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环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1628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石墨环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柱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石墨柱压制方法需要人工手动将石墨环放入磨具中,由于石墨环很薄,极易破碎,手工放置石墨环的方法容易将石墨环碰碎,不仅增加了原料成本,而且这样的工作效率极低,无法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手工放置石墨环造成的原料浪费、且工作效率极低、无法实现自动化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环摆放装置,包括工作台、出料管、放置筒和驱动组件,所述出料管用于放置石墨环,所述出料管垂直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出料管的底端出口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放置筒的高度,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设置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用于使所述石墨环保持在所述出料管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放置筒推开所述封堵件,使所述石墨环落入所述放置筒中;所述封堵件连接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使所述封堵件复位至所述出料管的底端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放置筒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杠和丝母,所述丝母与所述放置筒固定连接,所述丝母与所述丝杠螺纹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组件为复位气缸,所述复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封堵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组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的底端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放置筒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填装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凹槽的直径不小于所述放置筒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筒的内壁的上边缘设置有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包括工作台、出料管、放置筒和驱动组件,所述出料管用于放置石墨环,所述出料管垂直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出料管的底端出口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放置筒的高度,所述出料管的底端出口设置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用于使所述石墨环保持在所述出料管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放置筒推开所述封堵件,使所述石墨环落入所述放置筒中;所述封堵件连接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使所述封堵件复位至所述出料管的底端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环摆放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放置筒向靠近封堵件的方向移动,并推开封堵件,直至放置筒位于出料管的正下方,使石墨环落入放置筒中;然后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放置筒向远离封堵件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复位组件能够使封堵件逐渐靠近出料管的底端出口,直到复位至出料管的底端出口,使石墨环保持在出料管中。重复进行上述过程,以实现石墨环的连续摆放。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与放置筒相配合,无需人工手动放置石墨环,就能够实现石墨环的自动化快速摆放,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因人工操作失误碰碎石墨环而造成的原料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放置筒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工作台; 102-出料管; 103-放置筒;

104-封堵件; 105-水平架; 106-竖直架;

107-支撑架; 108-驱动气缸; 109-复位气缸;

110-弹簧; 111-橡胶块; 112-钢板;

113-支座; 114-丝杠; 115-丝母;

11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放置筒的剖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石墨环摆放装置,包括工作台101、出料管102、放置筒103和驱动组件,出料管102用于放置石墨环,其中,放置筒103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且放置筒103的横截面为圆形,放置筒103的内径与出料管102的内径相同。工作台10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架107,支撑架107包括水平架105和竖直架106,水平架105与竖直架106固定连接,竖直架106与工作台101的台面固定连接。出料管102与水平架105固定连接,并且出料管102垂直设置于工作台101的上方。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与工作台101的台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放置筒103的高度,出料管102的底端设置有封堵件104;封堵件104用于使石墨环保持在出料管102中。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件104包括钢板112和支座113,钢板112和支座113固定连接,支座113设置在工作台上,用于支撑钢板112;钢板112的板面与工作台101的台面相平行,钢板112能够将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堵住,使石墨环保持在出料管102中。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放置筒103推开封堵件104,使石墨环落入放置筒103中;封堵件104连接有复位组件,复位组件用于使封堵件104复位至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本实施例提供的石墨环摆放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放置筒103向靠近封堵件104的方向移动,并推开封堵件104,直至放置筒103位于出料管102的正下方,使石墨环落入放置筒103中;然后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放置筒103向远离封堵件104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复位组件能够使封堵件104逐渐靠近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直到复位至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使石墨环保持在出料管102中。重复进行上述过程,以实现石墨环的连续摆放。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与放置筒103相配合,无需人工手动放置石墨环,就能够实现石墨环的自动化快速摆放,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因人工操作失误碰碎石墨环而造成的原料浪费。

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为驱动气缸108,驱动气缸108的活塞杆与放置筒103的侧壁连接。

参见图1所示,驱动气缸108放置在工作台101上,驱动气缸108的活塞杆的轴线与工作台101的台面平行。在第一工作状态下,驱动气缸108能够驱动放置筒103沿箭头A方向运动,在驱动气缸108的驱动下,放置筒103能够逐渐靠近封堵件104,并将封堵件104推开,直至放置筒103位于出料管102的正下方,参见图2所示,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即当放置筒103的轴线与出料管102的轴线重合时,出料管102中的石墨环就会落入放置筒103中。

参见图2所示,当石墨环落入放置筒103中之后,驱动气缸108就会驱动放置筒103沿箭头B方向运动,在驱动气缸108的驱动下,放置筒103能够逐渐远离封堵件104,与此同时,复位组件能够使封堵件104逐渐靠近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直到复位至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使石墨环保持在出料管102中。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复位组件为复位气缸109,复位气缸109的活塞杆与支座113连接。当驱动气缸108驱动放置筒103沿箭头A方向运动时,当放置筒103与钢板112接触时,复位气缸109开始工作,复位气缸109的活塞杆收缩,使钢板112逐渐远离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与此同时,驱动气缸108继续驱动放置筒103沿箭头A方向运动,直至放置筒103位于出料管102的正下方,即当放置筒103的轴线与出料管102的轴线重合时,出料管102中的石墨环就会落入放置筒103中。

当石墨环落入放置筒103中后,驱动气缸108的活塞杆收缩,驱动放置筒103沿箭头B方向运动,在驱动气缸108的驱动下,放置筒103能够逐渐远离钢板112,与此同时,复位气缸109开始工作,使钢板112逐渐靠近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直到复位至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使石墨环保持在出料管102中。

本实施例的另一可选方案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复位组件为弹簧110。

弹簧110的一端与支座113固定连接,弹簧110的另一端与竖直架106固定连接。当驱动气缸108驱动放置筒103沿箭头A方向运动时,当放置筒103与钢板112接触时,开始对弹簧110进行压缩,使钢板112逐渐远离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直至放置筒103位于出料管102的正下方,即当放置筒103的轴线与出料管102的轴线重合时,出料管102中的石墨环就会落入放置筒103中。

当石墨环落入放置筒103中后,驱动气缸108的活塞杆收缩,驱动放置筒103沿箭头B方向运动,在驱动气缸108的驱动下,放置筒103能够逐渐远离钢板112,与此同时,在弹簧110的弹力作用下,钢板112能够逐渐靠近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直到复位至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使石墨环保持在出料管102中。

作为优选,弹簧110为压缩弹簧。本实施例的弹簧110采用现有的压缩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放置筒103的高度与石墨环的高度相等,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每次只会落下一个完整的石墨环,不会出现石墨环一半在出料管102中,另一半在放置筒103中的情况,当放置筒103离开出料管102的正下方时,不会碰碎出料管102中的石墨环,在节约原材料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放置筒103可以放置两种高度不同的石墨环,放置筒103的高度等于两种石墨环的高度之和。在使用时,将两种石墨环依次交替放入出料管102中,驱动气缸108能够驱动放置筒103沿箭头A方向运动,在驱动气缸108的驱动下,放置筒103能够逐渐靠近封堵件104,并将封堵件104推开,直至放置筒103位于出料管102的正下方,即当放置筒103的轴线与出料管102的轴线重合时,出料管102中的两种石墨环就会同时落入放置筒103中。

作为优选,出料管102的底端与工作台101的台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放置筒103的高度。

石墨环从出料管102的底端管口落入放置筒103中的运动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石墨环落在放置筒103中,与工作台101接触时的瞬时速度是由石墨环的下落高度决定的,下落高度越小,石墨环与工作台101接触时的瞬时速度越小。将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与工作台101的台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与放置筒103的高度相等,这样的方式能够使石墨环与工作台101接触时的瞬时速度最小,从而能够保护石墨环安全地落入放置筒103中而不会被碰碎。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作台101上设置有凹槽,凹槽设置在出料管102的正下方,凹槽的内部填装有橡胶块111,橡胶块111的上表面与工作台101的台面重合。

本实施例采用的橡胶块111为现有的橡胶块。通过在工作台101上设置凹槽,并在凹槽的内部填装橡胶块111,当石墨环从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落入放置筒103中时,橡胶块111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石墨环安全地落入放置筒103中而不会被碰碎。

橡胶块111的上表面与工作台101的台面重合,可以保证放置筒103在工作台101上平稳地移动,同时,当石墨环落入放置筒103中之后,也可以保证石墨环随放置筒103一起在工作台101上安全且平稳地移动。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形,凹槽的直径不小于放置筒103的内径。由于橡胶块111的形状、尺寸分别与凹槽的形状、尺寸相适应,因此,将凹槽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橡胶块111的用量;凹槽的直径不小于放置筒103的内径,可以使石墨环的下表面与橡胶块111接触,从而有效地保护石墨环安全地落入放置筒103中而不会被碰碎。

参见图5所示,放置筒103的内壁的上边缘设置有倒角。

在放置筒103的内壁的上边缘设置倒角,能够使内壁的上边缘形成光滑过渡,从而保证石墨环能够顺利地进入放置筒103,而不致于被内壁锋利的上边缘碰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可选方案中,封堵件104不仅局限于上述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加工情况选择其他形式的封堵件104,用以实现将石墨环保持在出料管102中的功能;对于其他形式的封堵件104本实施例一不再一一具体赘述。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至图9所示,该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石墨环摆放装置,该实施例的石墨环摆放装置描述了驱动组件的另一种实现方案,除此之外的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相同的零部件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照对实施例一的描述。

与实施例一相区别的是,驱动组件包括丝杠114和丝母115,丝母115与丝杠114螺纹传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还包括电机116,轴承座和轴承,其中,轴承座固定在工作台上,丝杠11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电机116的动力输出端与丝杠114的一端相连接,用于驱动丝杠114沿自身的轴线转动。丝母115与丝杠114螺纹传动,在电机116的驱动下,丝母115能够沿着丝杠114的轴线往复运动。丝母115与放置筒103固定连接,使得放置筒103能够随丝母115一起往复运动。

参见图6和图8所示,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电机116驱动丝杠114沿自身的轴线转动,并且使丝母115和放置筒103一起沿箭头A方向运动,放置筒103能够逐渐靠近封堵件104,并将封堵件104推开,直至放置筒103位于出料管102的正下方,参见图7和图9所示,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即当放置筒103的轴线与出料管102的轴线重合时,出料管102中的石墨环就会落入放置筒103中。

参见图7和图9所示,当石墨环落入放置筒103中之后,电机116驱动丝杠114沿自身的轴线转动,并且使丝母115和放置筒103一起沿箭头B方向运动,放置筒103能够逐渐远离封堵件104,与此同时,复位组件能够使封堵件104逐渐靠近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直到复位至出料管102的底端出口,使石墨环保持在出料管102中,即回到第一工作状态。重复进行上述过程,以实现石墨环的连续摆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