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展示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0066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开口展示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技术领域,是一种开口展示包装盒;其包括盒体;盒体为纸板经模切后折叠而成,纸板上分布有呈矩形的四道第一折痕线,第一折痕线将盒体分为位于底部的盒底和位于盒底四边的前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左侧板顶部连接有通过至少一道第二折痕线向内折叠180°形成的左撑板,左撑板的下端面固定在盒底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对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进行加厚加固;使得包装盒四个角附近均为双层设计、双倍承力,使其承重达到800kg;剪裁方便,用料节省,折叠粘贴形成的包装盒具有省力、简便、耐压的特点,可以避免挤压变形、水果挤压损坏及经济损失。
【专利说明】
开口展不包装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技术领域,是一种开口展示包装盒。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包装也随之有了更多的要求,现在产品的包装盒主要以轻便的纸盒及瓦楞纸的包装盒为主,包装盒的趋势是趋于环保、节约;水果的运输一般采用成车散装的方式,在运输过程中,包装盒往往需要落得很高,而现有的包装盒称重一般不超过400kg,对于中层和下层的包装盒,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发生挤压变形,其内部水果因挤压极易损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口展示包装盒,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包装盒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发生挤压变形,其内部水果因挤压极易损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开口展示包装盒,包括盒体;盒体为纸板经模切后折叠而成,纸板上分布有呈矩形的四道第一折痕线,第一折痕线将盒体分为位于底部的盒底和位于盒底四边的前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左侧板顶部连接有通过至少一道第二折痕线向内折叠180°形成的左撑板,左撑板的下端面固定在盒底上;左侧板的后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的左后撑板,左侧板的前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的左前撑板;右侧板顶部连接有通过至少一道第二折痕线向内折叠180°形成的右撑板,右撑板的下端面固定在盒底上;右侧板的后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的右后撑板,右侧板的前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的右前撑板;左后撑板与后侧板粘贴在一起且左后撑板下端面紧抵在盒底上;右后撑板与后侧板粘贴在一起且右后撑板下端面紧抵在盒底上;左前撑板与前侧板粘贴在一起且左前撑板下端面紧抵在盒底上;右前撑板与前侧板粘贴在一起且右前撑板下端面紧抵在盒底上。
[000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左侧板后端顶部可通过第四折痕线连接有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左后撑板顶部的护角,左侧板前端顶部连接有通过第四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左前撑板顶部的护角;右侧板后端顶部连接有通过第四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右后撑板顶部的护角,右侧板前端顶部连接有通过第四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右前撑板顶部的护角。
[0007]上述护角可连接有通过第五折痕线折叠形成且与对应的左后撑板或对应的左前撑板或对应的右后撑板或对应的右前撑板粘贴在一起的粘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在对应粘板位置处设有缺口。
[0008]上述左撑板的底部可设有至少一个左插板,盒底上设有与左插板一一对应匹配的左插孔;通过左插板匹配插入左插孔,左撑板固定在盒底上;右撑板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右插板,盒底上设有与右插板一一对应匹配的右插孔;通过右插板匹配插入右插孔,右撑板固定在盒底上。
[0009]上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可各自设有一个向上凸起的主插板,在左侧板和盒底间的第一折痕线处、右侧板和盒底间的第一折痕线处各设有一个与主插板对应匹配的主插孔。
[0010]上述盒体可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
[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向内折叠180°形成的左撑板对左侧板进行加厚加固,通过向内折叠180°形成的右撑板对右侧板进行加厚加固;通过左后撑板和右后撑板对后侧板进行加厚加固,通过左前撑板和右前撑板对前侧板进行加厚加固;使得包装盒四个角附近均为双层设计、双倍承力,使其承重达到800kg;剪裁方便,用料节省,折叠粘贴形成的包装盒具有省力、简便、耐压的特点,可以避免挤压变形、水果挤压损坏及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展开图。
[0014]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I为第一折痕线,2为盒底,3为前侧板,4为右侧板,5为后侧板,6为左侧板,7为第二折痕线,8为左撑板,9为第三折痕线,10为左后撑板,11为左前撑板,12为右撑板,13为右后撑板,14为右前撑板,15为第四折痕线,16为护角,17为第五折痕线,18为粘板,19为缺口,20为左插板,21为左插孔,22为右插板,23为右插孔,24为主插板,25为主插孔,26为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6]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8]如附图1、2所示,该开口展示包装盒包括盒体;盒体为纸板经模切后折叠而成,纸板上分布有呈矩形的四道第一折痕线I,第一折痕线I将盒体分为位于底部的盒底2和位于盒底2四边的前侧板3、右侧板4、后侧板5、左侧板6 ;左侧板6顶部连接有通过至少一道第二折痕线7向内折叠180°形成的左撑板8,左撑板8的下端面固定在盒底2上;左侧板6的后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9向内折叠形成的左后撑板10,左侧板6的前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9向内折叠形成的左前撑板11;右侧板4顶部连接有通过至少一道第二折痕线7向内折叠180°形成的右撑板12,右撑板12的下端面固定在盒底2上;右侧板4的后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9向内折叠形成的右后撑板13,右侧板4的前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9向内折叠形成的右前撑板14;左后撑板10与后侧板5粘贴在一起且左后撑板10下端面紧抵在盒底2上;右后撑板13与后侧板5粘贴在一起且右后撑板13下端面紧抵在盒底2上;左前撑板11与前侧板3粘贴在一起且左前撑板11下端面紧抵在盒底2上;右前撑板14与前侧板3粘贴在一起且右前撑板14下端面紧抵在盒底2上。
[0019]在加工过程中,如图2所示,先将左撑板8、右撑板12沿着第二折痕线7向上折叠180° ;接着将前侧板3、后侧板5沿着横向的第一折痕线I向上折叠90°,在左后撑板10、左前撑板11、右后撑板13、右前撑板14的前端面点胶,将左侧板6、右侧板4沿着纵向的第一折痕线I向上折叠90°;最后将左后撑板10、左前撑板11、右后撑板13、右前撑板14沿着第三折痕线9向内折叠90°,并与前侧板3或后侧板5的外端面粘贴住。向内折叠180°形成的左撑板8对左侧板6进行加厚加固,向内折叠180°形成的右撑板12对右侧板4进行加厚加固;左后撑板10和右后撑板13对后侧板5进行加厚加固,左前撑板11和右前撑板14对前侧板3进行加厚加固;使得包装盒四个角附近均为双层设计、双倍承力,使其承重达到800kg;本实用新型折叠工艺简单,用料节省,具有省力、简便、耐压的特点,可以避免挤压变形、水果挤压损坏及经济损失,其可在对应匹配的自动糊盒机上输送,一次性成型,提高生产效率低,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瓦楞纸加工制作,瓦楞纸为现有公知公用产品,其是由挂面纸和通过瓦楞棍加工而形成的波形的瓦楞纸粘合而成的板状物,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加工易、强度大、印刷适应性样优良、储存搬运方便等优点,回收再生,相对环保,使用较为广泛;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三层或五层瓦楞纸,这样承重能力更佳。
[0020]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开口展示包装盒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1]如附图1、2所示,左侧板6后端顶部通过第四折痕线15连接有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左后撑板10顶部的护角16,左侧板6前端顶部连接有通过第四折痕线15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左前撑板11顶部的护角16;右侧板4后端顶部连接有通过第四折痕线15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右后撑板13顶部的护角16,右侧板4前端顶部连接有通过第四折痕线15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右前撑板14顶部的护角16。在加工过程中,如图2所示,当主体折叠粘贴完毕后,将护角16沿着第四折痕线15向内折叠90°并与对应的左后撑板10、左前撑板11、右后撑板13、右前撑板14的顶部固定。这样能增大承力面积,减小压强;同时能消除普通包装盒容易从四角折叠处断裂的缺陷。
[0022]如附图1、2所示,护角16连接有通过第五折痕线17折叠形成且与对应的左后撑板10或对应的左前撑板11或对应的右后撑板13或对应的右前撑板14粘贴在一起的粘板18;前侧板3和后侧板5在对应粘板18位置处设有缺口 19。这样便于护角16的粘贴固定。
[0023]如附图1、2所示,左撑板8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左插板20,盒底2上设有与左插板20一一对应匹配的左插孔21;通过左插板20匹配插入左插孔21,左撑板8固定在盒底2上;右撑板12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右插板22,盒底2上设有与右插板22—一对应匹配的右插孔23;通过右插板22匹配插入右插孔23,右撑板12固定在盒底2上。这样能快速、可靠的将左撑板8、右撑板12与盒底2固定;并能确保左撑板8、右撑板12的底部与盒底2充分接触、充分吃力,使承重增加。
[0024]如附图1、2所示,左侧板6和右侧板4的顶部各自设有一个向上凸起的主插板24,在左侧板6和盒底2间的第一折痕线I处、右侧板4和盒底2间的第一折痕线I处各设有一个与主插板24对应匹配的主插孔25。这样在多个本实用新型叠放时,下方包装盒的主插板24能匹配插入上方包装盒的主插孔25,外形美观,叠放整齐、可靠,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0025]如附图1、2所示,盒体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26。这样能保证包装盒内的空气流通,防止水果受损。
[0026]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主权项】
1.一种开口展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盒体为纸板经模切后折叠而成,纸板上分布有呈矩形的四道第一折痕线,第一折痕线将盒体分为位于底部的盒底和位于盒底四边的前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左侧板顶部连接有通过至少一道第二折痕线向内折叠180°形成的左撑板,左撑板的下端面固定在盒底上;左侧板的后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的左后撑板,左侧板的前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的左前撑板;右侧板顶部连接有通过至少一道第二折痕线向内折叠180°形成的右撑板,右撑板的下端面固定在盒底上;右侧板的后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的右后撑板,右侧板的前端连接有通过第三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的右前撑板;左后撑板与后侧板粘贴在一起且左后撑板下端面紧抵在盒底上;右后撑板与后侧板粘贴在一起且右后撑板下端面紧抵在盒底上;左前撑板与前侧板粘贴在一起且左前撑板下端面紧抵在盒底上;右前撑板与前侧板粘贴在一起且右前撑板下端面紧抵在盒底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展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左侧板后端顶部通过第四折痕线连接有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左后撑板顶部的护角,左侧板前端顶部连接有通过第四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左前撑板顶部的护角;右侧板后端顶部连接有通过第四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右后撑板顶部的护角,右侧板前端顶部连接有通过第四折痕线向内折叠形成且能覆盖固定在右前撑板顶部的护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展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护角连接有通过第五折痕线折叠形成且与对应的左后撑板或对应的左前撑板或对应的右后撑板或对应的右前撑板粘贴在一起的粘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在对应粘板位置处设有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开口展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左撑板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左插板,盒底上设有与左插板一一对应匹配的左插孔;通过左插板匹配插入左插孔,左撑板固定在盒底上;右撑板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右插板,盒底上设有与右插板一一对应匹配的右插孔;通过右插板匹配插入右插孔,右撑板固定在盒底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口展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左撑板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左插板,盒底上设有与左插板一一对应匹配的左插孔;通过左插板匹配插入左插孔,左撑板固定在盒底上;右撑板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右插板,盒底上设有与右插板一一对应匹配的右插孔;通过右插板匹配插入右插孔,右撑板固定在盒底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开口展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各自设有一个向上凸起的主插板,在左侧板和盒底间的第一折痕线处、右侧板和盒底间的第一折痕线处各设有一个与主插板对应匹配的主插孔。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口展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各自设有一个向上凸起的主插板,在左侧板和盒底间的第一折痕线处、右侧板和盒底间的第一折痕线处各设有一个与主插板对应匹配的主插孔。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7所述的开口展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盒体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口展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盒体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口展示包装盒,其特征在于盒体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
【文档编号】B65D5/28GK205707731SQ201620654992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8日
【发明人】季建新
【申请人】新疆恒远中汇彩印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