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0674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生产线,尤其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中的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传送设备也称为输送线,是指在一定线路上连续输送工件的搬运设备。由于传送设备的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若干工艺操作,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生产中。

传送设备的核心部件通常为传送带,为了便于传送带的输送工件的同上对工件进行各种工艺操作,传送带通常具有一定的高度,当传送带将工件传动到出料端后需要人工将工件从传送带上取下,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传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目前市场上有出现一些用于将工件从传送带上取下的机械手,但是这类机械手结构相对复杂,且使用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在中小企业中应用。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传送设备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结构相对简单且成本相对较低的传送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送设备,包括机架和水平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传送带,所述机架在靠近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悬臂架,所述悬臂架上设置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和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宽度方向相同,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驱动轴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且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驱动轴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且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驱动轴之间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皮带或链条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驱动轴之间通过皮带或链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悬臂架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轮,所述机架与所述悬臂架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与所述驱动轮同轴,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之间通过皮带或链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集料框,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集料框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集料框上设置有行走轮和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的行走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悬臂架并在悬臂架上设置第二传送带,由于悬臂架可相对于机架转动,第一传送带上的工件可从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被传送到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再经第二传送带传送到地面或指定的集料框内,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结构相对简单且成本相对较低。

2、通过在第二传送带上设置隔板,防止悬臂架倾斜时工件在第二传送带上滚动或碰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部分零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送设备的第二传送带的皮带结构示意图。

各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机架; 20-第一传送带;

30-悬臂架; 31-驱动轮;

40-第二传送带; 41-隔板;

42-放置槽; 50-集料框;

60-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设备包括机架10和水平设置在机架10上的第一传送带20,第一传送带20具有一定的高度,便于对第一传送带20上的工件进行工艺操作。第一传送带20为常规的传送带,包括驱动轴、从动轴以及张紧在驱动轴和从从动轴之间的皮带。第一传送带20的进料端和出料端需要根据第一传送带20的皮带运动方向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传送带20靠近从动轴的一端为进料端,靠近驱动轴的一端为出料端,也即是第一传送带20的驱动轴位于第一传送带20的出料端。

机架10在靠近第一传送带20的出料端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悬臂架30,悬臂架30一端与机架10连接,另一端悬空,即悬臂架30可相对于机架10转动。悬臂架30上设置有第二传送带40,第二传送到40也为常规的传送带,其结构可与第一传送带20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传动到20靠近驱动轴的一端为进料端,靠近从动轴的一端为出料端,即第二传送带40的驱动轴位于第二传送带40的进料端。第二传送带40的进料端和第一传送带10的出料端相对应,即从第一传送带20的出料端被传送出的工件会直接被第二传送到40的进料端接收。

此外,本实施例的传送设备还包括集料框50,集料框50上设置有行走轮(图中未示出)和用于驱动行走轮转动的行走电机(图中未示出)。集料框50放置在底板上,即集料框50的水平位置低于第一传送带20的水平位置。使用时,转动悬臂架30使得第二传送带40的出料端位于集料框50内,这样工件依次经过第一传送带20和第二传送带40的输送可自然流入集料框50中,当集料框50装有一定量的工件后,工件可能会碰触到第二传送带40的出料端,此时只需转动悬臂架30使第二传送带40的出料端抬高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传送带40的出料端被太高后,由于第二传送带40的长度不会改变,出料端的水平位置会往远离第一传送带20的方向移动,此时需要通过行走电机驱动行走轮转动,使得集料框50同步往远离第一传送带20的方向移动,确保第二传送带50的出料端流出的工件始终可以流入集料框50内。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带40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隔板41,具体的,隔板41固定设置在第二传送带40的皮带上,隔板41为柔性板,且隔板4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传送带40的宽度方向相同,每相邻两个隔板4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槽42,这样当工件从第一传送带20的出料端被送出时,可自然掉落在第二传送带40的放置槽42中,有效防止工件由于第二传送带40倾斜而在第二传送到40上滑动的现象,进而防止工件之间相互碰撞而被碰伤。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0上设置有第一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一传送带20的驱动轴和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皮带或链条传动连接,第二传送带40的驱动轴和第一传送带20的驱动轴之间通过皮带或链条传动连接。这样第一传送带20和第二传送到带40都通过第一电机进行驱动,可确保第一传送到20和第二传送带40的传送速度相同。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0上设置有第二电机60,悬臂架30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轮31,驱动轮31为皮带轮或链轮,机架10与悬臂架30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与驱动轮31同轴,第二电机60的输出轴与驱动轮31之间通过皮带或链条传动连接。这样,通过第二电机60可驱动悬臂架30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设备可应用于激光自动打标流水线等各种工业生产流水线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