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压裂用可折叠砂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2120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油气井压裂用可折叠砂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开发压裂作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油气井压裂的可折叠式砂罐。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开发领域,对于低渗透油气田,特别是页岩气田的油气开采一般通过压裂改造手段来实现低渗储层的经济有效开发。压裂即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向井眼中泵注压裂液憋起高压使储层破裂,继续通过井眼泵注压裂液使得在储层中形成的裂缝继续延伸,同时将携带有支撑剂的压裂液挤入储层形成的裂缝之中支撑所形成的裂缝,为油气提供高导流能力的流动通道,进而提高油气产量。

目前,压裂施工中所使用的砂罐重量笨重、体积庞大,运输一个砂罐需要十余辆卡车,而油气田的开发涉及面广、距离远,进而不可避免的加大了运输成本,运输时储液罐的超宽、超高等现象,也严重影响了运输的快捷性和安全性。

本申请人以前的专利ZL201310114816.2,名称为“可拆卸式自动加砂砂罐、组合式砂罐及其实现方法”,重点记载了可拆卸式砂罐的自动上砂系统和砂罐由可拆卸的底座、锥体罐和储砂罐和破砂器四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构想,并无可实现的具体方法。传统砂罐是两个分离的砂罐分别存储压裂砂,使用时两个砂罐并排矗立,单个罐体高,稳定性差,两个罐之间作简单搭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井压裂用可折叠砂罐,解决了现有砂罐运输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油气井压裂用可折叠砂罐,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可拆卸式连接的顶层储砂罐、二层储砂罐和漏砂罐,且所述顶层储砂罐、二层储砂罐和漏砂罐均为可拆卸式结构。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顶层储砂罐上设置有两个破砂器,周边设有折叠式顶盖护栏。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二层储砂罐由若干折叠单元上下相连组成;所述折叠单元包括一个工字形折叠板和两个一字形边板,边板采用螺栓固定与工字形的两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板包括位于工字形竖线处的支撑板和位于工字形上、下端两侧的翼板;所述翼板采用合页与支撑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板和边板均采用方管框架结构,中间设有水平和竖直的辅助支腿,以及对角连接的连杆。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单元上下连接方式为由镶入式框架相互定位,且由螺栓相互固定;所述镶入式框架为日字形,且上、下面设有凹槽。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漏砂罐包括上框架、两个漏砂器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采用镶入式框架相连,且采用螺栓固定。

作为优选方式,位于漏砂罐的下方还设有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由若干钢板制成的拼板拼接而成。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了罐体主体结构可拆卸,便于运输安装,一个砂罐仅需2辆卡车即可运输,一天内完成安装,大大节约了运输安装成本;

2、可折叠砂罐实现储砂、连续供砂双重功能,最大出砂速度达8m3/min;

3、折叠罐顶安装特制破砂器和护栏,破砂无须人工手动协助,大大降低安全风险;

4、折叠砂罐罐体分两个仓,分别储存两种不同规格的压裂砂;两个仓是一个整体,中间有隔板分开,稳定性好,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单元折叠板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单元折叠板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镶入式框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框架和漏砂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框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拼板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00为顶层储砂罐,110为破砂器,120为折叠式顶盖护栏;200为二层储砂罐,210为折叠板,220为边板,230为镶入式框架,211为支撑板,212为翼板;300为漏砂罐,310为上框架,320为漏砂器,330为下框架;400为底座,410为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介绍,以下文字的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按照如下方式实施,油气井压裂用可折叠砂罐,整体构成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顶层储砂罐100、二层储砂罐200和漏砂罐300三层主要结构,各层分别可拆卸和折叠,各层之间也均可拆卸,可应用现有技术的任何连接方式。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顶层储砂罐100上设置有破砂器110和折叠式顶盖护栏120。折叠式顶盖护栏120设在顶层储砂罐100的周围,栏杆高1.2米,且采用翻转式,即与顶层储砂罐100采用合页连接,可翻转90°直立固定,便于安装和拆卸;栏杆底部设置踢脚线与顶层储砂罐100的罐面平齐;并设置有挂安全带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优选为两个破砂器110,顶层储砂罐100顶部对应设置2个加砂口和2个人孔,所述人孔为方形孔,供操作人员进出砂罐;在每个加砂口处设置有托砂平台及破砂器。罐体内、外还设置有梯子。

如图1所示,所述二层储砂罐200由上下设置的若干折叠单元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折叠单元包括折叠板210和边板220,折叠板210为工字形,边板220为一字形,连接于工字形的两侧。如图3所示,所述折叠板210包括支撑板211和翼板212,支撑板211位于工字形的竖线,上端和下端的两侧分别链接有两个一字形的翼板212。如图2所示,每层折叠单元由7块板组成,即1块支撑板211、4块翼板212和2块边板220。如图4所示,为折叠板210的折叠状态,4个翼板212可沿合页折叠,折叠为一平面后可大大缩小空间利用率。如图5所示,镶入式框架230与折叠单元的轮廓相互匹配,为日字形框架,框架的上、下面分别设有凹槽,用于插入折叠单元,具有定位和固定的作用。支撑板211与翼板212之间采用合页结构连接,翼板212与边板220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上下折叠单元采用镶入式框架230进行定位,并采用螺栓固定。其中,上述折叠单元的各板面均采用框架结构,边框选用方管,为提高稳定性,中间增加水平和竖直的辅助支腿,以及对角连接的连杆;支腿及连杆均采用可拆卸式销轴连接。

如图1、6和7所示,所述漏砂罐300包括上框架310、漏砂器320和下框架330。在油气田压裂、试气(油)作业施工中,压裂液往往需要用到两种不同的砂,因此,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砂罐,即由左右设置的两个可拆卸式的漏砂器320组合构成,两个漏砂器320分别位于前述两个破砂器110的正下方,且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漏砂器320为方形前后锥体结构,以降低高度便于排砂,下部连接放砂出口。漏砂器320被上框架310固定于内部,所述上框架310为竖直和水平相连的方管构成,在连接处采用可拆卸式销轴连接方式。如图7所示,下框架330为折叠单元结构,还特别为放砂出口预留有孔。如图1所示,所述上框架310的上端与二层储砂罐200中最下面的折叠单元的下端采用镶入式框架230进行定位,并采用螺栓固定;所述上框架310的下端与下框架330的上端也采用同样的结构进行定位和固定。

如图1所示,由于施工环境位于野外,罐体遇土质地面松软易下陷、遇石质地面则凹凸不平易倾斜,为了增加罐体的整体稳定性,位于漏砂罐300的下方还设有平板型的底座400。如图8所示,所述底座400由若干拼板410拼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优选为由3块组成。其中,单块拼板410的尺寸:2.3m×7m×0.19m,3块拼板410组合后,即底座400的尺寸:6.9m×7m×0.19m。拼板410优选为钢板结构基础,在保证承重的基础上,还不易腐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