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托式钢带张拉纠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533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托式钢带张拉纠偏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托式钢带张拉纠偏机。



背景技术:

在钢带生产技术中,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需要很多不同硬度的、不同厚度的钢带,很多较薄的钢带厚度仅有0.1-0.2mm。在这种较薄的钢带纠偏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过刚的进行纠偏而造成局部裂开、扭曲、起皱、磨损严重,造成品质下降,甚至产生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托式钢带张拉纠偏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托式钢带张拉纠偏机,包括机架和钢带,所述机架的上部从左到右依次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承托滚筒、压辊滚筒、纠偏滚筒和定位滚筒,所述纠偏滚筒和定位滚筒的外周侧壁上分别活动套接有一对限位环套,所述定位滚筒的外周侧壁上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定位记号凹线,所述纠偏滚筒的外周侧壁上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零刻度凹线,所述纠偏滚筒的外周侧壁上在零刻度凹线的两侧均开设有向滚筒两端延伸的刻度槽,所述纠偏滚筒内部两端固定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套接有滑动内套筒,所述滑动内套筒滑动套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大螺帽,所述固定轴在大螺帽与滑动内套筒之间的外侧壁上套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钢带从左到右依次从承托滚筒的上侧、压辊滚筒的下侧、纠偏滚筒的上侧和定位滚筒的上侧穿过。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套的上部开设有螺纹通孔,并在螺纹通孔内安装有锁紧螺钉。

优选的,所述定位记号凹线与定位滚筒的滚筒切面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两端套接的弹簧的材质、劲度系数及长度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压辊滚筒的水平高度低于纠偏滚筒的水平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承托式钢带张拉纠偏机,通过纠偏滚筒上设置的弹簧促使滑动内套筒在中心位置进行左右微偏移,有缓冲地进行纠正钢带的轨道,减少了钢带因过刚地纠正而造成碰伤、磨损、甚至皱裂,提高了钢带的成品质量,且设置的刻度槽、零刻度凹线及定位记号凹线可以根据不同宽度的钢带进行位置调节,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纠偏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支架、3钢带、4承托滚筒、5压辊滚筒、6纠偏滚筒、61零刻度凹线、62刻度槽、63滑动内套筒、64固定轴、65大螺帽、66弹簧、67轴承、7定位滚筒、71定位记号凹线、8限位环套、81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承托式钢带张拉纠偏机,包括机架1和钢带3,所述机架1的上部从左到右依次通过支架2固定连接有承托滚筒4、压辊滚筒5、纠偏滚筒6和定位滚筒7,所述纠偏滚筒6和定位滚筒7的外周侧壁上分别活动套接有一对限位环套8,所述定位滚筒7的外周侧壁上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定位记号凹线71,所述纠偏滚筒6的外周侧壁上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零刻度凹线61,所述纠偏滚筒6的外周侧壁上在零刻度凹线61的两侧均开设有向滚筒两端延伸的刻度槽62,所述纠偏滚筒6内部两端固定套接有轴承67,所述轴承67固定套接有滑动内套筒63,所述滑动内套筒63滑动套接有固定轴64,所述固定轴64的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大螺帽65,所述固定轴64在大螺帽65与滑动内套筒63之间的外侧壁上套接有弹簧66,所述钢带3从左到右依次从承托滚筒4的上侧、压辊滚筒5的下侧、纠偏滚筒6的上侧和定位滚筒7的上侧穿过,所述限位环套8的上部开设有螺纹通孔,并在螺纹通孔内安装有锁紧螺钉81,所述定位记号凹线71与定位滚筒7的滚筒切面相平行,所述固定轴64两端套接的弹簧的材质、劲度系数及长度均相等,所述压辊滚筒5的水平高度低于纠偏滚筒6的水平高度。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调节固定轴64两端的大螺帽65使得零刻度凹线61与定位记号凹线71在同一平面内,根据钢带3的宽度,调节纠偏滚筒6上限位环套8的位置(一对限位环套8关于零刻度凹线61呈轴对称),并根据钢带3的宽度位置调节定位滚筒7上限位环套8的位置,工作开始后,在弹簧66的自我缓冲调节下纠正偏度,偏度纠正更舒缓,避免了过刚纠正而造成钢带3的损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