾取机构包括X轴滑轨、Y轴滑轨、Y轴驱动器及吸盘机构,所述Y轴滑轨分设在石墨盘搬送机构的两侧,X轴滑轨架设在分设的Y轴滑轨上,并通过Y轴驱动器驱动X轴滑轨在Y轴滑轨上前后移动布置,所述吸盘机构滑动设置在X轴滑轨上。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触点整列设备,其中,所述吸盘机构包括吸盘装置,所述吸盘装置挂设在X轴滑轨上,并通过驱动装置左右滑动布置,其中,所述吸盘装置由吸盘、步进旋转电机、Z轴驱动电机及弹簧组成,所述吸盘设有八个,每相邻2个吸盘为一组,呈田字形布置,每个吸盘的一端均与各自对应的步进旋转电机的一端相驱动连接,且步进旋转电机的一侧设置在吸盘导轨上,步进旋转电机的另一端正上方与弹簧的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相对应摆杆的一端相对应,所述摆杆的中心轴上与Z轴驱动电机相驱动连接,在Z轴驱动电机驱动摆杆时,摆杆的一端或另一端通过轴承分别与相对应的弹簧配合。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触点整列设备,其中,所述Y轴驱动器、X轴滑轨和Y轴滑轨组呈龙门式结构。

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触点整列设备,其中,所述机箱上开设有对称的鸥翼门。

一种用于自动触点整列设备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该设备的程序,然后启动该设备;

S2:石墨盘箱升降机构中的石墨盘达到指定位置后,同时将产品放入供料振动盘中,并由投料传送带进行传输;

S3:投料传送带传输至输出端后,停止传输,由制品识别相机对输出端处的产品进行拍照取样;

S4:该设备中的图像运算系统对取样品进行运算,将符合设定条件制品的坐标信息传输至控制制品拾取机构的PLC上;

S5:PLC依据传输的坐标信息控制制品拾取机构对符合设定条件的产品进行吸取,同时控制制品拾取机构依据传输的信息来补正制品拾取机构的角度;

S6:制品拾取机构移动至石墨盘搬送机构中的石墨盘位置处,依据该设备设定的参数,自动将产品依据设定的参数放入石墨盘中;

S7:一端的石墨盘在达到设定放置产品的数量后,石墨盘搬送机构将其达到数量的石墨盘放入石墨盘箱升降机构中的石墨盘箱中,然后在该石墨盘箱中取出一空载的石墨盘,此时的制品拾取机构将自动切换至另一端的石墨盘上工作,形成来回交替放置;

S8:在石墨盘箱升降机构的石墨盘箱中的石墨盘达到设定数量后,石墨盘箱升降机构自动下降到排出位置,接着报警提示取出石墨盘。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自动触点整列设备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S6中,产品不符合设定参数,则通过回料直送振动盘和回料传送带将其产品传输至供料振动盘中。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自动触点整列设备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S4中的设定条件为产品为正上方布置。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石墨盘箱升降机构实现自动化的输送石墨盘,使其尽可能的多填装石墨盘;而通过石墨盘搬送机构实现自动化的抓取和归位石墨盘,而且采用交替式放置产品,减少对石墨盘搬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品拾取机构和制品识别相机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实现合格产品的正确抓取,保证抓取的精确性,从而提高抓取的效率;通过石墨盘箱升降机构、石墨盘搬送机构、投料传送带、制品拾取机构及制品识别相机实现自动化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回料直送振动盘和回料传送带能快速的将不符合的产品快速的传输至供料振动盘中,从而实现第二次的快速抓取。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品拾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吸盘机构的摆杆与吸盘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盘箱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盘交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8所示,自动触点整列设备,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内还包括石墨盘箱升降机构2、石墨盘搬送机构3、投料传送带7及制品拾取机构4,所述投料传送带7置于机箱1的中部,所述投料传送带7的输入端设置有供料振动盘6,布置在机箱1的外侧,所述投料传送带7的输出端设置有石墨盘搬送机构3,且分设在投料传送带7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石墨盘搬送机构3的正后方设置有各自对应的石墨盘箱升降机构2,通过石墨盘搬送机构2将石墨盘箱升降机构2内的石墨盘28传输于各自对应的石墨盘搬送机构2上,所述制品拾取机构4横跨在投料传送带7和石墨盘搬送机构3的上方,并配合于投料传送带7和石墨盘搬送机构3,所述机箱1内还设置有制品识别相机8,布置在投料传送带7的输出端的上方布置,且与制品拾取机构4相配合,所述投料传送带7的输出端还设置有回料直送振动盘9,并且通过回料传送带5与供料振动盘6相传接。通过石墨盘箱升降机构、石墨盘搬送机构、投料传送带、制品拾取机构及制品识别相机实现自动化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7所示,所述石墨盘箱升降机构2包括总装板21、升降导轨22、升降丝杆23、伺服电机24及石墨盘箱26,所述总装板21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升降导轨22,升降导轨22之间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放置板27,在放置板27上设置有两组间隔布置的石墨盘箱26,在总装板21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竖直的升降丝杆23,升降丝杆23的一端固定在总装板21的顶端,另一端穿过放置板27与伺服电机24驱动连接,且放置板27固定在穿过放置板27的升降丝杆23上,随升降丝杆23上下移动布置,通过伺服电机24、升降丝杆23、升降导轨22之间的配合,能随时将石墨盘箱26中石墨盘28送到指定位置,提高其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所述石墨盘搬送机构3包括石墨盘交换单元31和石墨盘定位装置32,所述石墨盘交换单元31对应石墨盘箱26,并将石墨盘箱26中的石墨盘28取出或放入布置,石墨盘定位装置32设置有两个,且对称的分设在石墨盘交换单元31的两侧,其中,如图8所示,石墨盘交换单元31由Y叉抓取件312、气缸311、导轨313组成,所述导轨313平铺在机箱1内,所述Y叉抓取件312滑动于导轨313上,其Y叉的一端面向石墨盘箱26,另一 端与气缸311相驱动连接。采用Y叉抓取件312,可以针对石墨盘28进行快速的抓取,而且通过导轨313和气缸311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抓取和放入,方便快捷,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所示,所述制品拾取机构4包括X轴滑轨42、Y轴滑轨41、Y轴驱动器43及吸盘机构44,所述Y轴滑轨41分设在石墨盘搬送机构3的两侧,X轴滑轨42架设在分设的Y轴滑轨41上,并通过Y轴驱动器43驱动X轴滑轨42在Y轴滑轨41上前后移动布置,所述吸盘机构44滑动设置在X轴滑轨42上,将吸盘机构44设置在X轴滑轨42和Y轴滑轨41相配合的滑轨上使其吸盘机构44能达到任何的指定位置,方便其工作,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所述Y轴驱动器43、X轴滑轨42和Y轴滑轨41组呈龙门式结构的驱动装置,能进一步的实现自动化运送操作,且具备速度快、稳定性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盘机构44包括吸盘装置,所述吸盘装置挂设在X轴滑轨42上,并通过驱动装置(未画出)左右滑动布置,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吸盘装置由吸盘441、步进旋转电机442、Z轴驱动电机444及弹簧445组成,所述吸盘441设有八个,每相邻2个吸盘441为一组,呈田字形布置,每个吸盘441的一端均与各自对应的步进旋转电机442的一端相驱动连接,且步进旋转电机442的一侧设置在吸盘导轨443上,步进旋转电机443的另一端正上方与弹簧445的一端相连,如图6所示,弹簧445的另一端与相对应摆杆447的一端相对应,所述摆杆447的中心轴上与Z轴驱动电机444相驱动连接,在Z轴驱动电机444驱动摆杆447时,摆杆447的一端或另一端通过轴承446分别与相对应的弹簧445配合,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将吸盘441快速下压,通过对产品进行快速工作。

其中弹簧445的作用是将步进旋转电机442及其安装的吸盘441保持上升位置,当Z轴驱动电机444正转时,带动摆杆447的一端旋转,与摆杆447相配合的轴承446的一端向下压弹簧445,从而与弹簧445相同一端的带动步进旋转电机442和吸盘441一同下降对产品工作,当Z轴驱动电机444反转时,摆杆447的一端上升,而另一端下降,与另一端相配合的同一组下的吸盘441对 产品工作,保证每个吸盘441都处于工作状态,最大化的提高该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所述机箱1上开设有对称的鸥翼门11,采用鸥翼门11在放置和取出石墨盘箱时,尽可能的降低难度,同时也方便维护该设备。

一种用于自动触点整列设备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该设备的程序,然后启动该设备;

S2:石墨盘箱升降机构中的石墨盘达到指定位置后,同时将产品放入供料振动盘中,并由投料传送带进行传输;

S3:投料传送带传输至输出端后,停止传输,由制品识别相机对输出端处的产品进行拍照取样;

S4:该设备中的图像运算系统对取样品进行运算,将符合设定条件制品的坐标信息传输至控制制品拾取机构的PLC上;

S5:PLC依据传输的坐标信息控制制品拾取机构对符合设定条件的产品进行吸取,同时控制制品拾取机构依据传输的信息来补正制品拾取机构的角度;

S6:制品拾取机构移动至石墨盘搬送机构中的石墨盘位置处,依据该设备设定的参数,自动将产品依据设定的参数放入石墨盘中;

S7:一端的石墨盘在达到设定放置产品的数量后,石墨盘搬送机构将其达到数量的石墨盘放入石墨盘箱升降机构中的石墨盘箱中,然后在该石墨盘箱中取出一空载的石墨盘,此时的制品拾取机构将自动切换至另一端的石墨盘上工作,形成来回交替放置;

S8:在石墨盘箱升降机构的石墨盘箱中的石墨盘达到设定数量后,石墨盘箱升降机构自动下降到排出位置,接着报警提示取出石墨盘。

其中,所述S6中,产品不符合设定参数,则通过回料直送振动盘和回料传送带将其产品传输至供料振动盘中。其中,产品的设定参数是依据产品能正常被吸盘正常吸附,不会因其他原因掉落。

而所述S4中的设定条件为产品为正上方布置,考虑到吸盘的吸附功效,而且这样也能最大的快速的吸附产品,提高共组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石墨盘箱升降机构实现自动化的输送石墨盘,使其尽可能的多填装石墨盘;而通过石墨盘搬送机构实现自动化的抓取和归位石墨盘,而且采用交替式放置产品,减少对石墨盘搬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品拾取机构和制品识别相机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实现合格产品的正确抓取,保证抓取的精确性,从而提高抓取的效率;通过石墨盘箱升降机构、石墨盘搬送机构、投料传送带、制品拾取机构及制品识别相机实现自动化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回料直送振动盘和回料传送带能快速的将不符合的产品快速的传输至供料振动盘中,从而实现第二次的快速抓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