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挂式密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686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可挂式密封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塑料袋封口的可挂式密封器。



背景技术:

由于包装袋内的食物长时间接触空气后,易因氧化及湿气的影响,而腐坏或软化,影响到食物的新鲜度,而一般为了保持未食完之食物的新鲜度,传统上是将袋口扎紧,以橡皮筋之类的物品束紧袋口来达到阻隔内部食物与外部空气接触。但是在塑料袋上打结有时解开非常不便,有时甚至只能用剪刀将其剪开,不利于塑料袋的重复使用。另外一些硬质塑料袋完全不能使用打结的方法对内部食物进行密封,需将塑料袋的开口先折叠,然后用架子将折叠处夹住,但是这种塑料袋与外部会有很多空隙存在,不利于塑料袋内食物的长期保存。以上做法的开口处仍然会有部分空气进入,不能达到完全密闭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挂式密封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可挂式密封器,其包括套筒和固定杆;所述套筒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由纵向方向将套筒贯通,所述固定杆活动套设在内腔内;套筒底部沿其纵向开有夹持缝,所述套筒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卡孔;所述固定杆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有卡钩,所述第二端部自所述套筒的一端穿进,从套筒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卡钩卡入所述定位卡孔内;所述套筒的顶部设置有挂钩;所述套筒自其顶部向底部的筒壁厚度为由厚到薄的渐缩径结构。

卡钩与定位卡孔的设置,用于稳住固定杆;套筒采用渐缩径结构,形成一个加强密封的力度,将夹持缝夹得更紧;塑料袋的开口处绕固定杆环绕一周后,沿着第二端部往第一端部方向推进夹持缝内,夹持缝用于夹紧塑料袋,形成两段密闭,从而阻隔内部食物与外部空气接触;挂钩的设置可方便将塑料袋悬挂在室内的排挂或者挂衣钩、衣通等地方。

所述套筒外周设置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自所述套筒的顶部沿着横向筒壁向套筒的底部延伸。加强筋的设置,可使夹持缝两侧的套筒筒壁产生的夹持力度更大,而且,在推进塑料袋过程还能起到防滑的作用。

所述定位卡孔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套筒对侧的筒壁上;所述卡钩与所述定位卡孔设置的位置相对,且两者的数量配套。两个定位卡孔对侧设置,且配套的卡钩数量与位置均配套,可将固定杆更好的稳定在套筒内。

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部设有固定柱和球缺部,所述卡钩设置在固定柱上,固定柱的一侧端面固定在固定杆上,其另一侧端面固定有所述球缺部;所述固定杆的直径小于所述内腔的内径;所述固定柱的直径与所述内腔的内径一致;所述球缺部的直径与所述套筒的外径一致。固定杆的直径小于内腔的内径,可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方便塑料袋推进的缝隙;固定柱的直径与内腔的内径一致,可使固定杆的第一端部稳定固定在内腔内;球缺部的直径与套筒的外径一致,可使二者更加美观。

所述套筒的底部在夹持缝向外翻卷形成唇边。唇边具有一定的厚度,可加强夹持缝的夹持力度,可加强对塑料袋的密封作用。

所套筒开设有若干透气孔,透气孔贯穿套筒的筒壁并将内腔与套筒外部连通。透气孔既可以给内腔通风透气,也方便清楚看到塑料袋推进内腔的进度。

所述固定杆的第二端部设置有限位球,限位球的直径大于固定杆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内腔的内径。限位球的直径大于固定杆的直径,可避免塑料袋从固定杆上向外滑出。

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形成鱼嘴型结构。鱼嘴型结构可使套筒更加美观,而且不会产生阻挡作用,有利于塑料袋沿固定杆滑入套筒内。

所述卡钩为由软质可变形材料制成的卡钩,其包括倾斜面和垂直面,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固定杆的第二端部,所述垂直面靠近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部。倾斜面的设置,利于固定杆的第一端部朝内腔内推进,垂直面可使定位好的固定杆不会朝外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密封器结构简单,封口操作便捷,密封效果好,可方便进行各种塑料袋的封口工作,而且适用于硬质的塑料袋;夹持缝起到密闭的作用,挂钩的设置可方便将塑料袋悬挂在室内的排挂、挂衣钩、衣通等显眼的地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筒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筒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筒的右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杆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杆的右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杆将伸入套筒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筒的纵向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杆套设在套筒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套筒;2、固定杆;3、内腔;4、夹持缝;5、定位卡孔;6、卡钩;7、挂钩;8、加强筋;9、固定柱;10、球缺部;11、唇边;12、透气孔;13、限位球;14、鱼嘴型结构;15、倾斜面;16、垂直面;17、塑料袋;A、局部放大图;B、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16,为一种可挂式密封器,其包括套筒1和固定杆2;套筒1设有内腔3,内腔3由纵向方向将套筒1贯通,固定杆2活动套设在内腔3内;套筒1底部沿其纵向开有夹持缝4,套筒1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卡孔5;固定杆2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有卡钩6,第二端部自套筒1的一端穿进,从套筒1的另一端穿出,卡钩6卡入定位卡孔5内;套筒1的顶部设置有挂钩7;套筒1自其顶部向底部的筒壁厚度为由厚到薄的渐缩径结构。

卡钩6与定位卡孔5的设置,用于稳住固定杆2;套筒1采用渐缩径结构,形成一个加强密封的力度,将夹持缝4夹得更紧;塑料袋17的开口处绕固定杆2环绕一周后,沿着第二端部往第一端部方向推进夹持缝4内,夹持缝4用于夹紧塑料袋17,形成两段密闭,从而阻隔内部食物与外部空气接触;挂钩7的设置可方便将塑料袋17悬挂在室内的排挂或者挂衣钩、衣通等地方。

套筒1外周设置有若干加强筋8,加强筋8自套筒1的顶部沿着横向筒壁向套筒1的底部延伸。加强筋8的设置,可使夹持缝4两侧的套筒1筒壁产生的夹持力度更大,而且,在推进塑料袋17过程还能起到防滑的作用。

定位卡孔5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套筒1对侧的筒壁上;卡钩6与定位卡孔5设置的位置相对,且两者的数量配套。两个定位卡孔5对侧设置,且配套的卡钩6数量与位置均配套,可将固定杆2更好的稳定在套筒1内。

固定杆2的第一端部设有固定柱9和球缺部10,卡钩6设置在固定柱9上,固定柱9的一侧端面固定在固定杆2上,其另一侧端面固定有球缺部10;固定杆2的直径小于内腔3的内径;固定柱9的直径与内腔3的内径一致;球缺部10的直径与套筒1的外径一致。固定杆2的直径小于内腔3的内径,可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方便塑料袋17推进的缝隙;固定柱9的直径与内腔3的内径一致,可使固定杆2的第一端部稳定固定在内腔3内;球缺部10的直径与套筒1的外径一致,可使二者更加美观。

套筒1的底部在夹持缝4向外翻卷形成唇边11。唇边11具有一定的厚度,可加强夹持缝4的夹持力度,可加强对塑料袋17的密封作用。本实施例中,局部视图省略对唇边11结构的绘制。

所套筒1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2,透气孔12贯穿套筒1的筒壁并将内腔3与套筒1外部连通。透气孔12既可以给内腔3通风透气,也方便清楚看到塑料袋17推进内腔3的进度。

固定杆2的第二端部设置有限位球13,限位球13的直径大于固定杆2的直径且小于内腔3的内径。限位球13的直径大于固定杆2的直径,可避免塑料袋17从固定杆2上向外滑出。

套筒1的另一端形成鱼嘴型结构14。鱼嘴型结构14可使套筒1更加美观,而且不会产生阻挡作用,有利于塑料袋17沿固定杆2滑入套筒1内。

卡钩6为由软质可变形材料制成的卡钩6,其包括倾斜面和垂直面16,倾斜面靠近固定杆2的第二端部,垂直面16靠近固定杆2的第一端部。倾斜面的设置,利于固定杆2的第一端部朝内腔3内推进,垂直面16可使定位好的固定杆2不会朝外滑动。

使用时,将固定杆2的第二端部从套管设有定位卡孔5的一端插入,并从其另一端穿出,穿设过程中,听到卡钩6卡入定位卡孔5内发出卡擦一声,或者看到卡钩6卡入定位卡孔5内,即表示安装完成。将装有未食完食物的塑料袋17的开口处进行平抚折叠,挤出塑料袋17内的空气,接着将其翻折,慢慢套入固定杆2外周,翻折的两层塑料袋17捏合穿入夹持缝4中,并用手捏着两层塑料袋17的两端沿着固定杆2向内滑动,直至塑料袋17最外的边缘都位于夹持缝4内即可完成密闭塑料袋17的工作。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