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513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岩心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心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包括从勘探阶段时优选有利勘探目的层、认识储层,到开发方式转换阶段中认清热采储层变化规律、检查油气田的开发效果等,岩心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在获取岩心时,首先运用取心技术和特殊的取心工具,在钻进到一定长度之后,将岩石和钻具一同从地下提升至地面;随后,从岩心筒内取出连同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内衬管的岩心,先对其进行总长度的测量,再将其按照顺序切割成长30厘米(cm)左右的小段,扣好岩心帽,按岩心出筒次序编上号码,放入专用冰柜进行冷冻,从现场运回实验室。

运回实验室之后,需要对30cm长的小段岩心沿平行圆柱中心线按照1:2的比例进行剖心,其中三分之二部分的岩心用来获取岩心样品以便于做各项化验分析,钻样之后放入岩心盒;三分之一部分装进岩心盒之后,用于岩心观察描述和岩心照片采集,最后再一同送往岩心库长期保存。

目前,国内各个油田常用的岩心盒都是长方体式岩心盒,一般的岩心盒中需要存放3至4段岩心。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震动不稳的现象,容易造成岩心与岩心之间的撞击,进而会造成岩心的破损。当岩心由于搬运和运输过程中破损后,破换了岩心的内部结构,导致原始特性无法被有效保留,大大降低岩心的研究价值,为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收纳岩心的岩心收纳装置,能够在岩心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较好的保护岩心,防止其发生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心收纳装置,能够较佳地保护岩心,防止其发生破损,使其最大限定的保留原始特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岩心收纳装置,包括:

沿着第一方向纵长延伸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壁和围设在所述底壁上的侧壁;其中,所述侧壁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抵靠岩心端部的挡板和用于定位所述挡板的定位件,其中,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定位件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挡板相配合的第一卡合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卡合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对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凸起,

所述第一卡合部由相邻的两个凸起形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部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凸起,

所述第二卡合部由相邻的两个凸起形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侧壁至第二侧壁之间的等分点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呈板状,其周向形成有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的配合部,在所述挡板的中部设置有抗震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扶持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至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岩心的直径和。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相应的,所述第一侧壁、第三侧壁、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与所述底壁围设成一个具有顶部开口的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通过设置沿着第一方向纵长延伸的本体,以及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抵靠岩心端部的挡板和用于定位所述挡板的定位件,在收纳岩心时,因为挡板的作用使相邻两块岩心分离,互不接触,并且实现岩心长轴两端被挡板或岩心盒两端的侧壁挡住,使得岩心在岩心收纳装置内的活动被限制,避免了岩心之间的碰撞或者岩心与岩心收纳装置两端的侧壁的碰撞,从而保证了岩心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较佳地保护岩心,防止其发生破损,使其最大限定的保留原始特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岩心收纳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岩心收纳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岩心收纳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又一种岩心收纳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又一种岩心收纳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心收纳装置,能够较佳地保护岩心,防止其发生破损,使其最大限定的保留原始特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岩心收纳装置可以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纵长延伸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壁10和围设在所述底壁10上的侧壁;其中,所述侧壁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以及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抵靠岩心端部的挡板2和用于定位所述挡板2的定位件,其中,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之间,所述定位件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隔板30,所述隔板3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挡板2相配合的第一卡合部31。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沿着第一方向纵长延伸的本体,以及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抵靠岩心端部的挡板2和用于定位所述挡板2的定位件,在收纳岩心时,因为挡板2的作用使相邻两块岩心分离,互不接触,并且实现岩心长轴两端被挡板2或岩心盒两端的侧壁挡住,使得岩心在岩心收纳装置内的活动被限制,避免了岩心之间的碰撞或者岩心与岩心收纳装置两端的侧壁的碰撞,从而保证了岩心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较佳地保护岩心,防止其发生破损,使其最大限定的保留原始特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岩心收纳装置整体可以呈具有开口的纵长体型,例如长方体型等,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所述岩心收纳装置可以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纵长延伸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壁10和围设在所述底壁10上的侧壁。其中,所述侧壁可以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以及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相应的,所述第一侧壁11、第三侧壁13、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依次与所述底壁10围设成一个具有顶部开口的长方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本体内可以设置有用于抵靠岩心端部的挡板2和用于定位所述挡板2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对所述挡板2进行限位。具体的,所述定位件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之间。所述第一侧壁11至第二侧壁1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岩心的直径和。所述定位件可以将所述岩心收纳装置的本体均匀地分成多个子腔体。至少沿着所述第一侧壁11至第二侧壁12之间可以排列两个岩心。因此,相应的,所述第一侧壁11至第二侧壁1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两个岩心的直径和再附加预定的间隙,或者为三个岩心的直径和再附加预定的间隙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本体内,具体的,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螺纹连接、卡接等,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可以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至第二侧壁12之间的等分点上。例如,当所述定位件的个数为一个时,所述定位件可以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至第二侧壁12之间的二等分点上。此时,所述定位件距离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距离相等。当所述定位件的个数为多个时,相应的,所述定位件可以依次布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至第二侧壁12之间的等分点上,具体的,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隔板30,所述隔板3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设置有用于和所述挡板2相配合的第一卡合部3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3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卡合部31。具体的,所述隔板3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凸起,所述第一卡合部31由相邻的两个凸起形成。

具体的,所述凸起可以为在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形成的预定长度的凸筋或者多个凸点等。相邻两个凸起相配合形成有凹槽,当所述挡板2一端卡设在所述凹槽内时,所述挡板2可以被定位。

请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的内壁上也可以设置有第二卡合部32,所述第一卡合部31与所述第二卡合部32相对齐。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32时,所述第一卡合部31与所述第二卡合部32相对齐,可以用于将挡板2相对的两侧都进行定位,从而提高所述挡板2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的内壁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凸起,所述第二卡合部32由相邻的两个凸起形成。

同样的,所述凸起可以为在所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上形成的预定长度的凸筋或多个凸点等。相邻两个凸起相配合形成有凹槽,当所述挡板2另一端卡设在所述凹槽内时,所述挡板2可以被更好地定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2呈板状,其周向形成有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的配合部,在所述挡板2的中部设置有抗震部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2可以呈板状,其具有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的配合部。具体的,所述配合部可以为所述挡板2的边缘。在所述挡板2的中部可以设置有抗震部20,所述抗震部20可以为固定在所述挡板2上的具有弹性的凸起。所述抗震部20可以位于所述挡板2的一侧或两侧,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进行选择。其中,所述抗震部20的材料可以为橡胶、海绵等。所述抗震部20与收纳在所述岩心收纳装置内的岩心的端部相抵靠,用于防止岩心在运行过程中因发生碰撞而破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扶持部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岩心收纳装置的本体上,设置有扶持部4。所述扶持部4为搬运所述岩心收纳装置时提供操作位置。具体的,所述扶持部4可以为在所述本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形成的手柄。例如,该手柄的个数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上。当然,所述手柄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上和第四侧壁14上,本申请在此对所述手柄的形状、个数和位置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岩心收纳装置的长度可以是1070毫米(mm),宽度是275mm,高度是150mm,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上分别有一手柄,该手柄的尺寸可以为长度275mm,宽度30mm,高度25mm。岩心收纳装置内的定位件的隔板30两侧等间距设计有箱型锯齿,同时在岩心收纳装置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的内侧同样设计有相对应的箱型锯齿。

岩心收纳装置的挡板2的高度可以与岩心收纳装置的高度一致,例如为150mm,或者可以略低于所述岩心收纳装置的高度。所述挡板2的宽度与隔板30至和岩心收纳装置的第一侧壁11或第二侧壁12的距离一致,例如为120mm,挡板2的厚度可以与相邻两个箱型锯齿的距离相等,例如为5mm。

使用时,第一块岩心放入岩心收纳装置之后,岩心的一端紧邻岩心收纳装置的第三侧壁13,另一端则用与所述挡板2相抵靠。放置下一块岩心的时候,可使该岩心一端紧邻上一个挡板2,岩心另一端依据相同的办法放置挡板2进行隔挡,以此类推。

在本实施方式中,岩心放入岩心收纳装置之后,因为挡板2的作用使相邻两块岩心分离,互不接触,并且实现岩心长轴两端被挡板2或岩心盒的第三侧壁13或第四侧壁14挡住,使得岩心在岩心收纳装置内的活动被限制,避免了岩心之间的碰撞或者岩心与岩心收纳装置的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的碰撞,从而保证了岩心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较佳地保护岩心,防止其发生破损,使其最大限定的保留原始特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岩心观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