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多面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685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自动多面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面贴膜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多面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今电子产品横行的年代,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游戏机、遥控器等产品更是发展迅速。人们对电子产品的外观要求越来越严格,追求越来越高,从外形到外壳材料,从表面工艺到外包装等等。一般专业生产公司对外壳都采用保护膜的形式来防止产品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造成伤害,同时,保护膜也能起到一定的外包装作用。对于保护膜,目前很多公司还在采用人工贴附。

然而,人工贴附的缺点很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贴附精度不高等等,当遇大批量生产时,以人工方式来贴膜的缺点就越显得明显,光是员工劳动力成本就相当高。另外,现有的贴膜装置贴附质量,贴附精度不高,亦或者是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贴附精度高、贴附质量好、尤其是侧边及边角处效果明显的自动多面贴膜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多面贴膜装置,包括贴膜机构、短边压膜机构、长边压膜机构、压角机构和工位分割机构;所述工位分割机构包括贴膜工位、短边压膜工位、长边压膜工位和压角工位;所述贴膜机构设置在贴膜工位的上方,保护膜输送至贴膜工位上,所述贴膜机构吸取保护膜后旋转,并将保护膜贴附在产品上;所述短边压膜机构设置在短边压膜工位的上方,所述工位分割机构将产品旋转至短边压膜工位上,且所述短边压膜机构对产品进行短边压膜;所述长边压膜机构设置在长边压膜工位的上方,所述工位分割机构将产品旋转至长边压膜工位上,且所述长边压膜机构对产品进行长边压膜;所述压角机构设置在压角工位的上方,所述工位分割机构将产品旋转至压角工位上,且所述压角机构对产品进行边角压膜。

其中,所述贴膜机构包括吸膜气缸、贴膜气缸、摆角气缸、吸盘和压膜轮,所述压膜轮设置在吸盘上,所述吸膜气缸和贴膜气缸分别与吸盘驱动连接,所述贴膜气缸的侧部与摆角气缸的一端枢接,所述摆角气缸的另一端与吸盘枢接;所述摆角气缸摆动,进而带动吸盘旋转。

其中,所述短边压膜机构包括第一下压气缸、两个第一压轮、两个第一张开气缸、第一压板和第一弹簧压紧件,所述两个第一压轮均与产品侧面短边相适配,每个第一张开气缸分别从对应的第一压轮的压轮臂之间伸出,每个第一压轮的压轮臂均与第一压板枢接;所述第一下压气缸与第一压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一弹簧压紧件之间及两个第一压轮的压轮臂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压紧件设置在两个第一压轮之间;所述第一下压气缸下压后,所述两个第一压轮闭合且二者夹持形成的空间与产品侧面短边相适配,且夹紧产品侧面短边保护膜。

其中,所述长边压膜机构包括第二下压气缸、两个第二压轮、两个第二张开气缸、第二压板和第二弹簧压紧件,所述两个第二压轮均与产品侧面长边相适配,每个第二张开气缸分别从对应的第二压轮的压轮臂之间伸出,每个第二压轮的压轮臂均与第二压板枢接;所述第二下压气缸与第二压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压板与第二弹簧压紧件之间及两个第二压轮的压轮臂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压紧件设置在两个第二压轮之间;所述第二下压气缸下压后,所述两个第二压轮闭合且二者夹持形成的空间与产品侧面长边相适配,且夹紧产品侧面长边保护膜。

其中,所述压角机构包括第三下压气缸、四个第三压轮、第三张开气缸、第三压板和第三弹簧压紧件,四个第三压轮均与产品四个边角相适配,每相邻两个第三压轮的压轮臂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张开气缸和第三下压气缸依次设置在第三压板上,且所述第三下压气缸与第三压板驱动连接;每个第三压轮的压轮臂均与第三压板枢接,所述第三弹簧压紧件设置在四个第三压轮之间,且所述第三张开气缸与四个第三压轮的压轮臂驱动连接;所述第三下压气缸下压后,四个第三压轮闭合后夹持形成的空间与产品四个边角相适配,且夹紧产品四个边角保护膜。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产品检测机构,所述产品检测机构上还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产品可接触连接,且所述感应器检测产品是否存在。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左右调节件和前后调节件,且所述左右调节件和前后调节件分别与工位分割机构联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多面贴膜装置,满足手机或其他产品的出厂前多面贴膜以及制造过程多面贴膜保护外观的要求,通过保护膜输送给贴膜机构,贴膜机构取膜后旋转给产品贴膜,短边压膜机构进行压紧侧面短边保护膜,长边压膜机构进行压紧侧面长边保护膜,且压角机构进行边角压膜,完成贴附工作,各机构之间相互独立工作,或每个工序可同时进行,动作由工位分割机构统一调整,从而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贴膜工作。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多面贴膜装置,具有贴膜质量好、贴膜效率高、通用性强且产品贴膜表面无气泡、无皱痕的特点,特别适合制造过程既要求保护外观、同时还要求贴膜后需要进行高精度加工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多面贴膜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贴膜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短边压膜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长边压膜机构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角机构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产品检测机构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贴膜机构 2、短边压膜机构

3、长边压膜机构 4、压角机构

5、工位分割机构 6、产品检测机构

7、位置调节机构

11、吸膜气缸 12、贴膜气缸

13、摆角气缸 14、吸盘

15、压膜轮 21、第一下压气缸

22、第一压轮 23、第一弹簧

24、第一张开气缸 25、第一弹簧压紧件

26、第一压板 31、第二下压气缸

32、第二压轮 33、第二弹簧

34、第二张开气缸 35、第二弹簧压紧件

36、第二压板 41、第三下压气缸

42、第三压轮 43、第三弹簧

44、第三张开气缸 45、第三弹簧压紧件

46、第三压板 61、感应器

71、左右调节件 72、前后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多面贴膜装置,包括贴膜机构1、短边压膜机构2、长边压膜机构3、压角机构4和工位分割机构5;工位分割机构5包括贴膜工位、短边压膜工位、长边压膜工位和压角工位;贴膜机构1设置在贴膜工位的上方,保护膜输送至贴膜工位上,贴膜机构1吸取保护膜后旋转,并将保护膜贴附在产品上;短边压膜机构2设置在短边压膜工位的上方,工位分割机构5将产品旋转至短边压膜工位上,且短边压膜机构2对产品进行短边压膜;长边压膜机构3设置在长边压膜工位的上方,工位分割机构5将产品旋转至长边压膜工位上,且长边压膜机构3对产品进行长边压膜;压角机构4设置在压角工位的上方,工位分割机构5将产品旋转至压角工位上,且压角机构4对产品进行边角压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多面贴膜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满足手机或其他产品的出厂前多面贴膜以及制造过程多面贴膜保护外观的要求,通过保护膜输送给贴膜机构1,贴膜机构1取膜后旋转给产品贴膜,短边压膜机构2进行压紧侧面短边保护膜,长边压膜机构3进行压紧侧面长边保护膜,且压角机构4进行边角压膜,完成贴附工作,各机构之间相互独立工作,或每个工序可同时进行,动作由工位分割机构5统一调整,从而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贴膜工作。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多面贴膜装置及其贴膜方法,具有贴膜质量好、贴膜效率高、通用性强且产品贴膜表面无气泡、无皱痕的特点,特别适合制造过程既要求保护外观、同时还要求贴膜后需要进行高精度加工的场合。

请参阅图2,贴膜机构1包括吸膜气缸11、贴膜气缸12、摆角气缸13、吸盘14和压膜轮15,压膜轮15设置在吸盘14上,吸膜气缸11和贴膜气缸12分别与吸盘14驱动连接,贴膜气缸12的侧部与摆角气缸13的一端枢接,摆角气缸13的另一端与吸盘14枢接;摆角气缸13摆动,进而带动吸盘14旋转。

请参阅图3,短边压膜机构2包括第一下压气缸21、两个第一压轮22、两个第一张开气缸24、第一压板26和第一弹簧压紧件25,两个第一压轮22均与产品侧面短边相适配,每个第一张开气缸24分别从对应的第一压轮22的压轮臂之间伸出,每个第一压轮22的压轮臂均与第一压板26枢接;第一下压气缸21与第一压板26驱动连接,第一压板26与第一弹簧压紧件25之间及两个第一压轮22的压轮臂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23,第一弹簧压紧件25设置在两个第一压轮22之间;第一下压气缸21下压后,两个第一压轮22闭合且二者夹持形成的空间与产品侧面短边相适配,且夹紧产品侧面短边保护膜。第一下压气缸21下压时,第一下压气缸21的活塞杆下压第一压板26,使得两个第一张开气缸24之间的第一弹簧23被拉开,两个第一压轮22慢慢扣住产品的侧面两短边的保护膜,且不断挤压保护膜,挤压完成后,两个第一张开气缸24驱动两个第一压轮22松开产品,从而完成产品侧面短边的压膜。

请参阅图4,长边压膜机构3包括第二下压气缸31、两个第二压轮32、两个第二张开气缸34、第二压板36和第二弹簧压紧件35,两个第二压轮32均与产品侧面长边相适配,每个第二张开气缸34分别从对应的第二压轮32的压轮臂之间伸出,每个第二压轮3236的压轮臂均与第二压板枢接;第二下压气缸31与第二压板36驱动连接,第二压板36与第二弹簧压紧件35之间及两个第二压轮32的压轮臂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33,第二弹簧压紧件35设置在两个第二压轮32之间;第二下压气缸31下压后,两个第二压轮32闭合且二者夹持形成的空间与产品侧面长边相适配,且夹紧产品侧面长边保护膜。长边压膜机构3的原理与短边压膜机构2的压膜原理一样,只是对产品的侧面长边进行挤压,完成产品侧面长边的压膜。

请参阅图5,压角机构4包括第三下压气缸41、四个第三压轮42、第三张开气缸44、第三压板46和第三弹簧压紧件45,四个第三压轮42均与产品四个边角相适配,每相邻两个第三压轮42的压轮臂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43,第三张开气缸44和第三下压气缸41依次设置在第三压板46上,且第三下压气缸41与第三压板46驱动连接;每个第三压轮42的压轮臂均与第三压板46枢接,第三弹簧压紧件45设置在四个第三压轮42之间,且第三张开气缸44与四个第三压轮42的压轮臂驱动连接;第三下压气缸41下压后,四个第三压轮42闭合后夹持形成的空间与产品四个边角相适配,且夹紧产品四个边角保护膜。第三下压气缸41下压时,第三下压气缸41的活塞杆下压第三压板46,使得四个第三压轮42打开,且第三弹簧43被拉开,进而四个压轮42分别扣压产品的四个边角的保护膜,挤压完成后,第三张开气缸44驱动四个压轮42往回运动,进而松开产品,完成产品四个边角的压膜后,工位分割机构5将产品运送到成品区,完成整个产品的压膜。

请参阅图6,该装置还包括产品检测机构6,产品检测机构6上还设有感应器61,感应器61与产品可接触连接,且感应器61检测产品是否存在。

请参阅图7,该装置还包括位置调节机构7,位置调节机构7包括左右调节件71和前后调节件72,且左右调节件71和前后调节件72分别与工位分割机构5联动连接。左右调节件71和前后调节件72均用于工位分割机构5的位置,使得贴膜机构1、短边压膜机构2、长边压膜机构3、压角机构4能够合理分布。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