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1947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送扣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送扣机在使用时配合钉扣机使用,其作用是将纽扣依次输送至钉扣机处进行钉扣。现有的送扣机上设有送扣板,送扣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送扣板的上方具有压块,压块和送扣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纽扣的厚度,送扣板、压块和限位板之间形成送扣通道。

目前送扣通道内的纽扣是通过吹气的方式使其前进的,为了避免纽扣在前进时左右乱窜,需要保证限位板之间的间距与纽扣的直径相同。在实际使用中,不同的纽扣其直径大小是不相同的,因此就需要调节限位板之间的间距以使得其与纽扣的直径相匹配。

限位板间距大小即为送扣通道的宽度大小,目前对送扣通道的宽度大小调节主要通过一根调节杆来实现,调节杆上开有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调节杆分别与两块限位板螺纹连接,在转动调节杆时两块限位板会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实现对送扣通道宽度大小的调节。由于只采用一根杆来导向,会出现在调节过程中两块限位板两端之间的间隔大小不同的情况,导致送扣通道不同位置其宽度大小不均等,导致纽扣前进过程中会卡死在送扣通道中,使用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得送扣通道在调节宽度后每一处的宽度大小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送扣机包括送扣板,所述送扣板上设有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所述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限位板一、限位板二和送扣板之间形成送扣通道,其特征在于,本宽度调节结构包括同步齿轮、主动调节杆和从动调节杆,所述同步齿轮转动连接在送扣板上,所述主动调节杆和从动调节杆相互平行且均穿过送扣板,所述主动调节杆和从动调节杆分别位于同步齿轮两侧,所述主动调节杆和从动调节杆上均设有齿条,所述主动调节杆的齿条和从动调节杆的齿条均与同步齿轮啮合,所述从动调节杆的一端与限位板一固定,所述从动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限位板二并能相对限位板二滑动,所述主动调节杆的一端穿过限位板一并能相对限位板一滑动,所述主动调节杆的另一端与限位板二固定,所述主动调节杆和限位板一之间设有能使得主动调节杆相对同步齿轮轴向移动的调节驱动结构。

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之间具有间隙大小即为送扣通道的宽度;送扣板固定在机架上,在送扣时纽扣沿着送扣通道前进;在需要调节送扣通道的宽度时可通过调节驱动结构推动主动调节杆移动,主动调节杆移动时会带动同步齿轮转动,因而会使得从动调节杆向主动调节杆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且主动调节杆的移动位移与从动调节杆的移动位移相同,此时主动调节杆会使得限位板二靠近或者远离限位板一,从动调节杆会使得限位板一靠近或者远离限位板二,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会同时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因而能调节送扣通道的宽度;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的两端分别通过平行的主动调节杆和从动调节杆连接,因此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在靠近或者远离时两者任意位置的宽度均是相同的,因而保证送扣通道在调节宽度后每一处的宽度大小均相同,避免出现纽扣卡死在送扣通道内的情况,因此使用稳定性较高;由于从动调节杆和主动调节杆的移动位移始终相同,因此能准确的控制调节宽度的大小,同时由于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同时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因此调节宽度时效率较高。

在上述的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中,所述调节驱动结构包括推杆和与限位板一固定的安装座,所述推杆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且推杆相对安装座轴向定位,所述推杆位于安装座内的一端为具有螺纹的调节段,所述主动调节杆与限位板一连接的一端端面上开有调节孔,所述推杆的调节段与调节孔螺纹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旋钮。通过旋钮转动推杆,推杆的调节段会使得主动调节杆沿其轴向移动,当主动调节杆相对同步齿轮移动向限位板一一侧时,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相对靠近,送扣通道宽度变小,当主动调节杆相对同步齿轮移动向限位板二一侧时,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相对远离,送扣通道的宽度变大;作为另一种方案,调节驱动结构也可以为固定在限位板一上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主动调节杆固定,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带动主动调节杆沿其轴向移动。

在上述的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中,所述推杆的中部具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安装座的内壁抵靠,所述旋钮与安装座的外壁抵靠。该结构保证推杆在带动主动调节杆移动时始终与安装座轴向固定。

在上述的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中,所述从动调节杆与限位板一固定一端的周面上开有为平面的定位面一,所述限位板一上设有顶丝,所述顶丝的端面顶靠在定位面一上。通过该结构使得从动调节杆与限位板一在轴向上固定,同时也使得从动调节杆在周向上固定,使得从动调节杆上的齿条始终与同步齿轮啮合。

在上述的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中,所述主动调节杆与限位板二固定一端的周面上开有为平面的定位面二,所述限位板二上设有顶丝,所述顶丝的端面顶靠在定位面二上。通过该结构使得主动调节杆与限位板二在轴向上固定,同时也使得主动调节杆在周向上固定,使得主动调节杆上的齿条始终与同步齿轮啮合。

在上述的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中,所述送扣板的底面上开有安装腔,所述送扣板的底面上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能将安装腔覆盖,所述同步齿轮转动连接在盖板上且位于安装腔内。通过该结构能方便拆装同步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送扣机中送扣通道的宽度调节结构在调节宽度时保证送扣通道在调节宽度后每一处的宽度大小均相同,避免出现纽扣卡死在送扣通道内情况,具有使用稳定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送扣板、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装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送扣板、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装配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送扣板、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装配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扣板;11、安装腔;2、限位板一;3、限位板二;4、送扣通道;5、同步齿轮;51、盖板;6、主动调节杆;61、调节孔;62、定位面二;7、从动调节杆;71、定位面一;8、推杆;81、定位板;82、调节段;83、安装座;84、旋钮;9、齿条;91、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送扣机包括送扣板1,送扣板1上设有限位板一2和限位板二3,限位板一2和限位板二3之间具有间隙,限位板一2、限位板二3和送扣板1之间形成送扣通道4,间隙的大小为送扣通道4的宽度。

如图1至图3所示,送扣通道4的宽度调节结构包括同步齿轮5、主动调节杆6和从动调节杆7,同步齿轮5转动连接在送扣板1上,主动调节杆6和从动调节杆7相互平行且均穿过送扣板1,主动调节杆6和从动调节杆7分别位于同步齿轮5两侧,主动调节杆6和从动调节杆7上均设有齿条9,本实施例中主动调节杆6和从动调节杆7上的齿条9通过机加工形成,当然也可通过将标准件齿条固定至主动调节杆6和从动调节杆7上形成;主动调节杆6的齿条9和从动调节杆7的齿条9均与同步齿轮5啮合,从动调节杆7的一端与限位板一2固定,从动调节杆7穿过限位板二3并能相对限位板二3滑动,主动调节杆6的一端穿过限位板一2并能相对限位板一2滑动,主动调节杆6的另一端与限位板二3固定,主动调节杆6和限位板一2之间设有能使得主动调节杆6相对同步齿轮5轴向移动的调节驱动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调节驱动结构包括推杆8和与限位板一2固定的安装座83,推杆8转动连接在安装座83上,推杆8的中部具有定位板81,定位板81与安装座83的内壁抵靠,推杆8位于安装座83内的一端为具有螺纹的调节段82,主动调节杆6与限位板一2连接的一端端面上开有调节孔61,推杆8的调节段82与调节孔61螺纹连接,推杆8的另一端固定有旋钮84,旋钮84与安装座83的外壁抵靠。通过旋钮84转动推杆8,推杆8的调节段82会使得主动调节杆6沿其轴向移动,当主动调节杆6相对同步齿轮5移动向限位板一2一侧时,限位板一2和限位板二3相对靠近,送扣通道4宽度变小,当主动调节杆6相对同步齿轮5移动向限位板二3一侧时,限位板一2和限位板二3相对远离,送扣通道4的宽度变大。

如图2所示,从动调节杆7与限位板一2固定一端的周面上开有为平面的定位面一71,限位板一2上设有顶丝91,顶丝91的端面顶靠在定位面一71上。主动调节杆6与限位板二3固定一端的周面上开有为平面的定位面二62,限位板二3上设有顶丝91,顶丝91的端面顶靠在定位面二62上。送扣板1的底面上开有安装腔11,送扣板1的底面上固定有盖板51,盖板51能将安装腔11覆盖,同步齿轮5转动连接在盖板51上且位于安装腔11内。

送扣板1固定在机架上,在送扣时纽扣沿着送扣通道4前进;在需要调节送扣通道4的宽度时可通过调节驱动结构推动主动调节杆6移动,主动调节杆6移动时会带动同步齿轮5转动,因而会使得从动调节杆7向主动调节杆6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且主动调节杆6的移动位移与从动调节杆7的移动位移相同,此时主动调节杆6会使得限位板二3靠近或者远离限位板一2,从动调节杆7会使得限位板一2靠近或者远离限位板二3,限位板一2和限位板二3会同时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因而能调节送扣通道4的宽度;限位板一2和限位板二3的两端分别通过平行的主动调节杆6和从动调节杆7连接,因此限位板一2和限位板二3在靠近或者远离时两者任意位置的宽度均是相同的,因而保证送扣通道4在调节宽度后每一处的宽度大小均相同,避免出现纽扣卡死的情况;由于从动调节杆7和主动调节杆6的移动位移始终相同,因此能准确的控制调节宽度的大小,同时由于限位板一2和限位板二3同时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因此调节宽度时效率较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调节驱动结构也可以为固定在限位板一上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主动调节杆固定,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带动主动调节杆沿其轴向移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