坩埚转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79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坩埚转移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坩埚生产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坩埚转移架。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工序中,其中一个生产环节为多晶坩埚制造,在这个环节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多晶坩埚配合多晶铸锭炉使用,在多晶坩埚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胚体坩埚从浇注车间转移到干燥炉,此时便需要一种方便快捷、实用的转移制具。

现有技术中,将坩埚自浇注车间转移至干燥炉时,通常是使用转移托盘,且转移托盘一次只能转移一个坩埚,从而使得转移速度较低,且干燥效率较低在干燥空间一定的情况下,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坩埚转移架,以充分利用资源,并提高坩埚的转移效率及生产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坩埚转移架,以充分利用资源,并提高坩埚的转移效率及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坩埚转移架,包括由横向杆件和纵向杆件构成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及第三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及所述第三框体均与所述第一框体垂直设置,且两者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两端,形成U型转移架;所述第二框体及所述第三框体至少具有两层结构,所述第二框体的横向杆件和所述第三框体的横向杆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坩埚的支撑件。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框体中的横向杆件及所述第三框体中的横向杆件配合的限位槽,以限定所述支撑件垂直所述第二框体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框体的横向杆件和所述第三框体的横向杆件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支撑件沿横向杆件移动的限位凸起。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保护层,且所述保护层为聚氨酯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体呈日字型结构,所述第二框体及所述第三框体呈E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及所述第三框体之间焊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框体的第二底部横向杆件和所述第三框体的第三底部横向杆件上,及所述第二框体的第二中部横向杆件和所述第三框体的第三中部横向杆件,且所述支撑件水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坩埚转移架,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分别设置在第一框体的两端,且与第一框体垂直设置,从而形成U型转移架,即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平行设置。使用时,三个框体均与地面垂直放置,且在第二框体中的横向杆件和第三框体中的横向杆件上安装支撑件,便能够将坩埚放置在该支撑件上以便进行转移。由于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至少为两层结构,因此,转移架上至少有上下两层支撑件,从而在占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对更多的坩埚进行转移,进而使得干燥空间内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提高了坩埚的转移效率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坩埚转移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坩埚转移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坩埚转移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

1为第一框体、2为第二框体、21为第二顶部横向杆件、22为第二中部横向杆件、23为第二底部横向杆件、3为第三框体、31为第三顶部横向杆件、32为第三中部横向杆件、33为第三底部横向杆件、4为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坩埚转移架,包括由横向杆件和纵向杆件构成的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及第三框体3,第二框体2及第三框体3均与第一框体1垂直设置,且两者分别位于第一框体1的两端,形成U型转移架,即第二框体2和第三框体3平行设置。放置时,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和第三框体3的底部横向杆件与地面接触。第二框体2及第三框体3至少具有两层结构,第二框体2的横向杆件和第三框体3的横向杆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坩埚的支撑件4。此时,转移架上能够分层设置多个支撑件4,便能够一次转移多个坩埚,从而提高转移效率及干燥空间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的,上述支撑件4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框体2中的横向杆件及第三框体3中的横向杆件配合的限位槽,该限位槽能够限定支撑件4在垂直于第二框体2方向上的移动。本申请中支撑件4优选的设置为支撑杆,如图3所示。当然,支撑件4选为支撑盘也是可行的,此时,为了限定支撑盘的位置,可以在横向杆件和支撑盘上设置凸起及凹槽,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来限定支撑盘的位置。

为了进一步限定支撑件4的位置,避免其在转移过程中发生滑动从而使得坩埚损坏,本申请中还可在第二框体2的横向杆件和第三框体3的横向杆件上设置用于限定支撑件4沿横向杆件移动的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在沿横向杆件的长度方向上卡住支撑件4,限位槽和限位凸起的设置,限定了支撑件4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确保了坩埚在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考虑到坩埚在转移时处于胚体状态,且为了避免其磨损,需要在支撑件4上设置保护层,具体的,该保护层为聚氨酯层。

具体的,本申请中,第一框体1呈日字型结构,第二框体2和第三框体3为E型结构,且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及第三框体3之间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采用焊接固定。转移时,可以优选的在第二框体2的第二底部横向杆件23和第三框体3的第三底部横向杆件33上设置支撑件4,还可在第二框体2的第二中部横向杆件22和第三框体3的第三中部横向杆件32上设置支撑件4,且支撑件4均为水平设置,以确保转移过程中坩埚的稳定性。当然,还可在第二框体2的第二顶部横向杆件21和第三框体3的第三顶部横向杆件31上设置支撑件4,如果顶部横向杆件的高度较高,也可只在中部横向杆件和底部横向杆件上设置支撑件4。在实际生产中,可具体的根据坩埚的大小、框体的层数及层高等具体参数来设定转移架的具体尺寸及结构,本申请并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坩埚转移架,第二框体2和第三框体3分别设置在第一框体1的两端,且与第一框体1垂直设置,从而形成U型转移架,即第二框体2和第三框体3平行设置。使用时,三个框体均与地面垂直放置,且在第二框体2中的横向杆件和第三框体3中的横向杆件上安装支撑件4,便能够将坩埚放置在该支撑件4上以便进行转移。由于第二框体2和第三框体3至少为两层结构,因此,转移架上至少有上下两层支撑件4,从而在占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对更多的坩埚进行转移,进而使得干燥空间内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提高了坩埚的转移效率及生产效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采用递进的形式进行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均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